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专持佛号,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日期:2017/12/26 2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精舍的学风跟道风,是依释迦牟尼佛的一实相印,也就是诸法实相,不是小乘,小乘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大乘是一实相印,告诉众生一切诸法从心所生,你的心与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一乘实相。

  我们依这个道理修学,依这个观念去看《无量寿经》,去看世界,这是《楞严经》讲的:「依不生灭。圆湛性成。」大乘定香精舍是依不生灭,圆湛性成,进来精舍「以湛旋其虚妄灭生。」用一乘的观念,一乘的实相旋复。「旋」就是把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给转变过来,把贪、瞋、痴转成戒、定、慧,把烦恼转成菩提。旋其虚妄知见,贪、瞋、痴是虚妄的知见,都是假的,如梦中起贪、瞋、痴那不是真的。

  所以「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然后圆成果地修证。这是精舍主要的依止。依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这是释迦牟尼佛所教的。

  修学依《净土五经》,依《无量寿经》,专持佛号,万缘放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精舍的学风、道风,其他的善法、善事随缘而行,有余力就来帮助众生,以修行为最重要。我跟义工们说,来这里除了做义工,也要增长道业,福慧要双修,不要只修福,不修慧。佛门有一句话:「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若修慧不修福,是罗汉托空钵。」罗汉虽有成就也会托空钵,空钵,是托不到,因为没有福。学佛就要福慧二足,所以来到道场,除了服务大众,还要用功修学。

  精舍这里只流通佛法,在佛法里面,特别流通大乘佛法,像《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圆觉经》、《金刚经》、《心经》这些大乘的经典,还有《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等,以及祖师大德的著作、开示,这是精舍主要流通的,这里不流通世间法。有些世间法也讲五戒、十善,我们再加以说明:佛门有「定共戒」和「道共戒」,定共戒就是:想得「定」的共通修行方式,这个定只在世间禅定,所以在定共戒里面含摄「五戒、十善」;至于「道共戒」就是:想要修道、成道的共同规范,五戒、十善能不能成道,就全看你的用心。

  如以世间心、有所得心,行五戒、十善,那果报是在人天,属有漏果,「有漏」就是没有断除烦恼。如果以不生灭心,来行五戒、十善,那你就是华严会上佛菩萨的境界,必定能出三界,是真得无生法忍,真正得到无漏,所以要看是怎么用心。要用心就要先明心,明白什么是佛性,要如何依止,所谓「具行犹人具眼目」。修行就好像走路一样,要用眼看路来做引导,才能走得好,走得稳。

  所以一定要开般若智慧,修行才不会盲修瞎炼,才不会变成只修善业,修五戒、十善最后堕在有为当中。当然世间一切行为离不开五戒、十善,但若是用世间有为心在做五戒、十善,心有所作,有我、有人,有我、我所,这就是感得人天果报。如果在里面还起瞋心,即使造善业也会感得恶报,做善起高下心,报在阿修罗,福报也很大,但脸相很不端正,阿修罗翻做中文叫作「无端正」,眼睛就有九百九十九个,嘴巴也是,这样丑陋,就是在做善的时候,用有为心在做,用有所得心在做,希望人家赞叹,希望人家恭维他,这就是世间法。那只要是用无所得,就是做而无做,不求回报,没有我相,没有所做的法,三轮体空,这可算是有少分与实相相应。所以我们这里提倡的是大乘净土宗。

  《无量寿经》里说:「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当知此人。非是小乘。」释迦牟尼佛讲净宗是大乘中的大乘,了义中的了义,《法华经》、《华严经》都不及,确实不及。《华严经》、《法华经》是佛教的根本法轮,但结归在《无量寿经》。

  《法华经》讲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乃至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华严经》讲的如来的依正庄严的境界,讲得这么殊胜、直捷,这么稳当、庆快,但是一般凡夫受用不到。

  《无量寿经》也讲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在第四品,所谓「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也就是阿弥陀佛希望众生能赶快成佛。又说:「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统统都是讲成佛,净土宗可以让一般人都受用得到,而且是这一生,不用等来生,这一生就能解脱你的烦恼。而且很适合现代人生活模式,及如今的社会型态,这是净土宗的特色,是今世所必须的。一句佛号在哪里都可以念,都没有障碍,你要是能通明经教,念佛的心境就不一样。下面再来讲信愿行。

  「信」,要深信娑婆是苦,体会到苦,更要在境缘当中提起佛号来,这才能够用功。

  「愿」,就更难一点,愿意把这苦放下,不但要知道自己苦在哪里,还要愿意转变、愿意放下,这很不容易,「知道」已经不简单了,还要愿意放下。

  世间人总是说:「我放不下,这是我的事业、家亲眷属」。叫他放下,就会说:那难道叫我不要管他们?做人怎么能做这么绝?其实这正是一个放不下的人所说的话。佛门讲的「放下」,就是要你知道「诸法皆空」叫放下,不是事相上放下,什么都不做、不管。有人讲:我都放下了,也不参加家庭聚会,也不参加种种的活动,我都放下了。这真有放下吗?安住在清净里面,染净是相对的,仍是不究竟。

  所以要你「放下」不是放着工作不做,是要你遇境不起烦恼,再讲更直捷一点,要是认为有境可对,就已经掉到烦恼里去了。大家还没有办法一下子契入,或在工作岗位上,或家庭角色扮演上,要能不起烦恼,教你的小孩时,或跟你的家人相处时,在公司跟同事相处,所谓「五伦十义」,在当中你要能不起烦恼,这才是真工夫。不是说学了佛,工作也不要了,家庭也不要了,这种的「不要」是属于不负责任的不要,不是心里真的放下。

  不要,是因为自己在某件事上不如意,或得不到他的欲求,所以才说不要,那不是真放下,如果在生活里面样样都顺心,样样都如意,他必然贪取不舍。

  所以我们讲的愿意放下,要分析到这么仔细,你的愿意放下,要放的是你的贪爱,放下挂念与执着。如果刚开始境缘太强,初学人可以稍微回避一下,去练练工夫,增长自己的道力,再来接触。这是没办法,所以感觉回避的时间多。慢慢的,随着学佛的时间增长,就会有工夫出来,但一定要长时熏习才可以,不能当「名字位」,也就是挂名的学佛人,起码要到「观行位」,就是要照着经典做,这叫观行,才会随着学佛的年资增长,道力增长,慢慢接触境缘可以不起烦恼,起烦恼的波动会降低,所以不是要离开你的生活环境。

  六祖慧能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中峰国师讲:「但向尘中了自心」。在尘劳里面要能安住本心,不起烦恼,这才是学佛。但是不需要自己去找尘劳,自己去找尘劳那叫自找麻烦,不用多事,随缘就好,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不留是不留于心,不要颠倒,不要牵肠挂肚,掉到忧悲苦恼里。所以「放下」要这样放,不能说自己要出离三界六道轮回,要来学佛,是因为自己事业不顺,想要赚大钱赚不到,就说世间是假的,这是表面放下,只是生活上不如意;相反的,如果让你赚到钱,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道心就没有了。

  所以学佛要知道什么是「道」,什么是「佛法」,不能只在表面上做样子,当然可以是这种不顺心的缘进来学佛,但是既然来学,就应该要了解真正的佛法。因为很多学佛人,学佛不得要领,后来不得力,念佛也念到退转,就是因为初发心不真。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一开始就不是真正为了除断烦恼而来学佛的,只是因境缘不顺心、不如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就跟着说世间是假的,世间是虚妄的,这是学佛的要害,但是一般人自己还不能觉察。

  所以在讲座里要讲出来,大家回去自我检点,看自己是用什么心在学佛,是真正要学道?还是只因为境界不如意才来学,想要求个顺心如意,希望在这世间想要的都能得到,如果是用这种心态来学佛,跟你保证,很快你就会退转,最后还会觉得佛菩萨不灵,佛菩萨不慈悲……,会反过来谤佛。因为你学佛的「因」,跟佛门的正「因」不一样,你所求的是「生灭」,要的是「变化」;佛法讲的是「不变」,讲的是「清净」,而你要的是「染」,那最后当然求不到,因为你找错地方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悟显法师       万缘放下)(五明学佛网:悟显法师       万缘放下)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万缘放下,求度生死 

 虚云老和尚: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悟显法师:门门皆入净土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万缘放下,一心念佛 

 悟显法师:两种为钱烦恼的人 

 悟显法师: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悟显法师:供养佛要做到3个字,功​德无量 

 悟显法师:学佛摆第一 

 悟显法师:修行的快捷方式,但念阿弥陀佛 

 悟显法师:念佛都是妄想​怎么办 

 悟显法师:念佛为什么​不得力 

 悟显法师:弘扬正法利益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