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二)


   日期:2020/9/23 23: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二)

不要以为说:那自知、自觉、自作证,那没有客观的标准啊;那个修证、修证那太主观了,没有客观的标准、没办法参考。错了!就如同家里的灯有没有修复,你会清楚的知道。你的无明有没有破除,你的心安不安,我慢有没有断除,自己都可以觉察的到。

当然,明眼善知识也都是很清楚的。所以真正实实在在的真人,他们是协助你来到DIY——自己可以动手,来到自依止,法界依止;来到能够自知、自觉、自作证。所以不要小看我们这几天,你随时你都有可能见法、断结、证果。只要你真的身心柔软、归零;你真的能够归零,那就有无限的可能啊!

本来想说禅修方法方面,我们以前都已经有详细的提过了,所以这一次尽量少讲,但是因为有不少学员、新学员,还是不太容易能够掌握到这些要领,加上我们禅修一开始方法方面,还是有需要再跟大家讲清楚一点、具体一点,你才比较不会掌握不到,然后又变成心会紧张、空虚。

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下,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五支。一般比较常讲的是,寻、伺、喜、乐、一心。但是你真的要见法,那是要用觉、观、喜、乐、一心。在《阿含经》里面——《杂阿含》、《中阿含》、《长阿含》也都是以觉、观、喜、乐、一心为主轴。

两者不一样就在于:一种只是着重在世间定、定力的开发;另一种是有定力,有觉、有观,那是有观察力,那是一种止观双运。你要开智慧,一定是要透过止观双运,而不是深定。如果你不晓得止观双运的话,不管你的定力多高、多深、多厉害,你都没办法打开智慧的。

有时候错误的定,反而会让你的身、心越僵化,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分叉点、分水岭,不要走错了!那觉观喜乐怎么样应用呢?你如果能够掌握到这个要领的话,那你所有的其它方法,你都可以配合、套进来应用;你只要掌握到大原则,其它你都可以很灵活的应用。“觉”就是:开发出我们的觉察力,开发出我们明觉的心,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那这个“觉”是什么呢?当然,《六祖坛经》里面有提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当下,但这样还是很容易抽象的。“觉”就是我们这个能够觉知、能够感觉。人家捏你你会痛,骂你你会生气,这都是我们的觉性啊!

你清楚地把你的觉察力开发出来,因为我们平常我们这一颗心都是飘东飘西,我们常常过的是行尸走肉的生活。你虽然身在这里,但是你的心都是跑到九霄云外;你的心常常跑到过去或是未来,你没有活在当下,也就是你就没有觉性。这就是活在梦幻世界里面,你还没有觉醒。

所以你要成为觉悟者,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觉醒过来。觉醒过来,就是要把你这个心跟身,完整紧密的结合。你的身是活在当下,也让你这个心呢,对焦、把焦距调好,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所以,种种方法也是帮助你开发这些觉性,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帮助我们开发觉性。

“观”,“观”就是观察出入息,观察法义,观察真理、实相。这个“观”,如果你还没办法来到如实观,那你可以透过一些观想、慈悲观之类的。但要知道,我们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来到如实观。

你心稳定地活在当下,你才能够真的如实观。这个“观”它是很稳定,然后不带污染、不带扭曲,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这个“观”那是宁静、专心,没有染污,没有扭曲地去看,不是散心杂乱,也不是胡思乱想。

如果我们能够明觉,又能够仔细地如实观,配合放松的要领、放松,这样你就能够产生喜、乐。我们所谓的喜禅支,那是自然地产生。你只要身心对焦活在当下之后,又很全然的放松,你的喜觉支自然就会出来。

所以如果说你的打坐,还很昏沉、还很冰冷、还觉得枯燥,那是因为我们的喜觉支还没有开发出来。当然大家平常如果少坐、少打坐,或是刚切入修行没多久,这个喜觉支要开发出来这是不容易。因为我们身心都绷得很紧,再加上平常身心、体力都是透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的喜觉支很难开发出来。

所以在第一天,要把那些疲倦要消化掉。你真的消化掉疲倦,我们身、心才会真的放松。你身、心真的放松,你才会产生喜、乐觉支,你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所以为什么说你有昏沉盖的话,就不会有初禅;你有昏沉盖的话,你就没办法见法。昏沉是代表我们的身心的混沌、无明,代表我们身心的疲惫。疲惫,你的心不清的话那你没办法见法。

但是,昏沉盖不是用对治、不是用打压的。昏沉盖需要你停下来,让慈悲、用你的慈悲心来消化它,用你寂静的心来消化它,让昏沉盖很快的消失。

那我们用出入息怎么样来配合初禅五支而逐步的稳定深入呢?你把你的觉察力完全的放在出入息上,你清楚地觉察到你现在当下的呼吸,这就是有觉察到了。有觉察到,就是你的觉性渐渐地开发出来了。

呼吸它是当下、现在正在发生,你有跟现在当下正在发生的现象有对焦,你的觉性就唤醒起来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个步骤,不要小看这个动作。能够清楚觉察一个呼吸,你的觉性就开发一分;你能够清楚觉察一个小时,你的觉性的开发就连续了一个小时。这比开发黄金矿、钻石矿都还更有价值啊!

所以,大家好好地把呼吸觉察开发出来,清楚地知道每一吸每一呼,跑掉没关系!又拉回来,又从零开始。你不要跑掉之后,然后又在那里自责、责备、懊恼,这样你的生命又在那里拉扯、厮杀,你的生命力又被挫耗掉。跑掉了,归零,回到当下,又用慈悲心、用欢喜心来看当下的呼吸。这是觉性开发很重要的阶段。

那进一步呢,去体悟这个呼吸,它这样一直在吸、呼、生、住、异、灭。一吸一呼,我们身体里面的风界元素,又已经在进出、又已经新陈代谢;身体里面的风界元素,又已经流动、变化、不同了。所以你能够观察到呼吸的进、出、生、灭、变、异,那你的这个如实观的这个观察力,又渐渐的开发出来了。

你的打坐能够有觉有观的话,它就不会枯燥。那你能够懂得放松的要领的话,喜觉支它就很快出来。那一开始因为我们的心常常是到处飘东飘西,你不容易安定在当下,所以你常要花费很大的力量,要把这一头心猿意马拉回来,所以常常是处在绷紧的情况;绷紧的情况,你又会修得很挫折。所以第一二天的打坐禅修,通常是比较枯燥、比较苦。

如果你有基础的话,很快你就可以驾轻就熟,很快你就可以上路,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气馁。只要你能够随时归零,随时从新来,好好的再把呼吸观察的清清楚楚,再掌握到那放松的要领,观察自然的呼吸,你的喜觉支、乐觉支就自然会出来,然后你一心一意的放在当下呼吸上面,这样呼吸配合初禅五支就会实现了,也就是你稳定的话,你就能够来到的初禅的境界。

初禅的话你就会体会到禅悦为食,你的打坐就会很轻松,很愉快。那你也不要说:奇怪我坐这么久怎么都还没有轻松的感觉,都还是很沉重?你又在那里有迎有拒的话,你的身心又会紧,这样反而适得其反。

你只要放在呼吸上面有觉有观,这样就好。你能做的就是有觉有观,后面的喜乐那它是自然产生。如果你在那里乞求,你在那里期待,或是在那里有迎有拒,反而喜乐觉支不会产生。所以你只能够就是说,我能做的我做了,其他那就是法界的因缘。开发出你的觉性,如实观察,喜觉支、乐觉支它就会自然产生。

如果说你的打坐不容易定下来,或是身心散乱,或是觉性还是不太容易开发出来,身体还是冰冷,像这样的话有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对治方式,就是你可以退回来慈悲观。这个慈悲观也是一样,可以配合初禅五支的觉观喜乐一心。你把出入息转为慈悲心。

慈悲,这是非常好的让我们身心柔软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的心常常活在贪、瞋、痴、我慢的世界,很少活在慈悲的世界。你真的活在慈悲的世界,你会很快乐的。所以如果你的打坐不容易契入,不容易有喜乐觉支,那你可以从慈悲观、慈悲心着手,这样你也很快能够产生喜乐觉支。慈悲这是四无量心,它可以打开我们狭窄的心。

为什么我们的心不容易跟法界的法流溶为一体?为什么我们的心不容易契入一体世界?那是因为我们平常都把注意力,放在这狭窄的自我上面。我们平常的心胸是很狭窄啊,就像井底的青蛙。你的心都只是为了我、自我,为我所在考量。

我们的心狭窄的情况之下,你没办法跟众生交流,没办法真心跟众生跟法界交流,你就没办法溶入法流里面。我们的心量没有打开,我们就活在狭窄的世界,活在苦海的世界。不管你多么的我是、我能,不管你社会有多高的成就,不管你多么有钱,你都活在苦海里面。

慈悲则是打开我们狭窄心量的最好的方法。所以如果我们的身心还是冰冷,如果我们的打坐还是枯燥乏味,那你可以退回来慈悲观。

怎么样做慈悲观呢?我们每一个人你从小到大、你一生中,还是会有很多你展现你最慈悲、展现你慈爱、慈悲众生的时候,那你就把这一种情境、把这一种心态,唤醒出来,让我们再进入那样的一种慈悲的心里面。

这个慈悲心,一样由点、线、面、空间逐步的扩大。再讲比较具体一点,大家比较容易契入:我们从小到大,在座的大多数有为人父母的经验,你会有很疼爱、很关怀你小孩的那一种心境,你会展示出、展现出那一种慈爱、慈悲,大慈大悲善待自己小孩,那一种纯真、真诚、真心的爱。为人父母的,都会有经历过这种心。

好!你能不能把这一种心境再叫出来,然后,我们再来关心的对象,不只是、不只是自己的小孩,我们也能够来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关爱自己小孩子的这一种起点逐步的开发,去关爱亲友的小孩,去关爱我们所认识、我们所遇到的这些小孩。进一步把天下的小孩,都当作像我们自己小孩一般地去关怀。如果你能够这样逐步去做的话,你的心量会从一个小家庭的世界,扩展到无边无际的法界。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或是单身没有小孩,那你会对你的父母,有一种感恩、关怀、关爱,或是对亲友有一种关怀、关爱;或是其他的,你对你的师长或是对其他朋友,你会有你很单纯、无条件、无所求那一种关爱的心、关怀的心,那一种慈悲心,都会有的。你把那一种心境叫出来、叫出来,然后让我们溶入那里面,这样我们的心很快会柔软,很快会产生慈悲。那你再把这个慈悲呢,一样由点、线、面逐步的扩大。对象,从你原来有对象的狭小范围,慢慢来扩大到没有亲疏观念。

你要解脱,这些亲疏观念的结缚都要超越、都要去除,何况宗派、宗教、种族?这个都要一一去除啊!如果你原来有很多的敌人,能不能也用慈悲心去爱你的敌人;你原来有很多你不可意的竞争对手,你能不能用你的慈悲心,真的去普爱一切众生。这一点如果做不到,那你就不可能解脱,因为你会活在二元对立的苦海世界里面。

真的解脱,那是来到无人相、无我相,那是来到没有二元对立、没有敌人;真的解脱,那是来到大慈大悲普爱一切众生。所以这个慈悲那是很具体的,把你的心态、心境唤醒出来,然后我们逐步地从一个点开始,慢慢地去扩大。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你这个身心、你这个我。我们不是去贪爱它,但是我们要先对自己慈悲。

平常我们都用我慢在折磨这个身体;平常我们内心世界里面有很多的贪瞋痴,我们又一直地在打压自己的心灵。你的心灵常常是活在分裂的阶段,活在拉扯的阶段;你的身心常常活在拉扯、分裂的阶段,这就是所谓的身心分裂、人格分裂的情况。一般众生或多或少都有。

在分裂的情况你内心是苦的,有苦那就是表示我们对自己不够慈悲。所以慈悲一个相当重要的基准点就是:要能够对自己慈悲,你身心有苦不要责备它。在禅修、整个修行过程中,身心有苦、有挫折不要责备它,一样用爱心、用慈悲去消化。很快!这个被你打压的身心,它会渐渐地收回来、会渐渐地复愈。你要有一个健全的身、心,你才能够真正去利益众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