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1)


   日期:2011/5/14 22: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1)功德庄严。

  (解)  佛又叫舍利弗道:西方极乐世界以上所说的“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等种种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功的。(这里是总结以上所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好处。)

  (释) (1)如是:在一段经中的“如是”两字是指“常作天乐”、“黄金为地”、“雨天曼陀罗华”和众生都有神足通的种种功德。

  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十八大愿心中,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从地上起,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贝,和几百几千种香合并成功的。

  又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十方无穷无尽的世界,无论天上的人,或是地上的人,听到了我的名号,就点种种的灯,散种种的华来供养我,还做种种的善事,虽然不过一天一夜,也必定能够生到我的国土中去的。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菩萨,拿了香华等种种的东西要到各方世界去供养许多的佛,只消一顿饭的时候,就可以各方世界一齐同到。

  又有一个愿说道:我若是成了佛,我国中的人要吃的时候,在这种宝贝的钵盂内,几百种味道的东西都会化出来、现到面前来的,吃过了又自然化去的。

  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样种种的大愿心,才成功了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好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功的。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1):白鹤、孔雀、鹦鹉、舍利(2)、迦陵频伽(3)、共命(4)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月时,出和雅音(5)其音演畅(6):“五根(7)”、“五力(8)”、“七菩提分(9)”、“八圣道分(10)”,如是等法(11)。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12)念佛、念法、念僧。

  (解) 佛又说道:舍利弗,那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各色各样、希希奇奇、很可爱、很好看的鸟。像“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种种的鸟,这许多的鸟,日间三份时候、夜间三份时候,不停歇的发出和平、又雅致的声音来。在他们这种声音中,都是演说宣布那“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的方法。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听了这许多鸟说那种种修行的方法的声音后,就大家动了心,都想念“佛宝”、想念佛所说的“法宝”、想念依了佛法修行的“僧宝”了。(这一段,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鸟也都会说法;听了鸟的声音,有这样的好处。)

  (释)(1)奇妙杂色之鸟:“奇妙”:是说不是平常所有的,很希奇、很好看的。杂色是立鸟的颜色多得很,鸟的种类也多得很,在本经中提出几种来说说: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等各种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四种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也还是有的;迦陵频伽和共命二种鸟,在印度从前还是有的,不过也很希奇,不是常常有的。

  (2)舍利: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叫“鹙鹭”也叫“百舌鸟”。

  (3)迦陵频伽:也是梵语,翻译我们中国话:“迦陵”是好,“频伽”是声音,所以叫做“好声鸟”。

  (4)共命:是二个头,二个心识,合在一个身体的鸟。“心识”就是“识”,也有叫“识神”的,在以上“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都已讲明白过的。

  (5)昼夜六时,出和雅音:我们这个世界上的鸟,只有日间会叫;西方极乐世界的鸟,那是日间、夜间,总共六份时候常常不停歇叫的。叫起来的声音,又是很温和的,一些也不粗暴,很雅致的,一些也不蠢俗。听了他们很温和的声音,自然心中和平快乐得了不得;听了他们很雅致的声音,自然心中清净文雅得了不得。

  (6)演畅: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奇妙杂色之鸟不但能“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在它们所发出来的声音,还可以演说出许多佛法来呢1

  “演”有形容的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深的,把它形容出来才会明白。

  “畅”有宣扬、疏通两种意思。因为佛法中许多的道理是很细的,把它宣扬、疏通的演讲出来,才可以使得这种道理,完全表达明白。

  (7)五根:“根”字,是“根本”的意思。因为这五种法是生出各种善法的根本,所以叫“五根”。

  第一种是“信根”。就是能够切实相信各种真正的道理。这一种根,是五种根的总根。还有四种根都是从这一种根里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根”。也叫“勤根”因为既然相信了,应该勤勤恳恳,没的停歇的向上用功。

  第三种是“念根”。常常想念这些真正的道理。

  第四种是“定根”。就是要使得这个心,着牢在这些真正的道理上,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它的地方去。

  第五种是“慧根”。既然不使这个心放散到其他地方去,心就不散乱,就会生出智慧来了;有了智慧,就会分别邪正、决定是非了。

  有了这五种根,自然会一心一意的走到真正的道理中去了。

  (8)五力:“力”就是力量、功用的意思;功用是益处、用处的意思。前面的“五根”慢慢的增加长大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力量功用了。

  第一种是“信力”。上面所说的“信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摇动了;可以抵制邪魔(20),不被邪魔所迷乱了;可以消除烦恼,不被烦恼所扰害了。

  这一种是“信力”和“信根”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总的力,还有四种力也都是从这一种力中发生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力”。进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会破除种种的懒惰心,成功“出世(21)”的种种事业。

  第三种是“念力”。念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种种的“邪念”,成功一切出世的“正念”。

  第四种是“定力”。定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消除一切杂乱的念头,使得这一个心,可以安安定定。

  第五种是“慧力”。慧根增加长大起来,有大力量、大功用,可以破除一切疑惑,可以断绝一切不中不正的种种固执的见解。

  (9)七菩提分:“菩提”一字,也可以当做中国的一个“道”字解释。所以发“信道”的心,就可以叫做“发菩提心”,还有“觉悟”的意思。“分”字是一份一份的意思。“七菩提分”,也有叫做“七觉支”的。“支”字就和“份”字一样的意思。“觉”字又有智慧的意思。因为有了前面的“五根”、“五力”,所以得到这七种的“觉悟”。

  第一种是“择法”。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辨别各种法的真假。

  第二种是“精进”。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真正的道理;不去浪费精神,放在无益的事情上。

 第三种是“喜”。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得到了真正的好方法,才生出欢喜心来。

 第四种是“除”。就是能够用了智慧,去断除种种的烦恼,不使这些烦恼,害着真正的善根。

 第五种是“舍”。就是能够用了智慧,舍去一切虚的、假的事情,永远不去想念它。

 第六种是“定”。就是能够用了智慧,明了在“定心‘里所得到的各种境界都是虚的、假的、不生出爱惜保守的心来。

 第七种是“念”。就是能够用了智慧,使得这个“定根”“定力”和“慧根”、“慧力”,常常均平,没有高低。因为这个心若是偏在这“定”的一边了,恐怕要沉没下去,就应该用“择法”、“精进”和“喜”三种方法,把这个心提起来。又若是这个心偏在“慧”的一边了,恐怕要浮散开去,就应该用“除”、“舍”、“定”三种方法,把这个心伏下去。这个念头,常常要放在“禅定”和“智慧”的上边,使得两面平均,不可以稍有一些偏的。

 (10)八圣道分:也叫做“八正道分”。

  第一种是“正见”。就是实在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一些也没有差误,所以叫做“正见”。这是以下七种的主脑。

  第二种是“正思惟”。就是既然见到了“四谛”真正的道理,就专心在这个真道理上转念头、用功夫,没有一些邪念,使得真正的智慧,增加长大起来,可以盼望得到不生不灭真正的地位。

  第三种是“正语”。就是不独是心中没有邪念,还要用真正的智慧来修“口四业”,不说一切不合道理的话。

  第四种是“正业”。就是除灭身体上一切邪业,使得这个身体常常很清净,一些没有不正当的事业。

  第五种是“正命”。就是把身业、口业、意业三种完全的消除得清清净净,不可以因为爱惜自己的性命,在这身、口、意上面造出业来。

  第六种是“正精进”。就是勤勤恳恳,一直向那自己原有的、不生不灭的“真性”上修去。

  第七种是“正念”。就是专心想念本来所修的道理,没有一些其它的念头。

  第八种是“正定”。就是把这个心,常常安住在这个本来所修的道理上面,一些没有摇动。

  这个八种法,就叫做“八正道”。因为一些没有偏、一些没有邪的,所以叫做“正”。依照这八种法修起来,就可以免脱生死。这是修行最正当的方法,所以叫做“道”。

  (11)如是等法:这四个字是说“有这样的许多的法”。说到一个“等”字,就可见不独“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25种法,一定还有没有说出来的法,包括在这一个“等”字内,那就是“四念处(12)”、“四正勤(13)”、“四如意足(14)”12种法。连了上面的25种,总共有37种法,就叫做“三十七道品(15)”。“品”与“种”、“类”同义,如说“三十七种”,“三十七类”都可以的;加上一个“道”字,因为这些都是跳现生死关的正道理,所以叫做“道品”。

  (12)四念处:

  第一是“身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的身体,种种的污秽不洁净。不要说死了、烂了,都变成了脓浆,就是活的人也全靠一层皮包住了,在那皮内就都是臭得很的脓血屎尿了,污秽不污秽呢?所以要常常相念这个身体是不洁净的。

  第二是“受念处”:就是要看一个人所受到的,没有一样不是很苦的。大略说说,已经有象前面说过的八种苦了,若是仔细说起来,就说也说不尽了,所以要常常想念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没有不苦恼的。

  第三是“心念处”:“心”有几种心:一种是“肉团心”、种是“缘虑心”、一种是“真实心”。

  “肉团心”就是人身体里心肝的“心”,那是一团肉块,没有知觉灵性的。

  “缘虑心”就是我们现在用它来分别各种境界的心。“缘”是攀住的意思,“虑”是分别的意思。“缘虑心”实在也就是“十二因缘”和“五阴炽盛”中的“识”。

  “真实心”那是一切众生的本体,永远不会改变的,“真实心”和“本体”两种名目,在前面解释“佛说阿弥陀经”一句中中,已经详细讲明白了。现在所说的“心念处”的“心”是这三种心中第二种“缘虑心”。一个人对了外边的各种境界,就生出种种的心来分别它。一个心去了,一个心又来了,时时刻刻在变的,当境界过了,那个分别心也就消灭了。同那云中闪耀的电光一样,亮一亮就暗的。所以一个人应该要常常想念这个人的心是虚假的,不可以错认这个心,当它是“真实心”,说是永远不变的。

  第四是“法念处”我们人都坏在这一全“我”字,因为个个人都知道有这个“我”,所以就生出种种的“心”来,造出种种和业来。一世一世在六道轮回(17)里冤冤枉枉受这生死之苦。

  现在不去讲别的法,单讲这一些种“五阴法”,就是以上所讲过的“色”、“受”、“行”、“识”的五种。问你这个“我”在什么地方?在“色”里吗?色里并没有“我”;在“受”里吗?“受”里也没有“我”。为什么说没有“我”呢?要晓得一切有形色的,都是自己心中变出来的“相”,那完全是空的,假的,虽然变了出来,终究还是要消灭的。

  就讲一个人的身体,大家总说是“我”、是“我的”,到死了以后,这个身体上的知觉没有了,还可以说是“我”吗?再过了几时,皮肉骨头都烂完了,还可以说是“我”的吗?若然真是“我”,或者真是“我的”,那末我自己就是可以做得主了,为什么这个身体,不要他生病,偏要生病;不要它死,偏要死呢?既然自己一些也做不来主,怎么能够是“我”?说是“我的”呢?

  身体是“色法(18)”,身体既然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那末就是“色法”里没有“我”了。

  “受”、“想”、“行”、“识”四种是“心法(19)”,都是因为有了这个“色法”才有的。“色法”才有的。“色法”尚且不能够说是“我”、不能够说是“我的”,何况再从“色法”上生出来的“心法”呢?那一定更加没有“我”了!佛经上所说的“法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一个人应该常常想念这个“法”,也是空的、假的,不可以认做真实的。

 “念处”二字的意思,就是“应该想念的地方”,能够这样的想念,自然会渐渐的合到正当的道理上去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黄智海居士)(五明学佛网: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黄智海居士)  

 黄智海居士:西方发愿文白话解释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下)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 

 黄智海居士:日常修行方法 

 黄智海居士:《回向文》白话解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文解释-白话文、注解、黄智海居士、尘空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5完)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4)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3)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21、22)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9、20) 

 黄智海居士:阿弥陀经白话解释(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