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弃结忍恶


   日期:2014/12/3 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弃结忍恶”是佛陀在《法句经·言语品》中的教诫。因为无量的众生不懂得因果的奥秘,依靠恶劣的言语让自他都陷入了痛苦之中,所以在这一品,佛陀慈悲地宣说了言语所要遵循的规范。

所谓“弃结”就是抛弃过去曾经发生过的让你感到纠结、不愉快的事情。如何抛弃呢?就是心里不再去想它、言语上也绝口不再提它。过去的事情,不管是愉悦还是不愉悦的,都已经彻底消失,与过去的梦境没有什么差别,也与面前一无所有的虚空无有两样,如果继续将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在心里不断地盘算、计较、思虑,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无形的“结”,这个“结”实际上就是心中无形的“怨”,这个无形的“怨”就会感召将来自己和他人所要面临的痛苦。

思想是一种频率极高的振动,也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当它正在产生的时候,似乎只是心里想想而已,并不比虚无缥缈的梦境来得更真实,而且转瞬即逝,但是它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能将其包裹的精神画面加载到存在于如来藏的“大种”上面去,使得精神画面在未来成为眼前的现实。“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与思想的关系,就像橡皮泥与捏橡皮泥的手一样——手如何捏,橡皮泥就如何呈现。

当内心的思想美好,其包含的精神画面当然就是美好的,因此五大种将来呈现出来的外境也会是美好的;如果内心的思想包含的精神画面令人痛苦,那将来五大种呈现出来的现实也必将是令人痛苦的。过去的令人痛苦而纠结的事情在心中或者语言中再现时,肯定不是什么美好的精神画面。因此,为了过去的痛苦之事不在将来呈现,理智的人就不应该再去想、再去说。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大便当然是臭的,如果埋在土里不去理会,也就闻不到臭味了。可是,如果有人将埋在土里的大便翻出来,一边用鼻子闻一边抱怨并指责这些大便很臭,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太理智。过去的痛苦之事,就像埋在土里的大便一样,不去翻出来闻,是最理智的决策了。其实,与其花时间去闻大便并抱怨其臭,还不如将这个时间用来闻鲜花的香味并赞叹其美呢!

这就是佛陀教诫我们要“弃结”的道理。不想、不说过去的痛苦事,就等于将过去的痛苦事封存了起来,不继续给它能量,这就最大限度地让自己与这件事隔离了。于是这件痛苦的事,就很难再延续下去,只能以种子的状态封存在极其细微的心中(也即阿赖耶识中)。

什么是“忍恶”呢?就是如果你遇到他人的恶言、恶行以及恶事,不要去接茬,或者说不让心与外境上的这些恶言、恶行、恶事共振——也即不要去与他人争吵,说恶言,生恶心;要仍然保持内心的祥和。

因为外境上的恶言、恶行以及恶事,就好比是粪便,如果我们与之“共振”,“粪便”就会进到自己的心里,而且会自动加载到“五大种”上面去,成为未来的某件不愉快的事。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如果我们选择鲜花放在里面,这个玻璃瓶就会变得很美丽;如果选择粪便放在里面,就会变得非常肮脏难闻。同样,我们的心就好比一个无形的玻璃瓶,选择美好的事情放进自己心里,心就会越来越美好,自己生活的外境也会越来越美好;选择痛苦的事情放进自己心里,心就会越来越烦恼痛苦。

佛经里面说:“心净则国土净。”如果我们总是选择美好清净的精神画面放进自己的心中,这个精神画面就会加载到如来藏的五大种上面去,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清净美好。这就是佛教为什么要提倡用禅定来观想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原理。心中始终装着美好的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那么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将来就会显现在我们面前,如《楞严经》中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如果一个人不“弃结忍恶”会有什么坏处呢?看了下面这个公案就知道了。

佛陀在世时,弗加沙王与瓶沙王两人是十分亲近的好友。一日,弗加沙王命人制作了七宝花送给瓶沙王,瓶沙王将其供养佛陀,并请示佛陀该回赠何物,才能让自己的好友心开意解,而来见佛闻法。佛陀叫他回赠《十二因缘经》给弗加沙王。弗加沙王获赠此经后,经常反复读诵、探求经义,最后舍弃了王位,出家修道。然而,佛陀以神通力得知弗加沙王虽出家修道,但寿命将尽,于是幻化成一沙门,来到他托钵休息之处,为他开演四圣谛法,弗加沙王当下证得了阿那含果位。次日,弗加沙王在入城托钵途中,真的被一头新产子的母牛给抵杀而结束了生命。

这头母牛的主人见它闯了大祸,内心十分惶恐怖畏,就将它卖给别人。没想到买主正想牵母牛去喝水,它就从新主人的身后将他给抵死了。新主人的儿子一气之下,就杀了这头母牛,并且将母牛肉拿到市集上去贩售。一位农夫买下了牛头,并将它穿在扁担上挑回去。

农夫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决定在离他农舍还有一里多的路上,暂时休息一下。他取下牛头,挂在树枝上,人就坐在树底下歇息。不料才过一会儿,穿牛头的绳索竟然断了,牛头就笔直地掉下来,砸在农夫身上,牛角正巧刺穿了他的身体,他也因此一命呜呼!

就这么样,这头母牛在一日里,竟然杀害了三条人命。瓶沙王得知此事,觉得十分怪异,就与群臣一同来到佛陀所在的精舍请问此事因缘。

佛陀就告诉瓶沙王等人说:“有因有缘才会在今世相遇,任何善恶果报都是过去的因缘所致。凡夫只能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事,而对导致这些事的因缘却一无所知。

“过去世,有作买卖的三个商人,结伴到他国谋生,并且在那里向一位独居的老婆婆租了房舍暂住。本来他们理当付房租给这位老婆婆的,但这三人见她孤独无依,年老可欺,便起了恶心,想要赖帐。于是他们就趁老婆婆不在的时候,不声不响地搬走了,什么也没付给老婆婆。老婆婆回来不见了他们三人,问了邻人,才知这三人已然离去。老婆婆顿时起了大嗔心,就去追赶他们,一直追到几乎是筋疲力竭时,才赶上他们。见了面,老人家不免先是一番责怪,然后就要向三人索讨房租。不料,三人居然口径一致地对老婆婆说:‘我们之前早就给过你房租了,为什么你今日还来跟我们要?’可怜这老婆婆势单力孤,眼前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她非常懊恼地发下恶愿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又如此穷苦困厄,你们三个年轻人怎么忍心这样欺负我!今生我是奈何不了你们,但来世所生之处,若再相逢,定当杀掉你们,以泄我心头之忿!即使你们得道,我也不会善罢干休,直到取你们的性命为止!’”

佛陀接着说:“昔日的老婆婆,就是今生我们看到的这头母牛,而三位做买卖赖老婆婆房租的商人,正是被母牛所触杀的弗加沙王等三人。”

最后,佛陀教诫在座的大众说:“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佛陀说的这三句话,后来被收录在《法句经·言语品》中。

“弃结忍恶”是保证我们远离痛苦的护身符,要好好珍重,依教奉行。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