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焕法师:精神修养和形象修养


   日期:2021/1/17 19: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广东高州迴水庵2010年农历十月念佛七法会

仁焕法师开示

(农历十八日下午) 精神修养和形象修养

来寺庙是来信仰两个层次:一者信仰生命的改良,二者信仰人的进化。佛教有两种信仰,一者信仰唯心,二者信仰唯物。佛陀的觉悟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唯心和唯物同步存在。

佛教讲到因果,曾经有人问我:“佛教讲因果,讲前世、来世,有这样的道理吗?”我反问他:“你说有没有呢?”他说:“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根据。”我说:“有根据,有依据,有数据,有凭据,有证据。前世是你的父母,来世是你的小孩,你自己就是今生。同时,昨天就是你的前世,今天就是你的今生,明天就是你的来世。为什么说没有呢?”后来我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相信有这么回事吗?”他说:“这个可以相信。”他是当警察的,我讲:“如果你相信有这个道理,那你还有一点信仰嘛。”

佛教讲:因果通三世。易经里面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为我们只能看见眼前的事物,比如一个人造恶,他没有当下受报,我们就认为他作恶没有受恶报。如果整体来看,就看得出来,比如有些父母造恶就给后代承担,子女亏孝道也伤害了父母。真正深入每个家庭去考察,自然就明白了。

精神修养就能保障生命,形象修养就让人有福报。福报是人的财富、资粮,福德是人的健康、智慧。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归类有经、律、论。“经”是精神修养,“律”是形象修养,“论”是形象和精神同步修养。净土法门的经典是生命改良的经典,其他的经典多是做人进化的经典。

比如一个出家人,如果行为乱来,自然就没有福报,谁见都怕,你没有修养,到哪里都被赶,不让你住。人家怕你了,你就没有福报了嘛,也没有资粮了嘛。人人生欢喜,你就有希望了。你自己说你做得很好,讲不通,大众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好。十方大众认为你好,表示你有一定的修养,还不能表达你做得很好,包括我在内。

人的行为过分了,不守本分了,那么别人就认为你不是好人,所以人的行为是形象修养。这是做人的道理。

《地藏经》为什么宣扬地藏菩萨的大孝呢?佛知道末法时代人类缺少孝顺,所以在忉利天为他母亲说法,佛陀本身也是孝子,他不好意思宣扬自己的孝顺,就赞叹地藏菩萨的孝顺。

地藏王菩萨如何孝顺父母呢?就是不看父母的过。孝顺是做人的基础,我们的生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我们一举一动都要知恩、感恩和报恩。什么叫做知恩?知道生命来到这个家庭做什么——就是继承父母的恩德,报答父母的恩德。如果我们亏孝道了,就成为这个家的讨债鬼了。如果懂得孝顺父母了,就是这一家的菩萨了。大家要理解,孝顺父母就是菩萨。如果不是这样,佛陀不会宣扬地藏王菩萨的精神。所以说,做人的基础是孝顺父母。

知恩就是认识生命和理解生命。认识生命来之不易,是父母的恩德。理解生命就是认定生命是来继承父母的恩德,报答父母的恩德。那如何报答才圆满呢?父母也会有过,能原谅父母的过就是大孝。

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是什么?观世音菩萨的法是成人之道,普利十方。这种叫做发挥生命了。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人必须先懂得孝顺父母,然后才能去服务社会。如果首先都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过来先去照顾别人,依理上还是亏了孝道。人来到世间,一是为了报恩,二是为了了果报。孝顺父母是报恩,照顾别人是了果报。

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叫做慈悲,他的做法就是: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慈悲的特点是救苦救难,救穷救贫。现在有的学佛人攀缘富贵,自己又没有能力救苦救难,如果你是出家人,那别人就认为你是社会的寄生虫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出家在家,真正修行的目标是一样的:改良生命,规范做人。但是出家要真正做到这两方面的老师,而在家就是要做这两方面的学生。

中国佛教协会早就有规定:不准化缘,不准攀缘。我出家以后,也发了一个心,一定要做到:不攀缘,不化缘,不求缘。我理解到寺庙和十方之间怎么运作。寺庙应该无条件地普利十方,十方也无条件地供养三宝。所以我出家以后做什么都没有定价,你给我的多我也是这么做,你给我的少我也一样这么做,你没有给我我也一样这么做。而且我努力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主动帮助。为什么我们要帮人家?既然我们是学慈悲行,就要试验我们的慈悲有多大,为十方救苦救难有感应,表示自己学到慈悲了。修养分有自了汉的修养和普利十方的修养。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能够以戒为师,那说明你愿意规范个人的形象。一切戒律是规范人的形象。出家众就靠形象吃饭,你如果真持戒,人家见你有一点修养,就带有三份恭敬来供养你。如果你一分修养都没有,得到人家供养的钱后就去吃喝玩乐,最终还是自己毁坏自己的前程。认为戒律可有可无,那就一点形象修养都没有了,这还没有讲到精神修养啊。

哪一部经讲精神修养呢?《金刚经》,不着相就是精神修养。净土五经也算是精神修养,《般若经》、《大般若经》也是精神修养,《华严经》这一部大经又有精神修养又有形象修养。教育我们不着相的,属于精神修养;教育我们断恶修善的,属于形象修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