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佛陀的四种精神


   日期:2017/7/22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东华禅寺!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因缘和合,内因和外缘具足了,才能达成一件事,好事坏事都是这样。

  例如你们想体验寺庙生活,有这个需求,而东华禅寺正好举办了这个活动,你们又有时间参与,因缘和合了,才达成了今天这件事。

  我们东华禅寺已经举办了六届夏令营,今年是第七届,每一届都来了很多学员。回去以后,如果别人问你们:你到东华禅寺去干什么呀?这么年轻,不好好学习,跑去信佛!你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今天我就教你们怎么回答。你们来到寺庙,不是让你们来信佛的,而是要教你们学佛,信佛和学佛是有本质区别的。

  既然学佛,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数千年来,佛教一直长盛不衰,绵延不绝,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理念值得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其实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个人,可是为什么大家把他称为佛,把他当作佛来信仰、学习,甚至礼拜呢?

  从表面上看,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可为什么几千年来那么多人,包括一些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崇敬他、赞叹他、追随他呢?

  我们认可一个人,主要是认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我们学的也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

  同样,今天大家来到东华禅寺,也是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

  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归结起来就是:责任心、忘我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慈悲博爱的精神。

  如果一个人具足了这四项,他就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而是一个贤人,一个圣人。

  什么是贤人?什么是圣人?

  贤人是还在修行途中的人,他就像一个初具雏形但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还没有成型,还不完美,还需要继续雕琢和打磨。

  而圣人就像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已经成熟定型了。

  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个圣人。当他在修炼的过程中,还没有大功告成的时候,他只是一个贤人。

  不论是圣人也好,贤人也罢,都是建立在凡人的基础上。

  各位在座的学员,如果你们胸无大志,不思进取,随波逐流,那么你们就是一个凡夫俗子。

  如果你们想成长,想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发心修炼自我,完善自我,当你们具足了胸襟、器量、格局、责任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你们就是走在修行路上的贤人。

  当责任心、忘我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慈悲博爱的精神在你们身上落地生根,和你们融为一体,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一切境中,你们身上都能体现出这四种精神的时候,你们就是圣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来到寺庙,就是来学习佛的这四种精神。我们不需要信佛、拜佛,但我们需要学佛!

  当我们具足了佛的这四种精神时,信众也会把我们当作圣人来礼拜。

  在做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逆缘,也就是所谓的小人。当遇到逆缘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你有没有足够的心胸器量去包容?

  实际上,每一个逆缘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如果你的修为不够,承受力不够,这些逆缘就会把你筛除掉,过滤掉。

  人的思想境界是分层次的,你的心量有多大,境界有多高,你的层次就有多高。

  当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愿力,有了心胸、器量和格局,在做事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逆境逆缘,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而且还会有助于他进一步提升。

  如果你的心量很小,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愿力,一件很小的事情到你面前,也会变成一件大事;

  如果你的心量很大,你立了志,发了愿,要向佛菩萨学习,你就和佛菩萨一个等级,任何大事到你面前也会变成小事。

  我们来到世间,就是要奉献自己,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至于身边的人自私、贪婪、恶劣、行为不端,那是他们的事。

  我们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则,发现别人错了,要提醒人家,帮助人家。

  我们要像阳光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带到哪里,哪里就没有黑暗。

  不能因为看到别人没有发挥正能量,我们也跟着消极负面,跟着堕落。

  无论到哪里,我们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了,我们内在的光明就会散发出来,别人就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改变自己,也会变得光明、美好。

  在座的都非常年轻,都是祖国的未来。当初释迦牟尼佛离家修炼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年龄段。

  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了刻苦的修学、修炼;无论世间的学问、技艺,还是出世间的修为、修养和境界,综合素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产生了蜕变,成为了佛陀。

  在座的各位如果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身上也会产生蜕变。

  修行是靠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你们不要想着努力一年两年,就会有很大的突破。但是进步肯定会有的,只要大家天天都在努力,就一定会进步的。

  作为学生,你们每天都要读大量的书。其实,不一定天天捧着书本才叫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每接触一个人,每看到一件事,每听到一句话,都用心去看、去听、去品、去感受、去思考,这也是学习,并且是真正的学习,这样学来的东西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经常和年轻人说一句话:最会读书的人,是把自己读明白的人。

  如果你仅仅读会书本上的文章、知识、学问,但是你没有读懂社会,没有读懂自己,有一天当你丢开书本,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尽管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却发挥不了。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结果到社会上做事却发挥不了他的长处呢?

  因为他的知识都是来自书本,他不会读社会、读自己,没有把书、社会和人三者结合在一起读。

  凡是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包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个朋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百科全书,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愿不愿意从他们身上去挖宝。

  大家来到寺庙,要把心打开。这几天我们安排了十几位法师陪你们聊天,为你们答疑解惑,和你们一起生活、共修。

  你们有什么学习的问题、人生的问题、家庭的问题,都可以问他们。中午吃完饭以后,我也会在会客室,你们可以来和我聊天。

  夏令营期间也安排了我的两堂课,我会把我的人生经验和佛学知识,以及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分享给你们,做一个参考。

  大家能从五湖四海来到寺庙,非常不容易,这说明你们有深厚的善根和福德因缘。大家来到这里,就要暂时把这里当做家。

  我们人要学会到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家酒店、只住一个晚上,也要把它当做家。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如果你没有把这个酒店当做家,那天晚上你就会睡不着,会很煎熬。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有自己的家才是家,到朋友那里不是家,到酒店也不是家,到任何其他的环境都不是家,所以总感觉自己的人生多半在漂泊。

  一个解脱的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融入其中,也能随时走出来。可是很多人要么融不进去,要么走不出来。

  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能随时融进去,随时走出来,你就解脱了,就活得很自在,来去无挂碍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明灯,不仅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他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发光发热,发挥自己的所长。

  如果说别人有缺点,社会有阴暗面,那是因为我们要成长,这些是我们成长的需要。

  在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阴暗面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收回来返观内照,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这个缺点?有没有这个阴暗面?

  我们既要看清别人,也要看清自己,既要往外看,也要往内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才会成熟,才会完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佛陀精神)(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佛陀精神)  

 觉真法师:佛陀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万行大和尚:何为法门?何为道?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丈万行大和尚: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三 

 万行大和尚:人生成长的三个阶段 

 万行大和尚:学佛有何用?应该如何学佛 

 万行大和尚:学佛人的敲门砖 

 万行大和尚:如何把在意他人看法而耗费的能量,转化成做事的 

 万行大和尚:如何对治昏沉散乱的心 

 万行大和尚:朋友相处,靠的是真心,不是套路 

 万行大和尚:“儒、释、道”该会如何排序 

 万行大和尚:做人最根本是什么 

 万行大和尚:儒释道的精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