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如是我行,“富福”和合


   日期:2020/3/23 8: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是我行,“富福”和合

——贤宗法师开示于上海交大企业家禅修班

杜柯整理

  福报的“种”与“受”

  在生活当中,不管是做一个企业,还是做一个家庭主妇,抑或是做一个简单的自己,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这跟一个人的智慧、心胸、眼界有关。

  我们来禅修,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心打开,把自己从事物中解脱出来。

  佛法里面讲,要解救某个众生,他需要有一定的善根、福德、和慧根,这样他才能接受,否则就很难达到成功。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他在团体或生活中能得到别人的拥护,那这个人,要么特别有智慧,要么很有善根。有智慧的人,别人都佩服他。有善根的人,为人就特别好。因此,他才得到拥护,有一定的人望。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讲美国的法庭要叛一个人死刑,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人格力量,让美国11个州的法庭都放弃了对他的死刑判决。这个电影就是讲人格魅力的。同理,一个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但是,能不能吸引到人才,那是你的福德决定的。福德,也就是我们说的福报。具体讲,即是看你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怎样的品牌,怎样的价值。

  做企业,人才决定了产品。那什么决定人才呢?文化或者价值决定人才。什么又决定文化或价值?就是企业创立者的一种使命或人生定位。那什么是使命?就是自己来到这个世间做事,以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方式,来展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理想。

  比如说,你做这个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得到物有所值。如果抱这样的信念,第一,你不会偷工减料。第二,不会以次充好。第三,不会马马虎虎。第四,会不断地精益求精。老板是这样,他手下的员工也是如此,这就会促成这个企业品牌价值的形成。而这个品牌价值,便会吸引到同样优秀的人才。此叫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吸引到同样的人过来。世界500强企业,都是靠自己的品牌赢得了市场,而每个集团背后的掌门人,他的个人思想,都跟自己企业的理念是一致的。

  为什么说“要做事,先做人”,“做小事,凭的是技巧,做大事,靠的是人品”?这便是背后蕴含的道理。

  企业界经常讲一个词,边界效益。实际上我们的产品有边界效益,而心中是没有的。心中没有的时候,就会不断地去冲破产品的边界效益,从而延伸开来。公司、产品、自我定位等等,都是一样。

  所以佛教认为,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取决于他的福报。福报,究其本质是你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解读世界,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为人处世,以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待事情……当然,福报可以包含很多,如祖宗的“阴德”。阴德是什么,即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为人处世积累下的德行。祖宗的阴德影响了我们潜在的特质,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父母怎么做人,子女会跟着学。父母要是借债不还,子女也会变成无赖,因为他觉得这是正常的;父母若是乐善好施,子女也会仁慈博爱,因为他觉得人生本该如此。而我们的父母,还会受到他们的父母长辈影响,他们身上就有遗留下来的基因,因此,“阴德”作为福报的一种,惠及子孙,是自然而然的。

  为什么要戒?

  佛教里讲三不漏习:戒、定、慧。戒放在第一位,很多人一看这个字就头疼,觉得要守好多戒律啊,什么都不自由。其实佛教里面的戒律,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法身慧命。什么是“法身”,我们大殿里坐在顶上最高的那尊就是法身佛,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他面相如婴儿,眼睛也是婴儿的眼睛,所以,他看到这个世界就是纯净无染的。这就要求我们每天看到他,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净化。“慧命”是什么呢?即是智慧的身家性命。人活着,要用智慧去引导自己的生命走向。但佛教里面讲的智慧,和我们平常讲的智慧有所不同。世间的智慧叫聪明,就是怎样把事情做得好、巧、圆满;但佛法中的智慧是让人站在生死轮回的高度,看待世间的成住坏空,了解宇宙万物存在的规律,这个才叫智慧,也叫般若。

  佛教中的“戒”,是为了保护我们。比如喝酒,它本身没有多大罪过,但是它容易引起其他后遗症。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喝一点就行了,喝后也不闹事,不乱说话。有的人控制不了自己,酒后打架斗殴,砸人砸物,无法无天。这还不算,有的人最后喝成了肝硬化、脑血栓。据说俄罗斯每年冬天,都会冻死很多人,其实这些都是酒鬼。因为他们喝醉后摇摇晃晃往回走,遇到一个稍微可以避寒的地方就躺下来,睡着了。这一睡,就睡成了冰棍。

  懂得了“法身慧命”的重要性,便懂得约束自己,保护自己。佛家的很多戒条,道理在此。比如我们常讲的“杀生”,为什么不能杀生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守住一颗慈悲的心。你想想,每个动物都爱护自己的生命,当你杀它的时候,它会跑,会哀叫,会痛苦,就连一只小小的蚂蚁,面临危险时,也会想办法逃开。还别说我们人,如果大家坐在这里好好的,忽然进来一群,把我们杀掉了,那是什么感觉?希特勒和日本人之所以坏,乃因为他们随随便便残杀人的性命,所以大家把他们称之为魔鬼。同理,在动物的眼中,我们随便残害它们,我们也是魔鬼。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基本的道理。

  回过头来看,“戒”是什么?“戒”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生命往正向成长,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像一艘航船安稳地驶向彼岸。松下幸之助曾经回答记者一个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者问他做什么的,其实全世界人都知道他做电器。但是他回答说:“我是做教育的,顺便做做电器。” 这个回答有人一时悟不出来,他为什么这样回答呢?——原来,他的思路是通过教育形成公司的文化,再通过文化去吸引人才,再通过人才,顺便做做产品。你仅仅看到他成功的产品,可比他产品更成功更长久的是他背后的文化。作为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是这样看待问题,但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又怎样,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呢?产品,业绩,利润。

  禅修是让心静下来,产生觉照力

  我一个企业家朋友,认识他时,他有三十多家快餐店。后来不到几年时间,就扩展到300多家。他想在未来三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发展到3000多家,然后挂牌上市。有次我去上海,他请我到他的某个饭馆吃饭,恰巧那天上的汤是凉的,米饭又是半生半熟的。作为朋友,我就告诉他:如果你的品质做不上去,就是开再多的店也没用,这样下去,上市的理想永远都是纸上画饼、空中楼阁。

  如果不能做好品质,可能一夕之间,你前面所有努力的累积,都坍塌了。所以最终能让你走向什么样的结果,就是取决于你的文化使命价值。

  好比运载货物,如果现在觉得力不从心,就应该选择停船。开车跑得太快时,刹车也要相应多按一些。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得车毁人亡。有个笑话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就像美国刮飓风一样,刮飓风的时候,连猪都会飞。现在有人赚了一笔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仔细想想,说不定那就和会飞的猪一样,不要以为自己真的长了翅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

  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即是不断地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心安静下来才能觉察,在佛法中,也可以叫观照。你的观照力如何,这个可以通过禅修来提高。打坐的时候,静下心来,眼睛闭上,时间一长,自然而然很多不通的东西也通了。开始你的腿会疼,那是不通,当腿不疼了,就是通了。这时不仅不疼,还有很舒服的感觉,全身产生暖流。但有一种打通的方法,是别人无法给你的,只能帮助你,譬如母鸡孵小鸡,当小鸡成熟时,母鸡在外面琢壳,小鸡在里面蜕,真正的小鸡才能出来。所以,首先我们内在要清修,才能和外面的相应,最后形成突破。

  安住当下,是禅修培养我们到达一个最基本的状态。你不能坐在这里,想着家里,在家里,想着工厂,在工厂,想着学校,在学校,又想着这里,总之,你都不在位上,都不在当下。这样你便不能专注,不能专注,能把事情做好吗?

  安于当下的另一点,是要善于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回到家里,面对孩子,你就是爸爸;面对老婆,就是丈夫;面对父亲,又是儿子。你不能回到家里,想我还是公司的领导,把老婆当秘书使唤,这即是没有从从角色中转换出来,进入新的角色。在家里扫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清洁工。你现在是一个清洁工,就要把地扫好。角色定位便这么简单,这才叫活在当下,安于当下。

  借鉴别人与发挥自己

  做企业,在市场当中一般有两种,一是快速做大,二是做长。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也是讲求速度的时代,所以许多人都没有耐心静下心来做长。于是,快速做大就成了多数人的追求目标,这时便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多少资源,能占领多大的市场,我的管理、我的品质、我的财务,会不会出问题?这样的一种快速扩张,也许是跟我们的国力、市场息息相关的,但如果你忘乎所以地无限制扩张,就像以前的史玉柱巨人集团,最后只能垮掉。有句话说,“要一个人毁灭,先要他疯狂”,所以无限制的膨胀最可怕,而这是经商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通病。

  去年,我有个企管同学,他给公司搞培训,想把公司的整套管理系统都梳理一遍,上一个台阶。请来咨询公司,三个月后,每个人像蜕了一层皮,最后花了100万。但这些人一走,那些管理的理论都没法用了,问题层出不穷,最后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他说自己100万打水漂了。后来我跟他讲,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来我们这里做禅修。

  反思一下,这种所谓“最好的管理模式”,它的土壤在哪里?适合的人群在哪里?产品是什么?它针对的客户是什么?不要把这套管理搬过来一用就行,有时候,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适合自己。你看别人穿的鞋好,直接要过来,未必就能穿上自己的脚。所以我给他讲了两点:第一,别人创造这种管理模式背后的思想,可以学。就是他产生这种管理模式好的思想背后推动力是什么?第二,从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你想花100万,把别人的东西直接移植过来,完善自己。但他对你的文化,你的公司状态都是不熟悉的,只是觉得把国际上认为可行的方法套上来就够了。结果你发现,并没有完全溶解,好比把茶和咖啡搅在一起,是一杯浑浊的液体。所以真正好的管理,应该是从自己原有的状态里面去升华,去形成一种纯净的状态。

  就像我和徐飞他们谈论的一样,中国的经济如果想影响世界,首先中国的企业家就要有世界格局。不要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从自己的管理体系中摸索出一种模式,然后给世界做输出,做出贡献。这样才是中国的企业真正走向了世界,而不是我在世界上开了多少子公司、多少分店就可以证明的。

  那么这种好的管理模式从哪里来呢?当然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起。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别人产生这种管理模式的思想。比如在某个问题上我们走不出来、困惑的时候,可以去学习,去探究,最终融合自己的情况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

  其实一个人不管做什么,把自己的最佳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就是天才。香港的明星沈殿霞,我们叫他肥姐,她那么胖,如果是我们,可能会唉声叹气,“为什么我的脸这么好看,却长在一个如此肥胖的身体上?” 但是她没有。她每次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所以尽管她很肥,但是大家都喜欢她。后来她去世了,记住她的人仍然很多。还有黄渤,我们都知道他不是帅哥,在这个声色消费的时代是很不占优势的,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演土匪牛虻,简直逼真极了。他演什么像什么,很有自己的特点。和沈殿霞一样,他也是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地规避了自己的短处。

  因此,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都可以成功,但为什么最后都很平庸呢?因为我们顾虑太多,我的头发不好,怎么当演员?我的腿不长,怎么去跑步?就像我们讲课,如果我老是在想,讲的不好怎么办?没有人听怎么办?会不会得到认可?这么想的时候我的心就不能安定下来,肯定讲不好的。歌唱家开始训练自己的时候,想象下面的观众是大白菜,这样才能尽情地发挥,如果你在意下面每个人的反应,就不敢唱了。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情,没有100%的人满意,课讲的再好,也可能有人打盹、玩手机、或往外跑。非常惭愧,有次我在听一个老师讲课,头一天晚上忙的太晚了,第二天听课的时候,我用力把眼睛睁开,又很快合上,结果他讲课的时候我都在睡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说老师课讲的不好。

  大格局,空掉“我执”

  一个人把自己的事业做到很大的时候,首先就应该与自己的格局相适应。什么是格局,打个比方,今天一个人突然莫名其妙甩了你一耳光,你会不会痛苦,会不会破口大骂,或者是拳脚相加?当然一般人都做不到心平气和、不与计较,但是想想,一个小人,如果我们和他去争的时候,你会是一个大人吗?和一个不理智的人论理你会是个理智的人吗?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你是老板,今天一个单子丢了,一个高管走了,某件事没有做好,在生活当中又碰到什么问题了,都要及时反思。有位女士向我诉苦,她老公把另一套房子卖掉去澳门赌博,输得一塌糊涂。还有个男人,说他妻子夜夜到舞厅去,吃摇头丸,鬼混,他很痛苦。我说,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呢?他自己不好,不幸福,难道你要跟着他一起吗?如果你能从生命的高度去看:老婆出轨,财产破灭,家庭矛盾,这些都是小问题。为什么说佛法是世间的一切终极智慧,就因为它能从生死的角度去看待人生,从无量生死的场合去看待这一期生命。所以,他所得出的结论就是人要修行。如果不修行,我们就会心随境转,逐物迷己。

  台湾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是证严法师。有次她的弟弟跟别人打架,被误杀了。后来这个凶手被抓到,按照法律要枪毙。当时证严法师年龄尚小,她就跟母亲讲,一个人,误杀了我们的弟弟,如果法律使这个人偿命了,那么又将有一个母亲痛失自己的儿子,你说我们于心何忍?!最后,她母亲在痛哭失声中,接受了她的建议,没有要求对方偿命。这件事情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南京,也有一个这样的案例。德国奔驰公司派到中国南京的一个区域总裁,他们一家三口,一个晚上在别墅里被暗杀。这是国际案件,一定要破的,最后,很短时间内就破案了。原来,杀这个总裁的是苏北一个偏远农村里三个孩子。当这个案子破了人被抓到的时候,中方通知受害者的亲戚朋友来到中国。这样的案犯一般都要枪毙,最后这个人的母亲,通过对三个孩子的了解,发现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只是没有受到正规教育。所以她就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投资成立了一笔基金,并在他们村里资助三个小孩上学,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可以用那笔基金供养到底。看到这件事情,我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我们中国一直说自己是礼仪之邦,一直在宣传仁义廉耻,但实际上这几年各种各样的报道,给我们的感觉并非如此,根本与老祖宗的传统道德不相应,反而是国外人做的好。所以最近我读《道德经》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道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一个人一天到晚讲我怎样怎样,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样;而一个人真正把事情做了,反而可能是沉默的。

  设若有人拿把剑,在一楼,而你在二楼或三楼,他就伤不到你,因为你和他不在同一个高度。再举一例,假若你腿不好,人家说你是瘸子,你就暴跳如雷,这正说明你内心存在着巨大的自卑,正好点住了你的痛处。所以,当别人能伤害你的时候,说明你和他是一个频道,你和他就是一个高度。

  能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世间,就是智慧,没有这个智慧,必须靠修行。所以我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第一,每天静坐,反醒自己。然后找一个墙壁,在上面写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错了的事,每天对着它们参悟、思考。

  第二,把你认为较好的书籍,如《道德经》、《金刚经》、《南华经》等等,每天读它们,用这种思想关照自己的内心。

  第三,身边至少有几个比你优秀的朋友,有时间聚在一起交谈。因为他们会带给你正能量,让你不断进步。

  第四,希望参加我们的读书会。这不是为了收你们的钱,因为1000块钱根本买不到多少好书,我们这个是非盈利的。进了读书会就会不断把好书推荐给你,同时你又可以推荐给家人朋友,辐射到更多的人。因为现在的书籍太多,各种各样,我们看不过来。所以给大家推荐的书,并不是我一个人看过的,都是身边许多人看后觉得好,再推荐给我们。

  第五,有空去大海,或者高山上,或者沙漠里,坐一天。不要带一群人,就自己,或者一个和自己差不多频率的人。当你看宇宙,看山河,看大海,看一切的时候,就会悟出很多。

  第六,如果你是一个领导,有一天去做公司里最低贱的一件事情,比如打扫厕所,把马桶洗干净,洗到能把里面的水舀出来喝的程度。这样做了之后,保证你有收获。

  上一期读书会,我们推荐了《读佛即是拜佛》系列里的《六祖慧能传》,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呢?因为现在世界上(中国还没有开始)已经有种非常普及的生活方式,叫静心。说白了就是禅修的前提。练瑜伽,打坐,写书法、绘画,打高尔夫,都是静心。在生活中静心,在禅修里静心,将静心贯穿到每一个过程。

  企业家们应该多读读《道德经》,它会让你越读心越静,而心越静就越容易产生智慧。此是其一。其二,要有空的思想。实际上静是空的基础,静的进一步就是“空”,因为你只有空了才能容纳一切,如果心装满满的,很多东西是进不来的。

  如果一滴水,放在哪里才不至于蒸发掉呢,只有放进大海。什么是大海?就是天下,就是芸芸众生,就是利益一切。没有明白这一点时,想赚钱、想做大公司,都很难,除非你宿命里本来就有很大福报。如果把自己的一滴水融入大海,把自己的公司融入行业,把自己的行业融入天下,以利益芸芸众生为出发点,这样想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发心不同,结果当然不同。

  做到这样的人,就不会觉得,我开个名车很有面子,住个豪华酒店,很了不起。也不会跟人炫耀说,我已经赚了30个亿。此时,他不以得失萦怀累心,他的眼光、胸襟和价值,已经是天下式的。以天下为己任,以大我代替小我。

  我们能修到这样一个高度,一种自觉觉他、自他圆满的无上境界,就突破了自己,超越了自己。这时候碰到的任何问题,都不再成为问题。

  所以,我们要修行。一直修行。佛教的经典,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宗教当中理论最丰富的。但是再多的理论,对我们人生来说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这种思想、理论付诸于实践。这也便是《二十四章经》里所说的: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