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清凉山上光明照


   日期:2020/3/22 22: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清凉山上光明照

——贤宗法师于浙大开示之一

杜柯整理

  佛教“唯心”

  下午给大家讲一点关于心态的建设。

  佛教曾经被人称为“唯心”,歪打正着的是,还真说对了。——我们每个人最关键的就是心,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这即是佛教中一贯说的“境随心转”。它还有个更专业的术语,叫:依报随着正报转。

  纵然如此,佛教典籍中也毫不含糊地写明着,但那些不信教的人,根本不屑于承认,他们认为,说自己的心能改变世界那是自大狂,太自以为是,太“唯心”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现实世界也只是你眼中的世界,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和看法不同,目异则色异,别人说一个旅游之所,山水自然多么漂亮,你跑去一看,觉得俗不可耐或者很一般,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心的感受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同样一件事物,有时竟然有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评价。由此可见,要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必须先改变自己的心。

  人对事物的看法来源于我们的六根感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经过我们的思维做出判断和选择,而心又控制了我们的思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它纵览一切。所以,要改变这个世界必须改变我们的心,当心改变了,你的思维就变了,思维改变,你解读事物的观念,你对世界的认识就改变了。

  有人还是不解:说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其实世界并没有改变,只是你的心变了?——我要告诉各位,这不是自欺欺人。当你的心改变了,世界真的就跟着改变了,你的心变善良了,你发现世界也跟着变善良了,你的心变邪恶了,你发现世界也跟着变邪恶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是内宇宙、小宇宙,世界是外宇宙、大宇宙,我们古人早就总结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道理,所以我们的内宇宙,可以影响、改变外面的宇宙,可以发生共振。我们和山川树木、鸟兽鱼虫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体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和外面广大无边的宇宙连线着。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吸引力法则,为什么会有感召,为什么会有平行宇宙的概念。

  以上是我国古人从物理上通俗的解释,其实关于这个,现今的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他的量子力学已经给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哪怕微细的念头,都与这个物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浩浩光明心

  浩浩光明心,朗朗照乾坤,一旦遭邪魔,变成照妖镜。

  既然心这么重要,我们一定要谈谈“心”。可“心”绝非一下午可以谈完,那么,我就从实际出发,给大家分享两点。

  第一个是光明心。

  光明在佛教里代表智慧。我们现实生活中,光明是非常重要的,远古人类没有发明电,最初用火来烛照黑夜。在没有发明火之前,就被称为蒙昧的黑暗时代,人类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现在,如果我们把这个房间的灯关掉,是什么样呢,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清,黑板,音响,凳子,都不知道在哪里,这样恐惧就产生了,不安就产生了。同理,当我们的心没有光明的时候,当心里没有一盏灯的时候,我们就恐惧、担忧、抑郁,没有喜乐,没有希望。

  什么是光明心,就是有智慧。什么是有智慧,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如何去做,了解自己,更了解环境。当你对一切都清楚的时候,你就不恐惧了,你就心安了,心安你就能保持一种从容自在的状态。

  要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就必须经常问自己:我生命存在的意义体现在哪里?——我们很多人认为,我要把店开好,要赚很多钱,要买大房子,要买名车,要成为这个行业标兵……等等,这些才是人生意义的体现。但仔细想一想,你得到了这些又怎样呢?譬如,你有很大的房子,很大很大,几千平米,只有一家三口住在里面,——我就有个朋友,搬到一座大别墅里面,有两千多平方,三层楼,几十个房间,晚上如果不把这些灯打开,到处都黑洞洞的,十分空寂。然后庭院很大,经常长草,下一场雨,长半尺。不处理它,很荒凉,处理吧,又麻烦。而且每个房间都要打扫,有时电出问题,有时水出问题,每天搞得为这些琐事头疼。他丈夫呢,整天没事,约一群狐友来打牌,常常一打半夜,有时通宵,她在屋里不得安宁。这时你想想,买了大房子就一定幸福吗?再说买车,你的车好,维护费就高,停到哪里也不放心。假如你骑的就是一辆破自行车,根本就不在乎了。“冶容诲YIN,慢藏诲盗”,你得到了这一样宝贝,还要千方百计把它藏好,否则就成了致祸之源。

  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常的老板,穿件衬衫短裤,走在马路上谁也不认识,想怎样就怎样,但如果你是习主席呢,这样在马路上逛行吗?如果你是歌星,就要戴着墨镜、口罩和帽子,怕别人把自己认出来。你想想,如果你成了那样的人,每天得雇保镖,每天被人看守着,你觉得这是一个舒服的生活吗?

  人生有很多东西,当我们没有得到时,常常羡慕不已,但当我们真正得到后,觉得也不过如此,甚至又产生了新的烦恼。

  人活的不明白,就迷失掉自己。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值得做的事,你会发现,很多精力就不会花在那些无谓的消耗上。所以光明是什么?即是明确知道自己的存在。

  我们对事物的结果没有认识透,便是内心没有光明和智慧。没有光明和智慧,你就找不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你找不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长期处于游离、彷徨,担心和焦虑的状态,这样时间久了,身体也会发生病变。

  时时刻刻找到一个清醒的自己,明白自己所要的,把自身存在的价值找出来,然后随时随地把自己的角色切换到当下。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你就是家长,你介绍自己是某某老板,说自己是某某高官,有意义吗?这时候你就是孩子他爹或妈而已,你的这种身份跟家长会没有一点关系。我们经常把某个角色带到很多地方去,当别人对自己不恭敬一点,别人对自己讲话不客气一点,内心就很受挫,感到大伤自己的自尊心。为什么你有点地位别人稍说一两句就受不了了呢,为什么这样?——有空了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这么在意,为什么这么愤怒,为什么这么纠结,为什么会忐忑不安,为什么会睡不着觉。经常这样问自己,就能找到答案,就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西方的哲学之母苏格拉底,他最厉害的一招是什么?就是不断地设置各种各样角色,让自己去面对,去问自己。因为人生有很多假设,我们才有很多可能。没有很多假设,你就不敢去探讨、去想象、去实行。所谓的创新,所谓的自我超越,多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成立的。

  所以,我们时常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而存在?你是老板,你为什么存在?——你当然是为客户存在。当一个店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时,你就开两个、三个店来满足他们。小到一个店,大到一个集团公司,一个国家,世界的某些组织,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国家一天到晚在提什么?民生,民建。这是一个国家一天到晚应该考虑的事,如果它不为人民做些事情,那人民还需要政府吗?他就是为这些人民存在的。我们的店,如果不为客户着想的时候,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没有存在的价值你的生意还能做得起来吗?生意做不下你还有收入吗?当你一切以自身利益为标准的时候,结果会怎样呢?你肯定会考虑,工资尽量少给员工开一点吧,对客户的服务,少一点吧,产品的质量,最好差一点吧,这样成本低一点,——可这样下去,客户还能来吗?实际上这就是舍和得的关系。你不能更多地舍,就不会更多地得。

  事实上,我们人的智力都相差无多,超常聪明的很少,特别愚笨的也不多。大家的起点都接近,但因为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会形成天差地别的结果。有人越做越好,有人越做越差。我认识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最后房租都交不起,工资也发不出,店快倒闭了。他让我去救他,我就问:你每个月在店里呆多长时间?他说,我基本不在店里,我们店有店长管。我说店长能管的好吗?他说,就是因为管不好所以工资发不出。我说那你有几个店?他说就两个。我说,两个店你都不在店里管?店长管不好,店就要关闭了,店关闭了,你这个老板还怎么做?我说这时候你要在外面少跑,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到店里面,当时你之所以能开两个店,说明还是有不错的地方。只有把所有的时间投入进去,你就能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能发现问题就能找到答案,能找到答案,你就可能从这个困局里解脱出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许多麦当劳门店的销售额大幅下滑,公司很紧张,一时人心惶惶。为此,总裁雷·克洛克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后来,他带着助手亲自到各店去摸查情况,微服私访。一个月后,克洛克终于找到了原因。他立即采取措施,要求所有亏损店面的管理者都砍掉办公室座椅的靠背,并把热水壶拿到餐厅去。这个简单的措施实施后,奇怪的是,亏损店面的销售额开始好转,半年后,又继续盈利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大惑不解。原来,克洛克发现,那些业绩不好的店都有一个共同现象,就是经理或部门主管成天坐在舒服的椅子上,渴了可以随手倒水喝,不愿到餐厅多走动。现在没了椅背,拿走了热水壶,他们坐久了就会觉得腰酸背疼,渴了也必须上餐厅。这样,自然会多去餐厅,也就容易发现并及时解决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思维的局限造成的。这种思维把我们自己捆绑到某个角落走不出来,失去了更广大的视野。因此,真正要改变自己的生命,首先就要从自己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去改变,去超越。

  然而,我们时常养成的习惯是,遇到什么事就不断指责别人,夫妻之间,同事之间,同行之间,或者认为社会不公,把问题都归结给别人,而很少去反省自己。一个人,你能够反省,外在的一切都不是问题。你不能反省,外在的一切都是问题。大问题套着小问题,小问题又衍生新的问题,你烦恼不断,觉得人生怎么这么不顺啊!如果你能直面自己,自然善于总结自己,这样就更容易解决问题,最终超越它。

   好,我们第一个讲的是光明心。光明心非常重要,正如电灯之于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家庭有光明,就充满幸福和欢笑,内心有光明,整个人就心安。光明跟黑暗是相对的,又可以互相转化,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时,如果看到的是它的阴暗面,那光明就在眼前消失了。如果看到的是积极、美好的一面,那黑暗等负面情绪就消失了。它们是一枚钱币的两面。

  光明心会让我们整个人充满在轻安、自在、愉悦的状态里,你对人生会更积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勇于接纳。我一直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人,也没有最坏的人,只有可用与不可用之人。你把每一个人优点用到最好同时又避免了他的短处,你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一个出色的木匠眼里,天下没有废弃的木料。同样,天下本无无用之人,你不能用他,只是把他放错了地方,只是缺少一双伯乐的眼睛而已。你为什么缺少伯乐的眼睛,因为你的内心没有光明。

  但要达到内心光明的境界,有个至关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只有看透生死,才能真正放下,放下了内心才会坦然,没有恐惧,没有挂碍。这时候,才会真正生起智慧,生起光明。

  而要看透生死,就要站在出世间的高度去看待事物,不要局于这一生一世的得失。是站在宇宙的成住坏空,看待潮起潮落花开花败。我们应该知道,无常是永恒的,变化是不变的,所有抓在手里的东西都将失去,随风而逝。故而,应该洒脱地面对一切,做个不为外物羁绊心灵自由的人。

  悠悠清凉心

  悠悠清凉心,南山如画屏,坐观青天月,本性自清静。

  第二,清凉心。

  清凉心就是清净心,因为心静自然凉,只有内心静了,才会清凉自在。

  不要看就这么简单一个词,真要达到内心清净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

  到寺庙去,我们常看到佛像前供有三杯水,什么意思,难道佛菩萨也口渴吗?这其实是表象。清水代表纯净无染的那种状态,众生每天看到它的时候,内心就被净化了。很干净的一杯水,如果拿筷子一搅,就会变浑浊。怎么让它清澈下来呢?只有让它静下来,沉淀下来。因此,我们每天也要找一个时间让自己的内心沉淀下来。当内心沉淀下来,你看到的问题就很清楚。当你清楚的时候,心是通透的。所以修行就是时刻使自己处于那种通透的状态,不要有太多分别,太多执着,太多妄想,太多世故,太多是非烦恼,去污染它。

  禅修,我们简单地表述就是“独一静处,专精思维”。首先是独一,然后是静处。独一就是一个人,一个人静处,然后把你散乱的心收摄回来,聚于一点,反光自照。

  这八个字组成了一面镜子,任何情景,皆能栩栩如生映在这面镜子里,这便是观照。眼睛所看的色尘,鼻子所闻的香尘,舌头尝的味尘,耳朵听的声尘,身体感受的触尘,意识所缘的法尘,总共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人的六根。我们通常说“六根不净”指什么呢,指你的眼耳鼻舌声意一直向外攀援——活在自己的感官世界中,被自己累世固有的习气所左右,牵引,这样一刻也不能平静。因而,修行就是要抛弃感官,关闭六根,用庄子的话说“心斋坐忘”,达到虚静空明,与道合一的境界。这是最终极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清净心就会生起。功夫越深,清净程度也越高。

  我们知道,三恶道是恶鬼、畜生和地狱,大家都不愿意去。三恶道的众生污染非常严重,换句话说,他们的内心都是非常不清净的。鬼的业因是什么?贪。贪财色名利,鬼的那个心就是贪心,贪心就是鬼心。瞋恚呢,是地狱心。所以喜欢发脾气的人,怨恨心重的人,他最后走的就是地狱道。有的人一生修行,但临终时一念嗔恨,堕至地狱,实在可惜。因此,每当要发脾气时,我们一定警觉,平时要修忍辱,就是遇到再大的侮辱也不发脾气,也不嗔恨,为什么,那些魔子魔孙就是来引导我们下地狱的,你一发脾气,正中下怀,就上当了。所以人要成就正果,必须接受邪魔外道的考验,接受各种诱惑的考验。他一引诱你,你就去了,这是愚痴。一次恋爱失败,走不出来,便要自杀,这也是愚痴。人之所以愚痴,还是智慧没开,智慧没开内心就缺少光明、缺少正见。缺少光明,缺少正见,就不清净,里面被乌七八糟的东西占据。所以外面是魔,你里面也是魔,外魔一来,内魔相应,同气相求,他们就哥俩好,生意谈成了!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事、物不起贪瞋痴,就断了三恶道的缘。在累生累世的阿赖耶识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三恶道的因,都有这个种子存在里面,但是现在,你三恶道的缘断了,来生就绝不会堕三恶道。如果你现在还天天贪瞋痴,那就非常危险,你想一想,里面有因,外面又有缘,因缘和合,这个就非常麻烦。所以祖师大德们教我们一个方法:起心动念都转成“阿弥陀佛”,没事就念它,以一念代万念,其它的都不用去管,这时候你心就是清净的,因为你心中只有阿弥陀佛,而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寿,是至清至净之体。

  一个人心念正了,心地清净了,看经就容易明白。有人觉得似乎有佛菩萨加持我们,其实没有佛菩萨加持,而是我们的心跟他们相应。你的心是佛心,佛说的话你自然就懂,你的心是菩萨心,菩萨说的话你当然就明白。如果我们的心是贪嗔痴,是乌烟瘴气,跟佛心不相应,他怎么讲你都不明了。佛弟子皈依的时候,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其实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六祖慧能就这么念的,为什么呢,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

  当你的心是“觉、正、净”,佛的心也是“觉、正、净”,佛的这些言论,全是从“觉正净”里面流出来的。这时候,佛所讲的就是自己讲的,佛所做的就是自己做的,这就叫相应。如果我们的心还是迷、邪、染,佛亲自来教,也转化不了我们。

  为了使我们的心达到清净无染,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行外,还有个方法就是坚持打坐。打坐是让我们回归到原点的一个最好方法。回归到什么原点?回归到没有被污染前的那个状态,“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但是我们很难坐下来,有的人十分钟都坐不住,这正是内心不清净的表现。想一想,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在做什么呢,拿着手机不断地玩,或者打游戏、上网,或者找人喝酒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没办法独处,心是散乱的,所以需要找外在的东西依靠一下,这说明我们的内心不够丰足,不够圆满。

  一个能独处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丰富的。内心丰富的人,对外在物质的需求自然减淡。物欲淡了后,他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自立自强等各方面,都会不断加强、提升,最后会达到一个令人敬仰的高度,这样的人才可以成大事。

  现实生活中,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他的生活往往简单,反之,一个思想贫乏的人,才需要外在的包裹和武装,把生活搞的非常复杂,把自己搞的像模特一样穿金戴银,涂红描绿。其实这种人内心是非常虚弱的,这种人一旦家庭出现变故,破产,被爱人抛弃,或者被关进监狱,他们就奄奄一息了,因为他们依靠的东西没有了。而那些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即使进了监狱,仍然充满快乐或者斗志,因为他们的内心足够丰富和强大。

  红尘是道场

  今天我们讲了光明心和清凉心。这两心是互相联系的,不能绝然分开。你的心一旦充满光明,自然就会相对清凉,你的心一旦清凉,自然就生出光明。

  而打坐,是我从专业角度传授给大家训练此心的方法。打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想获得真实利益,就要一直坚持下去。当你到一定时候,打坐不再是个苦差事,而是你心甘情愿乐于去做的一件事,为什么?你已经尝到了“禅悦”。所以关键是开始这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打坐,只是我们训练光明心和清凉心一个比较集中的方法,本是我们僧人修炼的方法。其实在打坐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事,时时处处都可以修炼光明心和清凉心。佛曰: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在生活的道场中,在红尘万丈中,正是修炼它的最佳去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