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引禅入商,商亦是禅


   日期:2020/3/22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引禅入商,商亦是禅

贤宗法师于上海 “白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文化创新论坛开示

杜柯整理

  我曾经讲过,佛教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民族企业。这么说一点儿也不夸张,你看佛教从印度民族中产生,然后扩张、蔓延到了全世界,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成功的“连锁企业”,连锁的是时间,空间,和人心。

  我们希望能把佛教这种超越时空的思想和智慧做一个借鉴,运用到企业中去,给企业灵魂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提供无穷的源动力,这是完全可能的。现在,我借用蒋总刚才说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这句话本身就非常具有禅意,怎么说呢?其阐述的理念内核和禅宗非常接近,参禅的真正意义就是“我思”,我思什么,——思考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什么状态,我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古代的禅人,在参禅时提出了著名的“三问”: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是参禅最原始的功课。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只有在沉淀下来专心致志思考的时候,对自己面临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清晰透彻的认识,那么在座的各位,我们每天也要用这三句话来参问自己:我,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我现在需要怎么做?我的企业目前是一种什么状态,有哪些不足,将来要走向何方?

  这么问时,你就是一个禅商。

   什么是“缘起性空”?

  其实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性力量的显现,就在于它往哪里去,这是每一个企业人必须致力思考的问题。当方向和位置找到了,你的企业便找到了坐标,仿佛于广阔无垠的茫茫大海中看到了灯塔,于纵横迷乱的经纬线上找到了交叉点。

  所以今天在这个论坛上,我想给大家分享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缘起性空”。什么是缘起性空呢?简单地说,比如眼前这个讲台,是由钉子、木头、油漆、人工等等组合而成,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叫讲台。等到有一天,钉子生锈了,木头坏朽了,油漆剥落了,这个台子在哪里呢?当这些因缘全部离散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台子是在生灭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演变。不仅讲台是如此,我们坐的椅子,住的房子,眼前的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乃至整个宇宙,我们看到的一切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无不如此。这些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消失。

  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人生、家庭、朋友,都逃不过这一铁律。因为这一规律的本质是由无常决定的,而无常是所有事物本来的属性。故我们明白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就是找到了事物存在的根本规律。把握了这一根本规律,便进入了天地宇宙运行之大道。行在这个“道”上,你就能顺风顺水,轻松驾驭一切,主宰一切。

  缘起性空的思想,是释迦牟尼佛在禅定和观照中,觉察宇宙万有,剖析各种事物相互关系时发现的。这使我想起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做梦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十分迷离怅惘:究竟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还是自己变成了蝴蝶?究竟是我现在醒来了,还是我现在在一个更大的梦中呢?其实回顾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想起从前,我们出生、上学,到毕业、工作,创业,所有经历的一切,都在不断流失,像水一样分分秒秒过去,不能抓住。过去了,便浑如梦中一样,幽梦之影,恍恍惚惚,伴随着我们这一生。今天回首昨天,宛然是梦,明天再回首今天,也宛然是梦。因此《金刚经》中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在告诉我们,宇宙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影、如电的。看看我们的身体,有生老病死;我们居住的房子,有成住坏空;我们的事业,有盛衰荣枯。仔细想想,有哪样东西可以永恒不变长久如一呢?包括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处在生住异灭的变迁之中。从整个宇宙看来,这些星球一样是刹那生灭的。星球尚且如此,何况人所拥有的一切,可谓命若蜉蝣,朝生暮死。但是人们在恋爱时,还在海誓山盟,期求永不变心。这符合自然的规律吗?感情也是无常的,不可能一成不变。当年秦始皇雄心壮志,想自己的江山永固,万寿无疆,挑战人类的极限,结果呢,秦二世就灭亡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之中,要于变化中追求不变的东西,理所当然为一种徒劳。因为他违反事物的本质规律。

   一就是一切,一切归一

  作为企业人,我们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想让自己的公司蒸蒸日上,基业常青,想自己的分店芝麻开花,开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如何才能做到呢?这里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你的企业因什么而存在?——企业,一定因服务对象而存在,如果失去了服务对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好比有人来买鞋子,你才生产各种鞋,如果大家都不需要穿鞋子,你的鞋厂做什么?毋庸置疑,一个企业服务的对象越广,被需求的越多,自然就越兴旺发达。

  有一天黄昏,我站在上海环球中心的楼顶,鸟瞰脚下灿如银河的万家灯火,突然就有了一种无比强烈的感悟从内心升起:啊,上海真大!这里不知有多少房子,多少人类,多少汽车,多少企业,多少组织……其实,这么多的一切,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人要安居,所以有了房子,人要生病,所以有了医院,人要出行,所以有了道路,人要读书,所以有了学校……我们环视周围的一切,无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

  企业的立企之本,也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在你给别人带来服务的同时,一定可以给自身带来利润,只有这种利益互惠流通,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成为人类社会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只是单方面考虑自身的利害,念念算计如何攫取更大利益,甚至不惜坑蒙拐骗损害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是把“双行道”改为“单行道”,于是,发生车祸、拥挤、坍塌等交通事故,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企业,能够利益到千千万万的众生,惠泽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就是我们佛教里面讲的菩萨精神,这样的企业主,无疑是观音的化身或是菩萨安排来度化众生的使者。因而,能不能把自己变成观音,就取决于你的企业能不能利益到身边无量的众生。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沿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帮助他们入主健康、快乐、幸福人生,是我们企业存在的价值源泉,是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大道。这样的企业,怎么可能被淘汰?怎么可能不兴旺?

  但是人都有一个最大弱点,自私。或者也可以说我执,——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思所为,都围绕着“我”而展开,我看、我慢、我思,我得、我求、我爱。当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自然陷入“小我”的泥淖之中,在自私自利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这样的角度和思维,势必造成了自我束缚,从而限制了向更大境域发展。

  长期以来,“我执”成了捆绑我们的一道隐形绳索,这道绳索不仅是自己绑上去的,还绑出了快感。如何打破困局,这和佛教中修行一样,修行,首先要破除我执,我执去掉了,就是见道的境界。一个企业,要从瓶颈走出来,想有更大的发展,也要破除我执,——打开心量,放下自我。

  让一滴水永不干涸,只有将它汇入大海之中。人,就是这样的一滴水,企业,也是这样的一滴水。我们想永不失去价值,一定要跟芸芸众生结合在一起,把自己潜在的精神价值,导向大家的幸福快乐之源,如此,这个人的价值就能成为普世价值。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是什么呢,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一,就是一切,一切归一,所以“一”就是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渺小的生命体,这样无数的生命体组成了浩瀚的世界。所以一是组成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元素,也可以代表生命最原生的力量。

   有所为,有所不为

  上次我在课堂上,跟许多企业老板分享了一个道理:未来企业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头者内心的强大,静定,以及他用怎样的高度来解读这个世间。我经常说,未来世界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也不是项目的竞争,而你内心宁静、强大的竞争。不要认为这句话过甚其词,佛教里讲,“心静则国土净,心平则天下平”。世界只是心的辐射,你的心是什么样的,投影出来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面对同一件事,有人激烈排斥,有人欣然悦纳,有人很痛苦,有人很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心对世界的观照不一样。

  如果驾一辆马车,想改变车的方向,首先就要改变马的方向,而要改变马的方向,就要改变驾车者的思想和意识。科学研究,人的潜意识会影响显意识,它才是幕后真正的主人。潜意识在西方叫本我,是隐藏在背后我们不容易捕捉到的东西。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出现呢?一定是在你内心沉淀下来之后,水清则明,犹如镜子照物般,反射的清清楚楚、纤毫毕现的时候。当我们的心越静,就反映的越清楚,此时起心动念,一念善,一念恶,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心就马上觉察到了。

  这个静的状态,即是戒的状态。持戒了,才能得定,由定而发慧。又如何做到戒呢?首先把生活中无谓的应酬尽量减少,外界的纷纷扰扰尘劳妄想,抛诸脑后。收摄外缘,专注一境,使自己躁动的心平静下来、安住下来。当尘根不再勾结,你就有能力看清自己,是一种什么状态,需要怎么做。于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们常说:要让一个人毁灭,先让其疯狂。这是相反的邪恶之道。当我们的心不安于当下,肯定是散乱的,游离的,没有目标的。心不安于当下,就把力量分散了,能量消耗掉了。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发誓多少岁之前要赚多少钱,要开多少家店,还要上市,在世界范围内把品牌做响。但是去年我听说他把公司卖掉了,因为周转不灵。这就是疯狂的内心、强烈的欲望,毁灭了自己。他没能让自己真正沉淀下来。

  人的一辈子,掐头去尾,中间就剩下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好。有人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究其本质是一种贪,也是一种心的不安住。若是把心真正安住下来,去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最好,就已经了不起了。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做成一件事。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挟持,被身边的人鼓动吹捧,一时头脑发热,好像自己做什么都可以成功,无所不能似的。我想起了英国的总统丘吉尔,当时他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演说家,还是作家,还会画画……于是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全才,就去炒股票,想大发一笔,结果却一败涂地。但他不死心,过两年筹了钱,再去炒股,又败的一塌糊涂。等到他第三次企图卷土重来而最终仍然败北之后,他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自己不可能是个全才,就此罢手。很多明星去经商都是这样,往往把自己从戏场上赚来的大笔钱,填进了商业的无底魔窟之中。明星经商,发财者有之,但亏损的更多。大凡领袖和明星人物,都是智力出众的,他们尚且如此,何况一般人,就更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一个真正的智者,便是看清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老子说,知不知,上。此之谓也。

   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原点

  其实,天道一向是公平的。有句话说:得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一方面你得到了,另一方面必然会失去。好比你去逛街,就不能再做其他事;你去听课,就不能再去散步。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遭罪。以此推之,你得了权,就要放下利,你得了利,就要放下权。不可能好东西让你占尽。当你手上抓住一样什么的时候,便很难去抓其他东西。如果你把手放下来,还能再抓另一样。

  我们的寺院这几年一直在做禅修,什么叫禅修,就是静虑。安静的静,过滤的滤,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过滤自己,让自己沉淀下来,过滤掉心中的杂质,把污垢清扫出去。这是心灵的环保工作,让自己的心灵生态保持平衡、和谐、健康。

  佛教的智慧,教导我们正确地解读这个世间,而缘起性空的思想,是让我们打开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

  有一本书叫《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是一个年轻老板写的。我的看法与此正好相反,我认为每个成功的人都不可复制。为什么?事物的存在,其实都有各种因缘,天时地利人和,是由各种因缘促成。别人成功的背景、环境,和他自身的人,都不可能复制,仅仅复制他的一套做事方法,也许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我们能借鉴的是别人成功背后的思想,他做事的经验,但是不能去刻意模仿。

  学习别人成功背后的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学习这种思维,把它变成你营养的一部分,消化吸收。倘若消而不化,便永远不能受益,反而有害,因为你执着于它,一旦执着,就违背了“空性”的思想,给自己形成障碍。

  因而学习、借鉴别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最好、最适合的自己,即是对我们这一生最佳的展示。我们的企业亦是如此,我在交大读EMBA的时候,老师把全世界最优秀的案例拿出来跟大家分析,很多好的管理模式,去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这个人思维背后的原点。

  一个企业老板,其经营理念决定着自己的经营模式。而经营理念,就是思维的原点。

  佛教所有理念的原点,都来自于有一颗对话众生的心。因而每个佛弟子,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家的,只要踏进佛门,第一道仪式就是宣誓,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佛弟子需要做的四门功课:众生无边誓愿度,指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飞禽走兽,一草一木,我要想尽办法度化他们;烦恼无尽誓愿断——要断除一切烦恼,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平和,纯净;法门无量誓愿学——各种各样的法门,要去学习,自度度人,自达达人;最后,是希望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证得无上佛果。

  我们看大殿里的万手观音,手中拿有各种各样的法器,表示什么?其意在善巧方便,对机说法。菩萨的智慧就在这里,对农民,他拿锄头,对将军,他拿刀剑,对书生,他拿毛笔,总之,都能找到对接点,进入对方的频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对方是官员,他就化现官员身,对方是妓女,他就化现妓女身。法无定法。

  在喜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传达了这样一个思想:当一个人追求卓越的时候,成功就跟随着他。所以,不必要汲汲地追求成功,去追求卓越就行了。有句话说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也是这个意思。卓越,即是做出最好的自己。但是现在我们中国的教育,变成了不是做最好的自己,而是盲目跟风,去效仿别人、复制别人。看到别人当官,自己也想当官,看到别人发财,自己也要发财。有的父母拼命逼着孩子去上剑桥,但他的孩子偏偏就想当厨师,这样逼的结果是,中国少了一个优秀的厨师,却多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当然,他的孩子也没念成剑桥。

  结语

  将“缘起性空”的思想运用于企业,其实是让我们在无常的人生观中保持一份空性的智慧。拥有了这份空性,我们的灵魂便轻盈起来,头脑便空灵起来,能够在企业兴盛时不骄傲自满,在企业低谷时不灰心丧气,可以持之以“衡”。并且,打破思维的篱笆和我执的困境,最大程度将自己解放出来,超脱出来,还自己以本来面目。

  其实很简单,只要以人为本,一切围绕着“人”去做,企业就能找到方向。找到了方向,你就赢得了未来。赢得了未来,你就成就了自己。

  最后祝愿大家心想事成,一切吉祥如意。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