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六章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日期:2020/10/4 22: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六章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一             杂  一一二五(一二三八)

  阿难!莫作是语--半梵行者是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我常为诸众生作善知识。其诸众生有生故,当知世尊正法,现法令脱于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离诸炽然,不待时节,现令脱恼苦,见通达,自觉证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

    【法义分享】

◎以佛陀的要求标准是:要证到四果无学位的阿罗汉,才有资格当众生的「善知识」。

    二                  增  一三

  如来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

    【法义分享】

◎亲近具有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善知识,培养恭敬心与柔软心,将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浪费与摸索。

   三                   长  一六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法义分享】

◎没有学生就没有老师。你要先有迈向究竟解脱的决心,而且身心柔软,明眼善知识才会出现。

    四                   中  五四

  若奉事善知识者,未闻便闻,已闻便利。如是善知识,若奉事者,便习奉事;若有奉事,便习往诣;若有往诣,便习闻善法;若有闻善法,便习耳界;若有耳界,便习观法义;若有观法义,便习受持法;若有受持法,便习翫诵法;若有翫诵法,便习观法忍;若有观法忍,便习信;若有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尽智。

    【法义分享】

◎真正的善知识一定是每一脚步都是协助你「依法不依人」,协助你逐渐独立,

 协助你亲自去体证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而达到解脱自在。

   五                  增  三二二

  尔时,尊者须菩提在罗阅城耆闍崛山中,在一山侧缝衣裳。是时,须菩提闻世尊今日当来至阎浮里地,四部之众靡不见者,我今者宜可时往问讯礼拜如来。尔时,尊者须菩提便舍缝衣之业,从座起,右脚着地。是时,彼复作是念:此如来形,何者是世尊,为是眼、耳、鼻、口、身、意乎?往见者复是地、水、火、风种乎?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造、无作。如世尊所说偈言:

    「若欲礼佛者,及诸最胜者;

     阴持入诸种,皆悉观无常。

     曩昔过去佛,及以当来者;

     如今现在佛,此皆悉无常。

     若欲礼佛者,过去及当来;

     说于现在中,当观于空法。

     若欲礼佛者,过去及当来;

     现在及诸佛,当计于无我。」

  此中无我、无命、无人、无造作,亦无形容有教、有授者,诸法皆悉空寂。何者是我?我者无主。我今归命真法之聚。尔时,尊者须菩提还坐缝衣。……

  是时,比丘尼至世尊所,头面礼足,而白佛言:「我今礼最胜尊,今日先得觐省,我优钵花色比丘尼是如来弟子。」

  尔时,世尊与彼比丘尼而说偈言:

   「善业已先礼,最初无过者;

    空无解脱门,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当来及过去;

    当观空无法,此名礼佛义。」

    【法义分享】

◎本经的含意很深,必须能深观缘起、又体证到「空」的圣者才能做到。

◎初期的大乘般若经论,都是在阐扬阿含经里面甚深极甚深的「涅槃、无为、空」。

◎真法之聚含意有三:(一)法界。(二)真理。(三)佛之法身。

◎「善业」是指须菩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