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学会“找好处”


   日期:2014/12/15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论是抱怨的心念,还是抱怨的语言与行为,都是由嗔心所引发的。一个人心中对某件事生起嗔心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我爱执”,二是心中有了“这件事对我有伤害”的想法。总的说来,去除对“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嗔心的方法,其实就是在这两点上面下功夫。

通过修持“人无我”的空性法门来去除“我爱执”的根——“我执”,或者通过修持慈悲心等方法来削弱“我爱执”,这是在导致嗔心的第一个原因上下功夫。

在没有证悟“人无我”空性之前,我们也需要在导致嗔心的第二个原因上下功夫,也即学会换一种眼光看问题,看到事情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样就能避免让自心专注在“这件事对我有伤害”这个泥坑里面。这样作意与用心,并非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深入观察心灵的奥秘之后,作出的极其智慧的选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一件事的发生,从其究竟的本性上来说,是没有“好坏”属性的,“好坏”都是观察者站在某个角度加在这件事之上的一种主观态度;一旦分别心将“好坏”加在某件事之上,分别心就只能按照这个价值标准所界定的轨迹去运作了。加“好”的就会得“好”,加“坏”的就会得“坏”,这是心灵在世俗层面的最深奥的法则,应当用心去领悟。

“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是如何形成的呢?唯一原因就是不断用“坏”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周围的每件事,久久训练,日久功纯,“坏”的恶道场景就真的显现在自己面前了;天堂的美好是如何形成的?唯一的原因用“好”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这样不断日积月累,天堂的美好就显现在自己面前了。

在人间,为什么有些人活得成功而快乐?而为什么有些人却活得失败而痛苦呢?除了前世的业报之外,更重要的是:成功而快乐的人具有一颗成功而快乐的心,他们时时都用成功而快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因而他们活得成功而快乐;失败而痛苦的人具有一颗失败而痛苦的心,他们时时都用失败而痛苦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因而他们活得失败而痛苦。

这样一个道理,绝对值得我们千百万次地去观察与思维。古人说:“自求多福”,意思是,福报不是别人送给你的,而是自己求来的。如何求呢?就是自己时时用“福报”的眼光和思想看待周遭的一切。《太甲》中说:“自作孽,不可违。”用不好的眼光看待外境,这叫“自作孽”,这件事的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谁也救不了,这叫“不可违”。

《太上感应篇》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幸福与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招引过来的;好的想法招引好的命运,不好的想法招引不好的命运,这个“因果法则”永远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例如,观察“老师批评学生”这件事,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在害我”,那么这个学生会从这件事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下面的结果:1)内心真的感到很受伤,觉得老师不公平、偏心,对自己不好;2)对老师心生怨恨,远离老师,甚至背后说老师坏话;3)以后从这位老师那里很难再得到什么本质性的帮助了;4)如果老师批评的是对的,自己的那个缺点会永远得不到纠正,这个缺点将来会把自己害得很惨;5)强化了不接受别人批评的恶习;6)很有可能也强化“周围都是坏人”的邪见;7)老师也会感到很尴尬,以后不会再愿意对这个学生付出真心了,甚至也不愿意指出其他学生的缺点了。

相反,如果学生认为“老师在爱护我、帮助我”,那么这个学生会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呢?1)觉得老师对自己很好,正在帮助自己;2)对老师心生感激;3)纠正自己的那个缺点,以后获得成功的障碍就少了一个;4)以后还有机会从这位老师那里更多的帮助;5)有利于培养接受别人批评的好习气;6)会强化“周围都是好人”的观点;7)老师会觉得这个学生也有培养前途,因而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个学生身上。

像这样,是从“老师的批评”这件事中得到伤害还是恩赐,全凭学生对待这件事的一个想法。内心如何塑造自己,自己就会成为那个样子。“不接受老师的批评”的想法,就是按照自己“不可教”的式样来塑造自己,自己最终会成为“不可教”的人。“老师在透过批评帮助我”的想法,是在按照“我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改造自己”的式样来塑造自己的,自己最终会成为老师的好学生。

不仅如此,内心如何看待他人,也会使他人成为那个样子。“老师在伤害我”——当老师透过学生的言语与行为,在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内心的这种想法时,也会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真的伤害了学生,内心会感到沮丧与失败;“老师在帮我”——当老师在学生的言语与行为中“读”到学生内心的这种想法时,老师当然会感到高兴,觉得自己的行为还是很有意义的,因而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帮助这个学生。

人为什么会步入绝境呢?就是心中曾经有过太多的像“老师在伤害我”这样的负面想法,这些负面想法一个又一个地在心中生起过之后,就会积聚成一股强大的业力,使得我们的不得不生活在负面的想法与环境中。有人为什么会左右逢源呢?就是心中曾经有过很多像“老师在帮我”这样的正面想法,这些正面想法在心中积聚之后,也会形成一股强大业力,让他感受到美好与快乐。

王凤仪老善人的《化性谈》中说:“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人人都想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成功的却很少,王凤仪老善人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心中想的都是别人的不好。

又说:“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当我们在外面的人和事之上学会找好处时,内心存的就是美好,这样久久行持,心就很阳光,不会有苦恼;当我们到处找他人的不好时,心里存的就是不好,久而久之,心就很阴暗。

又说:“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金”代表富贵、快乐、成功,一个人要想这些,就必须学会“找好处”,一旦一个人学会了“找好处”,富贵、快乐、成功就有了保证,因此说“找好处是真金”。什么叫“以志为根”呢?也就是在内心立志与发誓:“从今以后不再用负面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要学会在他人认为没有丝毫好处的事情里,找出真好处来,在他人忍无可忍的事情之上,还能忍得住。”如果能这样做到,就是“大义参天”——这里,“大义”是指自己的这种信念与行为非常正确,“参天”是指符合因果法则,因为这里的“天”就是指因果法则。

王善人还说:“找好处开了天堂路”、“找好处胜用暖心丸”。对这些教言仔细思维之后就会发现,一个人要想获得暂时与究竟快乐,要想获得成功,“找好处”实际上就是唯一重要的诀窍。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