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实践佛法 证悟本性


   日期:2020/4/30 8: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实践佛法 证悟本性
——龙钵开示
2012.06.12

佛法开显生命真谛

  好,大家在这个龙钵、这个风水宝地,静下来。那边的大乘法鼓敲起,这边潺潺的、清澈的水声,无一不是我们觉性的庄严。所以念金刚萨埵,嗡班札萨垛吽.,这咒语仿佛雕刻在一个水晶石头上一样,我们念的时候要找到这种感觉,嗡班札萨垛吽。有一个,除了你念这个之外,还有一个空,空灵的、透彻的觉性。

  现在我们当下有一个体验,到寺院来,在师父身边,主要也就是要提起这个正念。这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声声念诵的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南无就是皈依。怎么样的呢?到这里来参学,那么我们就要深明大义。要明白这个甚深的意义,体会我们自性的佛性。

  我们这个分别念就像这个钟声一样,有生有灭。你看,我们的这个第七意识呢?第七意识就像这个流水一样。第七意识如瀑流啊,我们的生命的这个生命之流,有了生命之流,才会有那个生灭的念头。所以第七意识为第六意识的根,第八意识呢?在迷惑的时候,它是含藏,称为是识。所有的种子、过去的种子,现在我们的身口意,也都含藏着。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个地方。觉悟了呢,它是大圆镜智,转成大圆镜。这都是用来比喻的。大圆镜啊。

  所以我们佛教,你看,直截了当的,一下子就深入到这个生命的奥秘。包括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无法与跟佛教比,你学了佛教再看那些,那都变成枝末之学。譬如现在很多宇宙科学的、或者是生命科学的,他都在这个现象里钻研。所以越研究离我们生命本体越远,越研究越空洞,离生命本体越远。

  我们佛教就是直向的,直接的、回归的。南无,是皈依、回归的 ,生命一下子就变得很充实。我们放生的时候啊,甚至要给那些众生开示。说:“无名无姓,本是诸佛不动之体。”我们为了要看到这个法身呢,第八意识含藏识,甚至我们有的很多方法,要打坐啊,要把心静下来啊。我们总以为,静下来,就像那个水一样,一纹不起才是它的。但是因为要压这个念头,一边要压这个念头,要想达到一个平静的状态,这个本身这个妄,这就是一种妄。这个妄呢,因为这种妄,所以你永远平静不下来,也就很难看到真实的面目。

  所以佛菩萨慈悲、祖师慈悲,祂就教导我们说:无名、无名的本体就是佛的体。第六意识的分别,你不要以为这个水,平静了才是水;它不平静、起着波纹,还是水。所以第六意识的分别,分别的当下它就是佛性的 。所以古人也有:不断妄想不修真。为什么不断妄想?因为他了解到,连妄想的当下这个就是真。他不修真就是他已经了达了什么是真。所以禅宗里开悟的,别人问他你开悟了说说看,你开悟什么了?他说:尼姑原来是女的。他开悟什么了?尼姑原来是女的。也就是波浪滔天的,它还是水。他看到它的本体了,水的本体。

  所以这个佛教里面,分渐和顿。渐,慢慢讲、慢慢讲、慢慢讲、慢慢讲。顿,就是当下、直接。渐也是佛菩萨慈悲,很有耐心一点一点地带着大家生活,大家有听道,有教言;顿也是佛菩萨慈悲,让我们不走弯路、当下承担。所以不管是渐,不管是顿,如果你要强分的话,顿,更是佛菩萨的果地的威德力;渐,是对众生机,慢慢地循循善诱。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渐还是顿,都是佛菩萨慈悲。没佛菩萨、没有祖师的话,渐也没有、顿也没有。

  所以,佛性都是活灵活现的。听到钟声、听到水流,那你到底是什么?你的生命就如水流。这个就如水流的时候,这个就跟《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住,住就是过去了。一住就变成过去了。一过去就是已经过去了,所以叫:过去心不可得。一住就变过去了。未现前的、未现前的也不能攀缘。所以又说:未来心不可得。那当下呢?当下、你一说当下,它又变成过去了。所以,现在心不可得。就从流水上来好了,就是流水的意思。你只要一住,那个水还有当下吗?你取不到那个当下的。所以就不着于过去、不着于未来、不着于当下。所以我们佛教就讲:三心未了,滴水难消。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你不明白它的话,吃一滴水你都消化不掉。

信解行证得自在

  所以我们这生命为什么苦?就是始终我们生命就没有契入到自己生命的真体里来。我们一边是活着,一边就成为自己生命的现象的流浪汉。这就是它苦的本质,没有契合入我们的真如本体当中的话,每一个都是生死苦海当中的流浪汉。不管你手里把握的是钻石、黄金,还是什么的状态,都是一个贫穷的流浪汉。

  所以学佛、修行,乞丐和皇帝是平等的,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学总是说,佛教是被封建社会利用的,用来帮助皇帝统治国家的。他不懂佛教是什么,他以为皇帝信佛是作秀、是政治需要。其实不是。皇帝不学佛,他很苦,在流浪的路上,在生死轮回的路上,他跟乞丐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一个乞丐他学佛,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他富可敌国,比皇帝还富有。所以我们出家修行人叫“身贫道不贫”。虽然他空无一物,但是却作为生命的主人,自修、自了、自安排。我们师父所常说的,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何其自在。

  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要回归嘛,皈依到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在哪?这是我们佛性的、果地的风光,那我们现在还是迷失状态,我们首先要发明心地,这当然是作为佛教的最正统。听开示,去了解,通过闻,然后去思、去修。在闻、思、修整个过程当中,对师父所讲解的道理明了,产生信。哦,这个是大道,信。然后对大道深入去了解,信到解。解了之后,我们的生命跟这个道合二为一。合,就是行。然后合二为一之后,证得不生不死,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就是证,我们佛教正统的就是信、解、行、证。

  但是作为大家,比如说跟师父有缘。我这师父是指广义的啊,指善知识。跟善知识有缘,缘分很深,你纵使没达到,善知识也是会帮你的。净土法门,侧重点在这里。但是在信解行证的过程当中,也是善知识垂手来接引的,不能忽略掉这个。

  但完全靠善知识来带业,那你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这些。当然我们还是希望佛教回到正法的状态,大家闻法、思法、修法,按照信解行证这样子来修,那是正法的状态,这是最好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