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专持佛号,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日期:2017/12/26 2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精舍的学风跟道风,是依释迦牟尼佛的一实相印,也就是诸法实相,不是小乘,小乘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大乘是一实相印,告诉众生一切诸法从心所生,你的心与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一乘实相。

  我们依这个道理修学,依这个观念去看《无量寿经》,去看世界,这是《楞严经》讲的:「依不生灭。圆湛性成。」大乘定香精舍是依不生灭,圆湛性成,进来精舍「以湛旋其虚妄灭生。」用一乘的观念,一乘的实相旋复。「旋」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给转变过来,把贪、瞋、痴转成戒、定、慧,把烦恼转成菩提。旋其虚妄知见,贪、瞋、痴是虚妄的知见,都是假的,如梦中起贪、瞋、痴那不是真的。

  所以「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这是精舍主要的依止。依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教的。

  修学依《净土五经》,依《无量寿经》,专持佛号,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精舍的学风、道风,其他的善法、善事随缘而行,有余力就来帮助众生,以修行为最重要。我跟义工们说,来这里除了做义工,也要增长道业,福慧要双修,不要只修福,不修慧。佛门有一句话:「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若修慧不修福,是罗汉托空钵。」罗汉虽有成就也会托空钵,空钵,是托不到,因为没有福。学佛就要福慧二足,所以来到道场,除了服务大众,还要用功修学。

  精舍这里只流通佛法,在佛法里面,特别流通大乘佛法,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心经》这些大乘的经典,还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等,以及祖师大德的著作、开示,这是精舍主要流通的,这里不流通世间法。有些世间法也讲五戒、十善,我们再加以说明:佛门有「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就是:想得「定」的共通修行方式,这个定只在世间禅定,所以在定共戒里面含摄「五戒、十善」;至于「道共戒」就是:想要修道、成道的共同规范,五戒、十善能不能成道,就全看你的用心。

  如以世间心、有所得心,行五戒、十善,那果报是在人天,属有漏果,「有漏」就是没有断除烦恼。如果以不生灭心,来行五戒、十善,那你就是华严会上佛菩萨的境界,必定能出三界,是真得无生法忍,真正得到无漏,所以要看是怎么用心。要用心就要先明心,明白什么是佛性,要如何依止,所谓「具行犹人具眼目」。修行就好像走路一样,要用眼看路来做引导,才能走得好,走得稳。

  所以一定要开般若智慧,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炼,才不会变成只修善业,修五戒、十善最后堕在有为当中。当然世间一切行为离不开五戒、十善,但若是用世间有为心在做五戒、十善,心有所作,有我、有人,有我、我所,这就是感得人天果报。如果在里面还起瞋心,即使造善业也会感得恶报,做善起高下心,报在阿修罗,福报也很大,但脸相很不端正,阿修罗翻做中文叫作「无端正」,眼睛就有九百九十九个,嘴巴也是,这样丑陋,就是在做善的时候,用有为心在做,用有所得心在做,希望人家赞叹,希望人家恭维他,这就是世间法。那只要是用无所得,就是做而无做,不求回报,没有我相,没有所做的法,三轮体空,这可算是有少分与实相相应。所以我们这里提倡的是大乘净土宗。

  《无量寿经》里说:「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当知此人。非是小乘。」释迦牟尼佛讲净宗是大乘中的大乘,了义中的了义,《法华经》、《华严经》都不及,确实不及。《华严经》、《法华经》是佛教的根本法轮,但结归在《无量寿经》。

  《法华经》讲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乃至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华严经》讲的如来的依正庄严的境界,讲得这么殊胜、直捷,这么稳当、庆快,但是一般凡夫受用不到。

  《无量寿经》也讲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在第四品,所谓「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也就是阿弥陀佛希望众生能赶快成佛。又说:「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统统都是讲成佛,净土宗可以让一般人都受用得到,而且是这一生,不用等来生,这一生就能解脱你的烦恼。而且很适合现代人生活模式,及如今的社会型态,这是净土宗的特色,是今世所必须的。一句佛号在哪里都可以念,都没有障碍,你要是能通明经教,念佛的心境就不一样。下面再来讲信愿行。

  「信」,要深信娑婆是苦,体会到苦,更要在境缘当中提起佛号来,这才能够用功。

  「愿」,就更难一点,愿意把这苦放下,不但要知道自己苦在哪里,还要愿意转变、愿意放下,这很不容易,「知道」已经不简单了,还要愿意放下。

  世间人总是说:「我放不下,这是我的事业、家亲眷属」。叫他放下,就会说:那难道叫我不要管他们?做人怎么能做这么绝?其实这正是一个放不下的人所说的话。佛门讲的「放下」,就是要你知道「诸法皆空」叫放下,不是事相上放下,什么都不做、不管。有人讲:我都放下了,也不参加家庭聚会,也不参加种种的活动,我都放下了。这真有放下吗?安住在清净里面,染净是相对的,仍是不究竟。

  所以要你「放下」不是放着工作不做,是要你遇境不起烦恼,再讲更直捷一点,要是认为有境可对,就已经掉到烦恼里去了。大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契入,或在工作岗位上,或家庭角色扮演上,要能不起烦恼,教你的小孩时,或跟你的家人相处时,在公司跟同事相处,所谓「五伦十义」,在当中你要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工夫。不是说学了佛,工作也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这种的「不要」是属于不负责任的不要,不是心里真的放下。

  不要,是因为自己在某件事上不如意,或得不到他的欲求,所以才说不要,那不是真放下,如果在生活里面样样都顺心,样样都如意,他必然贪取不舍。

  所以我们讲的愿意放下,要分析到这么仔细,你的愿意放下,要放的是你的贪爱,放下挂念与执着。如果刚开始境缘太强,初学人可以稍微回避一下,去练练工夫,增长自己的道力,再来接触。这是没办法,所以感觉回避的时间多。慢慢的,随着学佛的时间增长,就会有工夫出来,但一定要长时熏习才可以,不能当「名字位」,也就是挂名的学佛人,起码要到「观行位」,就是要照着经典做,这叫观行,才会随着学佛的年资增长,道力增长,慢慢接触境缘可以不起烦恼,起烦恼的波动会降低,所以不是要离开你的生活环境。

  六祖慧能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中峰国师讲:「但向尘中了自心」。在尘劳里面要能安住本心,不起烦恼,这才是学佛。但是不需要自己去找尘劳,自己去找尘劳那叫自找麻烦,不用多事,随缘就好,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留是不留于心,不要颠倒,不要牵肠挂肚,掉到忧悲苦恼里。所以「放下」要这样放,不能说自己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要来学佛,是因为自己事业不顺,想要赚大钱赚不到,就说世间是假的,这是表面放下,只是生活上不如意;相反的,如果让你赚到钱,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道心就没有了。

  所以学佛要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佛法」,不能只在表面上做样子,当然可以是这种不顺心的缘进来学佛,但是既然来学,就应该要了解真正的佛法。因为很多学佛人,学佛不得要领,后来不得力,念佛也念到退转,就是因为初发心不真。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一开始就不是真正为了除断烦恼而来学佛的,只是因境缘不顺心、不如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就跟着说世间是假的,世间是虚妄的,这是学佛的要害,但是一般人自己还不能觉察。

  所以在讲座里要讲出来,大家回去自我检点,看自己是用什么心在学佛,是真正要学道?还是只因为境界不如意才来学,想要求个顺心如意,希望在这世间想要的都能得到,如果是用这种心态来学佛,跟你保证,很快你就会退转,最后还会觉得佛菩萨不灵,佛菩萨不慈悲……,会反过来谤佛。因为你学佛的「因」,跟佛门的正「因」不一样,你所求的是「生灭」,要的是「变化」;佛法讲的是「不变」,讲的是「清净」,而你要的是「染」,那最后当然求不到,因为你找错地方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显法师       万缘放下)(五明学佛网:悟显法师       万缘放下)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万缘放下,求度生死 

 虚云老和尚: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悟显法师:门门皆入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悟显法师:两种为钱烦恼的人 

 悟显法师: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悟显法师:供养佛要做到3个字,功​德无量 

 悟显法师:学佛摆第一 

 悟显法师:修行的快捷方式,但念阿弥陀佛 

 悟显法师:念佛都是妄想​怎么办 

 悟显法师:念佛为什么​不得力 

 悟显法师:弘扬正法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