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浪海撷花


   日期:2020/3/22 1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浪海撷花

贤宗法师于上海交大开示

杜柯整理

  今天让我来讲课,实在诚惶诚恐。本人对于教理既不通达,学识也很浅薄,只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做一点简单的分享,如有诸多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和指正。

  下面,分享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

  一是怎样打破宗教间的隔阂;二是如何去创新,使现实中的佛教既继承传统,又能走向未来;三是如何跟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的正能量;四,如何挖掘宗教中适合这个时代的教义;五,如何引导信教群众更积极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六,每个教职人员如何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和胸襟。

你把别人关在门外,就把自己关在门里

  说实话,这几年我在外面走得多了,见惯了宗教界之间存有的相互隔阂和排斥,有时觉得实在可惜。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为什么他人是地狱呢,因为人心是地狱。一切都是从心里发出的。所以儒家一贯呼唤人心的善良、仁爱和光明,是为了 制约和抵消人心的另一面,这和我们佛教相一致。实际上,宗教间最大的隔阂,即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是我们人为造就了障碍。当你把别人关在门外的时候,也把自己关在了门里,当你画地为牢的时候,也就树起了一面墙,这面墙,阻碍你去了解别人,和更好地了解自己。因为自身的局限和狭隘,你就不可能心平气和去评判问题,其实是把自己的心封闭掉了。目为心之窗,心为目之本,心一封闭,当然目盲,再美丽的风景和色彩,也全然被过滤掉。

  在几年前,我们寺院就买过不少“异教徒”的书,包括《与神对话》、《德兰修女传》啊,等等,有段时间,我们僧众在吃饭前集体念诵《道德经》,这使我们受益匪浅。我认为佛教能在中国生根发芽,第一个离不开老子的思想,他的无为、守柔、清静、虚无、牝母等等,现在都成为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一部分。这个时代,追求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那么,老子的《道德经》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论述,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一阵子我们这有个胡老师,他说自己最近一直在看禅宗的书籍。我说你如果想做这个年代优秀的禅宗导师,除了了解禅宗外,你还要了解《圣经》、《古兰经》,了解西方的哲学、艺术和文化,这样你才能胜任。因为现在我们很多80后90后,都有留学背景,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你有这样一种准备和储存之后,才能找到共同点,契入要旨,度化他们。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其实是非常包容的,无论是儒家的思想,还是黄老之道,不仅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还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现实中,一个人能包容一切,就能成就一切,包容就是肚量,就是胸襟,就是理解,就是慈悲。人低为王,水低为海。大海之所以是大海,乃因为有无数的涓流投奔其中,成为一部分,“故能成其大”。相反,你不能包容,就等于给自己设置各种障碍,这些障碍或者是人际关系的障碍,或者是事业工作上的障碍,或者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障碍,或者是信仰和宗教上的障碍。有障碍你就不能一帆风顺,有障碍你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障碍你甚至会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作为宗教界人士,就要有这种高度和广度,眼光和胸襟,去化解、突破这些障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面对自己,挑战自己,或者说从心出发,不断地自我超越和蜕变。

  世界上很多宗教来到我们中国,要么是靠枪炮开路,要么是靠强制施行,唯一佛教是被请进来的。佛弟子都知道,汉明帝时,夜梦金人,最后派人把两个出家人请到我们中国。佛教在中国也是目前接受最广,信仰最多的宗教。而佛教,是最讲究包容的,它的圆融无碍思想,究竟圆满境界,可以极大地造福人类,教化众生。

  有时候我想,21世纪被认为是东方文明复兴的时代,未来我们东方的文明,包括儒家、道家和大乘佛教的思想会影响世界,作为每个出家人,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呢?我们能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益,并影响身边的人?作为一个引路人、一个老师,如果我们自身的素养和知识都不够,怎么去指导别人,度化别人?当我们自身都很匮乏的时候,拿什么给别人?

  众所周知,习主席上台后提出一个“中国梦”的概念,我们非常喜欢这个“中国梦”,那这个梦怎样才能实现呢?不是说我有多少钱,GDP排名多少,这个叫中国梦。当然物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每个公民自身的素质、道德,精神境界,如果跟不上,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能用自己的文化影响世界,那所谓的中国梦就是虚幻的,是一个泡沫,一个梦而已。

  上次有个老板对我讲,自己以前胡吃海喝,浪费奢靡,现在想起来很后悔。我说你能意识到,这就是一个转机,把握住转机,以前的错误就成为走向正确的垫脚石,成了好事。事物都是辩证的。有的人犯了大错误,不断在那里后悔,悔得肝肠寸断,一直走不出来,有什么用呢,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得,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当下,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的,关键是“转烦恼为菩提”,把过去的错误受益于当下的转变,才有价值。

  任何时候,都要学会面对阳光,面对阳光的时候,阴影就在你面前消失。好比我们出家人讲杀生,如果要细究起来,那是寸步难行,因为你一迈脚,就可能有无数的微生物死掉,怎么办呢,难道就不走路了吗,当你永远顾忌这些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往前走。

佛陀为什么要我们明心见性,为什么要我们彻悟自性?禅宗的思想很清楚,“明心见性”,“直下承担”,“即身是佛”,其实就是要我们当下面对自己,改变自己的心,以心转境,这样心境合一,心境不二,就成功了。

  我们寺院长年开设有禅修班,老实说,禅修是没有宗教隔阂的,我们的学员,有基督徒,有无信仰者,有各党派人士,还有的信仰科学,信仰马列主义者。这些人在接受禅的思想智慧后,人生发生了很大改变。以前有个基督徒,他反对打坐,但打坐之后反而爱上了打坐,还介绍他的牧师来打坐禅修。

  所以我想,宗教间的隔阂到底是一个什么隔阂?——就像对同一事物,有人这样看,有人那样看,正如诸子百家,每个思想的创立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是他们解读宇宙、社会、人生得出的不同结论。宗教也是如此,所不同者,如一幢楼,有人站在5层,有人站在8层,有人站在10层,站的高度不同,视界和风景当然不同。隔阂由此产生了。

创新的本质是菩提心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讲创新,我们佛教流传了两千多年,其实佛教传到中国本身就是创新,你看,不通过乞食,住在庙里,农禅并重,建丛林,立规矩,这些都是创新。当时百丈怀海的一些举措也是受到了传统出家人质疑,但是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所以一代代传了下来。佛教传到日本,可以结婚生子,传到韩国,又有诸多不同,这都是创新。至于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他们还是托钵乞食,继承原有。事实上,释迦摩尼佛涅槃百年后,佛教就分裂成了大众部和上座部,此后它一直在变化。

  这个年代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的选择格外多,心中也分外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不要继承,西方现代文化要不要接纳?这就要站在一定高度去审视它,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去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不管是经济管理,还是人文艺术,能接纳就能咽下去,能咽下去就能消化,能消化你就能结出果实来。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副强大的胃。

  不过,我也经常给企业家讲,我们现在接受的管理都是西方的,难道我们中国就没有管理吗?我们就没有管理学?其实从从秦始皇大一统中国以来,延续到现在两千年,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最好的管理,在《资治通鉴》中,这种智慧有集中的体现。所以我们企业家要学管理,要跟我们祖宗学,先看《资治通鉴》,治企如治国,治国如治家,都是相通的。就是纯粹的商业,我国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贸易已经相当的繁荣,还有后来的晋商、徽商都影响甚巨,历史悠久,从陶朱公到胡雪岩,都有极高的智慧在里面,我们有没有继承,有没有细心去思量、学习和借鉴?这个年代是一个难得的大融汇大交锋年代,抓住此机遇,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西方文化的汲取结合起来,一定能结出新的奇葩。

  现在,我们中华文明要经历一次新的飞跃,这首先感谢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十八大以后很多新东西出来了,国家强大,内心开阔,自信心加强,对西方文明我们就不完全是一种奴婢的思想去对待。过去我们积贫积弱,对西方文明不免卑躬屈膝地崇拜,如今在这个风云际会,全球化时代,一定要有自己的自立自信。而我们宗教界人士,更应如此。继承和创新并举,承其内涵,新其外延,不变的是它利益众生、究竟解脱的思想,变的是恒顺众生、随机应化的手段和方法。我常常讲,出家人是什么?——是人天师表。不是一般的人,是人类和天人的老师,所以是代圣人言,是传道者。如果我们每天还在为财色名利困扰,执着不放的时候,就被五欲遮蔽,失去清净光明的本性,自己都污染很严重,如何去教化别人?自度度人,自达达人,自净净人,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资格去做人天师表?不是说我把头剃了,把袈裟穿上,就是出家人,出家人你的心在何方?在家里还是家外?如果你的心还在红尘里、以红尘为家,那你就是在庙里住一辈子也不是出家人。

  当你没有站在人间至高点看待问题,就不可能进入那个“三昧”境界,进入如来藏的世界,你永远在红尘中打滚,成为金钱、权力,名望、情感的奴隶,被它们驱役着走。你只有放下这些,内心足够虚空,才能获得极大的自由和自主。故而有时没有创新,没有独立的思想,乃因为有太多的在意,太多的放不下,常常患得患失,顾此失彼。因此修行便是关注每一个当下,当下你是否做到了解脱?——解脱了,内心是虚空的,就能生起智慧。

  一次有人请我住在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楼,那天我站在楼顶上,俯视整个上海,心想这里面有多少房子多少机构多少人啊,突然间,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城市有多大,建筑设施有多少,它永远都是围绕人转的,人要吃饭,就有了饭店,人要住宿,就有了宾馆,人要生病,就有了医院,人要上学,就有了学校……如果没有人,这一切还有意义吗?不就是一堆没有生气的建筑嘛。那么我们的僧人辛苦奔波,要把寺庙盖起来做什么呢?是为了香火钱吗?不是。是为了给众生服务,为了给众生一个安放信仰的道场,你服务的人越多,服务的越好,这个庙的香火自然兴旺。

  同样大家做企业,企业怎样才能兴盛呢?——你的产品好,你的服务好,人家都认同你。换句话说,你服务的人越多,服务的质量越高,你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你的企业自然兴盛。钱是在服务中获得回报的。换句话说,钱只是副产品。当你明白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方向,确定自己的目标,就有无尽的创意出来, 反之,所谓的创新便很难。

  所以,创新的本质是菩提心,有此大船,法力无边,沧海横溢可渡,金山迢迢可至。

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代共进退

  第三,如何与国家共繁荣。

  佛教中有“上报四重恩”的说法,其中之一是国王恩(国土恩),亦即国家恩。国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证,国家强大,我们就安乐,尊荣,国家衰弱,我们就忧患,受欺凌。如果国家出问题了,生活在里面的人还能安乐吗?正如一池塘水浑浊了,里面的鱼虾能受活吗?因此,社会上只要有违反国家、民族、社会稳定的人,永远不是我们的同仁。这样的人,必将成为人民公敌。

  想一想,原始社会为什么要有部族,因为部族能保护大家,大家可以共同防御天灾人祸。我有一个朋友,曾被公司派到缅甸去了,前一阵跑回来惊恐万状,说这里真舒服啊,在那边,一天到晚搞谋杀,炸弹,地方和政府冲突,人的安全没有保障,那时候你发现再多的钱都没有用,就像你在沙漠中快渴死了,携带再多的金条也无济于事。我们在一个和平年代,体会不到动乱年代的不幸,不知道一个炮弹掉下来是什么感觉,那都是生死一念之间。

  你不能站在这种高度看待问题,各种抱怨就出来了,一个国家这么大,人这么多,必定有它不如意处,必定非常难治理。只要一个国家在进步,一个民族在进步,我们就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善念,善意对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一天到晚在那发牢骚,怨天尤人,攻击谩骂,是不可取的。古代一个大德讲过:佛法不能大于国法。他告诉我们什么,意思是不要与国家对抗,佛教能流传几千年不曾灭亡,佛教徒没有发展成帮派被灭掉,就是因为佛教的与世无争,与世无忤,所以佛教的团体再多,也不会造反。

  不要总是站在个人角度看待问题,你要站在大部分人角度去思考问题,心中有众生,你就和众生连为一体,众生乐是你乐,众生苦是你苦。这样,你的心情就平和下来,看问题也能尽量客观。

  出家人心中只有国家、民族还不够,还要站在人类未来持续发展的立场上,胸怀世界,拥抱世界。因为有世界才有国家,有国家才有宗教这个平台,有这个平台才有我们个人。另一方面,我们心中不仅要有众生,还要有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对所有的动植物怀有平等心,包容心,这是一个佛教徒基本的情怀。如果所有的树木都砍光了,生物链被打破,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不要认为自然保护跟我们信佛没有什么关系,佛法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众生与我一而不二,什么是众生?花草树木、蚊虫蚂蚁都是众生。

  作为一个道场的负责人,如何建设自己的道场,这也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工作,我觉得关键是把心打开。你弘扬佛法,贩卖信仰,也是一种营销,如何让一般的民众变成信众,信服你、归顺你,是需要智慧的。我们香海禅寺是个小庙,我来的时候可以说一穷二白,在香海禅寺八九年时间筹集了8千万资金,靠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产品,连流通处都没有,我们只有自己的理念,信仰,还有服务。

  听人说,广东有个南山寺,每次打佛七,全国各地来的人多时达到9000人,所有的大殿、厅堂都睡满了。像磁石一样,把大家吸引过去,为什么呢?据说南山寺的师父以前得了癌症,已经晚期,医生判他最多活三个月,他就闭关念佛,在念佛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死掉五个小时,后来又活过来。现在他当然好了,把这种念佛的方法告诉大家,并且经常举办佛七,这里面就有许多癌症患者,还有传染病人,奇怪的是传染病人到那去以后也不传染了,每次打完七,至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人,疾病得到了好转。

  当你把疾病放下,一心忏悔去念佛,把生命完全交付阿弥陀佛时,气场就得到了改变。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南山寺之所以兴盛,之所以来的人应接不暇,因为他着实给众生带来了利益,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众生。像我们寺院,是禅宗,所以主打的就是禅修,提高、改变现代人身心灵这一块,正好契合当下人浮躁的心态。现在人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心理咨询师和医院远远不够应付,我们就做这方面工作,让他们的心灵回归宁静,重新拾起人生信仰。

  总之,利益众生之路有千万条,方法不同,路径不同,都可以达到山顶。不要别人做什么你跟着去做,跟着做你也不一定能做好。你做,一定是来于自己的兴趣点和自身优势,这一点又和经商相同。

倒果为因,缺什么补什么

  四,什么样的教义适合现代社会?

  我们应该考虑现代社会需要什么,从这种结果去找我们应该种的因。现代人内心浮躁,你就给他禅修,现代人爱美,你就教他瑜伽,现代人偏激,就让他修净土法门,让他心安定下来,找到归宿。现在人很多都贪得无厌,我们就教修六波罗蜜,第一要学会布施。

  以前有人送我一本《保富法》,那时候我们寺院正缺钱,资金十分紧张。他对我说,师父,你盖庙现在没有钱,但别人盖庙时你要想办法去送钱。我想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当时也不认同这种思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人比我有智慧,比我还了解佛法,佛法上对于布施早就这么说的,但我们没有力行。当你去力行了,真的是这样。

  上次我到北大去讲课,老总送给我一万块钱,我转手交给了李米老师,说你拿去印书吧。现在我口袋里只要有钱,就源源不断布施出去,我越布施,钱越多。

  布施,绝对不会让你贫穷。当然,这种布施一定来自三轮体空的布施,无你、无我、无物。佛法最基本的思想是破除贪嗔痴,你拿着东西死不放手,就是贪婪,悭吝,愚痴,这些东西占据了心灵,就蒙蔽了你的佛性,在修行路上,是一大障碍。

正念可以改变磁场

  第五,如何引导信众建立起他们的信仰和道德,为社会发挥正能量。

  虽然儒家认为“人本善”,但是告诉我们需要教,因为“性相近,习相远”。坏人是坏的榜样,好人是好的榜样,一个社会坏的榜样多了,大家就觉得这很正常,坏才是正确的。邪风一盛,正气不立,就礼崩乐坏,此时要从头改造,非常不容易。

  因此,树立榜样非常重要。一个宗教界有几个高僧大德,就可以给很多信众以信心。禅宗传到现在兴盛不绝,与虚云和尚有莫大关系,他当初也是建立了无数宝刹,挽救了无数人心。那些在中路迷茫徘徊的人,看到一个真正修行人,犹如暗夜望见明星。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是榜样,这个榜样不仅仅在宗教界,还是净化人心、净化整个社会的神器。

  我们海宁,有个海港超市,他们董事长叫朱正耀,前两年成立了海宁义工,我曾送给他一本书,上面写着:厚德,正念,利他。后来他划了四千亩地,建立起一个孔子学院。最让我感动的是海宁义工,上至企业家,机关单位,甚至学校的学生,一到周六周日,大家自动组织到街上捡垃圾,帮助老人,做一些公益活动。影响非常好。

  无论在家出家,都需要榜样,我们都可以做这样的榜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正念的力量本来强大,多一些这样的人,一定可以改变磁场。

上求下化,自度度人

  六,宗教界人士自身素养的提升。

  第一,当然是学习。学习没有止境,没有隔阂,只要是有益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吸收。这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如果不跟着扩充自己、爆炸自己,势必造成固守一隅的淘汰,与众生失去了对接。

  我们寺院每次吃饭前都要念诵十分钟的锦文,以前念《道德经》,今年又念儒家很多典籍,像《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等等,念三五个月就能耳熟能详出口成章。我们平时没有时间学习,就把生活中拦截一个时间点让大家去学习,这就是强迫学习。如果每天一个小时积累起来,以后你也能成为专家。

  我本来比较忙,为了挤出时间学习,在口袋里装一本《道德经》,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抽空拿出来阅读。大家要给自己订一个读书计划,比如我今年要读50本书,每月要读几本,每天要读多少,不读完就不睡觉。这样日累月积,你的思想境界跟以前当然不同,和别人谈论什么问题,都能发表一点意见。

  你的思维、观念在变,人生轨迹就跟着变,所以不要小看每天读几页书的习惯。我们出家人不仅仅是念念佛坐坐禅,还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接引众生。这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习,不学习,我没有现在充实,没有现在丰盈,也没有坚强,没有现在豁达。换句话说,我的境界远远跟不上现在。

  比如讲《心经》,今天这样讲,明天那么讲,而万变不离其宗,不悖旨意,能在不同的场合讲出不同的新意来,这种人一定是有思考,能不断吸收新知识的人,否则他只会照本宣科,只会一成不变地讲。此即常学常新。

  这个时代的出家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使命,所以,第一不要瞧不起自己,我们是人天师表,那身份的尊贵,从本质讲当在国王和皇帝之上,过去很多皇帝和国王都虔心向僧人请法。关键是你是否做到人天师表的本分,自正才能正人,自达才能达人,自己信仰都不坚固,如何引导度化别人,自己都是一颗贪心,见了财色名利垂涎三尺,那跟俗世中人有什么区别?所以,自尊者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自贱者,别人当然贱之。道理如此。

  第二,要学会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把眼界放宽,把心胸打开。真正以一个佛弟子姿态洒脱地面对人生,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权贵折腰,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毁之不加沮,宠辱不惊,花开花落,做自己该做的事,吃自己该吃的饭,那么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