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焕法师:修养的定位


   日期:2021/2/4 10: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正月念佛七法会

(正月十八上午) 修养的定位

国家、社会、家庭,包括各个团体,造成不和的根本原因,首先是缺少智慧和觉悟。缺少这两方面以后,人就不能知足常乐。因为人没有智慧了,方方面面都感觉不满足,都感觉不满意,就有了佛教所讲的贪、嗔、痴。然后为了个人的追求,以个人的禀性,做出不顾大众的事来,最后就造成不和了。

我们今年应有的定位就是:

接受佛法化我们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人有知足常乐,自然对一切都满足,对一切都满意。

接受佛慈悲的法化,愿令人人能够做到互相知恩、互相感恩、互相报恩。有了知恩才真正懂得互相尊重,有互相尊重就找到互相依靠的根本。有了互相感恩,生命之间才得到共同的升华。原谅缺点就是生命的报恩。

接受佛慈悲的法化,愿令我们也能和佛一样有慈悲心: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我们关心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关心;我们付出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慈是互相关心,悲是互相帮助。有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加深了互相依靠的根本。

知足常乐、知恩感恩报恩和佛菩萨的慈悲心,我们也许先天没有这方面的素质,现在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要接受教育,接受佛慈悲的法化。接受教育必定要做到尊师重道、依教奉行。

人就是错在:专门去要求别人,没有要求自己。我们应该:不看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对。

有修养的人是由十方来认可的。自己说自己好是永远讲不通的,大家说你好,才算你好。而且大家说你好了,你还是感觉到自己没有做到位,那才算是有修养。

接受教育的人表示有智慧有觉悟,为自己的过辩护的人就是大糊涂人。明白自己的错就是智慧,能改过就是觉悟。

学佛人应该建立良好的修养。修养分有形象修养和精神修养。形象修养就是人的行为和语言不犯过,因为语言和行为是直接暴露我们有没有修养。精神修养,首先是无私。无私的人就一片光明,有私心了就一片黑暗。再者,是敢于承担责任。“仁者乐山”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智者乐水”就是能够生惭愧心。

有修养表示有德。修养好以后,才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良好的形象修养和精神修养感化周围人。

概括起来,我们能这样定位就达到和合的标准——

定位第一:知足常乐。

定位第二:做一个有知恩、有感恩、有报恩的人。

定位第三:做一个“我爱人人,从我做起;我为人人,从我做起”的人。

定位第四: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不看别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对不对。

定位第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建立良好的形象修养和精神修养感化周围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