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崇·贤宗法师:修于心,禅于行


   日期:2020/3/23 10: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于心,禅于行

  贤宗法师开示于香海禅修班

  杜柯整理

  禅修,在今天似乎是神秘而又时髦的一个词。其实,它没有外面所传得那么玄乎,说起来,禅修,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

  我们人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个是必然的。如果你不想要这个结果,那就需要改变一种生活方式。大家为什么把年末最忙的时间放到这里来呢?就是想通过这个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信念大家有这样一个结果。

  古代的禅宗由释迦摩尼传给迦叶,一直延续到达摩祖师,再到慧能大师。禅宗质的变化的就来自六祖慧能,他是我们中国禅宗承前启后的人物。大家有空可以去读读明一居士写的《读佛即拜佛》和《六祖慧能传》,那里面描述最多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不要把禅修跟生活脱离开来,我们要把禅修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的越紧密效益越大,它怎么让你饭吃的香,觉睡的甜,工作很愉快,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人际关系和谐,把它学好了,这一本书可以抵一万本,可以抵许多医生,可以抵无数个心理咨询师,这不是夸张,——佛法最终的目的虽然是出世的,但它入世的功力就这么大。

  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意思是你的修行想要有成就,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练,如果脱离了世间生活那好比在兔子头上找角一样不可能。

  通过禅修调伏我们的心

  我知道今天在座的各位,不一定都是想成佛的人,对吧?但你们肯定都想成为一个幸福、自在、喜悦和没有烦恼的人,是不是?那怎样才能达到这样一个结果呢?——告诉你,可以利用佛法这个瑰宝来指导我们,利用禅修来达到。相信你只要努力去践行都是可以如愿的。

  在开始禅修的这几天,师父首先要求大家做到“语默动静体安”,什么叫“语默动静体安”?你走路的时候如行云流水,从容自如;坐在那里似一个钟,沉静安稳;睡觉的时候像张弓,舒张有度……时刻保持宁静、安然、愉悦、祥和的状态。那么这样一种美好的状态来自哪里?其实它只能来自我们的一颗心。当我们有颗柔软、喜乐、清净、良善的心,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来。

  因此在这几天禅修的过程中就是练习自己这样一种状态,我们要静下心来寻找自己这种状态,不要往外找,外面的东西不是你的,跟你没关系。“心外求法是魔,心内求法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智慧、慈悲、喜乐、自在,没有烦恼这样一个结合体,所以我们要像佛学习,就是要向自己的内心找。为什么不能往外找,因为外面的东西不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今天我成了千万富翁,我喜悦;明天我又破产了,成了负翁,我痛苦。今天我恋爱了,我幸福,明天我又失恋了,痛不欲生,等等……身边的一切都是不断变化,我怎么知道它如何变化?就是知道它怎么变化我又如何能掌控得了?所以说外面的一切我们都把握不了,我们唯一可能把握的就是我们的内心。

  怎样从我们的内心去寻找快乐呢?这就要求我们转换自己频道。你的心转过来了时时都是快乐,处处都是天堂;你的心没有转过来在天堂也是地狱。同样这样一个时候我们裹着毛毯坐在这里,有的人可能很舒服,有的人却很烦躁,为什么?有的人吃素菜住冷房子他很痛苦,有的人比如一个乞丐,他如果有白米饭吃、有一个避风遮雨的房子他就非常快乐,为什么,不都是人吗?——这就说明快乐是心境决定的,与外缘无关。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人他就是拥有再多的财富,再多的权利,他仍然不快乐。为什么很多明星会自杀,很多名人有忧郁症?这些人不是要什么有什么吗?因为很简单,这些人没有掌控好自己的心。

  所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去找。有人会说,对于这个结论我太失望了,连三岁小孩都好像听说过这话。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最简单的道理、老生常谈的道理不一定不受用,大道至简,真理往往是朴素的。

  大家想想,我们在这里打坐是为了什么,其实就是训练我们的心,是使我们的心一个净化的过程。我们常常在外缘攀援中迷失了自己,现在我们要反观自照,要好好调我们的心,当心被调伏下去一切才能尽在把握。

  有人说那我回去就什么都不干了,整天打坐,等我心调好了我再出来工作。是这样吗,又错了。真正的禅者应该从静当中走出来,走向动;又从动当中时刻去体现静的状态。禅是动静结合的。如果你每天面对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很头疼,疲于应付,你说我受不了了,无法做到轻松自如,那是你的心智不够圆满,说明你的心智是不成熟的。《四十二章经》你念过没有,里面说:学道之人,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或怯弱而死,或得胜而还。这句话你理解没有?学道的人不是那么轻松的,比如你打坐,不是说你坐在这里不动你的心就静如止水,那是要很长时间训练才行,开始你一定是妄想纷飞,烦躁不堪,对吧?这是什么,就是在和自己的烦恼作战。学道之人,就要有这样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你才能得胜而还。否则你永远不能调伏自己的心,你只能被自己的烦恼习气所调伏。我们通过禅修来训练我们的心,训练我们的心智,训练我们的行为,训练我们无谓的精神。有很多人认为佛法是消极的,我认为绝对不是,因为你还没有认识到佛法的精髓,佛法一直都是积极向上的,是金刚般大勇猛大精进的东西。

  然后我们回到生活中去,别人不能忍受的你能忍受,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就像你打坐时不被外界干扰一样,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状态,这是非同一般的能力,有这样的能力你就可以做出世的事业。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去读读历史,看看人物传记,去了解一下鉴真大师,达摩祖师,鸠摩罗什,还有唐僧的原型玄奘。你看玄奘他孤身一人拉着一匹瘦得不能再瘦的马,越过八百里荒无人烟的沙漠,你想想看,沙漠里温度高的时候五六十度,冷的时候又零下四五十度,早晚温差上百度,有一次他走啊走,在喝水当中不小心被风沙刮过来迷住眼睛,手上的水全部倒到沙漠去了。当他一滴水都没有的时候,他走了五天五夜,大风刮得他一步都走不动,这个时候他想,我要么退回去求生,要么就往西求死。这个时候就是生死抉择。最后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震惊于世的壮举。我们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理想时又是怎么追求的?

  上一次我们有一个高管叫代宇,他平时不怎么运动,他们公司组织去重走戈壁滩,也就是玄奘之路。他就跟我说,他们单位的小伙子一听说要走戈壁滩,每天跑步两小时,然后做各种各样的运动。他说我什么也没做,过几天就要去了,师父,你能不能教我一个秘诀?我说,我哪有什么秘诀,但是可以教你一个方法,那就是以禅者之心去行走,别人每到一个地方欢欣跳跃,大呼小叫,别人拿相机到处取景的时候,你什么都不要干,“眼观鼻,鼻观心”,——眼睛看着前面三米远的地方,调整好自己的呼吸,一步一步,不要快,也不要慢,这样走过去。最后呢,你知道吗?他是那个团队中走的最好的。

  这是什么道理,想一想。如果说公司让你加班两天,你不断抱怨,不断地诅咒,这有用吗?除非你离开这个公司,你要做下去就必须接受它。既然无法改变,为什么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坦然接受呢,你的心要是轻松,你的身体就会轻松,你的行为就会轻松,因为轻松,所以就不会觉得太累。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永远要给自己一个信号:轻松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可以保持在各种各样事务中,可以一以贯之。我以前开车回福建老家,七八个小时很辛苦的,有次我坐在驾驶位的时候就拍拍自己肩膀,头,身子,告诉自己放松放松,因为我经常禅修嘛,所以身体很听话,结果真的就放松了。放松了之后你就觉得我不过坐在椅子上嘛,只是这个椅子动其他椅子不动而已,反正眼睛都要看着前面,真的没有什么。不要去赶时间,也不要跟别人超车,我就很轻松地坐几个小时,甚至可以听听佛教音乐,还可以念佛,回去后果然一点也不累,和以前很不一样,这就是心态的改变。

  明白自己所要的

  我们常到外面去讲课,有一些老师很会造势。上次某先生来的时候,他们拉了行业内四十多个,在会场中来了五六千人,然后老师讲两句他们就鼓掌,讲两句就鼓,到最后我就发现到底是以讲课为主呢还是以鼓掌为主?所以上次我在杭州电子商务的高端论坛,他们给我半个小时,我就跟他们讲,今天讲课你们不能鼓掌,听着就好,因为只有半个小时,你一鼓掌插一下,你一鼓掌插一下,一分钟就没有了。这个时候我就问问自己,我来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前呼后拥那个感觉吗?是为了让别人鼓掌吗?都不是的。

  我以前办过一次企业家论坛,全国来的企业家有1500多人,那么多人参与而且办的还不错,后来他们一再邀请我第二届第三届一直办下去,我想想,觉得还没找到一个特别好的点子来做这件事情,或者说还没找到真正为中国企业做出创造性的理念建设,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把那么多人召集在一起做什么,不是浪费别人的时间和财富吗?所以我拒绝了。

  就像我们开光也是这样。一般如果举行开光大会,一定是要把更重要、更有身份的人请到这里,这说明我有本事,也说明这件事弄得很大。后来我发现那开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一个圆满嘛。我们那次开光请了唯一的名人,就是普陀山方丈。他的头衔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浙江省名誉会长、浙江普陀山的方丈,是很重量级的。因为我在普陀山教过七八年书,所以比较熟悉,我当时跟他讲真的不好意思,你这么忙,我们还让你这么远跑过来,这是因为我们供的是万手观音,你是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的负责人,所以请你辛苦一趟,我们省里的其他领导包括市里的都没有请。他答应了,最后开光前两天,他突然说有事过不来了,然而我们的通知、请帖、宣传都出去了,最后人家都说我在蒙人家。从那以后我就发现人没有到那个级别就得不到相应的平台,得不到相应的平台你也请不到那些人,所以后来我就懂得这是自然的道理。

  我发现实实在在把本质事情做好才是最关键的,不要人家这样做我们也这样做,人家请我们也请,没有必要。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做为一个寺院,你和世俗上人一样去做事,你所做的事情是值得考虑的。所以我们要经常地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我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假如说你要买一套房子,当然你要结婚买套房子很正常,但你已经有了套房子再去买两套,有了两套还要买三套,买四套……就很有问题。我今天在新闻上看到一个市长竟然有16套房子,他女儿生日送给她20万,最后他官也没有了只能待在监狱里。就像我们那句话说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很多人活着活着却成了盗版。为什么成了盗版呢?因为你老是从众,跟风,最后你发现没有了你自己,迷失掉自己。你进入了一个大染缸而不自觉,失去了本来面目,身心被“无明”遮蔽,这就是悲剧的根源。

  时刻恢复归零心态

  我们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个很小的问题。大到我们必须解决它、面对它,小到它关乎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一饭一食。人说佛教是一个终极智慧,就是它给你开出的答案是人类最普世性、最圆满究竟的,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面对无量芸芸众生。在我们这个一席生命当中,我们不断地去设置很多很多我们所认为是正确的、重要的东西,比如追求金钱,名利,权力,等等。而佛教讲从生到死只不过是一席生命的短暂过程,这之前和之后都有无量的生死,所以他能从无量生死去看待一席生命,从一席生命当中去理解无量生死。所以对人生的解读和观念就和我们平常人不一样,那种格局和眼光是宏观的、全方位的,不在蜗牛角上打转。

  我们佛法为什么喜欢用梦,常常用梦来做比喻?因为我们没有醒来的时候不知道我们在做梦,我们以为是真的。其实你想想昨天,前天,五年前、十年前,不和做梦一样吗?所以只有当下这一刻才是真实的,今天过去了你回忆昨天就和梦一样不可追,不可得。“人生如梦”,这是最真实的注脚,我们如果能在梦里醒来,在梦外看梦,以清醒者的姿态看我们和别人梦游,那将是大智慧,是一种非常超脱的境界。

  如果你能以这样一种思维去看待今天的一席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当你大前提都搞不清楚,你不可能在每一个步骤上做好,这叫逐物迷己,就是被眼前的东西一叶障目。

  有个电影叫《三傻大闹好莱坞》,很搞笑的,大家看过没有,在里面他解读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你把自己的兴趣发挥到极至的时候,成功就跟着你。里面的主人公他没有毕业证书,他就完全为了进去,最后成为一个世界好多大公司抢的那个科学家,他的发明有四百多项。这是为什么?实际上这种境界就是禅者的境界。我前天在跟他们讲乔布斯,乔布斯是个资深的禅者你们知道吗?他苹果的很多创意都来自他在禅修过程中得到的感悟。所以你们要把禅修应用到生活当中去,成为你们的习惯,那么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巨人。

  当你活出自己最好状态的时候,身边就有一大片人羡慕你。所以禅修就是转变我们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当中去寻找自己。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要学会看透生死,只有把生死放下的人产生出来的力量才能超越一般。如果把这一席生命整天挂在嘴上,我今天生病会不会死掉?得了癌症还有多长时间?整天惶惶不可终日,那你就被自己的身体所驱使。你在乎身体就变成身体的奴隶,在乎名望就变成名望的奴隶,在乎金钱你就变成金钱的奴隶。财色名食睡,都是如此。

  其实我们香海禅寺也是一个单位,按照世俗的一般习惯,一个单位所辐射的方方面面到年底你都要去打点,不然的话会有麻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去打点过谁。为什么?按照一般的单位一定要这样做。可是我觉得,能把自己的事做好,把分内的事做好就已经是给了这个直接领导最大的面子,给他们一个政绩,你不用巴结他,他们也会给你开方便之门。你整天去想,这领导今天对我好像不高兴,领导来了我没去迎接他,领导来了我不在庙里,你整天挂念这些东西,能把事情做好吗?你的状态就不是“禅定”的那种状态,而是惶恐不安,如风中草一样。这并不是说你可以什么都不顾,但至少要知道一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你的一席生命以怎样存在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我们为什么要禅修呢?就是要真正的明了自己。当你了解生死之后,就能把心安下来,去做好眼前的事情。我这几年参加过总裁培训班,很多人他要整合资源,把别人整在一起,然后做一些事。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案例,本来他有几千万的,最后把自己几千万都整进去了。他想一夜暴富,想一夜之间怎么怎么的,这是我们人的欲望促使自己的一个盲目行为,尤其是商人很容易迷失掉自己。所以禅修干什么?好好地静下来,思考我们所做所得有没有必要,包括我们一天所有的情绪。有个居士跟我讲,她说今天我心情很好,煮了一道很丰盛的早餐给我的先生吃,他竟然把我破口大骂一顿,我心情郁闷极了。我跟他讲,你要找到原因,为什么人家要骂你?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弱弱的行为,他要骂我,他无缘无故骂我,我还找自己的原因?对,还要找自己的原因,因为他不可能无缘无故骂你啊,你不要觉得我吃亏了,当你能包容对方的时候,说明你的境界高于对方,你想想看,在马路上你跟一个疯子吵架,吵到最后谁是疯子?你是疯子还是疯子是疯子?所以我们很容易迷失掉自己,为什么我们要沉淀下来?禅宗里面叫明心见性,一桶水不断地搅,那个水就很浑浊,要它清澈见底只有静下来,不断地沉淀,最后里面有什么东西一眼就能看到。如果不断地搅不断地运动,就成了浑水,浑水干什么?浑水好摸鱼,因为鱼看不清楚的。要是你的心是一团浑水,有另外的手这时恰巧伸过来,那你的损失就大了,等你的心清亮下来后会发现,自己的“鱼”没了。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的所有举动都体现如一的状态,就是时刻保持那个明心见性的状态,能看到自己清澈透亮的心。我们要想得到这个结果应该怎么去做?需要调我们的心。大家每天在吃饭为什么饭菜那么好吃呢,因为把各种味道调得很好,我们住的房子冬暖夏凉为什么?因为有空调。所以“调”是我们人生的常态,我面对逆境的时候怎么调?面对掌声的时候怎么调?这个调有技巧,调得好你就在天堂的状态里面,调的不好或不调你就每天处在地狱里,这就是智者跟迷者最大的不同,也是明跟暗的不同,我们通过禅修把它调过来。

  你想想看,人在什么状态时间过得最快,什么状态过的最慢?最痛苦的时候时间过的最慢,是吧?所以你们如果要想让自己“觉得长寿”,就每天让自己很痛苦,那个时间就很慢很慢,你活一天比活十年还长;你如果真的想长寿,就要每天活在快乐里,这样时间过的很快,十年就像一天。为什么天道的人一天是我们这里一年?因为人家很快乐,是吧,哈哈!大家要学鲁迅笔下阿Q,别人骂他的时候,他想我是你爹,结果就发现没有什么过不去。你们也可以学学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他很会调侃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我经常在外面参加活动,有些人对那个座位很在意,是中间还是两边?我是最不愿坐中间的一个,人家让我去我都拉别人去,我觉得我不坐中间对我没什么影响,而且让别人坐他还欠了我一个人情,岂不更好?你要记住,生活中时刻让别人欠着你就很好,不要净想着我得到什么,占什么便宜。有的人把他放在旁边他就愤愤不平,这其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所以真正能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人,都是最有福报的。我们读《道德经》的时候里面讲:大国者下流。下流是什么?不是耍流氓,是像水一样往下流。大国者下流就是真正强大的国家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吃亏的人都是有福报的人,能忍让的人都是有德行的人。我以前讲过,如果大学毕业老板还让你去扫地,甚至去洗厕所, 你觉得很没面子, 在同学之间说不出口,你想想看,一个老板为什么把一个大学生放去洗厕所?是为了锻炼一下, 让他忍受在卑微的工作里面看看自己的心态,往往这种人后来就会提拔到很重要的位置,能够委而不屈的人,就能够独挡一面。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这个,说这个工作我从来没做过,或者做不来。当你认为自己做不来的时候你已经把所有智慧的门都关上了,“不是因为难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不想做才难”,你要相信这一点: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回报,你至少可以在这里面得到成长。我经常到外面讲课,没有任何报酬。油费自己,过路费自己,住宿费自己,机票自己买。你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干,傻子才这么做。是的,我就是要做个傻子,因为这世上聪明人太多了,我要做个傻子,这样才平衡点。所以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学会做个傻子。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是有些人形容我做人很精明。我发现我活的很失败,让别人觉得我精明的时候实际上我是失败的。你们看我才来香海禅寺的时候,那个大厅那么大,场面这么大,我怎么重新去建呢?我认识的人又特别少,谁愿意拿出那么大一笔巨款?我最后就把它改成供一万尊佛,所以有很多人愿意来捐佛像,最后这个办法就解决了。我们有个先生,他要盖孔子学校,需要10个亿,这不是小数目,他就用我们这种方法,他说第一级别的二十个,每个人一百万。第二级别的一千个,每人十万。第三级别的一万个,每人五万。他说这里面就借鉴我们万佛供奉的方法,他说出来时差点让我把话筒喷出来,最后他还调侃了一句,说师父你如果去做企业,肯定成就更大!实际上不是这样, 我们希望更多人能走到寺院来,结一个善缘,假如他很少到寺庙去,如果里面有一尊他供奉的佛,他会念念不忘的,就会常常来这里,当他来的时候,我们把光盘送到他手上,杂志和书送到他手上,飞信发到他手上,他就会因为这个缘人生得到改变。

  所以你们禅修完之后,不要认为这里吃喝什么都免费,会不会把我们吃垮?你不用担心,欢迎你把更多人拉到这里来免费吃住,免费禅修。为什么,因为你帮助他们得到了改变,当他们得到了改变,你在他们生活当中就是一个最有福报的人。你们不用担心,不会让你们吃穷的,吃不穷,今早的方先生,一天到晚给我们种很多小麦,给我们磨很多面条给我们弄很多白面,往这边运,所以吃不完的。只要你所做的善事符合大家的需要,你所碰到生活中所有的问题都不会成为问题,这是我一直以来坚信的一个事实。我刚来寺里的时候,原来我们初一、十五在寺院吃午餐是要收钱的,一个人五元钱,一天下来收两百、三百,最多的时候收过五百。我说别收别收,以后谁要吃饭直接来吃就行了,来者不拒,我们不是开饭馆的。如果人多组团来的就给我们报个数,我们做饭知道有多少就行。结果呢,发现别人越吃,我们仓库的米越多,菜越多,根本不用担心。这是为什么?用佛法讲就是因果,是回报,用儒家的道理也可以叫感召,你有一颗布施的心自然会感召来布施的人。

  所以我经常跟人讲,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你认定一个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走,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只要认定这个方向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最后肯定能走到阳光大道。我们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时刻地找到自己的方向,比如说我今天跟人吵架了,我很痛苦,然后你回家打坐的时候又让自己回到原点。明天你被别人的掌声激动了,心飘起来,你又通过禅修回到原点。所以禅修就有这样的好处,时刻地清醒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人生的目标在哪里?当我们活得明白,就不会迷失,就不会给人生做无用功。我在这里说,你们能到这里来,接触禅修这个理念,都是有大福报的人。现在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禅修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坐是禅修,刷牙也是禅修,吃饭也是禅修,蹲在马桶上也在禅修。不要认为这些跟禅修没关系,聚焦一处就是定的境界,禅修就是练我们的定功,“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这个道理。

  打破屋顶,上接天光

  实际上我们人的很多问题,都是把自己封锁在某一个状态里面,当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你人生的窗户就一扇扇关起来,窗帘拉了起来,最后里面一片漆黑。所以要学会把窗户一扇扇打开,这样阳光、空气都能透进来,到处都是敞亮的。当你要达到更高的境界,获得更大的亮光怎么做?——最好把自己的屋顶去掉。屋顶去掉后你站在什么地方?你在天地之间,什么都看到了,世上万世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想想,那是一种什么状态?豁达,敞亮,通彻。这个时候你想做什么都做得成,能很快进入那个境界,得到最大的成就。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把人生的屋顶去掉的人。如果我们做不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东西没有打开,你没有打开,所以把自己给障碍住了。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打破自己的过程,有句话说“不破不立”,你不打破自己就立不起来,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约束着自己?还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放不下?

  南怀瑾先生大家知道,他以前看不起太虚大师。有一次太虚到南京的时候,一大片蒋介石的政府官员去迎接他。他一下火车,尿急,就对着火车尿尿。大师在民国期间也是一代国师啊,怎么会一点礼节都没有?这事当时令许多人惊讶,可太虚行动自如,似乎转身就忘掉了。在这个时候南老就说了一句话,他说我以前是看不起太虚大师的,后来他的这个行为让我刮目相看,还很敬佩他。为什么?这就是作为一个禅者的自在,对于一切礼节,名相,一切人所追求的东西,在禅者心目中视如粪土。当你什么都能放下的时候,这就是修行。太虚这个放下和尊重不尊重别人是两个概念,放下是心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也没有不尊重别人的念头,对于别人对自己不尊重也没有感觉,如果你只像太虚这样对别人尿尿,而别人对你尿尿就受不了,觉得人家是不尊重自己,那就是还没有真正放下,你那个放下是假的。

  当你坐在最高的山顶的时候,面对蓝天,俯瞰大地,心胸无限开阔,思想无限自由,没有什么能干扰到你,这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你之所以有这种境界是因为你站的高,如果你置身在一个房间里会有这种感受吗?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空”,你坐在山顶上面对的不是广大无边的虚空吗?心无挂碍,虚静空明。因此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虽然空,里面什么都有。这个世间万物,你说它有就是无,说它无就是有。那种境界,真的不是用语言可以形容的,只有亲证者,方能体会其中之玄妙。当然,这对于你们来说,是非常高的追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贤崇·贤宗法师)  

 贤崇·贤宗法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2008年6月14日) 

 贤崇·贤宗法师:让禅修成为你人生的习惯 

 贤崇·贤宗法师:禅在生活中的意义 

 贤崇·贤宗法师:禅与企业家的修炼 

 贤崇·贤宗法师:破除“我执”,保持正念 

 贤崇·贤宗法师:什么是“二入”与“四行” 

 贤崇·贤宗法师:遵循自然 

 贤崇·贤宗法师:坐禅三要 

 贤崇·贤宗法师:踏上八正道的幸福人生路 

 贤崇·贤宗法师:简单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贤崇·贤宗法师:清除内心的毒素,然后种下菩提种子 

 贤崇·贤宗法师:第十二期止语禅修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