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但看诸上座


   日期:2020/4/13 12: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念佛心入佛境界
——无锡横山寺蒙山开示
2013.09.01

但看诸上座

  我们老祖先挂的那个匾额——“明镜高悬”,我们做人能不能做到像镜子一样。佛教有句话叫:汉来汉现,胡来胡现。什么意思?镜子照得清清楚楚。一个人修到心就像镜子一样,越来越明亮,你对因果才会抉择得越来越清楚。因果来自于心,你的择法能力叫“择法眼”,有择法眼就明因果。

  比如海水的深度有1000米,990米深的海水都是平静的,但表面10米有点汹涌。我们大脑也是这样,98.5%都在睡觉,1.5%是波动的,是生灭的状态。有可能这睡觉的98.5%的脑细胞,都是通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但我们没睡觉的这1.5%,它不通无量光无量寿,是波动汹涌的。

  我们修行要从海水的表面,深入到不动的深海里。虽然动的水也是海水,都是一个体,但却一个宁静,一个波浪滔天。凡夫就属于波浪滔天的那一部分,水是一样的水,我们跟佛一样,没两样,同一个体。

  修行就是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要忆念阿弥陀佛,让自己的心越来越平静,越来越宁静。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来体验念佛的那个心的宁静。特别是那些老修行,他的念佛,他的智慧境界,你见识过了,就知道:哦,他达到这个程度了。就像我以前跟过师父一样,我们师父已经达到佛教界的高僧级了,你跟过祂就知道:哦,什么叫修行,什么是真修行,修行的境界是什么样的。

  但是你不要说:“我见识过了”,像看过超市一样就算了,自己要用功的,怎么样把师父的德,善知识的德,在你心里面也能找到一点感觉。首先你景仰他的道德魅力,然后他的德才会映到你心里来,在你心里变成种子。本来这是无生的,就像我们佛陀的传法偈,一代一代祖师的传法偈一样,本来是无生的,不生不灭的,但是“有情来下种,因缘果还生”。所有善知识都是来给我们做示范的,你不把祂当回事,是不行的。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崇拜好的修行人,就像印光大师讲的:但看诸上座。你看那些上座祂的道行,祂的人格魅力,你崇拜祂、景仰祂,跟祂学习,以祂为标准,祂的那股力量就会映到你心里来,然后你在修行当中慢慢通达祂的状态。像我们师父,祂这一辈子,十几岁出家,修了七十多年,祂的功德力,你能够理解都算你不得了了。我们学佛人要知好歹,知道这个人修行得怎么样,要会看。很多人不知道的,有修行没修行,在他眼里看是一样的,他看不懂的。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修行好坏,要找善知识去印证,印证的师父级别最高。佛教里有三皈依的师父,五戒的师父,有出家剃度的师父,有传戒的师父,有传法的师父,现在还流行说:“根本上师。”什么叫根本上师?就是传了法,你依照这个修而证悟到了。因为传法的师父可能不止一位,但是你是以这位师父传法的因缘而证悟的,这位师父就是你所有师父里最根本的师父,叫根本上师。

  就像永嘉大师,他自己学教理、打坐有所领悟了,但是他要印证,不印证叫自然外道。我为这事也想了好久:他是出家人,受了三坛大戒了,他研究的也是天台宗的教观,自己研究教理也得利益了,打坐都开悟了,为什么不找祖师印证还是自然外道呢?后来才慢慢明白:他虽然证悟了,但是没有人给他印证,他的心还是疑惑不定的。你看六祖大师,五祖大师虽然没传他法,但给他一个印证,用祖祖相传下来的佛的心给他印证,他就没有疑惑了,没有疑惑才是百分之百的,心里有一点疑惑都会有障碍,有障碍就是自然外道,这是很奇特的。

  印证也是不得了的。像智者大师开悟之后,他师父慧思大师给他印证说:非汝莫证,非吾莫知,意思是:不是你就证不到这个境界,不是我就不知道你的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