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其它法师:浅谈四禅八定(释顿翰)


   日期:2020/5/2 8: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浅谈四禅八定

释顿翰

一、何谓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是佛教对色界四种禅定和无色界四种空定的合称。

佛教根据众生的不同特点,将世界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欲界——受情欲影响较重的昏散世界。

色界——远离情欲陋习,但仍保留有物质形态(色法)的禅定世界。

无色界——远离色界物质形态,唯有灵明觉知存在的禅定世界。

色界分为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分为四个层次: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和非想非非想处。

色界定并不稳定,只是熄灭了欲界的散乱和妄想,但仍有色法存在,因此称为色界定。无色界定是在身心的感受上尽了色、受、想、行、识五阴,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但没有色法的存在,所以称为无色界定。

二、色界定

初禅:修行的功夫不是打坐坐出来的,但修行用功的方法包含了打坐。禅又称为静虑。修习坐禅首先要做好调身、调息、调心,端正坐姿,呼出体内浊气,通过“止观”把心收摄住。“止”是熄灭妄念,专心于一点,将心定在一个境上。“观”是观照之意。“止”是为了定,“观”是为了慧。当身体的坐姿、呼吸、心念三方面调好以后,在静坐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轻松舒适,身体不必用心力调正,会自动保持平衡,犹如有一种力量在扶助着身体,这时候坐多久都不会有疲倦感。这种现象称为“持身法”。

进入初禅的时候,首先感觉身体逐渐消失,不存在了;接着是呼吸逐渐微细;再接下来会发现自己的念头逐渐减少,不存在了。佛门里通常将这个过程划分为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四个步骤。进入四禅八定的每一个根本定之前的中间过渡阶段,都称作未到地定,或称作中间定、默然定、转寂心。

当身心空掉,逐渐进入初禅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股能量逐渐产生并在体内运转。这股能量可能从头部产生流向全身,也可能从腰部或腿部产生流向全身。伴随着能量的运转,有种种胜妙的境界会出现,主要有觉、观、喜、乐、一心这五种,称五支功德。支是支持的意思,指初禅的禅定功夫主要靠这五种力量的支持才能保持稳定。这五支功德进一步细分为空、明、定、智、喜、乐、善心、柔软、解脱、境界相应十种功德,这就是初禅八触中动触的现象。初禅八触是动、痒、冷、暖、轻、重、滑、涩,还有一种是掉、猗、冷、热、浮、沉、坚、软。这两组八触现象基本相同,但仔细分析判断还有一定的差异。在静心修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这些触动现象,说明你已证入初禅。

触是根据六根对六尘而言的,如眼看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气、身接触,这是身体受到触动的意思。证得初禅时,这十六种触动现象未必都会出现,只要出现其中几种,就说明你证入初禅了。因为这十六种触动现象中任何一种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空、明、定、智……等十种功德的出现。这些触动现象的产生源于自己的清净心,保持一颗清净心要通过修习数息观等方法,将自心调和得非常柔软、细致,使自己进入到禅定的状态。色界的禅定功夫在欲界的身体中产生,并住持在欲界的身体之中。当禅定的力量与身体合一,色界清净精细的物质能量,在粗浊的欲界物质能量构成的身体中产生,这种现象在《大智度论》中称为“色界四大造色,于欲界身中”。此时,粗细两种力量在体内交融。在初禅阶段由于融合得不够稳定,有排斥和阻碍的因素存在,因此产生了十六种触受现象。

初禅名“离生喜乐地”,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觉、观、喜、乐,一心,这五种境界感受。

二禅:经历了初禅的八触功德相及禅态的感受后,即进入了中间定,也叫转寂心或退禅地。在这单纯的静心中,既已失先前的初禅境界,又未进入二禅的禅态。假使心生忧悔,便连单纯的静寂心也会失去。如能不悔,则内净即发,不再受纳八触的分别。所以又称一识定。此刻混四大色成一净色,照心转净,与善俱发,便进入了二禅的禅态。二禅名“定生喜乐地”,其主要特点是内净、喜、乐、一心,这四种鲜明的境界感受。

三禅:因二禅的喜是阵发性的,而所生之乐又不稳定,所以在二禅的禅态中,应呵责喜的过失,不著其相。喜动消失后,便进入未到地定,在此定中忽发三禅。三禅的觉受是乐。与三禅同时生起的乐,既非以法转妙,也非依喜生乐。三禅之乐充满全身所有的毛孔,所谓大乐充遍全身,此禅妙乐最易令人耽著。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其特点是舍、念、慧、乐、一心,这五种鲜明的境界感受。

四禅:三禅虽然妙乐无比,但是相对于苦而受乐,若能去除对乐的耽著心,即能离开乐的觉受,进入未到地定,进而进入四禅不动定。此四禅乃色法转妙,不被苦乐境界所动,叫做不动定。在此定中,定法安稳,呼吸完全断除,心脏脉搏的跳动处于非常缓慢的“脉住”状态,无苦也无乐。此乃绝诸妄想,正念坚固,心灵空明寂静,犹如明镜离垢,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事万物显现无遗。四禅名“舍念清净地”,其特点是不苦不乐、舍、念、一心,这四种鲜明的境界感受。

三、无色界定

空无边处定:到达四禅的境界,身心仍受色法的系缚,观察己身犹如虚空般无有形质,内外通彻,由于一心念空,如蚕破茧而出,进入虚空而住,与空无边相应。此乃由修慈无量心而得进入。处于空无边处的心理活动状态,其主要特点是离色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灭除了可见有对色、不可见有对色和不可见无对色。感受是与虚空相应,心中明净,无碍自在。

识无边处定:修行达到空无边处定后,识心遍缘虚空,虚空无边,识心分散,使得定心开始动摇,舍弃外缘取虚空,转向内缘取内识,对心识乃生无边之解,心识相应,住于内识而寂静不动。此定需修悲无量心方可进入,主要特点是舍空缘识。主观感受与识相应,清澈寂静,心识明利,只见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显现。

无所有处定:修行达到识无边处定后,发觉心所缘的过去、现在、未来诸识无量无边,能破坏定力,三世心和合假有,并非真实,舍去识处,乃对无所有处产生寂静自在的心念,观心无所有,心与无所有相应时,安住于无所有之中,此定需修喜无量心而得进入。处于无所有处定,此乃舍空与识内外二境,而缘无所有处。此时心内空无所依,诸想不起,安住寂静。

非想非非想处定:进住无所有处,仍觉不够寂静,欲求非想非非想处的寂静境界,便舍去前识无边处定的有想,又舍去前无所有处的非想,如痴如醉,如眠如暗,无所爱乐,泯然寂绝,清净无为。此定由修舍无量心而得进入。处于非想非非想处定,破识无边处的有想境界及无所有处的无想境界,此乃不见有无,怡然清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法师)  

 其它法师:一门深入 勇猛精进(海山老和尚) 

 其它法师:怎样念佛容易成就(海山老和尚) 

 其它法师:实践亲证方不退转(海山老和尚) 

 其它法师:最圆满最究竟的因果(海山老和尚) 

 其它法师:信心坚固念佛(觉行大和尚) 

 其它法师:用感恩心念佛(觉行大和尚) 

 其它法师:贤庆法师开示 

 其它法师:远离黑暗的提示(大悲法师) 

 其它法师:起心动念(大悲法师) 

 其它法师:内心深处的,停、瘀、堵、滞,是诸病之源,癌症之 

 其它法师:生命之流(宽谦法师) 

 其它法师:为善最乐,从我做起(明勇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