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是心作月


   日期:2020/3/22 1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是心作月

第14期七日禅贤宗法师答疑开示

杜柯整理

  学员:如何把我们在这里学到的观点分享给亲密的人,并让他接受呢?

  贤宗法师:分享观点是好的,但要讲究善巧方便,讲究智慧,看你怎么讲对方能够接受。有时候我觉得,说还不如做,假如你禅修后回去,对别人更有耐心,更善良,自己活的更快乐,他慢慢会被你这种状态所吸引,这时候你再对他说你的观点,他可能会接受。如果你一回去,就对他说这样不对那样不对,他就无法理解,而且觉得你是被*轮功洗脑了,他每天诚惶诚恐,这个家伙走火入魔了!所以,不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别人就一定认可你,要讲究方式方法。

  学员: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职场也如是,当你积极进取或上到某个位置时,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因而带来很多烦恼、麻烦。请问师父,自省时,我们是否认为这个烦恼就是“贪”,是因为自己太贪心,所以才造就了这些烦恼?请师父开示。

  贤宗法师:当你认为别人占有这个位置,他做事不如你,或者往邪恶的方向发展,如果你真的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当这个职务,会带领大家往正道走,那这个时候,你竭尽所能义无反顾地把他干掉,自己顶上去,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是出于虚荣心,去争,去抢,去打击别人,这个出发点就不对,出发点不正确,有时反而害了自己。要知道,当你把一个人拉下来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在底下做垫背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打仗,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就是这样。

  学员:我和老公每天都活在吵吵闹闹中,也不能离婚,我们感情很不和,怎么办?

  贤宗法师:从现在开始,你把老公叫师兄。吵架,也是一种修行,他不断打击你,不断伤害你,让你度日如年,这就是修行,在逆境中更能锻炼人。实际上,一个人纠结,伤害,磨难,这些都是最好的修行。我讲一个案例,我们濮院羊毛衫做得最好的一家品牌叫浅秋,现在这个公司是老板娘在管。她以前来跟我分享的时候说,当初嫁给她的老公,她老公也有能力,不过不管公司,喜欢玩收音机。到了晚上,她忙了一天累得不行了,可老公却精力旺盛得不得了,把一大堆收音机这个弄弄,那个弄弄,她怎么也睡不着,跟他吵,也没有结果。怎么办?难道要离婚吗,要在一起过就得忍受,她就告诉自己,无论怎样,我都要睡着,起初她给自己耳朵塞里棉花,渐渐地,她可以不用棉花就能睡着了,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锻炼,现在无论怎么吵她照样呼呼大睡。

  如果你能修到这个境界,就和老公吵不起来。所以这个人,她能把企业做大,是有一定素质的,她的内心很开阔,人很善良,能理解别人,所以身边对她很多不利的东西,都在这个过程中化掉了。家庭也是修行的场所,而且是个很重要的修行道场。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层层递进,很有道理。你如果修身不够,家庭都和谐不了,要想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多么辉煌的结果,不可能的。家里几口人你都搞不定,作为公司的老板,你更搞不定公司的人。小跟大是相应的。

  所以,我们一件事做不好的时候,总是觉得社会不公平啊,人家不配合我啊,我的命运不好啊,等等,总把问题归结给别人。实际上,反思的应该是自己,只有这样去认识问题,你才有飞跃性成长和改变。

  学员:我有一段婚外情,他对我很好,我们又不能在一起,怎么办?

  贤宗法师:当你有其他感情的时候,对老公肯定不专一,这是必然,你不专一就会分心,然后不断把他跟现在的老公比,在这种比较中,你的内心开始不耐烦,甚至失落,因为你总是觉得外面的好,家里的不好,远的好,近的不好。人的本性是,没得到的东西都是最好的,得到了就不珍惜。其实你真正走近他,如果和他结婚了生活在一起,你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他没有你想象的好。因距离而产生美丽吧,这就像人的皮肤,看起来很白,很细嫩,用放大镜一照,毛孔粗糙,肮脏,难看死了。所以一个人真正走到你身边和你生活,就等于你就拿放大镜照着看了,所以你觉得他的毛病格外多,有这样那样的不是。这就是婚姻的实质。

  事实上,婚姻对人生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修行,你能修的好,把身上的毛病习气都去掉了。如果在结婚前没有思想准备,你会很痛苦,很失望。所以我经常给别人开玩笑:看我没有结婚多么好!自己想12点起床,就12点起床,想7点睡觉,就7点睡觉,没有人管我,想怎样就怎样,我很幸运啊。

  学员:我和女朋友刚分手,一直走不出来,我们是一个公司的,即使暂时走出来,经常见到她,也会反复纠结,怎么办?

  贤宗法师:感情这种事确实没有办法,痛在自己身上,别人没法代替你。我给你说几个方法做参考:第一,相信时间可以冲淡一切。这就像亲人离世,开始十分痛苦,痛不欲生,到后来慢慢地,就淡了。这是自然规律,当然淡了不等于不痛,但起码比开始那样没法忍受要好。第二,专门去看看他的缺点,不要老想着他的好,越想越痛的。第三,赶紧再找一个,把空缺补上,天涯何处无芳草嘛?第四,去攻读一个学位或出去旅行,把注意力转移到另外方向。第五,观想。可以试试白骨观,想他死掉的样子,蛆虫从肉里爬出来,全身流脓,发出恶臭,面目模糊,腐败恶心,最后渐渐变成一堆骷髅……这样想,你就不那么要死要活地爱他了。

  感情上的事,这种纠结,是人必须要经历的,是你人生成长的必然过程,只有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你的人生才能走向圆满。没有经历过失恋的人,也可以说是一种遗憾。你就当交学费了。

  学员:《楞严经》说,众生以YIN欲为生死之本,请法师开示。

  贤宗法师:芸芸众生最根本的相同点在什么地方?——比如有的人被人叫做畜生,就是因为有这种生理需求,人和所有动物是一样的,食色,性也。我们讲生死轮回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贪婪世间的五欲,欲望越严重的,到下三道。越轻的,往上走。天人,也有欲望,但稀薄的多。所以你如果想了脱生死不受轮回,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学员:今天不小心看到剃度出家,其中一个哭得稀里哗啦的,好可怜,年纪轻轻就出家了,上没报父母之恩,下没尽地主之谊,看着真叫人心酸,要出家为什么不小时候出家呢?或者在50岁以后也好……

  贤宗法师:50岁以后?你是到寺院养老来了。小时候出家和中年出家,我觉得各有好处。我小时候就在寺庙里长大,根植的深,所以对尘世的东西欲望很淡薄。中年出家,他经历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就有很多积淀,可能少走弯路。实际上,释迦摩尼也是经历了一段家庭生活和世事之后才出家的,他对世事的了解更深些。

  但是,你把年纪轻轻出家叫做可怜,我反过来觉得,你很可怜。你要反省一下,这可怜是从何而起呢?你是用俗世的眼光去衡量这件事,你的尺子错了,结果当然离谱。在没有真正了解出家的意义和价值前说这话,我只觉得你无知。

  学员:有不良情绪漫上心头时,我总会找个借口发泄出去,这样伤人又伤己,请问,如何真正从内心化解,找到内在的宁静和快乐呢?

   贤宗法师:别人能造成你内心的不平静,你能被某种情感钳制,原因何在?因为你的心像一个杯子,太小了,一点水倒进去就满了,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倒进去就满了。如果你的心像江河湖海,像无尽的虚空,别人把一大堆垃圾扔进去,把万吨货轮倒进去,看都看不到。

  所以要不断观照自己。刚开始时,可以要找一个发泄口,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几声,去大哭一场,去踢一场球,去跑步,或者找个闺蜜倾诉,把你的垃圾倒给她,或者发给心理咨询师,把垃圾倒给他……这都是正当的倾泻。当然,我说过,这是你的心装不下时权宜之举,心大的人,一些不良的东西自己都消化了,何用发泄。

  学员:皈依之后平时读什么书籍才能保持柔软之心?

  贤宗法师:我今天教大家的三个基本功课,可以做下来。然后再看看佛教初级书籍,像《正信的佛教》啊,《佛陀的启示》等等,随着对佛教的了解深入,你的修习熏染越深,你的心就越来越柔软,清净,光明。

  学员:礼尽88佛时,专注力在佛号上,还是在每一个动作上?

  贤宗法师:应该是身心合一的,身体在拜,心里在想,口里在念,做到三合一,这是最好的。

  学员:怎样能达到神满不思睡?

  贤宗法师:你入定,定力好了,精神就旺,就能做到神满不思睡,可以一天只睡两个小时,照样精神焕发。

  学员:我很欣赏你的愿景、价值观以及承诺,相信香海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请法师开示关于弥陀村的构想。

  贤宗法师:弥陀村我们很早就有构思和设想,包括现在盖的房子,都是养老的前提。但由于条件有限,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完全的养老。我小时候在一个寺院,记得有30多个老人在里面养老,每年孩子送一袋米到寺院来,寺院再种一点地,收一点香火钱,基本上就够了。老人生病了,如果是平常的小病,寺院自己解决,如果大的病,就让孩子过来看病。现在,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是个大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解决,寺院,也应该是考虑的一块。当然,作为寺院,我们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人,不是来者不拒,也会有一定的选择。

  学员:中国人讲入土为安,如果回家不能坚持吃素,把吃剩的动物骨头掩埋一下,是不是要好一点?

  贤宗法师:你认为怎么好就这么弄,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你有这个心,是很值得感动的。

  学员:亲人去世,或者做某些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心里很痛苦。本来自己也清楚这些是正常的,但心中的痛,就是不知道怎么解脱?

  贤宗法师:这事我也很有感触。前几年,我剃度的师父去世,他在病床上躺了七八年,每次回去我就知道他离开这个世界不远了,所以就想尽办法每年一到两次回去看他。虽然无数次做过他离开的心理准备,但真的等到他离开时,心中痛苦和思念还是很强烈。师兄弟让我代表他们写一篇追悼文,这个文章,我是一边写一边哭,多次写不下去。那天整个现场有三千多人,我把追悼文念完,所有人都被我搞哭了。这文章,是我真正发自内心来写的。所以对亲人的思念,有时候用文字表达出来,也是一个寄托和解脱,这也算是一种情感的发泄渠道。你还可以带本《地藏经》回去,想念他的时候就读诵,然后回向给他,他会得到利益,这也是纪念、报答亲人最好的方式。尘世的缘已经尽了,最好不要执着。

  学员:请问皈依佛教之后,还可以皈依其他宗教吗?

  贤宗法师:不可以。可以皈依佛教的其他师父。其他宗教你看看他们的书没关系,到教堂里玩一玩,坐一坐,听听《圣经》,也没关系。

   学员:我有个同事天生不吃肉,小时候看到肉就痛苦难受,这代表他有佛缘吗?

  贤宗法师:如果这样说的话那牛应该也有佛缘,吃草的动物都有佛缘,这个不要把他当做太神奇,有的人说不定是牛转胎过来的呢。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他前世修行或出家过。

  学员:有时候自己比较虚伪怎么办?另外,请问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的理解。

  贤宗法师:人能坦诚相待表里如一是最好的,但有时候某些状态也不叫虚伪。比如,大家要坐着听课,我坐着很难受,我想躺着,但我坐着就好像虚伪了是不是?不能这么认为。你到别人家去,表现客气,讲一些好话,你说这个人很虚伪?也不是这样,这是基本的礼貌。虚伪,应该是为自己某个目的、某种利益,掩盖了真实意图,这叫虚伪。这种虚伪你表演的再好,实际上别人也能看出来,或者早晚可以看出来,所以没必要这样做。

  这个世间,为利来为利往很正常,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会为自己的衣食名利奔波。如果你是个有智慧的人,把名利看淡放下,有时候往往能得到更大的名利。你如果把名利当做很重要的事,反而成为一个束缚,结果心理的落差,内心的不平衡,就会更痛苦。所以对这个问题你应该这样去想:明天,我就要死掉了,今天还为这些得失纠结,值得吗?当你把生命的无常看真切,面死向生的时候,你看待问题会更超脱,更淡定,更清楚。

  但是世间人为利来为利往很正常,也不要看不起人家,这是人的共性。

   学员:“人善被人欺”,是不是强硬一点比较好?

  贤宗法师:硬和软是相对的,而且有时候硬可能是一种软,软也可能是一种硬,比如水,很软,但水滴石穿。宝剑,很硬,但易折不弯,用力大就断了。

  有时候,你之所以觉得自己软,受气,窝囊,那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真正强大的人别人很难欺负到他,别人骂你是狗屎,你无所谓,你像海绵像弹簧一样,一捏就弹起来了,如果你像西红柿,一捏,就稀里哗啦了,那就是真正的软。

  但是还要记住一句老话,“人善人欺天不欺”,上天是有眼睛的,那种能包容别人、心胸宽广的人,都是有福报的,厚德才能载物嘛。相反,经常无故打击别人的人,德土太薄,他的运气总不会好。

  学员:在这禅修六天时间,每天吃饭,打坐,睡觉。每天都一样,除了时间变化还有什么?

  贤宗法师:最后一天分享的时候你就知道还有什么。如果你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一点都没改变,你就一无所获。如果打坐腿麻,现在好一点,以前心里浮躁的不行,现在能专注一点,这就是进步。

  学员:香海禅寺建立已经7年了,我看到很多地方还在修建中,这一切,发展得不急不缓,你是如何做到淡定从容的?

  贤宗法师:我急也急不来啊,以前想大刀阔斧做也不行,所以任何东西都有个边界效应,知道吧?做任何事,都要看自己的因缘条件,具备多少,自己就做多少。如果做不到,就要学会淡定从容。

  学员:当你能做的和喜欢做的不统一时,请问优先选择哪一个?

  贤宗法师:选择你能做的。

  学员:总觉得自己打不开心扉,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很难进入内心,请问怎么破这个局?

  贤宗法师:当团体和个人都很难进入你的内心时,首先要看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当团体和你个人的价值取向一致,你的心就会被打开,当价值取向不一致,那没办法,你想打开都不行。就像很多人来香海禅寺,很高兴,那是价值取向一致,这种氛围和环境让他喜欢,我们从来没有拉一个人说你一定要来禅修啊,一定到这里来,你应该给我们捐款啊……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当我们推出的价值取向跟很多人一致的时候,就会有无量无边的人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平台。因此,当你今天为这个平台扫一块地,拔一棵草,添一只砖,都是在为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你的价值取向在做。

  学员:感觉自己是个忙碌的人,闲下来就很空虚,怎么办?

  贤宗法师:当你参加了禅修,一静下来就觉得内心很丰足,即使没有老婆,也觉得很圆满,没有丈夫,也无所谓,这时候,你自身就是一个圆满者。你不会没人请你唱卡拉OK、去喝酒、去聊八卦,就觉得很空虚无聊。所以内心的丰足,在孤独中更能体现出来。若是一孤独就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你一定是个内心贫瘠之人。贫瘠了怎么办,就要去学习,去充实,去追求,去总结,去自我超越,今天来到这里,便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