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焕法师:修净土者如何日常修行?交命后求生西方的念头恳切而不变才能往生净土


   日期:2014/9/5 15: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交命念佛以后需不需要做事业?学佛人应该理解到,世界以人为本,家庭也是以人为本,人以命为本。学佛的目的,交命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命成为无量寿。不能说我们交命了,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今生已经得到人身了,这个人身来自哪里呢?来自父母。生命的生存靠什么呢?是来自天地提供的氧吧。让生命没有障碍,成为无量寿,靠什么呢?这是三宝的功德。

那么,我们的生命来到世间做什么?于理上,应该是为报恩而来这个家庭,生存在这个世间上是为了了果报。以什么方式来报恩呢?要报恩之前必定要懂得:“天下事保命第一”,没有命就没有报恩的条件;“世间万物健康第一”,人有了健康,才有条件做报恩功德,才有能力做了果报的事业。在家庭,真正的报恩是什么呢?“人间百善孝顺第一”,孝顺就是报答家庭的恩德。“千条道理保家第一”,保得这个家就是报答老祖宗的恩。“万条道理和谐第一”,因为家和万事兴。这是我们学佛的心愿和方向。

出家和在家修行的道路一样吗?应该是目标一样,道路不一样。出家、在家都以了脱生死为共同的目标。在家人以保命、健康、孝顺、保家、和谐为修道的目标,以家和万事兴为成道之本。这是在家人修道的道路。出家人是自己发心,舍小家为大家。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出家人有三类:大部分是自了汉,根本没有为大家;第二种出家人,表面是为了大家,但根本也是为了自己;第三种是发无上菩提的出家人,是上等的出家人,他们是舍命全交的人,就是:命交给佛,果报交给十方。如果出家以后,专门为个人打算,也一样是为自己小家打算,不是为大家打算。

用功修行,前提是要有心愿,佛教叫做发愿力,世间叫做定位,也叫做目标、方向。学佛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为了跳出六道轮回为了脱生死而修道,也就是为保命而修道。为什么要为保命而修道呢?拥有生命就拥有一切,失去生命就失去一切。那出家如何为大家呢?出家应该明白做到这样的修养:如何发心,如何保命,如何保健康,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作为出家人是指导在家人保命,保健康,尊师重道,孝顺父母,依教奉行,保家,保和谐。有和谐,就有条件万事兴。出家如何算是做到为大家了呢?寺庙在那里,能平安一方,繁荣一方,和谐一方。

寺庙常住三宝应该无条件地普利十方,同时十方无条件地供养三宝。寺庙不要搞商业化。寺庙是信仰的地方,信仰什么呢?信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信仰“有一分修行就有一分保命,有十分修行就有十分保命,缺少修养就是缺少保命”。修养的标准:以知足常乐为第一修养;以知恩、感恩、报恩为第二修养;以“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为第三修养;以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以人为本,以道为重,为第四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己良好的形象感化十方,为第五修养。

愿力发了以后,用功就是念某一部经或者念某一种咒语或者念某一种佛菩萨名号,等于是落实我们的愿力。一切事业就是真正的修行,是完善愿力的根本。念经念咒算是用功,是落实愿力的方案。如果谁说:“修行不用做事业。”这种人就是社会的寄生虫,也不是正教,而是邪教。比如我们是中国公民,我们必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光。如何争光呢?为平安中国,为繁荣中国,为构建和谐中国,奉献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修行的大纲。

(农历7月22日下午)

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今天上午我们讲五个方案,都是围绕保命、保健康来讲。知足常乐是保命,知恩感恩报恩是保健康。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能这样做,就等于孝顺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如果人能做到尊师重道,以人为本,教育为基,以道为重,以德感化,这就是保家。如果想让自己的事业兴旺,那么人要有知识学问,更重要是要有智慧,要有觉悟,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有这样的风范,才能构建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能构建和谐家庭,就会家和万事兴。说到断恶修善,经常有人说:“为什么我很老实,又有灾难呢?”人根本没有知道老实的标准,你不打人不骂人就算老实吗?真正的老实人是怎么样呢?既不伤害人,又不做恶事,又懂得保护自己,才是真正的老实人。你虽然没有伤害别人,但是你不懂得保护自己,也不能算是老实人,只能叫做糊涂人。糊涂就是没有智慧。

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觉悟、有慈悲的人,第一要发心,最重要是要有时间观念。有时间观念是表达人说话算数,有时间观念的人,他的生命就是和时间同在。第二,人要有环境观念。环境就是人的方向,如果没有环境观念,等于人没有方向感。没有方向感,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了,做事肯定失败。所以人要想做事,必定要有时间观念和环境观念,然后成功在人和观念。为什么成功在人和观念呢?因为什么事情都是以人为本,人和了事业就成功了。事业败就败在人不和。学佛人,就是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有环境观念的人,训练自己成为一个有人和观念的人。训练过关了,就等于横超三界。佛教讲三界,叫做无色界、色界和欲界。我换一种说法,无色界就是时间,色界就是环境,欲界就是众生。

天有定时,地有定理,人有定量,命有定数。天有定时。请问大家,时间能倒回来吗?倒不回来。时间一去,永远不会复返,所以时间就是检验我们人的一种记录,好也是时间记录,坏也是时间记录。地有定理。如果地没有定理,这个地方就不叫做万佛寺,这个省就不叫做四川。人有定量。就是说人与时间的缘份,人与环境的缘份,人与人之间的缘份,都有定量,而且人的享受也有定量。我们人想发财,本来就是有定量嘛。我们经常见到很发财的人却短命,因为他发的财已经超过定量了,过分了,所以马上就要走了。因为超定量以后,表达任务完成了嘛。命有定数。有人求佛:“我要活一百岁。”如果人人求了就有这个因缘,那何必才求一百岁呢?我求万万岁不好吗?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留也留不住,你不想报废也要报废了。

生命来自父母,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就是父母的全部份,那么父母就是老祖宗的全部份。我们平时经常讲:根本、根本。老祖宗是生命之根,父母是生命之本,我们是生命之果。如果忘记了命根,又忘记了命本,念过《地藏经》的同修,你们就体会到,亏了孝道要受到什么呢?天灾人祸就报应了嘛。《地藏经》对这个道理讲得很清楚。亏孝道的人,连自己的命根命本都随便伤害,那么你对周围的伤害不是更加严重吗?所以天地不留你这种人。孝顺父母是我们每一个生命的本份,亏了孝道就是亏了本份。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天地,可以说,你到哪里都会有障碍,不是身体有病,就是做事有障碍,所以感恩天地就四方通达。因为天地给我们供养氧吧,我们才有缘份生存在世间上,我们亏了天地之道,活不了了。

如果我们亏了师长之道呢?师长给我们什么?给我们传播智慧,传播知识文化,传播做人之道,传播成人之道。我们亏了师道,就是亏了生命智慧之根,亏了生命觉悟之根,如果报应不在你身上,就容易报应到后代。报应表现为什么呢?你的小孩不会说话,要不就是小孩非常不讲道理,这就是亏了师道的果报啊!所以为什么说“父母师长”?父母给我们的是生命,师长给我们的是慧命,如果我们亏了哪一个,都亏到本命上来。

我们要做慈悲的人。慈悲不是佛的专利,也不是菩萨的专利。但是,虽说不是他们的专利,自然也成他们的专利了。因为普度众生,慈悲的菩萨、慈悲的佛才自然而然去做这些事情。我们缺少慈悲了,就总是去麻烦菩萨,麻烦佛。如果我们是菩萨了,我们是佛了,我们不但不麻烦他们,我们还能为十方众生做事啊!为什么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句话就是说,你愿意帮助人,你就是慈悲人了嘛。你什么时候愿意,你什么时候做,你什么时候就是菩萨了嘛。你永远不愿意做,你就永远不是了。如果我们做了,慈悲也变成我们的专利了。我们永远不做,就永远没有这个专利了。

我们有善根,才能闻到佛法;我们有福德了,就欢喜接受修养佛法。善根是先天的修养,福德是后天的修养。有些人也一样闻法,但是他不愿意学。既然有缘份闻法,就表达有善根了。不愿意学,那就是没有福德了。又闻法又愿意学,那就是善根福德具足。

有些人问我:“如何修得成功呢?”我反问:“你打算修哪方面成功啊?”如果一个人没有愿力的时候,永远不会成功。愿力是佛教的法语。世间上怎么说呢?人的定位,人的目标,人的方向。人有愿力就是人的定位,人的定位就是人的目标,人的目标就是人的方向,人有方向自然有终点。成功就是在这个地方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过程,永远找不到成功,因为没有终点嘛。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起点,然后才有终点。这一堂大家一定要记得,愿力对我们每个修行人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让我们由起点到终点,这是修行的过程,也是成功之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