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趣佛菩提,其妙难酬


   日期:2020/3/22 2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趣佛菩提,其妙难酬

贤宗法师于新疆济泰集团开示

杜柯整理

驭心者王

  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并非风牛马不相及,而是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它的博大精深,可以给现代企业文化以滋养,补充,指导,和提升。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文化。佛教文化,也是关于人的文化,不过一个在世,一个出世。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实现某种对接和共融。

  佛教的思想可以给我们无尽的帮助,这种帮助,说到底是来源于心的改变。换句话说,在于你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来解读事物,高度到了,无不通达,高度不够,你发现到处都是死胡同。正如我们现在在地下室,前后左右都走不通,如果我们在飞机上呢?天南海北畅行无阻,这就是高度决定一切。

  高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决定着我们的事业,决定着我们的结局。那么什么是高度呢?

  高度就是你的心对物的解读,对人的解读,对事的解读。佛法讲“万法唯心”,心以转境,“正依不二”,就是我们的心跟这个世界有着绝对的隶从关系,但不是我们的心隶从于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隶从于我们的心。这个世界好不好,最终决定着我们心的解读,你的心是光明的,世界就是敞亮的,心是痛苦的,世界就是扭曲的。当你的心只看到这个世界局限的一面,阴暗的一面,不如意的一面,其实是你的心有残缺,有黑暗,有障碍。

  所以在做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我们的思维从原来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不断打破新的局面,其实是心的疆域一次次开拓。

  那么禅修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安静下来,从而提高我们的觉性,然后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如此,如果你的家庭有了问题,夫妻天天吵架,不能一味抱怨对方,因为往往一个巴掌拍不响,此时倒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如果你能静下心来,跟你的父母对话,跟你的爱人对话,跟你的孩子对话,他们就可以从你身上找出一大堆毛病来,这些毛病我们可能视而不见,或者不愿意改正。所以,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正念者昌

  佛教的修行内容,一般有八个方面内容,俗称“八正道”,就是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见,正思维,正定。这八种从里到外全是“正”,正而不邪,所以是八种正确的道路,如果你的一切都符合这八正,你的前景就非常开阔,可以畅通无阻,如果你违反了它,你的前景就有局限,会有很多障碍。

  我们说第一个,正念。念就是念头,在八个中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没有正念,你的念头错了、出发点错了,你能有正语、正见、正思维、正业吗?

  念头所展现身口意三个方面状态,眼神,举止,言语等等,一个人念头是正的,他的眼睛就直视,一如孟子所言: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最骗不了人。人的念头正,一般说来讲话比较直接,不会遮遮掩掩,因为他没有私心包藏,可以光明正大表达。因此一个人念头正的时候,他的肢体语言,以及表现出来的气息,都给人舒服的感觉,别人都乐于接受。

  当一个人念头正,他就会得到更多人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前提。故而,我们的人生,首先就是修这个念头。佛教里面有个很厉害的戒律叫菩萨戒,即是修我们的念头。它不是具体行为的戒律,而是念头的戒律。遇到什么事,你起心动念只要是邪的,即使还没做什么,就犯了戒。比如夏天,在街上看到一个美女穿得比较暴露,你一看到她光滑修长的大腿,一种自然的反应,就想到关于肉体和性方面内容,即使这是动物的本能,但从佛教讲,你已经犯了戒。所以真正修菩萨戒的人,修到最后,见到一个裸体的美女,就和见到一块砖头没什么区别,心里没任何反应,这就修得差不多了。所以菩萨戒是比较“高端”的戒律,一般人开始也只是修沙弥戒和比丘戒。

  如果邪念一来,你马上觉悟犯戒了,马上拉回正路;正念一产生,你就把它一直持续,不偏离正道,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不会犯错,也就不会造业。假若我们作为一个团体,没有邪念,我们的团体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且是正大光明、一心为公的时候,那我们这个团体就是浩然正气的团体,就是正能量的团体,就可以创造价值和奇迹。

  说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没有这个大前提做保证,你即便再努力,再聪明,也可能事与愿违。有的人总喜欢旁门左道,以为那是终南捷径,岂不知人生邪念的成本代价太高了,纵观历史上那些用不正当手段得到某种福报的人,最后下场都很惨,没有一个不失败的。这时候他才明白那个不是福报,而是转福为祸,是祸报,因为你起心动念是错的,种的是恶因,怎么可能得善果?因果报应这东西不像种庄稼,可以现种现收,庄稼要一季,果报成熟也许要几十年甚至到来生。有的人不信来生,但你想想,为什么有人不明不白遭遇那么多灾难?为什么有人一生下来就是残疾?为什么这个灾难偏偏是你而不是别人?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缘果报是宇宙的自然规律。

  当一个人不断依着正念做事的时候,发现自己得到的好处、收获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可以永葆吉祥。共产党为什么能打败国民党最后统治中国呢,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却是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古书上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民党军是美式武装,共产党那时候连一架飞机都没有,国民党的部队多受过正规训练,共产党的军队多是农民子弟,共产党靠着小米加步枪和广大人民的拥护愣是打败了他们。“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诚之谓也。

  同理,如果我们的企业能为广大客户着想,为消费者着想,为我们的员工着想,能以此为方向,永葆正念,我们的企业不飞黄腾达都不行;如果我们的企业指导思想是邪的,不正当的,自私自利的,你就是通过走捷径快速达成某种结果,也不可长保。“货悖而入,亦悖而出”,是事物自然的规律,“德不配位”,也是如此,——好比水浅而舟大,船浮不起来。这个水,就是你的德行。厚德才能载物,你的德行太浅薄,就占据那个位子,你没有那么大的承受力去享受福报,所以逃不了一头栽下来的结局。

  什么是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墙上糊弄几个墙报,贴几张标语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首先来源于我们的老板,其次来源于我们的高管,更次来源于我们企业的价值和使命。你是老板,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做事,把这种思想不断辐射开来,影响公司的每一个人,并且带领大家走向未来,这就是企业文化。上有所好,下必兴焉,老板怎么做,底下人肯定跟着干,所以,在一个企业里,老板的价值观,老板的正念非常重要,你是企业文化的奠基者和导航仪,你的方向错了,偏差了,企业这艘大船就跟着走。

  人,最难修的也是这个念头。如何调服自己的念头,使它永归正途,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有容者大

  修行,不仅限于出家人,生活中每一个需要成长和改变的人,都需要修行。禅修最关键在观照自己,如同我们每天早晨起来要照镜子一样,时时觉察自己,改正自己。“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你如果真正在修行,就是在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用算命,不用问卜,不用烧香,不用磕头,你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有段话这么说: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所谓“君子造命”,小人也造命,不过君子造的是善命,小人造的是恶命。究其原因,乃因为小人心中没有善恶标准或者把恶当做善,就因为他没有觉察力,没有常行观照的习惯。

  倘若我们具备佛教中所言“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一种无量无边开阔的胸襟,那么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就会游刃有余。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如果你的心是一只盛水的脸盆,如果你的心是一个池塘,如果你的心是太平洋,它们之承载和蕴涵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吧?——假如一个淘气的小孩对着脸盆撒尿,脸盆里的水马上就浑了,骚味四溢;对着池塘尿尿,池塘里的水激起一圈涟漪,骚味渐渐平淡;对着太平洋尿尿,就像没尿一样,太平洋依然清澈,既闻不到骚味,也不变颜色。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太平洋有足够的水稀释它,消灭于无形。

  同理,如果你的心胸足够开阔,什么事都可以包容,融化它。有句话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就是如此。我也在做管理,也碰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身边,经常有几个刺头给你找麻烦,你把这样的刺头当敌人,想尽办法要消灭掉,事实上总事与愿违,最后你发现,刺头永远消灭不掉,因为今天没有了,明天又来一个,这里没有,那里又碰上,你唯一能做的,只有超越它。你把这个人当做是来修炼自己的,当做是来给自己晋级的——一个人在顺境中,成长往往不是很大,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飞速成长。

  在佛教里有“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法门,就是超越一切善恶、有无、真俗之上。这个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你作为管理者,就不能和被管理者在一个阶梯,他在一楼,你至少在二楼,这样他就挡不住你。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二楼的思想。

  “不二”就是“一”,指超越相对、差别之一切绝对、平等真理之教法,用此方法可以直入圣道,这是佛教的修行方法。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用此方法就是可以适时变化,不执着于当下,它就是数学中的0,可以正,可以负,它与正负数都非常近。它就是《易经》中讲的太极,阴阳相抱,互为首尾,阳之极就到阴,阴之极就成阳。变化无穷,顺势而为,无不得心应手。

  我常说,人跟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同样是工作,有人是为了养家糊口,有人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有人是为了在朋友中有面子。这就看你的出发点在哪里,我很欣赏一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好的作品。你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作品?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掌舵者,你是否有使命感?当我们企业存在的价值跟人类结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跟自己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一滴水汇入了大海,这滴水永远没有干涸的可能。反之,有的老板认为自己企业存在的价值就是给自己创造财富,抱持这种观念的时候,他的所谓使命感就非常弱,格局就非常狭,成就就有限。

  我们通过修行,通过做事,通过面对挫折,慢慢就能把心胸撑开,就像小姑娘怀孕肚子越来越大。我以前是教书的,不懂管理,到了香海禅寺以后,百废待兴,问题多得一团糟,我想尽办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最后我发现,我的肚子也慢慢大了,当我的肚子大到像弥勒佛一样,不是很好吗?

  实际上,我们面对困难时,你越怕什么,什么就越给你造成困惑。这就是“你强它弱,你弱它强”的弹簧原则。你逃避它,永远得不到成长。

  有的管理者,如果手下人在才智方面超过他,他会觉得很没面子,这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你的智慧不可能超过所有人,俗话说:当你用你的学生,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当你用你的同学,就可以把事业做成功,当你用你的老师,就可以称王称霸统一天下。所以真正卓越的领导者,他手下的人都比自己优秀。胡雪岩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历史上刘邦、刘备、朱元璋这些开国之君,他们不都如此吗?越是干大事的人越有大胸襟,这样就能包容更多人,就有各种各样优秀人才汇聚这个舞台,共创伟业。所以不要嫉妒底下的人比你优秀,只要他能为你所用。所以一个人要把自己的位置定好,不要因为你是领导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你不可能样样胜过别人。

  当我们心胸开阔,目光高远,思维独卓的时候,就是一个别人无法替代的角色,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就如一颗明珠放在沙子里,来人一眼也能看到。

空性者达

“人生百步者半九十”,它说明,很多事在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往往是最难的时候,反过来,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可是很多人看不出来,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因此,最后几步要走完,靠的就是一种精神的强大。修行,其中之一就是修精神的强大性。《四十二章经》中,把修行比喻成一个攻城拔寨、在万军阵中取上将首级的人,不被乱箭射死,就会凯旋而归。

  在修行的路上,你面对财色名食睡各种诱惑之时,怎样应对,你是否有足够的定力去坚持自己的本心,你的心会不会在这里面迷失掉?“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大丈夫人格的境界,不是轻松可以达到。

  大家都熟悉的玄奘法师,他到西天取经,路上什么考验都经历过。有一次,几个异族人把他逮住,洗干净捆起来,准备挖出心祭祀上天。玄奘此时仍然很平静,他说,让我最后念念《心经》吧,不然我心跳得厉害,这样的心祭祀上天也不好。那些人答应了。结果他念完《心经》就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那些人吓得惊慌失措,扔下刀子,都跪拜在地,还送他很多物资让他上路。这不是传说,而是史籍中记载的。

  还有一次,他经过一个国家,国王的公主看上了玄奘法师,而且他们国家的第一美女,也看上了玄奘。一个有极致之权,一个有极致之色,他们都劝玄奘留下来,玄奘呢,他的心一动不动。我们想想,如果他当时动心了,无非是做个驸马而已,还有现在的玄奘吗?没有,消失了。而鲁迅和胡适都称赞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的影响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玄奘为了完成取经大业,中途经历了各种诱惑和考验,财色名利,刀剑风霜,都经过了,他一层层突破,最终完成了此项宏愿。在座的,我们在人生路上也会碰到各种情况,你的取舍是什么?

  稻盛和夫一生做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在他78岁高龄之际还受日本首相之托,接手日航。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救活了濒临绝亡的日航,转亏为盈。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无疑是有大智慧的人。事实上,稻盛和夫60岁的时候还到寺庙短期出家过三年。

  我不要求大家都出家,但关键是,要有一颗出家的心。

  出家的心是什么,就是空。就是看破世间财色名利,人我是非,站在宇宙制高点,一切无执无着、纯净无染,这样一种超脱自在的状态。

“空”,就是般若实相,就是如来,也叫无为。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给你想出不一样的点子,你能接受,能融会贯通,能虚怀若谷,这就是空。你看武功中最高的秘籍是什么,无招。无招胜有招,以“无”的千变万化对付“有”,这个无,就是空。空能生万法。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他的思想就要从有限走向无限,从执着走向不执着,打破那些条条框框,把别人贪婪、放不下的东西都能放下,“嗜欲深则天机浅,物欲少则心智明”,这是你走向成功、走向大境界的必要条件,否则就被各种欲望遮蔽了清明的心性,心固有的智慧和能量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心不够空。

  其实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教主不同。佛教的教主和教徒是师生关系,释迦牟尼被称为“本师”,教徒称为“佛弟子”,这就是说佛教他宣扬的不是一套惟命是从的迷信理论,而传授的是智慧,是觉醒者言,佛陀,即觉者也。

  再看看释迦牟尼佛的出身,他本来是一个国王的太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富有四海,可以享受人间最大的福报,他却偏偏不要,抛弃了王位,抛弃了娇妻,去出家,难道他真是脑子缺根筋吗?他抛弃了这些荣华富贵,去过苦行僧生活,为什么?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很多挫折和打击,最后心灰意冷,去出家,远离红尘,这个可以理解,可释迦牟尼佛不是这样,他是在最舒服的时候出家。

  所以,对于世俗中人来说,佛教的门槛真的太高,不是谁都可以进来的。有的即使进来了,心念还不正,他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是为了逃避现实,为了一种心灵的寄托或者麻醉,甚至也有人干脆就是混碗饭吃,这样的人也有。

  我们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就要通过汲取佛陀的智慧思想,正确地提高自己。不仅做企业需要创立品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如何塑造自己这个品牌,最好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当然今天时间有限,后面几个我不能讲了。

  思考一下,在这个世上,什么样的东西才能长久?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你能利益一个人,就有一个人的价值。你能利益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人的价值。你能利益千千万万的人,就有千千万万的价值。当你利益的人越多,你的价值越能体现出来。越能体现出来,这个世界就离不开你。这个世界离不开你,你就成永垂不朽之人,你死了,千千万万的人还在怀念。所以你是不会死的,因为你的精神永存。

乐活族

  最后,再说说打坐。打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定力,提高自我觉知能力,还对身体十分有益,很多人通过打坐治好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三高”症状,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打坐还是最好的美容方法,它可以令我们气血畅通,心境平和,气质发生变化,有的更喜欢吃清淡的东西,这样容颜自然更好。这其实已经运用到瑜伽上了,瑜伽最初的来源,就是佛教。

  所以我建议大家平时要坚持打坐,哪怕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时间,日久天长,则受益自来。现在流行一种活法,叫乐活,是西方传进来的生活观念,很值得推崇。“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乐活族的核心理念。

  由于“乐活”理念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其生活方式早已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在中国才刚开始。2008年10月,在宁波首次发布了“乐活”主张,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十二点:完善自我、阳光生活、自由创造、强健身体、绿色饮食、简约消费、快乐平和、善待他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热心公益、主动分享。这些主张,与佛教倒是十分相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