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 问答


   日期:2020/9/30 11: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五章 至人只是常—返璞 问答

五七五、解脱、成佛是金光闪闪、神通广大,长出三头六臂吗?

答:不是,解脱只是转念而已。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闻思、不断的求证、不断的转念。由迷转悟,从梦中醒过来,别的变化没有。

五七六、怎样体证法界的无常法流?

答:用无为法。方便法如过河的船,帮助我们来到彼岸的岸边,接下来要放下船,即放下有为法,用无为法,让自我消失,才能体证到无常法流。

五七七、解脱者与凡夫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有何区别?

答:凡夫对于客观世界,不是乐观就是悲观。而乐观是只看正面,悲观是只看负面。

解脱者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如实正观。二面都看,二面都不取不舍。

五七八、世间人的乐与解脱者的乐有什么区别?

答:世间人的乐是吃、喝、玩、乐,追求名利。是有所得、有所依、有抓取,所寻求的乐是兴奋剂、麻醉剂,乐的背后是苦。世间人的乐是在未来——当设定的目标、理想达成之后。一些修行人虽然不求名、不求利,放弃了现世今生的乐,而是求未来的,或到他方世界的乐,这也不切实际。解脱者的乐,是现世乐,重视这一生的快乐、安心、自在。解脱者的乐是无得、无依、无抓取,离苦乐两边。解脱者的乐是在现在,是在永恒的现在。

五七九、如果没有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总是想过去想未来,念头飘来飘去,是什么情况?

答:就像一具行尸走肉,身活在当下,心死掉了。

五八O、如果没有回到眼前来见法,你的修行会是什么情况?

答:还在方便法、世间法里绕圈子。种种方便法都是让你回到当下,让你从过去与未来的梦幻世界里醒过来,清醒明觉的活在当下。唯有活在当下,才能看到真理实相,因为法在现在,要见法就要活在现在。

五八一、见法很重要吗?

答:遇到各种境界,内心生起贪瞋之心,当下清楚地看到,就叫见法。唯有见到法才能转换、才能消化贪瞋之心,以避免矛盾、冲突,所以见法很重要。

五八二、佛陀不是金光闪闪、神通广大、能腾云驾雾吗?

答:佛陀本来就是平凡、平实、平淡的人,成佛就是返璞归真。只是后来的人把佛陀推到又高、又玄的位置上,结果变成了高不可攀的大偶像。过分的推崇佛陀,造成了众生的自卑心,认为成佛遥不可及。其实人间佛陀很土气,但法界大自然比佛陀更土气。

五八三、佛陀的外表与凡夫有不同吗?

答:没有不同。所不同的是佛陀的内心:知足、感恩、快乐、宁静、安详。

五八四、道在哪里?

答:道在平凡、平实、平淡的大自然中,道在屎尿中,道无处不在!

五八五、修行人所追求的不生不死之境在哪里?

答:不生不死只有空。解脱者就是溶入空海,也就是《心经》所讲的境界。

五八六、对佛陀最高的供养是什么?

答:体证到无我、无为,体证到空,以身为法做见证,这是对佛陀最高的供养。

五八七、面对老病死,佛陀与凡夫有何区别?

答:佛陀的色身仍会有老病死,但佛陀随顺缘起,全然接受无常法则,安住在每一个当下,内心没有任何迎拒心。凡夫面对老病死,抱怨、瞋恨、抗拒、拉扯。

增补:

458、为什么说解脱与否,不是在那里练功夫?(271页)

答:是说今天我们经过法义的闻思,加上你去求证,当你体证到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事实就是这样,原来过去是在颠倒梦想,是在海中凿河,这样你就醒过来了,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你只是转个念而已。所以,解脱与否,不是在那里练功夫,不是说我打坐多久,禅定多深,我一定要双盘才神圣,那些只是方便法的配合,是有助于你迈向解脱。但是,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深入去闻思,去体悟,念头没有转过来,还是在苦海里沉浮。

459、修行人要有道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72页)

答:空海师父讲:修行人要有道骨,道骨与我慢不同,大无畏与霸气不同。真正的大无畏是没有我慢才可以,不然你的霸气里充满着我慢在作祟,而你表面的霸气与我慢,事实上深层内心里是自卑,卑慢在作祟。要静下来好好的体会与解剖。一个真正无我的人,会展现出大无畏的精神,他是有道骨,但是没有傲慢气息,至于这个人到底是有我慢的霸气,还是无我,没有我慢的道骨呢?只要你心静下来,就可以感受得到。当你越真实面对自己,别人是真是假,有没有我慢,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460、什么是健康的、如实观的完整人格?(274页)

答:一个修行者,要如实看到人性有黑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每个人都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们能不能如实接纳自己的缺点,也能如实接纳别人的缺点,让每一个人的优点都能发挥出来,也能够包容别人的缺点,以及包容自己的缺点,这样才会是一个健康的,如实观的完整人格。故而一个解脱者是如实正观,不去扭曲,不去染污,让万事万物如实呈现。

461、人间真实佛陀是什么样的?(277页)

答:佛陀本来是一个很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事实上,他的遭遇,决不是后来人所想象的那么风光。人间真实佛陀有时会被人批判、呵责、甚至是谩骂,佛陀常常是独行侠,到老年虽然有阿难当侍者,但佛陀仍然是自己托钵乞食,过着平实、平淡、平凡的生活,人间佛陀的实相真的很真实,很纯朴,很实在的。

462、佛教徒敬仰的佛陀,基督教徒崇拜的耶稣,天主教徒信奉的上帝是在喻意什么呢?(277页)

答:是在喻意整个法界、宇宙、大自然。因为法界、宇宙、大自然具有平凡、平实、平淡的特点,那么佛陀、耶稣、上帝也都是平凡、平实、平淡的。

463、最深奥、玄妙的宇宙人生大道理在哪里?(277页)

答:最深奥、玄妙的宇宙人生大道理,竟然都在最平凡、最平实、最平淡的大自然之中,这里处处都蕴藏着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是处处充满着玄机与奥妙,而不是就到他方世界去,才能够看得到,也不是在任何经典里。你只要心净下来,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眼前的一切众生,整个自然界,都在告诉你无上甚深微妙法。因此说:道在哪里?哪里都有道啊!以至于庄子才说:道在哪里?道在屎尿之间。

464、师父提示的闻思修三个阶段的打算是什么?(280页)

答:一是第一阶段是继续上一些课,讲解一些重点内容,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析。

二是要进入实修实证方面,就是要对大家进行实际的操作与练习,让大家熟悉与掌握禅修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能很熟练的进入禅修,并学会止观双运。

三是让大家进行心得分享与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65、我们何时来到佛光普照呢?(280页)

答:要深入闻思,打好基础,再来就是进入实修,为法作见证,当你真正体悟到法,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就真的解脱自在。此时你必然能够佛光普照,就能够自利利他,利益众生。

466、佛陀在大涅槃前再三告诉弟子的是什么?(281页)

答:是“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不要去抓任何人,真正的善知识只是协助你独立,协助你自依止、法依止,不会强化弟子对他的依赖,活生生的佛法、真理、一定是在当下,现在如实展现在整个大自然,整个法界中,也如实展现在你的身口意中。

467、师父体会佛陀讲的法依止的深义是什么?(281页)

答:佛陀告诫弟子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因为我们佛教界目前一种很错误的导向,很重要!导向去依止一个法师,依止一个大师,这都不是佛陀的本意,常常认为一种偶像的崇拜,你看不到法,因此觉得这个问题要指明出来,希望佛教界及所有信众能够回到自依止,法依止上面,这样你的见法解脱才会快。佛陀所讲的法依止,也就是法界依止,要归依法界,不要向心外求法,要以大自然为师,逐渐回归自然,回归到法界来,那才是究竟正确的。

468、经典与法界如有不相符合的时候那个错?(282页)

答:法界是不会错的。不要认为说我的经典才是正确的,离经一字,等同魔说,这是众生本末倒置迷执经典文字,被经典文字卡住了。

469、怎样用“至人只是常、返璞归真”来解释苏轼“庐山烟雨”这个偈子?

答: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时到时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听大师们说成佛多么好,金光闪烁,神通广大,腾云驾雾,无所不能。于是就在成佛的道路寻寻觅觅,十八般武艺,许多种法门都要通达,也走过不少弯路,吃过不少苦头,但是未到达千般恨不消啊!这心中放不下成佛的目的,就是一直要求,一直要追呀!及至到时无一事,解脱成佛原来是回到成为平实、平凡、平淡的人,原来彼岸就在此岸,涅槃净土就在眼前,如同水中的鱼一直去找水是一样的呀!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真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