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日期:2018/7/30 1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

  光说不练假把式,能说会练真把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煺,这是说实践锻炼是学习的关键性、重要性。

  在逆水中行舟划浆前进,足见前进、成功的取得过程多么艰辛!正法修行成道之艰辛过程,远超逆水行舟之艰辛,如是才能取得“正法印,知见清静”。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圣人的脚步,去修行成就“正法印”与“知见清静”吧!

  第78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叁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

  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复有正思惟叁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叁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叁昧,观察我所从何而生?复有正思惟叁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78经译文:

  正如我所听闻的一样,一个时期佛陀住在给孤园里。某一天世尊对诸位比丘们说,应当给你们讲一讲圣法印和见清净的知识和道理。你们要认真听,仔细思维。

  如果有哪位比丘他有这样的观念,即“我于空叁昧中(叁摩提,叁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念把心住于一处而不散乱的意思)没有所得,而起无相(无相不是起的,若起无相即是有相),无有所有,离慢知见”的人来说,不要做出这样不正确的说法。为什么呢?如果于空未有得的话,而说“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有这样知见的话,是完全不正确的(无有是处)。

  佛说,如果有哪位比丘作这样的说法“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有这样的知见,这是善说。所以说,若已经得到空了,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知见心断灭,这样认为才是正确的。

  什么是圣弟子的见清净呢?此间有比丘对佛说,佛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世尊为我们说,诸比丘听完法后,一定会如说奉行!尓时佛告比丘说:如果有比丘能于空闲处,树下坐。好好观察色的无常性质,乃至受、想、行、识无常性质。以及色、受、想、行、识的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五蕴无常,可以磨灭,不坚固,变易法的性质。达到心乐、清净、解脱,这才叫做“空”。

  取得如是观察效果的人,还不能说离了我慢得知见清净。还要正思维叁昧观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法相断除,才叫做无相。

  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离了我慢,得知见清净”。应继续做正思维叁昧观察,致使贪相断,瞋恚、痴相断除,这样才是无所有相。

  即使取得如是观成绩的人,还是没有离开我慢,未得知见清净。还要继续加强正思维叁昧的观察:“我、我所,是从何而生”?还要用叁昧观察“我、我所,是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中而生的。还要继续做这样地观察“若因,若缘,而生的识,哪么生成彼识的因、缘是常,还是无常?”还要做这样的思维:那么那个因,那个缘也都是无常的。再说既然那个因;那个缘都是无常的,那么它所生的“识”还说什么“有常、无常”是有为行?一切从缘所起的法是患法,可以灭的法,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离欲、法断,如此这样的理解“法”,就叫做圣法印,这样的知见才叫做清净。这就是我说给你们讲的“圣法印,知见清净”,这样的法你们应当广泛宣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欢喜奉行。

  小结:此段经文对“色、受、想、行、识”五蕴连说八观。第一观五蕴是无常、可磨灭、不坚固、变易之法,得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这是佛陀对“空”所下的定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越此非佛说!

  接下来第二观,色、声、香、味、触、法断诸法想,得“无相”。第叁观贪相、瞋相、恚相、痴相,得无所有。第四观“我,我所,从何而生”。第五观“我,我所,从若见、闻、嗅、尝、触、识”生。第六观若因;若缘而生的“识”,彼说的因缘是常,还是无常?第七观能生“识”的因、缘,皆是无常。第八观既然能生识的因、缘是无常的,那么它所生的“识”还说什么常与无常呢?能生常与无常者,是有为的行为。凡是有缘的都是患法、灭法,我们离开贪欲、除断,而了知法者,才是圣法印;知见清净(即是以无为心而知者)。

  注:正法印:“印” 者,最高、最后的确认决定,正法印既是正法给予的认定。

  知见清静:既是人们常说的眼光与认识上取得的清静成果,也就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覌。

  久见婆罗门,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过,永超世恩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每周       一经)(五明学佛网:每周       一经)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九)~C 第535经、53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说这是第一经 

 净土法门法师:非常幸运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得到诸佛如来的第一 

 净土法门法师:这种经典是佛讲经说法的第一经 

 印光大师: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末后一著,归重愿王。华藏海 

 刘素云: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宣扬的第一经 

 大安法师:《观无量寿经》的宗旨(一经两宗) 

 净土法门法师:一经通,一切经全通,这叫通达,真开悟了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