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太上感应篇浅释:列举六组骄横自护之恶(二)


   日期:2016/6/1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三组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 

沽买虚誉,是指自己不具有某种德行,却用贿赂他人等方法,让自己获得这个荣誉,这样的荣誉就是所谓的“虚誉”。例如,明明为官不廉洁、品行不高尚,却花钱让记者将自己描写成一个廉洁高尚的人,然后刊文宣传;明明没有某种业绩,却假造材料去申报奖励。险心,就是险恶的害人之心;包贮险心,就是内心隐藏着险恶的害人之心,但表面上却表现得很和善。总之,沽买虚誉是花钱或用心术来往自己脸上贴金,包装自己的外在,而内里却没有这样的功德;包贮险心则是外表和善,内心险恶。这两种恶,都是内外不一致——外在让人看起来好像很好,但却是假的,实际内里却没有什么真实的功德,或者干脆就是险恶的。外在和内里反差较大的人,实际上是一个狡诈虚伪的人,因为他善于伪装自己,欺骗他人。

过去,富春这个地方有个大商人宁标,他的儿子宁固,父子俩因为有钱,就用各种方法沽买虚誉,获得忠孝的虚名以及文坛虚誉。有了这些虚誉之后,他们就经常贬低驳斥他人的人品,轻慢侮辱师友,父子一同作恶,巴结奉承上面的官吏,欺诈残害平民百姓,左右官司,因此致富。崇祯六年,钦差梁公来越地巡视,访查到他们的罪恶,密令捉拿,他们已逃到楚地去了。田地房屋,妻妾婢仆,原来通过恐吓欺诈他人而得到的,都让人揭发了出来,梁公考讯得实,一一归还原主,全郡人都拍手称快。宁标逃到外乡之后,终生以行乞为生,儿子宁固则饥渴而死。这是沽买虚誉,行不义之事而受恶报的例子。

唐朝李义府,是参政知事,容貌温和谦恭,与人说话时都面带微笑,但是内心却狡诈险恶、刻薄嫉妒,善于陷害别人,当时的人称他“笑中有刀”,又因为他常用温和的方式杀害动物,被称为“李猫”。后来他因为犯事,被流放到嶲州而死。这是内在包贮险心、外在却假装和善而受恶报的例子。

第四组恶:挫人所长,护己所短

挫人所长,就是压制别人,使其优点、长处或不为人知,或没有发挥出来的机会。护己所短,就是掩盖自己的短处和过失,使之不为人知。

别人的长处,是别人的安乐因,应该希望别人凭借此安乐因而获得安乐。现在不希望别人获得安乐,反而采用一些卑劣的手段加以压制,这种用心与行为就是典型的邪恶。自己的短处、过失,是自己的痛苦因,应该痛下决心加以改变,现在不但不改变,反而掩护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这就会将此短处永久地保留在自己身上,这不能不算是一种极其愚痴的行为。

宋朝的穆修以擅长诗词而闻名,经常在京城与洛阳一带游走。有人将他的诗抄写在皇宫的墙壁上,真宗皇帝见到之后大为赞赏,问是谁写的,并说:“这个人有这么好的文章,你们怎么不推荐他到朝中做官?”丁谓对真宗皇帝说:“这个人的品行并不像他的文章一样好。”因为这个原因,皇上就再也没有提过要提拔穆修来朝做官之事。丁谓后来因犯事而死,死后悲惨到没有人去埋葬他。这是挫人所长而得恶报的例子。

李叔卿,是县里负责产生的官员,为人廉洁而谨慎。他的同事孙容,是一个阴险、喜欢阿谀奉承的小人,他害怕李叔卿揭发他的短处,反而在县官面前诬陷他。李叔卿不能为自己澄清,忧郁而死,他的妻子也悲愤上吊而死。不久,孙容被雷电击死,他的胁下有一行字:“护己之短,妄害善人。”这是为了护己之短而害人,最终得恶报的例子。

第五组恶:乘威迫胁,纵暴杀伤

乘威迫胁,就是凭借着自己暂时比别人有权势或力量,就胁迫别人服从自己,以获取利益。例如,做官的凭着自己的官位,胁迫下级贿赂自己,或者做一些下级不愿意做的违法犯纪之事;力气大的,凭着体力强大就殴打别人,逼迫别人服从自己;富贵之家,凭着自己有钱有势,就欺负百姓等等。纵暴杀伤,就是放纵或指使手下,或利用手中的生杀大权,杀害、殴打无辜之人,使之或失去生命,或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例如,士兵烧杀抢掠平民百姓,长官坐视不管,任其胡作非为;自家的狗去咬人,主人放任不管,甚至故意指使狗去咬人。

乘威迫胁与纵暴杀伤,都是利用手中具有的威力与权势,来伤害别人,或使别人失去财物、眷属等,或使别人的身心等受到伤害。像这样的恶行,如果在地狱中成熟果报,就是见到众多狱卒迫胁杀伤自己,如果是在人间成熟,自己就会被他人迫胁与杀伤。

明朝时,湖广这个地方有一个乡绅,典当了所有田产出外谋生,后来做了官,就准备好千金,想派人去赎回当初离家出走时典当出去的田产,并对他的儿子说:“现在这些田产的价格已经超过原价一倍,如果以原价赎回来,我们就赚便宜了。”这个宦官的儿子当时十二岁,默默不答,后来委婉地问:“已经卖掉几年了?”回答说:“三十年了。”又问:“有多少家得到了这些卖掉的田产。”回答说:“二十余家。”又问:“小户得到这些田产,当初给了我们多少钱?”他父亲回答了当初收取的费用。这个宦官的小孩说:“我见到大明律法中说,田产典当出去五年之后,就不许赎了,父亲您为什么不遵受王法呢?”一个门客说:“回赎祖产,是争气之事。”宦官儿子说:“你们这些人只是一味阿谀奉承,父亲做了官,另买好的田产,不也是争气吗?为什么定要赎回原来的田产呢?”父亲说:“我要赎,乡人哪敢不从?”儿子说:“我正怕乡人因为害怕您的权势,勉强答应,这样就亏了您的阴德了。”又说:“我家置田易,小户置田难,如果一家靠十亩田度日的,如今赎回了,教他另置,靠赎金他只能置得五亩了,怎么忍心教他家一半人饥饿?劝父莫赎,积些阴德,留给子孙。”父亲沉默良久说:“你所说的都是实话而且在理,但祖坟边上的十八亩地,一定要赎回来作为祭田。”儿子请求他照时价立契购买,不要提回赎之事,他父亲遵从了他的建议。乡人感谢他的德行,常在猛将祠为他祈祷。后来,这个儿子十八岁,就提升为严州太守,一日骑马迎诏书,过桥时马跌倒坠河,忽然见到猛将用手将其托起,放在桥头。后来他才知道,是乡人祷祝所感。后来,这个儿子活到了八十多岁。这是一则不乘威迫胁而获善报的例子。

元朝广州有个官员叫黄同知,夫妇都生病了,于是分床而卧。他的妻子夜里梦见官吏拿着公文,带着一些手里拿着枷锁的士兵,揭开帐子要擒拿她,听到有人说:“这不是他!”于是见到那些人走到对面的床榻,揭开帐子说:“是他!”此时,夫妇两个都同时惊叫而醒,丈夫非常恐怖地对妻子说:“我死定了,我在招安盗贼的时候,多杀了不少无辜之人,我刚才梦见他们都来找我讨命了。”过了一天,黄同知果然死了。这是纵暴杀伤受恶报的例子,所以一个人手中掌握他人的生杀大权时,一定要慎重,不可随意伤害别人。

其实,纵暴杀伤不仅指利用手中的生杀大权杀伤人,而且也指随意杀害动物。人与动物,身体外形虽然不同,但是喜欢生存、惧怕死亡的秉性却没有两样。我们自己可以闭眼想想:“假如有人要杀害我们,我们内心一定会非常惊恐绝望,并且对杀害我们的人充满愤怒。”同样,动物在被人杀害时,内心也一样的惊恐绝望,也是对杀害他的人充满了仇恨与愤怒。所以,具备慈悲心的人,一定也不能纵暴杀伤动物。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