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存在于我们心中的错觉


   日期:2017/3/2 9: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我们很多人的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内心的快乐和痛苦决定于外境,外境牵动并控制着我们的心。事实上,这是我们从无始以来形成的一种坚固的错觉。当我们仔细审视心和外境的关系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事实。

  事实真相是,外境永远只是外境——不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也不管是有感情的人还是无感情的物,在我们的心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评判和态度之前,它永远不会对我们心灵的苦乐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外境从来就是“如如不动”的,如果我们对其没有任何关注或想法,则外境根本不会牵动或控制我们的心。

  快乐和痛苦永远都是自心在对外境进行评判之后产生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从评判者自己的内心中生起,而非从外境中产生。凡夫的心按照自己习惯性的标准和价值观点将外境评判为“好、坏和不好不坏”。评判为“好”,心就会感到快乐;评判为“坏”,心就会感到痛苦;评判为“不好不坏”,心就感到无苦无乐。

  所以,苦乐绝对不是外境赋予我们的,而是自心在评判外境的过程中,自己招来的。我们的心也不是被外境所牵动着,而是我们的心主动地要去关注外境。如果我们的心拒绝对某个外境产生兴趣和关注,则这个外境无论如何也牵动不了我们的心。

  这个世界看上去丰富多彩、光怪陆离、无奇不有、是非曲折……,其实,所谓“丰富多彩、光怪陆离、无奇不有、是非曲折……”都只是我们的心对世界的评判。心如果能够做到不去评判这个世界,则自然就会体悟“万法自如如”的境界。犹如口里含着糖的人永远无法向别人真正展示糖的甜味一样,这种体悟也永远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人说:“说即不中”,因为一切言说都是心对世界的评判,一切评判根本就是心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外境的莫须有的“罪名”或“荣誉”,而外境本身也从来没有表示过要接受或拒绝这些评判,外境的真相永远都是心的评判所无法到达的“彼岸”。我们只有摆脱言语评判的束缚,才能感悟到外境的真实本性。

  一个生命的全部体验只能是自心对世界的感知和评判,而不能是自心感知和评判之外的任何其它。当“眼耳鼻舌身”这前五根去感知“色声香味触”这五种外境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本身不会去评判所感知的外境,“是非好坏”等评判是我们的自心——也即第六意识——所给出的。自心对外境所给出的所有“是非好坏”的评判只是心本身一厢情愿的梦呓而已,这些梦呓也是自心为外境所捏造的一厢情愿的谎言。可悲的是,所有凡夫从无始以来,就一直活在自心为外境所捏造的谎言中,并且认识不到这种自我欺骗的举动。这些自我欺骗的谎言似乎已经形成了凡夫生命的主旋律,他们的生命体验已经被这些评判的谎言所占据,而前五根的感知似乎永远处在默默无闻的“配角”位置。

  我们就是这样,活在自心对世界的评判谎言中。这些评判一手遮天,虽然在扭曲着诸法的真相,我们却一无所知。

  我们的心在我们前五根所能感受的一切对境上面首先作了一个巨大的评判——“我”和“非我”。身心就是“我”;身心以外的一切就是“非我”,也即“外境”。这一个评判犹如在本没有国界的地面上,人为地画上了一条国界线。这个国界线画上之后,人们就以为国界线真实存在,谁也没有去想过,这条国界线只是自心的假立,地面上根本不存在一条国界线。我们无始以来就被自心所画的“我”与“非我”的非理“国界线”所左右着,从来也没有去怀疑过自心所画的这个“国界线”的真实性。时至今日,我们的自心在这个虚妄的“国界线”上仍然陈兵百万,谁也不肯撤军,以致人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由于这条鸿沟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似乎永远无法太平。

  “我”与“非我”的“国界线”本身就是自心的评判和虚妄假立而已,更何况建立于“国界线”基础上的“我”与“非我”呢?可是心自身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继续坚持认为“我”与“非我”也是真实不虚的,是颠簸不破的事实真相。实际上,“我”与“非我”不过是自心所玩弄的游戏而已,是为了演戏的需要暂时赋予演员的一种角色,这种角色只是自心的假立,不可能是演员的真实面貌。

  无始以来,我们就活在自心所玩弄的种种评判游戏中,这种评判游戏从来就不是自心和外境的真相,所以佛法中称自心对外境的一切评判都只是“戏论”而已。

  评判——我们的心无休止地评判着前五根所感知的一切,于是我们就无休止地活在这些评判之中,被这些评判束缚。这些评判犹如锁链,将我们的生命紧紧禁锢在“是非好坏”的樊笼中,永远无法了达一切显现的“离戏”本性。

  因为这些无休止的“是非好坏”的评判,我们的生命也沉浸在无休止的苦乐之中。这些无休止的苦乐相续,构成了凡夫轮回的轨迹。

  所以,轮回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这颗始终在评判着外境的心。一个修行人,如果要向轮回开战,就必须首先要学会“不于境上生心”。须知:举剑者,必死于剑下;评判者,必死于自己的评判。我不评判,我的法身慧命就不会死于自己的评判,就有机会体悟到诸法如如不动的本面。当我们停止对外境作评判,并且开始审视这个“评判者”、观察这个“评判者”、认识这个“评判者”、试图将这个“评判者”的真实面貌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时,我们就会认识到心的空性本面!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错觉)(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错觉)  

 达照法师:禅心密印 第三章 时空错觉业不虚 

 嘎玛仁波切:傲慢,这种优越感错觉,不仅让人很难进步,还会 

 达真堪布:很遗憾,你感知的一切都是错觉 

 净土法门法师:苦乐、染净都是一念错觉造成的,错觉是邪思 

 独尊湛现:要认清真相,不要对影像有所错觉,造成轮回 

 明如居士:以菩提心受持《感应篇》 

 明如居士:发起皈依三宝之心 太上感应篇浅释 

 达照法师:我们现在觉得有烦恼痛苦,其实是我们的一个错觉 

 明如居士:如何受持感应篇? 

 明如居士:太上感应篇的见地与行持 

 明如居士:回归心性的家园 

 明如居士:布袋和尚的插秧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