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2010年10月灵泉寺三坛大戒开示--毗尼日用切要


   日期:2020/9/25 23: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空海(惟传)法师2010年10月灵泉寺三坛大戒开示

【毗尼日用切要】

早觉: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鸣钟: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唵 迦罗帝耶 莎诃

闻钟: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唵 伽罗帝耶 莎诃

着衣: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着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下单: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足下丧其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唵 逸帝律尼 莎诃

不伤虫蚁: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出堂: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登厕: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唵 狠鲁陀耶莎诃

洗净: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 室利婆醢莎诃

去秽: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唵 贺曩密粟帝莎诃

洗手: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唵 主迦罗耶莎诃

洗面: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唵 蓝莎诃

饮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

唵 缚悉波罗摩尼莎诃

五衣: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不舍离。

唵 悉陀耶莎诃

七衣: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

唵 度波度波莎诃

九衣: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广度诸众生。

唵 摩诃迦婆波咤悉帝莎诃

卧具: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

唵 檀波檀波莎诃

登道场: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赞佛: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暂皈依,能灭三只业;称扬赞叹,亿劫莫能尽。

礼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普礼真言:唵 缚日罗斛

供净瓶:手执净瓶,当愿众生,内外无垢,悉令光洁。

荡净瓶真言:唵 蓝 莎诃

灌水真言:唵 缚悉钵罗摩尼 莎诃

甘露真言:南无苏噜婆耶 怛他耶哆耶 怛侄他 唵 苏噜 苏噜 钵罗苏噜 钵罗苏噜 娑婆诃

展钵: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共一切众,等三轮空寂。

唵 斯麻摩尼 莎诃

受食: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早斋出生: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 度利益 莎诃

侍者送食: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 穆力陵 莎诃

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应供: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 枳哩枳哩 缚日罗吽 发咤

初匙:愿断一切恶。  二匙:愿断一切善。  三匙:誓度一切众生。

洗钵: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

唵 摩休罗悉 莎诃

取杨枝: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唵 萨吧缚述答 萨哩吧 答哩嘛 萨吧缚述怛夯

唵 蓝 莎诃

嚼杨枝: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唵 阿暮伽 弥摩隶 尔缚迦罗 僧输驮你 钵头摩 俱摩罗 尔缚僧输驮耶 陀罗陀罗 素弥么犁 莎缚诃

漱口: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唵憨 唵罕 莎诃

出鍚杖:执持鍚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唵 那栗替 那栗替 那栗咤钵底 那栗帝 娜夜钵儜吽 发咤

午斋出食:大鹏金翅鸟,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唵 穆帝 莎诃

受衬: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罗蜜,具足圆满。

取水: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唵 缚悉波罗摩尼 莎诃

预法流: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浴佛: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

赞佛: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唵 牟尼牟尼 三牟尼 莎缚诃

绕塔: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南无三满多 没驮喃 唵 杜波杜波 莎诃

看病: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诸乖诤。

唵 室哩多 室哩多 军咤利 莎缚诃

剃发: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

唵 悉殿都 漫多罗 跋陀耶 娑婆诃

沐浴: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唵 跋折罗恼迦咤 莎诃

洗脚: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足神力,所行无碍。­

唵 蓝 莎诃

敷单:若敷床单,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坐禅: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

唵 缚则罗 阿尼钵罗尼 邑多耶 莎诃

睡眠: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稳,心无动乱。

阿 观想阿字轮 一气念此字

 

 

毗尼日用切要开示:礼佛—食存五观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新戒戒子们,大家好!

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

   具足很多的殊胜因缘,我们今天才能同聚一堂,来探讨毗尼日用。把深奥的佛法,把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把深奥的佛法,把它落实在日常的历缘对境之中。所以这是一门很切实际,也很重要的课程,我们大家继续再来探讨。

   上次有讲到赞佛、礼佛,现在再来把礼佛的深义,再跟大家做一些比较详细的解析。让大家在礼佛的时候,不只是表像上我们恭敬的在礼佛,而且又能够礼出礼佛的深义。礼佛的非常高深的含义,礼出不同的品质,礼出我们的生命。

    好,那怎么样进一步来把礼佛的深义呈现出来呢?现在就跟大家来勉励几点: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学佛的人大家都很清楚的了解,佛陀的伟大佛陀的功德,这是毋庸置疑。问题在于你是盲目的偶像崇拜?还是真的能够把礼佛的深义礼出来呢?佛陀来这世间示现他的目的是要做什么呢?他不是在塑造偶像;不是在塑造权威;不是要我们一直要崇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样去感恩、崇拜、恭敬佛陀,这是我们的表达。但佛陀的主要用意,来这世间讲经说法的主要用意,就是协助我们早日解脱自在;协助我们开启我们生命的高等智慧。

佛陀很清楚的看到,地球上的人类处在三度空间的人类,很多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很多的习性、观念、知见是错误的。那这些错误的观念知见会导致我们制造很多的痛苦苦因而不知道。这些错误的观念知见,会让我们在苦海里面浮沉,而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所以佛陀就透过他的大智慧来告诉我们,我们的苦因在哪里,如实的去找出苦因,你就能够逐渐的出离苦海。

   所以礼佛第一个深义就是: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来感恩佛陀大慈大悲,告诉我们一条解脱之路。所以礼佛第一个深义就是感恩的心,感恩佛陀大慈大悲,示现解脱之路引导我们出离苦海!所以就有感恩的心。

第二,昨天有跟大家勉励过就是要见贤思齐,佛陀确实拥有高等的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德行。但是我们是要跟他看齐学习,我们说来学佛、学佛,学佛就是要学习像佛陀这样的崇高的德行,跟智慧。所以我们在礼佛的当下,我们要勉励我们自己,早日能够开发出我们高等的智慧;早日能够像佛陀这样拥有崇高的德行。所以佛像在哪里那是一个表征,看到像在就好象看到实际的佛陀的存在。那我们要了解佛陀就是要协助我们解脱自在,所以我们很重要的一项深义就是要见贤思齐。如果你没有见贤思齐的话,那变成你只是在礼一个圣者、礼一个表征、礼一个表像,你还是在数他人珍宝。

   所以第二项见贤思齐,这样才能够真正为法作见证。佛陀在讲经说法里面就有提到,你的各种供养里面,最殊胜的供养就是法的供养,法供养是最殊胜。那什么是法供养?就是你认真的去闻、思、修。一步一脚印的去净化我们自己;去实践解脱道;去把佛法里面的深义,能够透过你的实修实证而亲证。这时候你本身就是法身具足,你本身就是为法作见证;这时候你到哪里,你本身就是在示现无上甚深微妙法。能够如此的话,那你到哪里你就能够让正法久住。所以我们要了解佛陀来人间示现的真正的意义在哪里,这样才不会不辜负佛陀啊。

   第三,礼佛我们在礼拜的时候,不要忘了当下要开发我们的明觉。你在礼佛的过程,记得不是在感激;不是在只是做过功课应付了事。或今天师长规定我要拜几拜,然后我把这个数目拜完了,功课做完了,这样就可以交差。如果你是这样礼佛方式的话,那没什么效果。我们礼佛的当下就是在明觉的开发,佛陀是一位觉悟者、觉醒者。我们在礼佛的当下,我们就在开发我们身体的明觉,身念处的开发,身体明觉的开发。一方面也用清净的心来礼佛,所以当下是身、心就一直在开发我们的明觉。身体的明觉越来越清楚,心灵呢,你的心越来越柔软,如果你很傲慢的话,你腰弯不下来的,很多人他不信佛他腰弯不下来,有的人对善知识不尊敬腰弯不下来,那是因为我们身心不柔软。所以在礼佛的当下我们的手要合掌要弯下去,膝盖要弯下去,腰要弯下去,我们整个礼佛的过程都要清醒明觉。你的手到哪里怎么放、怎么翻掌、怎么合掌,这整个过程你都要都要保持清醒明觉。你能够这样的话,你在礼佛的过程也在净化我们的心灵,你在礼佛的过程也是在开发我们的明觉。

   第四点礼佛,我们是透过表象的佛;透过一个象征;一个圣贤的这样一个表征。最重要是要唤醒我们的自性佛,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是透过这样的表征;这样的完美人格的佛,进一步要唤醒我们的自性佛。人人都有佛心,人人都有佛性,只是我们的佛心、佛性被我们的贪、嗔、痴、无明把它覆盖住了。所以我们说要学佛、要修行,就是来到、恢复到我们的清清静静的佛心、佛性。所以我们是透过礼佛,然后唤醒我们清净的本心;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心我们就把它称为佛心。所以我们在礼的时候,你除了很放松开发明觉、清净心在礼佛之外,这时候当下你是没有贪、没有嗔、没有那些愚痴的。你有明觉就没有愚痴,你有在开发明觉当下贪嗔就不现行。所以这时候清净的心他就自然的在一直流露出来。当你有明觉,又有清净心在流露的时候,这时候就是你的佛心、佛性不断的在开发出来的时候。慢慢的、慢慢的你的心会越来越清净,你的心越来跟佛心越来越接近。所以大家要把礼佛的深义礼出来,这样了解了噢。希望大家以后礼佛的品质跟过去不一样,连礼佛都是很神圣的,礼佛绝对不是偶像崇拜,不是盲目崇拜,大家要礼出礼佛的深义。

   好,再来,请大家看供净瓶这一节。

供养净瓶:手执净瓶,当愿众生,内外无垢,悉令光洁。

   你看噢,当我们在供养净瓶的时候,我们一样要去体会,这个净瓶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也跟众生来互相勉励。很多长老、师父或是祖师、善知识,他们要协助弟子们成长都会告诉弟子们,你们要把你们的瓶子要怎么样?要清洗干净嘛?对不对,要把你们的瓶子清洗干净。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产生的就是我慢的心,我们的这个法器我们这个身心啊,我们这个法器里面,我们这个瓶子里面,装填很多的过去的贪、嗔、痴、观念、习性、知见。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瓶子里面的水,是肮脏的;是污垢的;是不纯净的;或是不净的水已经装得相当满。如果我们这些不净的水,你不把它清洗干净的话,那你这么多这么满的这些污垢的水,就算善知识他要给我们加入甘露水,清净的水进去也会变成染污的水呀。

   所以有一句话说,邪人信正教,正教也变邪啊。如果我们的心不干净,我们用的是染污的心,用那些贪、嗔、痴、名利心在学佛的话,那就算这些佛法甘露水,清净甘露水加入你的瓶子里面,也会被我们的心把它染污。

好,如果我们的瓶子把它清洗干净之后,清洗干净之后,这时候你本身就是成为非常好的法器。这个叫做你准备好了,我们的心已经准备好虚心的学习,我们已经准备好当学生当弟子。所以这时候呢,因为我们的瓶子是清净的、干净的,你的师父祖师们或是善知识们,他们知道你已经准备好你这个法器,所以他就会给我们甘露水。这时候我们瓶子里面所装的,就是根本能够净化我们身心的甘露水。

   所以这一段提到,当我们去供养净瓶的时候,我们也勉励我们自己,我们要来到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就是个法器啊,就是个瓶子啊。我们勉励我们自己要来到内外无垢,悉令光洁。所以在初谛学佛的时候呢,这时候我们本身要做好净化;做好做学生的准备;做好当弟子的准备;你要会当学生你才会当老师。那你不要以为说我已经很会当学生那,我来顶礼师父、我来皈依师父我就是来当学生那,没那么容易啊,当学生没那么容易。很多人你当学生是用着我慢在当啊,用着怀疑心、不信任的心在当啊。只要你有我慢、有怀疑心,对师长有怀疑心有不信任,或是你还有保留几手,那这样的话,这表示我们的瓶子都还没有清净,你还没有准备好。

   所以这里就勉励我们,我们要内外无垢。我们要真诚真心的来学,学佛学法你要亲近善知识,记得要真诚真心的来学。你真诚真心的学,善知识一定是无保留无藏私的给你法宝给你甘露水。所以当我们内外无垢,这时候我们本身就做好能够承接甘露水的法器,这时候你的成长你的净化,就很快。所以从供养净瓶我们就要勉励我们自己,身心内外要清净要洁净。

   几年前我到美国某个道场去交流的时候,那里面的当家师,就跟我很轻松的在交谈过程中,然后他就提到,以前都是徒弟怕师父啊,现在噢都是师父怕徒弟呀!现在的徒弟都越来越厉害呀!当然他讲这一句话噢,是有一点讲出他的心酸那。因为真的会懂得当学生的、会懂得当徒弟的并不是很多。一般都带着我慢在做,所以跟大家勉励的就是,要真的会当学生、真的会当徒弟,要真的会学佛、学法。我们要真诚真心,你越虚心学习,对你来讲绝对获益越大,不会吃亏的。你真诚真心的学习就算你遇到假善知识,他也会帮助你某方面的成长,真的你不会吃亏的。就算你遇到假善知识有一天当他协助你成长到某个情况的时候,你一样你可以看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但你不会忘恩负义,你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你会继续进一步再求学、再突破、再成长。所以跟大家勉励的就是不要怕上当不要怕吃亏,真诚真心绝对不会错。

   再来,我们来看展钵这一节,

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共一切众,等三轮空寂。

   这里所讲的展钵噢,他的真正的象征的意义就是,把钵展开来意思就是,因为钵一般通常里面就是有一些饮食嘛,可以吃的东西,那这里象征的就是我们有世间的财物,包括世间的财物或是法才,所以钵它是一个象征,里面装有可以利益众生的东西。那我有这些可以利益众生的东西呢,我跟自己也跟众生勉励。我有的东西对众生有益的东西,我愿无藏私、无保留的跟普天下众生来分享。就是这句话:愿共一切众 、 等三轮空寂。

   等三轮空寂就是用三轮体空的心来布施,不管是财布施或是法布施或是食物的布施都一样。当我们有好的东西,当我们有财物或是有法,我们都很乐意来跟普天下众生分享。这里面就是不断的提醒我们,要破除我们那些私心;破除我们那些我见。没有私心、没有我见、没有我慢,我有什么好东西、有什么法宝,我都是愿意跟普天下众生来分享。而且这一种分享的过程,就勉励我们自己要三轮体空的去做,要做到三轮体空很不容易。说布施还容易,但是你真的要来到三轮体空不容易。要跟大家勉励的就是我们初步先学习着三轮体空的布施,你初步只能够学习着,那你要来到真正做到,那是一定要经历过相当的闻、思、修、证,而且一定要相当的正量,你才能够来到真正的做到三轮体空的布施。

   三轮体空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三轮:在布施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布施者,一就是布施者;第二受布施的一方,这已经是两方面了;第三布施跟受布施中间他会有受布施的东西,不管是财物或是法宝。所以这三样形成,布施者、受布施跟这些财物。那你要来到三轮体空,就是来到我们在布施的过程之中,没有我是布施者;也没有你是受布施者;没有这些人我的观念了,没有人我像。也没有说,比如说我在法布施,然后认为说我有很多的法宝,我有很尊贵的法宝可以给你,或是我有很多的财物,我可以给你、我可以布施给你,没有那些我、我的、我所的那些观念。

所以三轮体空的布施,你真正要做到这个层次的话,那他展现出来的就是无我、无我所,但要真正做到无我不容易、不容易。金刚经所讲的要来到无人像、无我像、无众生像、无寿者像。像这方面你要来到无人像、无我像、无众生像,你至少,你真正要做到的噢,你至少要证到三果以上,至少要证到三果以上。因为我像、人像、身见、我见,这个要破除,真的要断除不容易。

   所以为什么要跟大家提醒这方面呢,因为很多人都太习以为常了,认为说我三轮体空布施啊;我无像、无所求布施啊。但是你背后有名利心或是有我慢,你不知道。这个很深层的那个习气习性在运转,你很容易被你忽略了。你的明觉如果没有开发出来。明心,如果你的心念处没有认真的去开发的话,你很深层的那个潜意识在运作,很幽微的那些心态在运作你看不到。但并不因为你看不到你不以为然就没有,不是的。还是一样,你用我慢在运作你不知道;你用我是我能、用主宰欲在运作你不知道。你透过布施、透过财布施,显现你的能、你很厉害、你是大功德主,或是你透过法布施,显现你你是个大善知识,要别人崇拜、要别人追随。这里面我们要好好去认真的过滤,认真的去反观反省,这里面我们有没有在展现我是、我能、我慢,有没有身见?有没有人我像?有没有我很行?有没有不平等心?因为有布施者跟受布施者,这个就有人我像,而且有不平等的心。通常你会认为我是布施者,我比那个受布施者阶级要高啊。但那是很幽微的心态,如果你没有开发明觉,没有开发深层的明心的话,真的这个幽微的心态在运作你不知道。

   所以跟大家勉励的就是,要做到三轮体空,那都是要真正的大菩萨,而且至少都要三果以上的证量。身见都要破除的人,身见破除那是证到初果噢。那讲的是要来到证到三果,他才有真正能够做到三轮体空的布施,三轮体空他在做的时候他就是法尔如斯的付出、奉献、回馈。

   那他不管在做什么布施,他本身就是无条件无所求,没有任何的我慢那都是自自然然的流露,不需要任何人的勉励。在他布施的过程之中,在做的过程之中,也没有丝毫要求功德之心。你有求功德之心的话,那还有有所求,还有人我像啊。所以真正三轮体空这些都是已经要超越过的,而且都是自然的流露、自然的呈现。不错这是非常高等的心灵品质的呈现,这是真的大菩萨行,那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又用我慢在运作,用我是、我能、用身见在运作我们不知道。

   所以跟大家勉励的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不要粗心大意,要勉励我们自己,我们一开始是学习着三轮体空的布施。因为你有这样的认知你才会知道,我还有人像、我像、众生像,我有没有我慢我要清楚的去反观,如实面对自己、如实的去净化,你才会真的实质的成长。将来有一天,你会做到像大菩萨他们这样的德行、智慧,真的你会做到三轮体空的布施,无条件、无所求、无我、无我所,那都是很自然的慈悲大爱的流露。OK

好再来我们来看受食这一节,受食就是托钵啦,托钵的时候,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受食就是在托钵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空钵,托不到食物;有时候会遇到,哇,刚好有非常多的善因善缘我们的是满钵,满载而归。那一般人,一般众生常有得失心,常常用得失心在运作。所以当遇到满钵的时候就哇!喜气洋洋啊,很高兴很、快乐啊。然后甚至无形之中长养欲贪都不知道。或是还会长养我慢,认为说你看我德行这么好,我非常的庄严,所以信众给我的供养就特别多。

你看噢,遇到满钵的时候,一般很容易长养欲贪我慢,这是得失心,他认为他得到了很多。那如果遇见空钵,今天出去托空钵呢,那就会想到,唉!这么倒霉,今天怎么我是不是业障贴别深重啊,怎么样,众生怎么样,反正就很多的那些抱怨,很多的那些负面的情绪都一直的出来。因为你没有得到你所想要的,那个得失心就会让你产生有时候在天堂;有时候在地狱;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很痛苦。得失心让你的心不得安静,不得涅磐寂静。

   现在我们怎么样来把,这一种两端的,两级的这一种心能够来到很中和,我们看这一句话噢,遇到空钵的时候我们一样体会到唉!究竟清净 空无烦恼,没有痛苦、没有失落感,没有嗔心。遇到满钵的时候,这时候装填很多的食物东西,但这时候我们一样没有任何的贪心,没有任何的我慢。而且我们生起的就是我所聚集的这些,所装盛的这些都是善法、善因、善缘,凝聚更多的善因、善缘。那我这些善因、善缘呢,是要来播种善的种子,是要来跟众生分享的。所以不管是空钵或是满钵,他都是很高兴、很快乐的过着每一天,没有那些失落感、没有那些嗔心、也没有那些傲慢之心。

   好,讲到这里,我们又再引申、再扩大,引申到很多范围。遇见空钵,就好象我们日常生活之中,遇到逆境、遇到挫折。一般人遇到逆境、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起嗔心,或是怪业力、怪业障、怪别人、怪东怪西。所以你的心被那个逆境把你牵引着走啊。我们说要来到八风吹不动,谈何容易。一屁就把你打过江啊,一句逆耳的话、不顺己意的话,我们马上就起嗔啊。这是一般你让你的习性在运作的话,你没有明觉的话,你就是被习性牵引着走,所以你都成为外境的奴隶啊。遇见空钵遇见逆境就起嗔,起烦恼。那遇到顺境呢,满钵是代表顺境、代表可意境,遇到很多顺己意的那些境界的时候,哇,你就洋洋得意,然后容易产生贪心、贪爱、执着、抓取、我慢,很容易那些习性就出来。结果你又被顺境把你牵引着走,你都不知道。

   处在无明情况之下,觉性没有开发的情况之下,真的我们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遇到逆境就让你入地狱;遇到顺境就让你飘飘欲仙,然后忘了我是谁。所以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得失心忧悲恼苦就这样。所以真的大家要深入佛法去挖宝,能够来到透视所有境界的真面目。你要具有透视力啊,你真的要了解真理实相,你要看透这些幻象,你才不会被幻境所迷呀!但是你要来到真的看透万事万物的真相幻象,这是需要大家进一步深入去闻、思、修、证,你才会开启智慧眼,开启法眼。你有智慧眼、有法眼,你就能够看透万物的真相跟幻象,这时候你不会被境界所迷。所以你才能够来到遇到空钵,我也很高兴、很快乐;遇到满钵我也很高兴、很快乐。但是没有任何的我慢,你这样才会来到所谓的如如不动啊。

   好,讲到这里,这样大家都可以了解噢。我们还有几堂课噢,如果你们有什么问题,针对我们所讲的课程之前或是之后,你们有什么样的问题针对这方面的,你们可以写出来,我在最后一天会来解答大家的问题。或是你在历缘对境、你在佛寺、在道场里面,你遇到的一些不了解的情况现象,那你也可以写下来,最后一天我会找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好再来,我们来看早斋出生。这里讲出生,但是我们一般名词用词叫做出食,食物的食,出食大家比较容易了解,出食就是要做食物的布施供养。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再看下一句偈

侍者送食: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这里是几乎绝大多数的道场,佛寺每天都会有的功课,早斋出食、跟送食这时候都会,每天都会背诵都会念出来的这样一句偈。那这里呢,我们要了解就是我们来佛门修行,因为我们接受的是十方的供养布施;我们接受祖师大德以及佛陀他们的恩泽;我们接受十方法界众生,龙天护法的护持协助,我们才能够安心伴道。

   所以佛门里面非常强调要有感恩的心、回馈的心。所以当我们有饭吃的时候,也要想到那些饿鬼道或是其他道众生,他们没有饭吃。如果他们处在饥饿情况,那就像我们处在饥饿的情况。所以佛门都是,每天都要勉励我们自己,要长养慈悲心。我们有饭吃也愿普天下的众生都有饭可以吃。我们能够不饥饿,也愿那些饥饿的众生他们有食物可以吃。

   所以七粒米它是一个表征、一个象征。但是透过我们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愿力,那这七粒米它就成为无限,我们的慈悲心、我们的爱心,真的他会散发出非常强,非常好的磁场,所以法力不思议呀。这个法力就是我们的慈悲心、我们的愿力呀!我们的心愿、我们的念力。当然这个法力,不是只有光是这个小我。诸佛菩萨法界的力量!但是当我们有这样的心愿、愿力、念力的时候,更容易感召佛菩萨他们的法力的加持。所以法力不思,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这个都是一种具体的大慈大悲的大爱的流露!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这两句记,比较白话,大家就比较容易了解,那重点就在于我们的心力、我们念力、我们的愿力,它可以把有形化为无形;可以把有限变为无限。更重要的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之中,没有我慢;没有我是、我能;没有那些我法力无边;没有那些我慢。我们的法力也是诸佛菩萨的护持协助;我们的法力、我们的念力、我们的能力也是法界的恩赐。所以我们要用慈悲心、大爱心来跟普天下的众生分享。OK

   好再来我们来看食存五观,食存五观这里总共有五条。入佛门的人都很清楚知道五观堂讲的是什么,但是一般在家居士,没有学佛的人或是初接触佛法的人,你跟他讲说你到五观堂去用斋,他们不知道五观堂是什么?那很多初学佛的人或是在家居士,他们在家里学佛,他们对这个五观堂也不知道是什么。

   佛门里面的五观堂讲的就是我们用餐的斋堂,一般世俗人讲的就是餐厅那。但是佛门不是讲餐厅,我们叫做五观。那跟世俗的餐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世俗人你到餐厅里面你只是,噢,我饥饿了,我到餐厅里面来装一些东西,有的是要付费那有的是免费。好,我们就吃吃吃然后吃饱了就走。所以一般世俗人你到餐厅里面吃饭,那只是就是填饱肚子,就这样。

   那佛门里面为什么要把餐厅改为五观堂,这就是出家人的生活品质,跟世俗人生活品质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连吃饭都是在修行;连吃饭都是在培养感恩的心;我们连吃饭都是在见法。所以道场里面的修行;出家的修行;他的生活品质跟世俗不一样。他就是不断的在让我们净化心灵,提升我们的心灵品质,你就是这样认真在闻、思、修。所以你的德行才会跟一般世俗的人不一样,当你流露出不同的这些德行,让世俗人,让在家居士感受到真的僧宝的珍贵,别人才会自动的恭敬我们,所以连吃饭佛门都有跟世俗不一样的地方。

好,这五观我们现在来看一遍噢。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所谓的五观食存五观就是要把这五条,大家要随时要去反观、反省,我背后的,这个就是所谓的这五观堂里面的,这叫五观的这五条。问题是很多人在道场里面、在佛门里面,你进入了五观堂,这几句偈,但是你也未必了解他的深义。有时候只是当作一个标语嘛,一个装饰嘛,这里如果没有这几个字的话,会空白嘛。唉!我们贴几个字可以比较庄严。所以变成把它当作一句标语啊,贴一些标语那这样比较不会空洞啊。那这样的话,就错失了祖师大德他们,要我们随时提醒的这方面,你就错失了这五观的深义。所以很多情况你变成吃饭的时候,你也很难长养慈悲心,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容易掌握到吃饭的修行要领。

   好,现在我们就要一一来解开,因为这是很重要,所以这个不能够轻易的带过不能够快速。我希望大家了解五观的深义,吃饭有吃饭的修行要领,先解析这五观的深义,然后再来跟大家讲吃饭的修行要领。

   第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我们入佛门尤其是早期始佛法时代,包括像现在的南传佛教,他们都是用过托钵的生活。那所吃的食物都是信众、信徒、或是在家居士们,他们的供养。我们今天在北传地区一样,你进入佛门我们所吃的;所喝的;所用的;所穿的;也都是十方信众的布施,是大家的布施。那我们用这些食物物品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反观计功多少。我进入佛门里面我有没有在用功?我对常住我有没有默默的奉献服务?我对佛教、我对社会、对众生有没有在默默的在奉献、在服务、在回馈?所谓无功不受禄吗。如果我们入佛门里面,我们没有在用功或是没有回馈、没有在服务的话,你只是在佛门里面在那里享受清福啊,或是在那里过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在用功的话,那这样我们如果吃十方众生的布施,这样这是在损失我们的福报。

   我们来修行是要培养更多的福报啊,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用功,我们接受十方布施,反而这是在损耗我们的福报。所以祖师就提醒我们每天我们要反观,我们在吃饭之前在吃的当下我们要反观,我有没有认真用功;我有没有对众生的益处,我有没有在回馈。也就是说我们付出的价值,有没有比我们接受众生布施的价值更多更高。

   比如说我吃这一餐饭,如果以世俗的价值来讲可能要一百块钱的价值。那我要问我自己,我有没有付出比一百块钱更高的价值来回馈众生、回馈世间、回馈道场。如果有那我们接受十方众生的布施,那这样就没问题。我们不但没有在损耗福报,我们也在培养福田,培养福报。如果我们是在混日子,那这样我们对众生没有什么回馈,没有什么贡献,那这样的话我们接受十方众生的布施,这是在损福。所以祖师就提醒我们要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而且我们要好好的去思维,去考量,我们所吃的这些食物,他来自哪里,需要那些因缘才呈现出这么样美味可口又能够疗饥止渴的食物。量彼来处这是佛门里面要去深观缘起甚深,如果你能够深观缘起,那我们的我慢,就会很快的降伏,因为这是很重要,必须要进入比较深度的来解析缘起甚深,你真的了解量彼来处,了解缘起,我们的我慢很快会消失,因为这个是需要透过一些时间来做比较详细的解析,我们下一堂再来跟大家分享。OK!

 

毗尼日用切要开示:如何吃饭

各位法师,各位新戒戒子们,大家好!

阿弥陀佛!

好,请放掌,我们继续来探讨毗尼日用切要里面的食存五观,第一点: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上一节我们已经有概略的分析,量彼来处这个等一下,我们把其他几条讲了之后在回来做深度的解析。

第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我们在接受众生布施的当下、我们在吃饭的当下,我们要忖已德行,忖就是仔细的来反观考量,我们的德行如何呢?我们有没有在用功伴道修行?我们有没有在放逸懈怠?我们有没有在混日子?我们有没有在造口业、造是非呢。如果我们有这些不好的言行,我们在造口业,那这样我们接受众生的供养,我们就更要有惭愧心。所以忖已德行,是全还是缺?全就是圆满完美或是有很多的缺失。全缺应供,所以这个都是要让我们随时反观不要懈怠,不要产生我慢。不要以为说我出了家,众生对我的供养,因为我是出家人我是僧宝,别人对我的供养那是应该的呀,因为我现在已经是出家人不一样啦。如果是这样的心那你没有去忖已德行,那这样我们很容易无形之中,一直在损耗我们的福报我们不知道,所以祖师就提醒我们要忖已德行,全缺应供。

第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我们要预防我们的心,在那里造恶业造口业。防心离过,我们要远离那些过患,尽量不要去造各种恶业,包括像贪嗔痴等等。所以这是防止我们去制造那些三毒贪嗔痴,也减少我们在接受供养的过程产生极大的我慢。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第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也不能说那这样我要考量这么多,要反观这么多,那我好像很多的缺点那,那这样我不要吃的啦,我不敢吃我不要吃的啦。这样又是跑到另一端。我们反观我们的德行是有缺失有不完美,我们生起惭愧心,一方面勉励自己要随时改进。如果我们反观到我们是在懈怠,那我们就要勉励我们自己、提醒我们自己,要好好精进用功。所以祖师的叮咛提醒我们,不是要让我们从我慢的一端跑到自卑的一端,不是这样啊。是要让我们真的你每一天都在精进用功,你每一天都在修福、修慧,在接受众生的供养过程,我们也一样都在修福修、慧,没有在损耗我们的福报。所以我们就是为了精进用功、为了伴道、为了将来弘法利生,今天我还没有能力弘法的时候,那我现阶段就好好的精进用功。

就好象说 我们当学生的阶段,我当学生的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赚钱,所以需要父母亲供应我们学费、生活费,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能力谋生。所以我们接受父母亲、接受家、接受长辈他们的养育,那在这个阶段我们是还没有回馈的能力,但这是在精进用功修行的阶段,所以这时候接受父母亲的提供资源。我们修行人认真在闻、思、修的阶段,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弘法利生,但这个阶段我们接受十方众生的布施护持,你是可以安心的好好的闻、思、修,我们要有感恩的心。今天我就像还是个小孩子,要大人长辈他们的养育提携照顾,需要十方众生菩萨他们的护持。好我会努力精进用功,等到有一天因缘成熟的时候,我就会回来回馈、布施,绝对不会是白吃。

所以我们能够这样的话,现阶段你好好精进用功。一样我们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枯萎;让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死亡;为疗形枯所以我们接受众生的供养。但在吃这些饮食的当下,记得不能贪着美味,如果我们一直很讲究口味贪着美味的话,那跟世俗人有什么不一样。所以我们来修行来学佛,是把食物当作一种药物啊,饮食食物是一种药物。为什么把它当作药物呢?一方面它因为可以治疗我们的饥饿,我们的口渴我们的饥饿也是身体的一种病啊,这个叫做饥渴病啊,饥饿病啊。所以食物是治疗我们饥饿的病,那为什么要把它视同药物来吃呢?我们知道嘛,如果你是用吃药的心来吃的话,你会不会长养欲贪?会不会?药不是吃越多越好啊。如果你把它当作噢美味美食山珍海味的话,你很容易起欲贪。所以祖师就告诉我们,这些饮食我们要把它当作是药物,一方面确实它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的饥饿病;一方面你把它当药物你才不会起贪心,这个是要减少我们起贪。OK

第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今天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弘法利生,在现阶段我在认真闻、思、修的阶段,我接受十方的布施;接受众生的供养。但我内心我清楚知道我将来一定会感恩回馈;我将来会付出更多、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或是更有价值的法宝,来回馈世间回馈众生。所以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就好象说我们一直这样努力认真求学,求学的过程,我们接受各方面的协助,那当有一天我们学成之后,那我们就可以大行菩萨道来广利有情,所以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好我们现在再来看这一条,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如果我们没有去深观缘起的话,我们在吃的当下,很容易长养欲贪或是我慢。众生的供养越多,越容易长养我们的我慢;饮食越甜美越容易长养我们的欲贪。那我们修行人出家人,我们连吃饭的时候,我们不但不会去长养欲望欲贪,而且呢,不断的渐渐的一直在减少我们的欲贪,减少我们的贪心。一方面又培养出我们的感恩的心。

如果以一般世俗的人来讲,当他能够拥有很多的财富财宝来布施的时候,有的他是为求功德;有的他是有这一种无形之中他会有一种我慢的心。你看那我能做大布施、我是个大施主、我能布施、我能怎么样。好那修行人在接受众生布施的时候,往往认为我是出家人我是僧宝;我是修行人;我接受别人的供养好像是理所当然。当然不是全部而是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心。所以你在接受众生供养在吃饭的时候,就不容易产生感恩的心。

为什么我们要有由衷的感恩的心?你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生起由衷的感恩的心?就是要这四个字量彼来处。量彼来处就是佛法佛门里面所讲的,你要深观缘起,深观缘起三法印里面的缘起,这是很深那,很深,若见缘起则见法啊!如果你真的能够深观缘起,你处处都见法;如果你深观缘起,你就可以逐渐的降伏、很快的降伏我慢,来到无我。

量彼来处这就是要我们去深入的思维,我这些食物,这些水果它是怎么来的呢?当然很多人都会提到啊,这是农人耕作啊;那世俗的人他们就认为这是我用钱买的啊;我努力打拼奋斗我用钱买的啊;所以哪一种我是我能就显现出来。所以他认为我吃得问心无愧啊,我买的啊。不错这是一个层次,但是这是生命还处在很肤浅的层次,不知道感恩。那如果我们修行人认为说我修行很高嘛;我有在讲经说法嘛;有在利益众生嘛。然后我接受这些供养这是应该的啊,理所当然啊。那这样我们的生命品质还是处在很肤浅的层次。

我们要深入去看去思维,我这些食物、这些水果、这些饮食,他是怎么来的,不是用我是、我能、我慢去换来的。这些食物要有农人的耕作,农人的辛苦耕作,要有工人的配合,工作运送,要有商人的配合服务。好就算这些米、五谷、食物送到我们的道场来,一样要有很多的发心的菩萨他们默默的付出,他们的捡菜、挑菜、煮菜、煮饭,整个的清洗包括整个的运作过程,那个都是要有很多人来护持。就好象说你们现在能够安心、专心的来受戒,要知道背后要有多少的护法菩萨,他们默默的在奉献、在付出、在支持。由于有很多的龙天护法包括护法菩萨,他们默默的奉献付出,我们才能够有这么样的盛会,在这里来闻、思、修,在这里来蹬三坛大戒。

你要去深观我能够承办一件事情,我能够享用一样东西,背后要具足多少的因、缘,如果没有这些因、缘的协助、配合、支持、护持,那我怎么样精进用功?我怎么能够有食物可以吃?所以为什么佛门里面非常强调,要深入看到缘起。如果我们没有深观缘起的话,我们很容易长养我慢,我很行、我很能。如果你能够去深观缘起的话,你会看到我行、我能、我能够做什么,我能够享用什么,背后都要有非常多的因跟缘的配合。他们的默默奉献、默默付出;他们的服务;他们的护持;才有现在的我们。他们的付出;他们的护持;才有我们可以专心来闻思来精进用功。他们的发心他们的护持我们才能够成就神圣的三坛大戒。

你从此由此也是一样,要去深观你很多你能够做什么,包括说我能讲经说法,我能够成为什么事情,要知道那个能的背后,都要有很多的因、缘来配合、来协助、来支撑。就好象一个舞台让你来演主角,你要知道要能够让你呈现你演主角的这个当下之前,就要有多少人为我们搭舞台,我们要为那些帮我们搭舞台的人要感恩的心那,不是瞧不起啊!我们要为那些护持我们的人,协助我们的人,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的那些无名英雄,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那!如果一个人能够去深观缘起的话,我们的我慢很快会消失,很快会净化,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感恩的心!这个很重要。

所以吃饭我们是出家人,我们是来专心修行用功,连吃饭我们都要有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内涵、深义。你有这样的一种认知去吃饭的时候,我们连吃饭都是在修行,都是在净化。连吃饭我们都是在跟众生广结善缘,也在回馈。而且在吃饭的过程我们都会充满着感恩的心。所以当我们了解,噢,原来祖师提醒我们要食存五观用意在哪里。当你深刻了解之后,你就不会长养我慢不会长养欲贪,代之而起的就是慈悲心感恩的心。

一个人不管你是学佛,或是修行,不管你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如果你在学佛的过程之中,你能够一方面逐渐的淡化我们的贪心、嗔心,淡化我们的我慢;一方面又不断的长养我们感恩的心跟慈悲心,那就代表你已经走在正确的正知、正见的正法上面解脱道上面。而且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还有跟大家勉励的就是,一个人如果你懂得感恩的话,你的人际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你懂得感恩的话,你的善因善缘绝对会越来越多;你越懂得感恩龙天护法会越护持你;你越懂得感恩众多的菩萨越会护持你。所以真的要由衷的生起感恩的心,这样大家可以了解食存五观的深义了噢,可以知道噢。OK

好,再来,我在把这个食存五观里面的量彼来处,在做另一个深入的解析,因为这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的。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就是,噢,我们这些是怎么来的啊、怎么来的啊、很多的因缘啊。就像我刚才所讲过的、所解析的。

但还有更深的因缘,一般人很容易忽略很不容易去看到。什么因缘呢?比如说我们这些饭、这些蔬菜,我们一般解析解析到农人辛苦耕作啊,解析的都是人类的辛劳耕作。但更进一步的因缘,更殊胜的因缘,如果没有天地父母的养育,我们怎么会有这些食物呢?我们学佛人修行人我们是要感恩,对呀,是要感恩,但我们要更深层的去看到天地父母的养育恩啊!有的人也许….诶,这个有什么呢,我们农人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我们对他们感恩这个就是很正常啊?哪怎么还有天地父母恩?

如果没有地球,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母亲啊,这一点跟大家勉励,真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母亲,都默默的一直在养育我们啊。如果没有地球母亲的养育,我们怎么会有食物可以吃?如果没有法界、法界是包含地球啊,法界是包含整个大自然啊,我们说法界遍一切处,法界就是包含整个虚空还有地球,法身遍一切处。地球也是佛的法身、化身啊。地球就是无量千百亿化身,佛的千百亿化身的一个呈现啊。因为有地球这个天地父母的养育,所以我们才有很多的食物可以吃;因为有流水的滋润,我们才不至于口渴我们才不会渴死;因为有太阳不断的把能量一直的传送给我们,我们才不至于冻死。如果地球存在而太阳不存在的话,没有太阳的能量地球也会变成一个死亡冰冷的地球,没有生命。

所以我们要知道噢,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能够活着;我们能够修行,背后更深的整个天地父母的养育我们要去看到。如果我们修行的人学佛的人没有去看到这个层次的话,那我们就不容易了解什么叫做法界、什么叫做法身、什么叫做法界遍一切处,什么叫做佛、法身遍一切处,我们要去深观。所以现象界的一切,这是千百亿化身,从清净比卢遮那佛,这样一个千百亿化身呈现出来。我们去深观之后,你才能够来到遍一切处都看到佛啊。常怀感恩的心很重要,所以要进入深一步深度去看到天地父母的恩,你才会看到整个的法界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你才会清楚的知道法界是什么,法界在哪里。法界呈现出来的无我无私的德行特征,这是清净法身的示现那,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深观要很深度的去看。

再来,我们在继续看应供这一节,等一下我们讲几则之后,后面我们在留一点时间来跟大家分享,吃饭过程怎么样来修行,刚才是讲吃饭我们要拥有的这些心态,要食存五观,那至于吃饭怎么样具体来修行,等一下我们再来讲。现在请大家继续看应供这一节。

好,现在请看应供: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这里提到噢,应供,我们在接受众生供养的时候,执持应器我们是拿着应器也就是钵,应量器拿着钵然后接受众生的供养。当我们拿着钵在接受众生供养的过程之中呢,我们一样勉励自己也跟众生勉励,我们要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这里所讲的法器,之前我们有跟大家讲过噢,我们的身心就是个道场,我们的身心就是个法器。钵,外面有形的钵我们可以来接东西、可以来装东西,外面的钵我们可以来接众生的供养。但这些是有形的啊,物质界啊。那心灵层次呢,心灵界呢,我们的身心就是一个法器。我们这个钵无形的钵啊,我们这个身心到底是傲慢贡高我慢,还是污垢一大堆,我们要反观到。如果我们贡高我慢,我们充满了贪嗔,那我们这个器,就好象说,你拿着一个里面装满了很多沙、很多石头的这个钵,众生怎么供养食物给我们。如果你这个钵里面有很多的肮脏污垢,就算众生供养食物给我们,我们也一样吃到的就是一些脏东西啊。

所以从清净的钵接受众生的供养,我们也要反观反省,让我们的身心成为一个清净的法器。可以接受诸佛菩萨善知识他们的布施,法的布施、有形无形甘露水的布施、法的布施。所以成就法器,受天人供。所以我们本身真的就要净化我们自己,这样大家可以了解成就法器受天人供这样的深义,可以了解吗?可以噢。所以佛门里面很多的设计都有它的用意、都有它的深义,我们要从一个表征去看到他们所隐含的深义。

再来,请看洗钵这一节,

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

你看噢这个是佛门修行人的惜福啊,惜福,连洗钵水我们都它净化成为甘露水啊,洗钵水不是肮脏污垢啊,当我们用我们清净的心去把它转换,它就是一个甘露水。所以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皆获饱满。这个都是在表明我们修行人、学佛的人、出家人,我们的慈悲、大爱、惜福。

好再来请看,取杨枝,下一节是嚼杨枝,这个字你要发音做(嚼)jue或是发音做(嚼)jiao都可以,这里的名词,我们要把它转换成大家容易了解的,取杨枝就是拿牙刷啊。因为以前古代,佛陀他们那时候,是没有现代的牙刷,在他们吃完饭之后要刷牙要净口,他们是拿杨枝过来咀嚼,咀嚼之后净化我口腔里面,一方面净化口腔、一方面也有做刷牙的功效。所以这里我们要了解,事实上前面的取杨枝就是我们现在的拿牙刷的过程,那(嚼)jue杨枝、(嚼)jiao杨枝的过程就是刷牙的过程,这样大家就容易了解后面的深义。

好我们来看噢,

取杨枝 ,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那因为我们现在都是拿牙刷。好,我们拿牙刷目的就是要清洁牙齿,把我们牙齿上面的污垢把它清洗掉。那透过拿牙刷这样的过程,我们提醒自己,我们希望得到妙法究竟清净。拿牙刷、拿杨枝这个就好象得到清净法、得到妙法。你有得到妙法,那这些法就能够帮助我们再来的进一步的洗刷嘛?所以拿牙刷就想到,噢,但愿我们能够得到妙法、得到甘露法,能够让这些妙法甘露法呢,进一步来清净我们的身心,这是拿杨枝拿牙刷一个体会。

再来嚼杨枝的过程呢,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这个嚼杨枝噢,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就是,就像饭后如果有时候你没有刷牙的时候,或是没有牙刷,这时候有的人就嚼口香糖,有没有?嚼口香糖它一样也可以有一些净化的作用,所以这个嚼杨枝,它就有点像嚼口香糖这样,然后嚼一嚼把嘴巴里面的一些污垢把它清除。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呢,就勉励我们自己,其心调净,噬诸烦恼。你看噢,你嚼、嚼、嚼你在咬在咀嚼的过程之中呢,诶!我们就是要把那个烦恼把它嚼掉,也就是把烦恼污垢啃噬掉,这样知道吗?我们在嚼嘛、在咬,从这里我们就在体会,要进一步的去体悟,我在咬、咬,在啃噬、在吃,我们是要把我们的那些不好的东西把它啃掉、把它去除掉、把它净化掉。所以连这个过程都一样有它深义,这样大家可以了解噢。

好再来漱口,漱口连心净。漱口这一节偈文是:

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这里所讲的漱口就是我们刷牙之后,然后我们用一些水来漱漱口,把牙齿里面、嘴巴里面的脏东西都把它清除出来。好,吻水百花香,这个就是我们含一些水,含一些水然后我们一样会把它吐出来,一般我们吐出来的像一些脏东西啊;或是一些口臭啊;或是一些就是不净的东西。然后从这里我们要去反观想到,希望从我们嘴巴吐出来的是百花香。

这个就是把我们嘴巴以前习以为常在讲别人的是非,在造口业、造恶业的这样的习性;或是无明情况之下我们用嘴巴去伤人,造恶业的情况。把以前的这一种习性把它转换过来,转为从我们嘴巴讲出去的就是百花香。如果我们嘴巴吐出去的是口臭味,众生闻到这些口臭味会怎么样,反避啊、反感啊。如果我们嘴巴吐出去的是百花香,带给众生的就是喜悦、祥和。所以这里讲出吐出去的,讲出去的就是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口德口行修好;怎么样把我们这个口行从以前讲出去是在伤人,现在把它转换过来。成为我们讲出去的就是慈悲大爱;我们讲出去的,能够让众生喜悦、能够让众清净的这些甘露法语。所以,噢,吻水百花香它含意是这样啊。

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同佛往西方,三业就是身口意啊,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都在冲动啊,处在无明情况之下都在造恶业我们不知道啊,用贪嗔痴在伤害众生我们不知道啊。今天我们来现出家相,我们来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身口意都能够净化、净化、净化。所以我们连在漱口的过程中呢,我们也勉励自己,把以前用嘴巴用口行去伤人、去造恶业的把它转换过来。让我们从嘴巴讲出去的就是跟众生结善缘;让我们从嘴巴讲出去的就是朵朵莲花。

你看噢这个一正一反,差别就多少啊,所以同样的身口意你是在造恶业、结恶缘、还是在种善因、结善缘,同样的嘴巴在讲话,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态。我们的心有没有清净、我们的心有没有慈悲心。如果我们处在无明情况,就是三业身口意在造恶业,在累积贪、嗔、痴;如果我们转换过来三业恒清净。那这样呢,一方面我们不断的这样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一方面我们跟众生广结善缘。你的善因善缘越多,我们清净、也带给众生清净,你就是实际的在创造人间净土啊。这时候你跟诸佛菩萨一样,都是在法界里面在创造净土,这就是这里所讲的同佛往西方。我们不只是跟佛一样可以处在净土的世界,同时我们跟诸佛菩萨都在让这个娑婆世界、让苦海的世界,成为净土成为极乐世界,就是这里所讲的同佛往西方。

不是只是求生西方而已啊,我们求生西方,但是更具体的是现在当下,我们就跟诸佛菩萨的心相连、跟那个频率相同,一起净化我们自己、一起净化这个世间,噢,就是这里所讲的同佛往西方。所以你看连漱口都含有很深的含义。

这里我们要再引申出讲话、说话的修行要领,改天会跟大家来,进一步来解析,讲话具体的修行要领怎么修,所以毗尼日用切要就是我们每天在历缘对境中,你都可以应用得到的,都很实际的、很实用的。那我们怎么样把过去的无明转为明,把过去的造恶业转为累积善因、善业,就是透过大家虚心的学习,认真的深入佛法里面去闻、思、修。你只要虚心学习很快的你就能够转换过来,这个就是超凡入圣啊,脱胎换骨啊,现在讲到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噢。好,OK

现在再来跟大家分享一点,前面我们有提到食存五观,这些吃饭的心态;接受众生供养的心态;我们要有正确的心态来吃。前面已经解析过了。那现在更进一步来跟大家分享,吃饭怎么修行,你们在三坛大戒期间,我们的引礼师他们就会逐步的告诉大家,怎么样去用钵、怎么样去吃饭,整个规矩、礼仪、仪节这个大家都要学习都要学会,这是一种庄严。那这方面呢,引礼师他们都会逐渐的来跟大家引导,让大家去学会这些礼节。

那我现在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吃饭修行的要领。除了前面的感恩心这个已经讲过了食存五观。再来呢,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保持明觉,一般人,一般人噢,是我唱了供养偈之后,或是我食存五观,然后再来就开始动手吃,那在这个吃的过程呢,吃饭噢、夹菜吃饭的这个过程动作都很快。好像说我前面的这个我已经做过了,然后现在就开始吃啊,然后就这样一直吃。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错失掉了吃饭也是在修行。

那我们现在怎么样来开发明觉呢,在吃饭的时候,行堂把饭菜都已经打好了。好当我们唱过供养偈之后,开始要用餐了,这时候记得我们手到那里,心就要到那里,我们手伸出去拿钵都要清楚的知道这整个过程,伸出去拿,我们是要从下拿回来这样的过程,我们都要清楚,不要急躁不要粗鲁。比如说什么叫急躁,我要去拿毛巾,那我就这样很粗鲁的去拿。我们现在你要开发明觉,处处都在开发明觉你才会一天一天的觉醒过来;你处处开发明觉你才会从无明转为明。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所以连吃饭我去拿碗钵的过程清楚觉察;再来我把饭一口一口的送到嘴巴的过程,这个手在送饭的过程我们也清楚觉察;饭送入口中,我们在咀嚼的过程都要清楚觉察;牙龈在上下咬动你都要清楚觉察啊。

一般人噢饭菜送到嘴巴就是这样都很快的在嚼,然后很快的吞下去,然后再拿饭菜,这个就是囫囵吞枣。而且你当下你的心,心不在焉、心往前冲、心瞻前顾后没有活在当下。吃饭你就好好的吃,那是很庄严的,但并不是拘谨噢。如果你吃饭很紧张很拘谨,你的消化会不好。你绷紧紧张的话,我们胃的分泌就是会不良,所以你消化会不好甚至会形成胃溃疡,我们是要放松但是要保持明觉,要保持明觉。所以在咀嚼的过程呢,每咬一口牙龈的上下咬动我们要保持明觉,是快是慢都要清楚觉察。食物在口中又粗变细这个过程我们也要清楚觉知,食物咬细之后要吞下去,经过我们的食道吞下去,这个吞咽的过程我们也都保持清楚明觉。夹菜一样通通一样,在这个过程手有动作,我们就觉察手的动作,手没有在动作嘴巴在咀嚼,我们就清楚觉察嘴巴在嚼的过程。吞咽就觉察吞咽的过程,喝水喝汤同样要去拿汤端起汤过程通通都要保持明觉,在喝汤的过程、吞下去的过程都要保持明觉。记得我讲的是保持明觉不是绷紧,是放松但不是放纵,轻松放松但不拘谨。你放松保持明觉,那个真正的庄严才会出来。而且在吃饭的过程你都是在修行,吃饭过程也是在开发明觉。

前面感恩的心已经流露出来,所以用感恩的心来吃、用明觉的心来吃。你能够这样的话,你看你连吃饭你都培养慈悲心、感恩心。而且连吃饭你都是在修行,处处都是道场。你真的会用功,随时随处都是道场,随时随处都是在帮我们开发明觉,让我们醒过来、醒过来,记得成佛之道就是觉醒的过程啊!佛陀就是觉醒者,佛陀就是觉悟者。

不要小看这个觉知这个觉醒,如果你没有开发明觉你做什么事情就是冲动、冲动、冲动,如果你有开发明觉你的动作就会缓和下来,你的动作就会含有柔和。当你含有明觉脚到、心到、手到、心到,这时候呢因为它是含有定力的,这里面就含有定,不但戒定都有。而且当你在动作工作的过程那都是含有戒定,所以他自然的呈现柔和的身、口、意。这时候你就会体会到也会做到什么叫做三妙行。身行、口行、意行,它都会呈现出三妙行,那个妙是代表没有冲动、没有无明,明觉又柔和。有动作但是它又是稳重庄严,没有粗鲁没有急躁。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要把无明的冲动转为三妙行。

那这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有没有明觉,你的动作只要有明觉,那个冲动它就会逐渐的缓和下来,你的动作只要有明觉,三妙行就会逐渐的显露出来。这个就是要把修行,落实到日常生活每个行、住、坐、卧之中啊。你能够把握住这样的修行要领的话,你就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做道场遍一切处,你到哪里都是在修行;到那里都是在净化;到那里都是在跟众生结善缘。这样大家可以了解噢。

好,好,所以大家要清楚的了解,成佛的过程就是开发明觉的过程,让我们从不知不觉的世界逐渐的醒过来,觉性可以大致分为几种?三种,一个是不知不觉;第二是后知后觉;第三是先知先觉。那些大智慧者像佛陀他们就是先知先觉的人。

那一般众生就是处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就是处在所谓的无明啊,无明行、无明的冲动。那当我们处在无明冲动的情况之下,我们的身口意在造恶业,你都看不到也都觉察不到,所以很多情况师长或是善知识告诉我们,你这样是在跟众生结恶缘啊;你在造恶业啊;在造口业啊。很多人他都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察不到,所以就常常处在不知不觉不以为然的世界,这就是处在无明的情况。为什么说无明很可怕,无明的可怕就在于你在种恶因、结恶缘、造恶业的时候你不知不觉。

那我们要出离苦海,很重要的关键就是要把这个无明破除啊,那无明破除的那个开门的钥匙就在于觉性的开发。你只要脚踏实地的认真去开发这个觉性,明觉他就不断的增长,你明觉不断的增长我们的无明就会不断的减少、减少,明觉开发一分无明就减少一分。当我们的觉性不断的开发、开发,你会从不知不觉的情况,提升到后知后觉,不要得少为足,继续在精进用功净化,你就能够来到跟诸佛菩萨一样,成为先知先觉。

所以成佛之路就是觉醒之路,你真的觉醒过来你就会像佛陀一样成为觉醒者,觉悟者。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你跟随佛陀他所跟我们示现的解脱之路,一步一脚印的去做,人人都能成佛,我们大家互相勉励。OK~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