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旦福报享尽了


   日期:2019/6/23 1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人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它就像银行里的存款,如果不珍惜而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了,就要遭受莫大的痛苦,甚至命不久矣。


  元朝曾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

  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惧,赶紧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死了。

  但过了七日,他仍身体健朗,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我与你出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我即便现在死,也比你晚了数日。这是为什么呢?若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他梦到死去的黄州官说:“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了,所以寿命短促啊!”

  俗话说:“禄尽人亡。”

  所以,我们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快乐长一点,活得久一点,就一定要惜福。

  佛教中的历代高僧大德,对珍惜福报尤为重视,他们吃饭能果腹即可,穿衣能避寒就行,其他的并不是特别讲究。

  像汉地的弘一法师就是这样:

  有一次,大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法师。中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法师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儿,法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您没有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法师又笑笑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懂得惜福,才会福泽绵长。

  其实,不管是什么人,拥有的一切就算无人能及,享受的也是寥寥无几。

  俗话说得好:“纵有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斗;纵有广厦万间,不过夜宿一床。”

  所以,每个人只要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就好,不要轻易糟蹋自己来之不易的福报,即使你有十分福气,也应只享受三分,剩下的留待来日再用。

  倘若你能发大心,将福气布施一切众生,无形之中,自己的福报也会更为增上,安乐不会有穷尽之时。

-02-


  导读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自性如果迷了,犹如打架,打输住院,打赢坐牢,都是输家。坐牢住院只是花报,未来苦报,绵延不绝。打输受伤的容易因业力堕入三恶道的畜生道,还留有福报的变成灵智残缺的宠物,没福报的就被吃被杀苦不堪言;打赢坐牢的容易因业力堕入三恶道的地狱道,还留有福报的是斗争坚固嫉妒心强的修罗,此类众生福报耗尽后就容易随业力堕入地狱......学佛总的来说,就是破迷开悟,远离颠倒,找回幸福!

  问: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

  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

  你一定要持好五戒,行五常,杀、盗、YIN、妄、酒五戒都要持好,仁、义、礼、智、信五常要做好,这是你来世做人的条件。

  如果五戒、五常做不好,来世做人是不可能的。

  我们自己反观一下,五戒做得怎么样?五常做得怎么样?

  如果做得不怎么样,那肯定是要到三恶道里面去的。


  谁敢说拍着胸脯说我五戒、五常是做得很好的?

  连弘一律师都说他五戒,细的五戒没有做好,更何况一般的人。

  所以来世做人很困难的。

  佛陀已经给我们授记了,这辈子是人,下辈子还能保持人身的就像手上的土那么少,失去人身的就像三千大千世界的土那么多。

  我们还能心存侥幸吗?千万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

  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容易呢?

  因为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

  虽然我们是造了下三恶道的业,下辈子保持不了人身,要到三恶道里去,但是由于我们现在有惭愧心、忏悔心,相信阿弥陀佛能救我,至诚地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以他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拿着莲华,亲自来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就比下辈子做人来得容易得很多,就是这个道理。


-03-

  问: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圣严法师答: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

  所以,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方弥陀净土,是属于方便土,或者是凡圣同居土,不是佛的实报土。但是唐朝的善导大师,主张以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所成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凡夫若无法从有相的修行,实证无相而进入实报土,也可因阿弥陀佛的愿力带业进入佛的实报土;

  只是若尚未证入实相而直生阿弥佛陀的实报土,他将无法亲见弥陀的报身,只见化身,亦即在无相的报土,不妨有相的化身。

  以佛菩萨接引往生而言,绝对是有相的,既是有相,则属虚妄,既是虚妄,为什么愿求往生呢?

  因为如不往生净土,在秽土中难保不造恶业;秽土的环境恶劣,恶多善少,好像孟母三迁,是为孩子得到向上的教育环境,求生净土的道理,也是一样。


  如何知道是魔境的干扰或是佛菩萨的接引?

  不在于临命终时的观察和认知,而在于平时的愿心和修行。

  平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以修善、积福、持戒、修定和闻法等的薰习,成长善根力量,到临命终时,自然感得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等的化身来临。

  相反的,如果,错将极乐世界认为是藏污纳垢之所,把阿弥陀佛当作是包庇护短之鬼神,以贪心求生西方,以瞋心厌离娑婆,以愚痴心迷恋现身的妻子、儿女、父母等眷属及财产、事业、名位等的身外之物,如此之人,临命终时虽然愿求往生弥陀佛国,但他们的本意和弥陀的本愿相违,就很可能是魔鬼来临而现佛菩萨的形相。

  此时唯一能够补救的办法,是请有缘的大善知识予以临命终时的开导,以期彻底放下万缘,一心向往清净的佛国,便可转魔境为净相了。

-04-


  志愿就是要以利他为本,就是要拔除一切众生和自己的生死根本。

  众生本来都是佛,而自己和众生都在迷惑,轮回六道,枉受种种苦恼......

  因为轮回六道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眷属,众生在没有穷尽的长劫中转来转去,彼此相互之间当过父子,当过夫妇,当过亲戚,当过朋友,都是有亲的人。而目前都在六趣里受罪,自己很亲的人,在油锅里,在刀山上,盼他的亲人能够救济,我们焉能坐视不管?

  因此我们要有这样大的志愿。

  本来是佛的众生,可是在颠倒,在冤枉,在受苦。

  所以要把大家唤醒,从梦中醒过来,不要受这些苦,这就是我们的志愿。

  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这个目的,往生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你度众生的愿望。因为一个心愿,要能实际做到才算,不然就是空话、大话,一个高调,一个空话,一个狂想。

  要度一切众生,我们要有现实的行动,那么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不再退步,只有进步,而且不会死,很快花开见佛,明心见性,懂得佛法的真实道理。

  于是你可以分身到无量世界,广度一切众生。

  我们就要有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志愿。 (《心声录》)

  大家来到极乐国土,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学佛,愿同阿弥陀佛一样,也是以永恒的大悲之心来利益众生。

  所以,《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

  你只是求自觉,自己安乐,自己享受,甚至只是自私自利,个人打算,这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要发大菩提心,要“利益诸群品”。

  往生之人,他们不但是金色光明大丈夫相,更殊胜的是都有大悲之心,愿有如佛一样的大悲之心,来利益种种品类的众生。

  你要觉他,要去度众生,那你不能不自觉呀!

  要使别人觉悟,你自己还没有觉悟,怎么能使别人觉悟?

  所以蕅益大师说的很好哇,你自己没有觉悟,就想觉他,就如同你自己正在河水中漂流,自己正在挣命,可是你要救济岸上的人,这岂不是笑话?

  所以蕅益大师说的透彻,自己觉得岸上的人有危险,而不知自己更危险。

  既然是如此,所以要救度众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觉悟。 (《无量寿经白话解》)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要求往生?

  就是我们要最快、最彻底的来实现咱们度众生的愿望。我们愿意度众生,但是你怎么度?自己还在水里头,头出头没,我想要把水里的人都救出来,这不成空话嘛?

  所以,你自己总要会游泳,自己有了救生圈,你自己再有救生艇,再要有大的船,你这才能真正的救人了,呼喊救人了嘛。

  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为了这个嘛。你很快得成功,你就有办法,你可以分身到一切世界去种种说法,作种种救度,度无边的众生啊!我们所以要往生,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啊!

-05-


  念佛功夫

  在净土宗,由浅而深,第一个证得的是功夫成片。

  这个功夫一般人努力都可以达到。

  功夫成片,伏除烦恼,烦恼没断,只是这句佛号得力,能把烦恼伏住,不起作用了。

  也就是你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世间一切情执、缘分全放下,不再去想它,不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样的人决定得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

  功夫成片,这叫一心不乱最浅显的。

  真正的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所证果报跟阿罗汉完全相同,事一心。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

  再往上提升一阶,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

  由此可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能明心见性,跟禅宗成就平等,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