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此可谓年轻聪明人一大警策


   日期:2017/11/19 2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里我们就来跟各位报告如何韬晦涵养?尤其是我们修行人,我来引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说,印祖所提到的这一个人,我们以前在讲座里面也有提过他,就是显荫法师。老和尚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善知识也是我们的善知识,恶知识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第三个是自己。

  显荫法师他是一九〇二年到一九二五年,他只活二十三岁而已。他是近代的僧人,江苏省崇明县人。他用功勤读,学业优异。他十七岁的时候,他就礼浙江宁波观宗寺谛闲老法师出家,十七岁就出家了,所以他二十三岁往生,他真正的学佛是六年而已。然后在五磊山受具足戒,入观宗学社受业,当时谛闲老法师创办一个观宗学社,有一点类似像佛学院,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观宗学社。这个谛闲老法师是我们天台宗的祖师,我们东北的倓虚老法师跟谛闲老法师,在近代的天台宗体系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他们学习天台教观。二十岁的时候担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编辑部的主任,然后他专志修习密宗。

  他一九二三年东渡日本,入日本高野山大学,从金山穆韶阿闍黎学密法。一九二五年春天学成归国,到宁波见谛闲老法师,谛老教他闭关用功。老法师都是很有智慧的,他知道他这个弟子他的长处在哪里,他的毛病在哪里都知道,所以他教他闭关。但是显荫法师没有听进去。后来到上海,那一年的夏天就死掉了。显荫法师他当时往生的时候是二十三岁,印光大师有专门写一篇文章给他,叫《复显荫法师书》,他们之间有书信往返一篇,在印祖《文钞》里面有这一段。

  他说,「接手书,不胜欣慰。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然后印祖也赞叹他说,你的根机非常利,「不几年」,他说,你只要不用几年,你对于宗跟教」,「宗」就是禅宗,「教」就是教下,于密都可以通达。印光大师这么谦卑,怎么说呢?「恨光老矣」,他说,我老了,「不能学座下之所得」,我不能在你座下修学,你看印祖这么谦卑。「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印祖说,我希望你能够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那么天台宗跟密宗就可以大复兴,大振兴。但是你「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就是这里讲的「韬晦涵养」,印祖告诉他,你要「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等到你涵养到一个相当功夫的时候,「出而弘法」,你如果出来弘法,「则其利溥矣」,那么这个利益就大得不得了。

  「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如果你能够天资非常好,利根的,而且你的修持涵养非常地深,那么可以称为佛门的法器,「法器」就是弘法人才。没有涵养的,你所做的、你所说的,如果对你自己或跟法不相应的话,而自己没有发现,你会自己没有发现。他说,「此光区区愚诚也」,这是我印光一点小小的一个诚心来供养你。「了道师已来,勿念。春风易于入人,祈保重调摄,当勿药有喜。」当时这个信来的时候,显荫法师已经生病了,他的意思就是说,「春风易于入人」,就是什么?你要好好保重了,人身难得今已得,人得意的时候不会太久,风光的时候也不会太久,它就是「春风易于入人」。「祈保重调摄」,你好好保重。「当勿药有喜」,你知道「当勿药有喜」是什么?你要知道病根在哪里啊,你生病会去找药医啊,有烦恼找什么?找智慧啊。你知道找药在哪里?那就恭喜你,你病好了,你烦恼可以消除了,这叫做「当勿药有喜」。

  此函未署年月,这一篇文章,这一封书信没有写年月,但是看到它的内容,应该是显荫法师离开日本归国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已经身染疾病。印光大师以长者的身分,对显荫法师爱护关切备至,嘉勉开示数语,皆是语重心长。可惜显荫法师学贯宗教,身通显密,他不能够领悟印光大师这个寥寥数语,遽尔夭折,可悲也。年纪轻轻只有二十三岁就死掉了。他如果好好听进去印光大师的开示,他去韬晦涵养,去闭关潜修,可能他是佛门的一个法器,也是佛门的龙象。

  印光大师另外有一篇函,写给《复恒建法师书》里面提到,他也提到显荫法师,那时候显荫法师已经往生了。大师在哀痛怜惜之余,他讲出这个重点出来,这一个重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包括在家跟出家。印光大师怎么说?「显荫天资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他说他的天资非常地高,他对于通宗通教,乃至于密宗,他都能够抓到那个要领。「但以志尚浮夸」,可是他的习气非常地重,「浮夸」就是喜欢表现、喜欢名望,「不务真修」,他没有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他死的时候,显教跟密教统统帮不上忙,得不到利益,也就是说没有功夫啦。

  「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他念佛的功夫都没有,他不能够体会,也就是说没有功夫成片,「亦不得力」,也没有功夫啊。「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胡里胡涂,不省人事」,应该是显荫法师当时是昏迷了,才说是胡里胡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这个可以做为年轻又聪明的人一个警策。「良由显荫天资虽高,气量过小」,他心胸不够寛大,「无韬晦涵养之真修」,就这里讲的「韬晦涵养」,他没有韬晦涵养的真修的真功夫。「有矜张夸露之躁性」,没有定功,「躁性」就是很浮动,他坐不住,他定不下来。

  像今天是假日,我就在楼上备课,我就可以泡一壶茶,我就可以弄一天。也没有电话,也没有报纸,也没有电视可以看。我们就在学习印祖讲的「韬晦涵养」。虽然我们不能够达到真修的境界,但是怎么样?可以把那个矜张夸露的躁性,把它降下来,假以时日,你的定功就会现前。印光大师在这个函,这一封信里面,他指出一般人不能够接受认真长时间念佛的辛苦,有很多人就说这样,在那边蹲一天、两天,打一个佛七,太辛苦了。长时间念佛之辛苦,印祖年谱怎么说呢?他说,「其实此本非苦」,他说,这个念佛不苦啊,「以一向不惯」,因为你不习惯,所以以为苦。

  但是印光大师说,「然此苦乃出苦之苦」,你能够忍受这个苦,才离开人身三界轮回的苦。「出苦之苦」是什么?你要怎么离苦得乐呢?你现在烦恼很重,你现在人生不如意,你现在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有八苦。你怎么离开这个苦呢?「出苦」,后面那个才是大苦,轮回才是大苦,眼前这个是花报。你现在八苦这里面,求不得、爱别离,这个是你看得到的,现在感受的苦,五阴烦恼苦,三界还在轮回,你这个苦受完,还有下一个苦在等你。这个就这里讲的,你能够忍受念佛的这个苦,但是因为什么你觉得念佛是苦呢?因为你还没有怎么样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生死心不够切,你不了解苦、空、无常、无我,你不了解《大般若经》里面讲的,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你不了解《金刚经》里面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还没有看到无常来,等到无常来的时候,你身体也没有了,你修行的机会也没有了,你所有的钱财都带不走,你所有的房子都带不走,你所有的妻眷都带不走,那个时候要后悔都来不及了,那才是大苦。所以印祖说,若不能忍受此苦,「则将来之苦,盖有说不能尽者意味深隽」。

  后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提到,他说,看显荫法师的死,「远不如愚夫愚妇」。显荫也许他的佛学知见不错,显荫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可能愚夫愚妇说不出来,但是愚夫愚妇所修持的功夫,真修的功夫,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跟得上的,「所能企及」就是所能跟得上,为什么会这样呢?印光大师说,「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停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大拙。我们这个自性,因为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本来是清净,非常澄澈的,性水澄澈,本来本自清净的。但是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因分别而昏动,住相生心,所以从一念无明生三细以后,有能见相、所见相,就有六粗了,那就「识波奔涌」了。但是因为我们这个烦恼虽然这么多、这么重,但是因为这句佛号,六字洪名,「因佛号以停凝」,而停止了。所以修持到后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印光大师用显荫法师跟愚夫愚妇做对比,这一段我们特别引用显荫法师,还有印祖的开示,来阐述「韬晦涵养」要怎么去做,那么各位就很清楚了。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一十集)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       黄柏霖)  

 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黄柏霖:三世怨的公案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黄柏霖:临终关怀很重要 

 黄柏霖:明了生死真相 

 黄柏霖:天台宗讲感应的四种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要怎么样的存心 

 黄柏霖:行善积德,考试得上天护佑 

 黄柏霖:简单地说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含义 

 黄柏霖:为什么伏不住烦恼,因为没有恭敬心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华藏整理版) 

 黄柏霖:知物虽至猛至毒,亦有可感可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