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觉察自己的心


   日期:2020/3/21 12: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觉察自己的心

  人活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睡,如此而已。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禅修?其实,禅修的过程就是让我们从行、住、坐、卧中去提升自身的境界、高度,从而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

  禅修所能够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智慧,是对人生、对事物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很多人把禅修想得很复杂,甚至非常神秘,认为它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它和生活永远脱离,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

  禅修不在于每天念多少经,也不在于做了多少早晚功课,更不在于每天晚上给佛供一杯水,第二天清晨给佛烧一炷香。把学佛等同于焚香沐浴、吃斋念佛的形式,这是不究竟的,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在这个过程当中去感悟一些东西。

  禅宗要求我们“明心见性”,可见心性的改变才是最为关键的。

  为什么要诵经?那是因为经文能教我们去感受人生的至理。为什么要去供水?因为水是清净之物,水是生命的根本,水中存在着很多人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不能适时自我肯定、自我赞美,也不能够欣赏他人,那么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身体、事业、家庭可能会危机重重,最后让我们“度秒如年”。

  禅修就要感悟这些,要学会从佛陀的言谈举止之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从万事万物和谐共通的一面来认识我们的人生。

  我们看到桌子、椅子、房子,似乎觉得物物都不相同,但是它们实际上都有共通的一面。有人说,是无常;有人说,是空性、活在当下以及惜缘。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问题才能称其为问题,也才具有价值。只有经过思考的问题才能进入我们的心灵,才有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否则,我们的生活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时候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像菩萨。那么你觉得我打坐的时候像什么呢?”

  苏东坡为了激他一下,就说:“像一坨屎。”说完以后,佛印没有辩解,苏东坡十分得意,认为佛印吃了哑巴亏。回去以后他洋洋自得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妹妹苏小妹。

  苏小妹想了一下,反而嘲笑他说:“佛印是菩萨,因此他看你就像菩萨。那么哥哥你自己是什么是不是很清楚了呢?”这就是唯识宗所讲的“万法唯识”,你具有什么心念就显现什么。

  禅修要求我们不断地从心性上去转变:转凡夫为圣人,转染污为清净,转有相为无相,转俗谛为真谛。在烈日下晒,要转变自己的内心为清凉;在冬天用冷水洗衣服,要转变自己的内心为温泉。

  有一回,我把满满一箱书搬上五层楼,感觉很累,快到第五层的时候,觉得自己几乎支撑不住了。当时,我提醒自己:“我要坚持。”当我集中了念力的时候,就不再觉得它很沉,反而觉得很舒服。因为我把排斥的心转换为接受,当我能够接受这种状态的时候,内心就是平和的,心也就打开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会侮辱你,有的人会责骂你,有的人会用轻蔑的眼神看你,有的人会陷害你,各种各样的风波都会来冲击你——八面来风,种种不同。如果你碰到像《世说新语》里的左思一样的遭遇,一群女人认为你相貌实在过于丑陋而朝你吐口水,你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也会像他一样“委顿而返”?如果别人骂你一句,你就怒发冲冠,那么狗咬了你一口,你是不是也要趴下去咬狗一口呢?

  反复地问自己,问自己为什么,这就是禅修。从凡夫转变为圣人,就是要不断地觉察自己。

  当别人拿着一个几万元的名牌包的时候,你会不会心动?当别人开着几百万元的跑车从你身边经过时,你会不会露出羡慕的眼神?当别人享受着几千万元的豪宅时,你会不会感到不舒服?当别人在几千人的会场上坐在主席台的位置上时,你会不会有所幻想?我们想要学佛、修禅,就要在面对各种状况的时候不断觉察自己的心,看住自己无妄的念头。缺乏反思的人将永远执迷于世间的名闻利养,做它们的奴隶。

  有人说,学佛的人很消极、很颓废,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但是我觉得,学佛的人应该是更加积极才对。一个对世界产生厌离心的人是无法成佛的,如果你都不爱这个世界,那么怎么会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思想呢?怎么能够度化其他众生呢?所以《地藏经》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学佛最重要的精神品质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付出、奉献、宽容、布施。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体现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品质吗?

  很多人学佛,越学越自私,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次有一个居士到我们寺院来,他说学佛以后就一直在对比,是诵《地藏经》的功德大,还是诵《普门品》的功德大呢?是修阿弥陀佛的福报大,还是修药师佛的福报大呢?他总是不断地在对比,哪一点对他有好处,他就修哪一个法门。他有一天听说绕塔的功德最大,于是就天天去绕塔。他觉得自己绕塔的功德还不够,于是让自己养的猫也跟着他一起绕塔。这样,他觉得自己和猫都有了功德,才略略感到安心。

  有一个老太太跟我说她吃的是全素。有一次她的女儿请她到家里去做客,她就跟她女儿说,去做客可以,但是我过去你要买一个新锅,还要买新碟子、新碗,煮全素的菜我才去。

  还有些居士,每天坚持做早晚课,每天都拿一个木鱼,敲得左邻右舍不得安宁;或者整天在家里烧高香,熏得周围的邻居都受不了。这是什么状态?

  如果大家学佛以后,只是形式上做到位了,但是自己的性格、品德却还是跟原来一模一样,甚至变本加厉;如果原来自己的性格就比较狭隘,学佛以后还用另外一个套子把自己套起来,然后总是跟别人说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让周围的人比以前更累、更不安宁,那就有问题了。

  如果敲木鱼、烧香,给左邻右舍增添了很多烦恼,那么你不仅没有功德,而且还造了很多业;如果一个人为了吃素而给家里人造成了很多负担的话,也是一样没有多少功德。

  学佛究竟是为了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放开自己,还是让自己神神叨叨呢?我们走入佛门,我们阅读书籍,我们听闻思想,但如果我们不能以此提升自己的话,还不如不学。学得越多,你的“所知障”就越严重。学了一辈子也只能是恍恍惚惚,无法自救,更不用说度他人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