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大商通佛,小商通我


   日期:2020/3/21 1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商通佛,小商通我

贤宗法师于浅秋服装公司开示

杜柯整理

  凝神想象,广开心门

  今天非常荣幸,受我们戴总的邀请,和大家一起做一个分享。各位放心,我今天不是来给大家讲经,也不是教大家念经,而且,我也不擅长这个。刚才戴总说了,只要是智慧,一定是有用的。智慧,构成了我们人生的基石,你有怎样的智慧,就有怎样的“上层建筑”。故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要努力地去感悟智慧、学习智慧、经验智慧和落实智慧,最后,让你的一生充满着源源不绝的智慧,活学活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这个智慧,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福报得到。你缺少了福报,就会觉得这个和尚跑来跟我啰嗦什么,你左看右看都不顺眼,他的话一句听不进去,觉得不胜其烦,全是噪音。当你抱着巨大的怀疑和抵触情绪时,心是封闭的。心封闭的,就不可能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封闭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一种不打开的状态,是不能流动、交换和更新的状态,外面的东西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所以里面的垃圾可能清除不了,外面的好东西添置不进去,进入了一种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一潭死水的状况,这种状况其实是最需要提防的。

  一个人的内心倘若打开了,单从外表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他时常笑容满面,举止安详,身心和谐,随缘自在,不会纠结,皱眉,或者执着,痛苦,总之,他是一种从容如水的状态。水,本质上为最不封闭的东西,故能长流长新,鲜活生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所以是一种不僵化的状态。

  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女孩子,大家追溯一下,你最美的状态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在热恋中,面对自己的心上人,那种娇羞、柔情似水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时候,那时候你就是最美的。所以当一个人心地柔软、善良、喜乐、充满柔情,走到哪里都会给人带来阳光、灿烂和幸福,把这种观念植入心中,你不管活到八十岁九十岁,看上去也一定很美。美,到了最后的高级阶段,一定是一种气场、一种气质的显露,就像两个女孩子都长的不错,五官精致,身材窈窕,我们要挑出一个更美的来,怎么办呢,最后就要看谁的气质、精神更胜一筹了。一个人活的越久,她的面相、神情、举止,一定是跟随着心念而转变的,有句话说前三十年的相貌是父母给的,三十年后的相貌是自己修的,这不是瞎说,真的如此。

  我们来仔细感受一下“浅秋”这两个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状态。浅秋,它不是中秋,不是深秋,不是晚秋,浅浅的秋,其实就是初秋,是夏季刚过,秋的凉爽已来,但又不寒冽、非常舒服、神清气爽的那一种,此时天空碧彻,行云舒缓,流水清幽,大地正静悄悄地迎来了一年丰收的果实……关于这种想象的铺排还很多,那我们看,我们有没有把这种“浅秋”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注入到内心深处,我们先不管其他的一些什么口号,先让我们自己真正地与企业的主体文化合而为一,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产品都是“浅秋”的一种自然表达,都在诠释“浅秋”是什么。

  所以我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叫凝神想象。例如你是店长,你就想店长的定位是什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你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这一系列都跟这个角色有关,你成了这些纵横交错各种关系网上盘结的一个原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你想的越多越全面越好,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出色的店长。有人认为,做店长和佛教没有什么关系吧,其实任何事物的运行法则,在智慧层面皆是相通的。昨天我跟一个画家在谈论绘画的技巧,其实我根本不懂所谓绘画的技巧,为什么还可以谈呢,因为美是相通的,绘画的“美”应该体现在哪里,作者的思想境界如何通过画面表达出来,灵魂跟灵魂相碰撞,产生艺术的共鸣。当我看一个小女孩写书法的时候,也可以对她进行“指导”,讲讲自己的感受:每一个字都有精、气、神,就像一个人,这个人美不美或者说有没有气质,肯定是形象和内涵合二为一地表现,我们如何更完美地把它表现出来,值得细细琢磨。

  就说店长,你能当好一个店长,就能经营好一个家庭。你能经营好家庭,就能处理好身边所有的人际关系。你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经营好家庭,当好店长,以后做什么都可以契入,都有不错的成绩。反过来讲,如果你做不好一个店长,经营不好一个家庭,处理不好同事朋友间的人际关系,一定是你的圆融度不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你看水,适应环境能力最强,对方是什么型它就是什么型,都能契入,融入对方,同化对方,所以说上善若水。我们可以心方行圆,在心里,有自己的坚守和秉持,但在行动上,可以善巧方便。

  一切事物都是相通的,儒家的修炼次第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很高的境界,到达这个级别就是儒家的大成之道,内圣外王,但平天下的原点是什么?还是修身。家庭,是我们中国最小的单位,先在家庭中修身,这个最小的单位却直接影响到平天下,如果你连家庭都经营不好,都“齐”不了,平天下的目标肯定难以实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有一定的阶梯。我们每个都希望自己这一生可以成功,做出最理想的结果,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实现,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个最小的“原始点”——修身。

  店长,无异于一个家长,家长,就是一个主人。所以我们这一生,在你当过一把手,当过一家之主之后,你的思路和能力就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你要面对、你要抉择、你要承担,你再不能躲在螺狮壳里享清闲,在屋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是一个和尚,但我和你们做的是一样的工作,管理。我也是一把手。我曾经想,如果我们的寺院在日本,我应该怎么做,在泰国,应该怎么做,在台湾,又应该怎么做,而现在我不是在日本、在泰国、在台湾,是在中国大陆,那我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在寺庙林立的情况下,我如何做出我的差异,定位出与众不同的路线来?

  如果有空到我们香海禅寺来看看,你会惊异于这样的一种设计和布局,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事实上我们香海寺的设计理念就是与众不同,我们没有大雄宝殿,而是万佛宝殿,不是千手观音,而是万手观音,还有我们的禅修课程,吃饭前念《道德经》,这在其他寺院是见不到的,佛家的寺院怎么会念道家经典呢,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为了更好地度化众生,契合时代做出的打破条条框框、推陈出新的思路来。

  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时代呢,网络时代。当所有的竞争都面对同一个平台时,你如何做出你自己,这需要你投入更多的心智和精力,还需要你走出自己惯性思维的局限,去了解外面更多更大的可能。我们每一个店长,你有没有形成一种思考方式,假如去逛街,看到很多店,我们看人家的摆设,如何吸引人眼球,让你看了一眼还想再看一眼,一直不满足,即使顾客没有买的欲望,但是很想去了解,多看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是交易的前提,如何让别人注意你,跑到你的店里来,从好奇到了解,了解之后再交易,此是大学问。

  可我们在管理店的过程中,有人跑到我们店里来,话不投机时,还可能把人家赶走,这就是店长的失职。只要人来了,就有可能产生交易,即使暂时没有,也是未来的潜在客户,山不转水转,水不转风转,为什么那么短见呢,只注重自己的眼前利益。

  修行之路,在于修正

  我们寺院举办有一个读书会,读的书除了一小部分佛教书籍外,百分之七十的书籍都和佛教没有关系,我们推荐基督教的书,天主教的书,管理学方面的书,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很多书我们觉得只要能帮助到身边的人,就去购买。戴总刚才讲过一句话,我们养一盆花,如何让这盆花长的更好,你要不断给它培土、浇水、施肥、除草、晒阳光等等,这样才能长的更好。那我们在管理店的时候,也要像养一盆花一样,作为一个店长你要学习很多东西,包括这件衣服,为什么这样设计,什么原料,适合什么样人穿,搭配什么颜色裤子,手包,首饰等等,这一系列东西,人家一提出来你就能把所有的东西讲的头头是道娓娓动听,这就是基本功,这就是修炼。

  我作为香海寺的负责人,也相当于一个店长,如何吸引信众,让来客满意,载获而归,并且能有更多的回头客,产生广泛的口碑和连锁效益,这是我们两家店共同的地方。在建造香海禅寺的过程中,我一直在默默无闻地耕耘,我不是在这里给大家吹牛,这没有必要,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市委书记第一次来这里,就被我们的文化和气氛吸引住了,以后他经常到这里来。想一想,桐乡有那么多的企业、寺院、场所,为什么他要聚焦这里,单单喜欢往这里跑呢?同样的,你是一个店长,在那么多的销售团队中如何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势能和经营风格,赢得别人的眼球并且占据了他人的心,让他产生家人似的信赖和恋人似的柔情,那你这个店绝对可以屹立不倒,经得起大风大浪,不敢说成为百年老店,起码比大多数店更长久一些。

  脱颖而出的前提一定来自你独特的思维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剑走偏锋”或“兵出奇技”,“剑走偏锋”是武术上的招数,“兵出奇技”是兵法上的招数,都要求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状态。无破而不立,“破”是“立”的前提,你被旧有的条条框框束缚住,怎么可能有新的创建呢。但是这个“破”和“立”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所以人生不管做什么都像一棵大树,上面吸收阳光,雨露,空气,下面根扎的越深,就越能吸收到更多的养分,最后长成参天大树,就是遭遇到干旱之年,其他的树被考焦了,它也长的郁郁葱葱,不会枯掉。

  我们读书,学习,做许多事情,旨在为了成长自身,壮大自身,让我们内在充沛、强大,屹立不倒,可以经受更大的风雨。所以我们每一个店长,要养成随时随地都在学习、都在充电的习惯,当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个美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很漂亮很优雅,那这里面除了她的长相和穿着装扮之外,还有她的气质和精神,形成一种潜移默化、愉悦人心的磁场,她的衣着打扮肯定和她整个人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当物我合一的时候那种状态是最美的。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打扮,衣服和人不分家,最妙的是让别人感觉这个衣服天然就穿在她身上,或者她生下来就带着的,那这种状态,就需要我们揣摩和研究。

  学习真的可以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样你就可以随时得到“晋级”,提升自己。在培训之外,多去读书,在读书之余,要了解每一个客人的心灵,他有什么爱好,消费心理是什么……今天,我不具体讲销售的方法和技巧,这不是我擅长的。我只给大家讲最关键的一点:希望从今天起,每个人都走上一条修行之路。修行,不是说让你多到庙里去焚香、诵经、磕头;修行,是不断地修正,不断地实行,其实是一条不断地自我改变、自我超越之路,说白了一句话,就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从佛教的角度讲,是向道而生,转凡成圣的过程。有人觉得这个和我没有关系,什么道啊、圣啊之类的,但是你知道吗,在生活中你会痛苦吧,如果你痛苦,你就是凡夫,如果你快乐,你就是得道之人,如果你迷茫,你就是凡夫,你如果自在,你就是得道者。如果你把什么事情都处理的非常好,你就是得道之人,反之,你把什么事都搞的乱七八糟,你就是一个凡夫。凡夫和得道者差别不一定多大,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比如遇上一件事,你心生嗔恨,就是凡夫,你消除怨恨,包容他,转嗔恨为慈悲,就是得道之人。一个得道之人,他自然就在道中。道无为而无不为,至物而不伤,故可以长久。

  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凡夫而不是得道之人,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去修行,没有去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修行本没有什么高深,也不是剃个光头穿个袈裟躲在庙里才叫修行,你在家庭中,在菜市场,在工作单位,在滚滚红尘中才是最大的修行。而且,修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事,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达到更圆满的状态。

  利他之心,自度度人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大家学会一种思考的生活方式,刚才戴总讲过,无论碰到什么问题要多问自己,不断地思考。其实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一块便是提问,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全是这样。好比说,客人为什么不来我的店呢,他为什么要和我过意不去呢,我最近为什么老头疼呢,为什么睡觉不香呢,都可以不断问自己,去寻找答案。我以前上过一个教练技术的课,有次老师让我们从这个地方走到那个地方,要求每个人走的不一样。结果有人走过去,有人跑过去,有人跳过去,有人爬过去,有人唱着歌过去,我们50多人,没有一个一样的。所以你开动脑筋不断想办法的时候,办法就来了,如果一个人老是不动脑子,坐在那里不动,以后会得老年痴呆症的。多动脑子还有一个好处,会把你身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不信的话,你看看我就知道了,我这么瘦,就是因为脑子一刻不停地在运转。所以奉劝那些想减肥的人,此是无上减肥妙法,不传之秘诀,今天我布施出来。

  实际上,只要碰到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这世上一物降一物,都有对治的方法。只要你开动脑子,凝神想象,总有办法解决。

  我以前在普陀山教书的时候,要买一台音响,我去街上到处转,上海人热情,刚进去的时候,他巴不得跪下来给你擦鞋,可当你没有买一旦离开他的店,整个脸就拉了下来,长的像驴脸,理都不理你。我本来是想转一下再看,回来可能买他的,可看他的神情,就是他的东西最好我也不想买了。为什么,客户是需要用心去经营,你不能认为他今天不买,就冷若冰霜,他今天不买,你要让他明天再来买,后天再来买,要有这种功夫。所有的客户,都可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这是一个巨大的交易市场,我们钓鱼,还放长线钓大鱼呢,你对人家没有耐心,人家怎么可能马上投怀送抱过来,这事说的直白一点就像谈恋爱一样,不遗余力、全情付出、耐心守候,才可能赢得对方。

  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很年轻,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和财富,不过要记住一点,如果你觉得今天很无聊,不知道时间怎么打发,玩玩手机,看看电视,侃侃八卦,逛逛街,你这个月是这样活,下个月还是这样活,今年是这样活,明天还是这样活,那你活100岁跟活20岁有什么区别?20岁死了和100岁死了有什么不同?只有找到生命的价值原点,你才能找到现在所做的每一件事意义在哪里。人为什么活着?在称为“企业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中最伟大的企业家”的稻盛和夫说过,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换句话说,人生是用来提升心智的修炼场,是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利用各种不同的道具给予我们的训练而已。所以人生本来都是一种修行,只有修的好与不好之分,但每个人都在修炼场中。

  如果你把你的店,这一亩三分地当做体现你生命价值提升灵魂的一个场所,每一个人来,你能提升他的生命内涵,赞美他,让他穿最漂亮的衣服展现最优美的一面,使他觉得活着是那么有意义,那样你开的就不是一个店,你影响的也不是一个地区,你可以辐射全球造福人类,可以改写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那么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会焕发出精彩的光芒,人我两利,这是最有价值的。

  有人觉得我这话太大了,但人活着一定是跟生命的意义相关,当我们从来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的时候,就会把生命看的非常狭小,局限,从象牙塔里走不出来。如何让你个体的价值跟所有人结合在一起?利他。当一滴水放入大海之后才能永恒,否则就干枯掉了。我们知道国民党那个时代基本上统治着整个中国,但最后为什么被毛泽东打垮了,当然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他,共产党当时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你看我们每一个政府前面都有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什么是人民?芸芸众生,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价值跟芸芸众生合二为一,社会需要的就是你努力的方向,那么你的价值就变成普世价值。不要认为这个普世价值我当了总统才能做,你是一个老百姓,你做每一件微小的事都能体现这种价值,正如一滴水里可以映射出整个大海的恢弘。

  相反,一个人没有利他之心,自私自利,整天考虑着自己的利益得失,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你如果跟父母、朋友、伴侣在一起,时刻考虑到对方,时刻为别人服务,这样的家庭无疑是非常温馨、美好、快乐的。如果你跟你的员工、朋友、亲人都处于那种状态的时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

  利他。他,是指你之外的所有人,包括你的父母,伴侣,邻居,朋友,员工。佛教讲,修行是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利他。我们要从凡夫到成就无上大道,中间所有的历程也是利他,在利他的过程中放下我执,放下贪嗔痴,——因为我执和贪嗔痴,会妨碍你更好地利他。

  守持这样一种思想,可以帮助你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我们想把企业做到多大,你的利他就要多大。大到全中国,全世界,甚至六道众生。当然六道众生是佛教的境界,你利益的人越多,企业就越大,你利益一个省,你的企业就是省级的,你利益全中国,你的企业就是国家级的,你利益全球,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都受益,你的企业就是世界型的。你能利益一切,就能成就一切,在度人中度己,这其实已经步入了佛教的无上智慧。

  利他并不代表我们都要用金钱去做施舍,金钱和物质只是我们利他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利他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颗利他之心。你有这样一颗心的时候走到哪里都可以利他,上街可以捡垃圾,下班可以搀扶老人,坐公交可以让座位,对陌生人可以善意地微笑,就是面对空无一人的大自然,面对沉静的一草一木,你都可以默默无闻地感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