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一个读经时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的好方法


   日期:2017/11/15 16: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很多同修都有这样的困惑,读经时很难集中注意力,杂念非常多。如何对治呢?

  1.随文入观的好处

  我们说自己是学佛人、是佛教徒、释迦佛是我们的本师,老师讲课我们却没听到,莫非我们只是报个道,然后出去玩了?就像一个学生对老师非常地恭敬,上学放学都会很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对老师非常地尊敬,但是上学来,看到老师打招呼完毕,就跑出去玩了,这个学生能算一个合格的学生吗?

  当我们去谴责学生对老师的心态不对的时候,老师需要学生的恭敬吗?老师需要只去恭敬,说什么都不去听的学生吗?我们就是那群和老师打个招呼就跑出去玩的孩子。

  各位换位思考一下,若你是老师,你的学生都是这样的,你会如何心情?佛陀在恒常讲法,谁验证了?天台的智者大师验证了,他在读《法华经》的第二十三品《药王菩萨品》的时候一下就跑到灵山去了,听了一场《法华经》出来后,大呼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这个水平很高,他是靠自己长久修行得到这个状态,而我们想去窥探一下,就要依靠神通,但是神通并非是一个普遍状态,若讲法必须要依靠神通的话,这个法不听也罢,门槛那么高不适合大众,我们怎么才能参与佛陀讲法的法会?

  过去和大家分享过一个读经的方法,就是随文入观,跟随文字的引领进入文字描绘的场景,或许各位读小说、看电影会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读经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感受,只是因为我们的心里陈杂的念头太多,不够清净,不容易进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为什么看电影、看小说,却很容易切入场景,乃至有画面感呢?

  2.扫除文字障碍

  首先不得不强调的就是,我们的文字水平差一些,经文都是文言文,就算翻译得很白话,也是千年以前的文字了,和现在的文字使用是有距离的,这个距离不算很大,但是对很多同修来说就成了鸿沟。

  我们想更好地理解经文,那么就要扫除这个基本障碍,这对有些同修算是致命伤。强调几点需要注意的:一是前后缀,也就是门槛条件。我们很多时候读经,读到的多是只言片语,前后的门槛看不到,就把这个只言片语当全部了,导致我们就算很努力去做,效果很差,乃至没有效果。

  比如说三无漏学,这是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异口同声宣说的,决定无漏的修行次第,分别是戒定慧。于是我们最最容易听到的就是: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样一说好像很完整,但是却丢弃了前缀门槛,这三无漏学不得受用了。

  三无漏学的前缀是什么?就是这个戒是一个什么高度的问题,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中,佛陀强调在前:摄心为戒。于是戒是一个要达到摄心的高度,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有无二相了然不生,这个高度的戒,方才可以激发清净的定,在这样清净的定中才会得清净智慧现前。若是这个级别的戒我们做不到,只去求以戒得定这一步就不能成就,那么随后的因定生慧,也缺少支撑,不可能实现了。

  正是因为我们没看到这个门槛,把注意力都丢在随后得到的大礼包上了,却忘记看如何得到礼包,乃至门槛在哪里都不知道,就伸手抓礼包,这是现在很多很多学佛人的通病。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无量寿经-发大誓愿品》里提到了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然是十念必接愿。可是十念必接愿的后缀是两种人十念接不了,一种是造作五逆重罪的众生;一种是造作了诽谤正法的众生。这两类众生单靠十念必接是不行的,这两类众生是否就会被抛弃极乐之外呢?也不是,随后又有忏悔得生,这就是来补十念必接的不足的,而忏悔得生又只是针对五逆重罪,对于诽谤正法也没有提及,是否诽谤正法的众生,佛陀就接不了呢?也不是,但是在经文里就没涉及了。

  再举例比如说,我们知道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种种求、种种愿是会得到圆满的,当我们看到后,就非常开心地念观音圣号了,但是后缀两个情况是求不得的,一个是不至诚,二是不善。如果你求的事情是恶的、是不善的、是以伤害众生为代价的,这类的事情不用求,算做不善,求也是不会得到的;如果求的是善,那么就要看是否至诚了。

  前后门槛条件我们看得到了,经文我们才能读出方法来,也就是佛菩萨们给我们的一个手段方法,我们才能驾驭自己去做,如果前后的门槛条件都不去管,这个门看着很近,必定是近前不得的,别说进去了。

  其次需要注意的就是动名词的部分,当看一句经文,看出某个意思,看不到另一层意思,简单粗暴的技术手段就是,找到这句里的动词,试着更换为名词,名词试着换成动词。比如《楞严经》里提到三种修行渐次,你想把浊水弄清净,这个让水清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修行过程,而这个‘澄’如果当动词,或当名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心经》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里的行、深、照、见、度,都可以试着转换动名词,这样一句简单的经文,因为动名词的转换,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可以说层出不穷,而我们读不出这个味道,不是文字不认识,而是对文字到底表现的是什么没去理解,转换词性就是一个我们可以伸手够得到的技术方法。

  3.读经心态准备

  前面两个是强调了技术上的问题,动名词转换,注意找到前后缀的门槛;随后要说的就是心态上的问题,随文入观这是需要对经文很熟悉,不会被不重要的因素干扰进程,比如《地藏经》开篇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皆来集会,各位把自己放在忉利天,前面就是释迦佛,金光晃耀,高大巍巍,佛陀的身体出种种光,光与光间层层递进,互为依托,光中又有种种音声,声音与声音间,次第转变,连绵不绝。

  如果我们文字障碍还扫不掉,想读读就进状态,这个事情真的不容易,当我们把文字障碍、名词障碍扫掉后,心态里要把傲慢去除,要把有一种所谓的求的念头也放下,越清净就越好。

  我们学佛人,最容易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这个傲慢,很容易就起来。如果我们读经傲慢不去除,佛陀讲法在忉利天、在祇园精舍、在舍卫大城、在灵鹫山、在咸海龙宫、在夜摩天等等,我们在法会当中,我们参与其中了,那么这个做法就会让我慢更强烈,所以若有傲慢,这个状态真的会干扰我们前进的;这个我们观进去的状态,在菩萨来说就叫做不善了,为什么呢?因为没观进的时候傲慢很小,观进来傲慢变大了、变张狂了,这是恶。

  再一个就是有求的心,这个心态不好,就像念佛一样,有的时候念佛的感觉非常好,但随后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在以后一念佛就想起要进入当时的那个状态,这个有求的心就是杂念;这个放不下彼一刻状态的心就是妄想;这个彼时的境界时时想着就是执着。于是一个有求的心,瞬间引发了种种干扰,这也是我们读经很难进入状态的一个原因。

  如我有一个阶段,不知天高地厚拿《金刚经》做课本读了几个月,也读不大明白什么,不过在坚持的最稳定的那段时间里,常常读到一半就能闻到异香,提鼻一闻,这个香味就没有了,很多次都是这样,这个提鼻一闻,其实就是一个有求的心,当这个有求的心一起来杂念就马上出来了,我们读经的清净就荡然无存,清净时候的受用也就会马上消失。

  4.随文入观,参与法会现场

  随文入观,就是文字描绘到哪里,我们就想一下对应的内容,如此一来,经文熟悉的话就可以勾画出前后左右的内容。

  这个时候的法会现场,我们参与在其中,感受的深度就会大有不同,如我在博客里分享的《十念十观念佛法》,就是各个感受渠道全部调动,去感受极乐的状态,如果我们能调动全部身心地感受,融入到极乐的感受中,以这样的念佛状态,自然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今天就到这儿吧,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随文入观       读经)(五明学佛网:随文入观       读经)  

 温金柯博士:读经随笔四则 

 读经怕造业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听经、看经都是念佛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要读到什么程度 

 净土法门法师:佛号伏不住烦恼,要读经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的方法 

 净土法门法师:念佛、读经,真正的作用是让你把妄想念掉 

 读经,念佛,是最殊胜的消业方法 

 净土法门法师:为何读经功夫不得力?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要改变心理、习气,才能感得这些天神、地 

 净土法门法师:读经书能不能开智慧? 

 净土法门法师:临命终人若神识惛昧,当须为其设大供养、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