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上善若水,向善若水


   日期:2020/3/22 16: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善若水,向善若水

贤宗法师于香海禅寺第77期感恩禅开示

杜柯整理

  一、无常

  刚才听的这首歌叫《醒来》,它告诉我们最重要一点:无常。无常是宇宙规律,是不可更改的事物运行法则。为什么会存在无常,因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迁徙变化着,刹那生灭,长流不驻。生老病死,成住坏空,是一个本然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无常”,那什么才是常呢,这世间有“常”吗?——仰俯天地,纵览古今,并未发现有不曾变化的东西,可以说,只有“无常”才是唯一的常。

  大乘佛法赖以建立的基础,就是这个“无常”,在佛教中有个独有的名词,叫“空”。空,是从事物的缘起角度说的,就是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缘聚而生,而散而灭。所以“空”是说明依赖因缘而生的一切,都没有独立的自主性可言,不是我们惯常理解的什么都没有了,不是说连因缘果报都不存在了。如果什么都没有了,那还活什么呢?

  一般而言,随着每个人年龄不断增大,对“无常”的理解会随之加深。人,越年青的时候越执着,所以对年青人讲无常,许多人错误地理解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好像让他们什么都不干了,让他们过早地看破红尘,消极无为。其实红尘看不看破,它一直就在那搁着,在那里飞舞,并不会因为你有所改变,相反倒是你自己最终改变去适应红尘。

  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人生中,“无常”无处不在。今天这个人还活蹦乱跳,明天运回来就成一盒骨灰了。今天一对情侣还缠缠绵绵如胶似漆,明天发现已经分手各奔东西了。今天这个人还在位子上志得意满吆五喝六,明天已经下台无人问津了。今天这个人还是名头很响如日中天,明天已经锒铛入狱声名狼藉了。今天这个人还腰缠万贯财大气粗,明天已经破产倒闭一贫如洗了。……

  所以什么都是无常的,只不过有的“无常”得快,有的“无常”得慢,只在时间长短而已。什么都是无常的:生死无常,情感无常,权力无常,名位无常,财富无常,包括我们的相貌、健康都无常,——你现在很年轻,有一天会变老,你现在很漂亮,有一天会变丑,而老到极致之后,有一天便会死亡,死了之后,新的生命又出来了。

  生生不息,循环不已。

  人生就是这么“冤枉”,这么无奈,这么规行矩步。

  当然,有人不认为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他们认为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要抓住这有限的一生拼命去追求享受。关于生死是个很大的话题,我在这里也不说多少,只给大家推荐几本书去看看,了解一下生命的真相。《前生后世》、《不死之谜》、《生命之后的生命》、《灵界漫游》等等,当然还有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那里面就有鬼的记载,苏东坡的儿媳妇被鬼附体了,那鬼对苏东坡提条件,有一番大智大勇的争斗,大家可以去看看。另外还有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写他母亲去世后自己奔丧回来,母亲上身邻居大婶和他对话,都是真实的记载。

  因为我们不了解无常,错误地解读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同时也不可避免错误地诠释了人生存在的意义,所以很痛苦。要想不痛苦,就要正确地把握事物存在的规律,用一颗智慧之心去接纳它。所以佛教里的智慧为最高等的智慧,是出世间的大智慧,但它又能反观自照,以出世之心入世,应用于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层出不穷的烦恼,如何应对?我希望大家记住四句话,也许,对你有点用处。

  这四句话是: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

  既然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躲也躲不过,那就应该面对它,你只有积极面对,才可能接受它,最后解决它。

  当你的心能面对它,接受它,你就可以找到一定的方法解决它,解决,是早晚的,这世上本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你把事情解决之后就应该放下它,忘记它。忘记,是一种洒脱,一种心态,一种格局,一种人生超然的境界,佛教告诉我们四大皆空,所以没有什么不可以忘记,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其实,佛教从某种角度就是一门教我们如何“放下”的学问。

  如果你不能面对它,不能接受它,不能解决它,不能放下它,只要有其中一个“不能”,你的心就不安于当下,而心不安于当下,总在攀援、纠结之中,你的痛苦就来了。

  人生可以每一刻都在当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命。一个时刻安于当下的人,身上有超常的大智慧,大超脱,大定力,所以我们应该训练自己任何时候都能安于当下,广义地讲,安于当下其实就是一种禅定的状态。

  昨天早晨四点钟我起来,去上海开会,一直开到下午,晚上回来已经12点了,奔波了一天,很疲惫。当时寺院大门关闭我进不去,在外面被嗖嗖的冷风吹了半个多小时,如果我心存抱怨,就会纠结,不安于当下,那这半个小时里一定非常痛苦。事实上我当时很自在,心想,和桐乡所有的单位比起来,还是我们寺院的保安工作做得最好,所以心里很安慰,很快乐。

  二、柔软

  生命在于柔软。我们看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春天来了抽枝发绿,柔软娇嫩,到了秋天就变硬变老,到冬天花叶落尽,干枯冷硬。人也一样,婴儿才生下来时,软得似一团棉花,小孩的手脚可以拳在一起,但随着年龄越大身体越硬,老了就失去了弹性、韧性,死的时候,硬的像一块铁。

  所以老子早就说过: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要我们守柔,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举个例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就是说天下最柔弱的是水,但最强大的也是水,因为水可以摧毁一切、淹没一切,可以水滴石穿,所以,我们人要学着做水。

  水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柔软。所以我们的心应该是水做的,应该柔软,心地柔软的人,身心轻安,与物无对,他的笑容是和煦的,磁场是安祥的,举止是从容的,气质是优雅的,神情是喜乐的,精神是安逸的,心态是开放的,思想是接纳的……因此,柔软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资质,或者说一种品质,是从内至外的柔软。柔软,其实就是接纳,就是慈悲,就是安于当下……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天堂在天上不在下面,地狱在下面而不在天上?初听这个问题感觉好笑,可你想想,还真有原因,为什么呢?根据物理学原理,重的东西下沉,轻的上浮,你看石头就往下沉,白云就在天上飘,因为你的身心很轻安、很柔软、很喜乐,所以灵魂就很轻盈,往上升;如果你的心很痛苦、很纠结、很嗔恨、很恐惧,灵魂就是沉重的,往下堕,到地狱里去。这是自然的道理。

  其实佛教里有一个理论: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或者叫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当你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你以什么样的心来解读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某人月薪两千元,有一套60平米的房子,和他差不多条件的找出几十个来。一个个了解,结果发现有人活的很好,有人活的一般,有人活的很痛苦。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会有千差万别的结果?——原因就是他们的心。有人心胸开阔,什么事都积极面对,人生充满着喜乐,而有人心胸狭隘偏激,遇事顽冥不化,看到的都是负面,所以活的很痛苦。现代医学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程度跟自己的性格有关。我们古人说:求医药不如养性情。就是你的修养,你的心境,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甚至决定了你的寿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要离开世间去寻找佛法,那就像在兔子身上找角一样渺不可得。所以修行就要和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觉醒,在生活中提高我们的觉性。这几天禅修中,我们无论行住坐卧都是要打造这种气场,让你无论是打坐,行走,吃饭,还是睡觉,都身心一如,清净无染。

  这几天里我们不接电话,不上网,不多说话,管住自己的眼睛,管住自己的耳朵,管住自己的鼻子,让我们的心真正去觉察。你看,我们的学员牌为什么不写名字,只用一个符号代替?因为你一旦写了名字,别人就会望文生意,中国的文字是声形义的结合,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现在给你一个阿拉伯数字,就是一个符号,就是为了不让你分心,攀援,让你的心处于“止”的状态。

  生活中,有人不断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这时候,他就渐渐迷失掉自己。其实,人活着是一期生命的过程,了解了无常,了解了因果,你就不会迷惑。

  三、光明

  第三,我们要培养一颗光明心。

  一代大哲王阳明临终时说了两句话:是心光明,亦复何言。

  那什么是光明心呢?光明是与黑暗相对的东西,在夜里我们看不见,就必须要烛火,后来发明了电灯,灯和火是一个东西,都是光明。光明一来黑暗就没了,这叫明来暗谢。藏传佛教把释迦牟尼佛叫大日如来,什么是大日,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能量浩瀚。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那么,孔子也是光明,和释迦摩尼一样,都是可以让人们破迷开悟,见微显幽,迎光破暗的一种能量。

  出家的师父见了人就说“阿弥陀佛”,什么意思?——祝你无量光,无量寿。你内心有无量的光,就充满着喜乐,安逸,愉悦,就充满正能量,就能积极向上,幸福安详,你的生活就一定美好,和谐,那么这种人他一定能长寿,因为他心境好。

  所以我们每次照镜子时,不要看我鱼尾纹又长了多少,肤色是不是白,而要看我笑得是不是灿烂?如果你每天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我保证你越来越好看。所以美国有个模特讲:当你忘记化妆的时候,唯一能补妆的就是你的笑容。故而,我们要记住这个美容绝技,一笑遮百丑。一个笑得灿烂的人,心地一定是喜乐的,而喜乐一定来自一颗光明的心。

  有个设论说,这个世界假如没有水,会带来大灾难,但如果没有光,那就彻底完了。可见光的重要性。

  君子之所以自强不息,就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光明湛然奔放,小人之所以蝇营苟且就是内心一片黑暗。你看,一个人偷偷摸摸做事情,我们叫鬼鬼祟祟,他就变成了鬼,鬼就害怕光明,光一来他就消失了。你看那些思想阴暗的人,一般都把自己遮起来,不愿意抛头露角,就是住的地方也窗帘深垂;相反,一个内心敞亮、健康的人,一般都喜欢把窗户打开,他们不喜欢呆在阴暗里的感觉。看看你平时的爱好趋向,就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有多少光明。

  我经常教寺院的义工做一些观想,说你每天早晨起来,合掌,放松,然后观想身边有无量的光围绕,进入你的体内,把身上所有负面的情绪冲洗殆尽,最后,你看到自己的身体像琉璃一样通透,像山涧泉水一样洁净无染。每天给自己这样一种暗示,你会发现,你可以充满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面对每个人,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看到别人哭丧的脸。

  佛法的思想告诉我们:要以光明之心去对待一切。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时刻告诉自己,此心光明。光明,就一定是清凉,一定是慈悲,一定是轻安,一定是自在,一定是喜乐,所以在佛法中,光明就代表智慧。你如果缺少以上因素,就是缺少智慧。

  是心光明,可以用来作为观照自己、激励自己的标准,其实佛法里讲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当你的内心渐趋光明了,你的烦恼也就消除了。

  四、布施

  人一贯的思维是从自己出发,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一般人都不愿意施舍。正因为我们只想着自己,于是把所有的通道都封闭了,一直把自己限制在狭小的境域,成为井底之蛙,还自鸣得意。

  一个圣人,一个得道者,他是物我两空,无物也无我,没有任何执念,故而可以乘物以游心,潇洒出尘,自由无碍,以涵养天真浑厚之性情。他们不被物欲所累,不被情欲所伤,绵绵若存,与万物同根,与天地合其德。
佛教中的菩萨,她“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其实也是与天地合其德,她与众生融为一体,喜怒哀乐都感同身受,用尽方法去帮助众生,度化众生。这是一种广大的布施。

  李嘉诚对他儿子李泽楷说的一段话,广为流传,可以说就是他经商的秘诀,这个秘诀却是大家见惯不惊的“布施”,“你和别人合作,本来可以拿百分之八十,你就拿百分之六十”,此是让利,让利就是布施。

  我们建香海禅寺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寺院缺钱,但还要布施,不过我们没有钱布施,所以就做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尽量服务每个到这里来的人,把善念传给他们,植入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因子,最后,支持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所以这个寺庙就众人拾柴火焰高地建了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一颗布施之心,学会不断付出,不断施舍。布施是培植福报的重要途径,连如来都“不舍穿针之福”,何况凡夫?所以福报就是你平时一点一滴行为的积累。不过布施的含义非常广,钱财只是其中一种,你还可以用体力布施,用微笑布施,用快乐布施,用技术布施,你在街上捡一个垃圾袋也是布施,你布施清洁的环境和环保的理念……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以前的秤十六两一斤,因此有半斤八两之说。就在这个十六两一斤的年代,有个县城南街开着两家米店,一家叫“永昌”,另一家叫“丰裕”。“丰裕”米店的老掌柜眼看兵荒马乱生意不好做,就想出一个歪主意,他把星秤师傅请到家,避开众人,悄悄说:“麻烦师傅给这杆秤星改十六两为十五两半一斤,我多加一串钱。”。这位星秤师傅为了多得一串钱,就忘掉了行规和职业道德,答应下来。老掌柜吩咐完毕,留下星秤师傅在院里星秤,他自己踱进米店料理生意去了。

  老掌柜有四个儿子,都帮他料理米店。最小的儿子两个月前娶了一个私塾老师的女儿为妻。新媳妇在屋里做针线,爹吩咐星秤师傅的话全被她听见了。老掌柜离开后,新媳妇沉思了一会儿,走出新房对星秤师傅说:“俺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刚才一定是把话讲反了。请师傅将星改成十六两半一斤的秤,我再多送您两串钱。不过,你就不要让俺爹知道。怕俺爹脸上挂不住。”星秤师傅反正是可以再多得两串钱,无乎不可,就答应了。一杆十六两半一斤的秤很快制成。星秤师傅果真没把秤的变化告诉老掌柜。老掌柜因多次请他星秤,对他的手艺信得过,当天就把新秤拿到米店使用。

  一段时间之后,“丰裕”米店的生意越来越兴旺;“永昌”米店的老主顾也来赶热闹,纷纷转到“丰裕”买米。又一段时间之后,县城东街、西街的人也舍近求远,穿街走巷来“丰裕”买米,而斜对门的“永昌”米店简直门可罗雀。到了年底,“丰裕”米店发了财,“永昌”米店没法开张,就把米店转给了“丰裕”。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老掌柜心里别提多高兴,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猜,看谁猜得出自家发财的奥秘。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是老天爷保佑的,有人说老掌柜管理有方,有人说米店位置好,也有人说是全家人齐心合力。老掌柜最后嘿嘿一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靠啥发财?靠得就是这杆秤!咱的秤十五两半一斤,每卖一斤米,就少付半两,每天卖几百几千斤,就多赚几百几千个钱,日积月累,咱就发财了。”

  接着,他把年初多掏一串钱改十五两半一斤秤星的经过说了一遍。儿孙们一听,都惊讶得忘了吃饺子。惊讶之后,大家说他不露山不显水,连自家人都没察觉就把钱赚了,实在高明。

  老掌柜得意之极,把胡子捋了一遍又一遍。这时,新媳妇从座位上慢慢站起来,对老掌柜说:“我有一件事要告诉爹,在没告诉爹以前,希望您老人家答应原谅我的过失。”待老掌柜点头后,新媳妇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两串钱改十六两半一斤秤的经过告诉了大家。她说:“爹说得对,咱是靠秤发的财。咱的秤每斤多半两,顾客就知道咱做买卖实在,就愿买咱的米,咱的生意就兴旺。尽管每一斤米少获了一点利,可卖的多了,获利就大了。咱是靠薄利多销发的财呀!”

  大家又是一阵惊讶,个个张大了嘴巴。老掌柜不相信这是真的,拿来每日卖米的秤一校,果然如此。老掌柜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慢慢走进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吃过年初一早饭,老掌柜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从腰里解下帐房钥匙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昨晚琢磨了一夜,决定从今天起,把掌柜让给老四媳妇,往后,咱都听她的!”

  人心,其实就是一杆秤,来不得半点虚假,你布施什么就得到什么。老四的媳妇就是靠布施发财的。

  布施其实是跟我们人性反着走,你缺什么就要送什么,你喜欢什么就要放弃什么,以此可以破除我执,培植福报,并与众生结缘。

  要想改变自己的境遇,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布施,你应该每天晚上问自己:今天,我布施了吗?不要等有钱了再布施,而是要布施了才有钱。你等有钱了再布施,有人要几十年,有人要一辈子, 有人到老到死都没有钱。

  这节课我一共讲了四点,第一无常,第二柔软,第三光明,第三布施。懂得无常,我们就不执着,学会了珍惜,并且活在当下;做到了柔软,我们就心生喜乐,并且具有产生巨大的以柔克刚的能量;心中光明,我们就不悲观,与一切负面情绪相隔绝,并且拥有智慧;学会布施,你的人生会越来越富有,越来越顺利。

  其实对于这四点,我可以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比喻来做要求,那就是希望大家做“水”,向水学习。水,分分秒秒在变化,可以体现无常,又在柔软中表现强大,“水利万物而不争”,它滋润万物,布施一切,拥有一颗丰足、光明之心。所以,上善若水,诚哉斯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