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历代祖师开示:真信切愿即可往生,为何要强调念佛伏烦恼?


   日期:2015/7/12 13: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印光大师: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藕益大师:“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藕益大师:《占察经注解》: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

  释迦摩尼佛开示:摄心为戒,以戒为师。(前句来自楞严经,后句来自阿含经。)

  善导大师《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对大乘佛教戒律的注解定义:“一明慈心不杀。然杀业有多种。或有口杀,或有身杀,或有心杀。言口杀者,处分许可,名为口杀。言身杀者,动身手等指授,名为身杀。言心杀者,思念方便计校等,名为心杀。若论杀业,不简四生,皆能招罪,障生净土。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也。”.

  印光大师:“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 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得一心...犹尚未跨入此门,终非 稳妥。净业行人,可不勉力乎哉。

  永明延寿大师开示:相续心与往生的关系

  “如或言行不称,信心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散心称名能除罪否?能往生吗?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叁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卽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卽佛故)。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读者当知此优昙钵罗出现时也)。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摘自《弥陀要解》)

  李炳南居士: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碍,如临终不生障碍,不起颠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图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智者大师开示说:”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

  印光大师: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印祖文钞》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民二十年))

  广钦老和尚:为何日常牵挂什么,临终时所牵挂之人事物通通现前?(老和尚下述开示正好能圆满解释印光祖师上段开示)

  我们平常都会执著(着)某些事情,但是在【著】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等到定下来时,业识就会现前,这不是您要去想它,而是它自己会跑出来的,这叫做【业障】。我们每个人从无始以来所造的【业】无量无边,如果不靠修行来消除业障,到临终时这些业识就会现前,看你【著】什么事,【贪念】什么东西,到那时就会现出这些境来,若没有定力,没有正念,你就跟着这些妄识去轮转生死了。在娑婆世界里贪一根草,你就还要在来轮回,这一根草就是一个念头,而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死。所以心念在转是无量无边的,若没有正念来回光返照,会随著那些业【翻来覆去】,转得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外表看起来是很庄严的在用功修行,其实大部份都是在打妄想

  ‘带业不能往生,经典中之“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愿心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如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但会因你的愿力而转为人身,再继续念,如此转了几转,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于业力,就能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对暂伏烦恼的定义: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谈“名字位伏烦恼与观行位圆伏惑业”:

  蕅益大师的修证,据他自己说是“名字即佛”位。不过,从他的实际实行看,恐怕不止于此位。若按通常的理解,修行人当他彻悟(得名字即佛位)以后,必定不会仍然停留在原地;肯定要愈益精进地加功用行,历事炼心,降伏烦恼,直至于完全到达“圆伏五住惑”的地位——观行即佛位。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答理观事定相即修 者。心虽不二。事杂凡情。故未伏惑。事定可成。理 观忘情。伏惑方发。故别惑初伏名观行位见法界理。深 伏乃名相似位见。分断方得真见法界。今之行者观 日观氷及观瑠璃。虽用法界心境而观。而惑全未伏。 凡情尚浓方得名字见法界日。非观行位。作此判者。 盖约钝根 於日等观。且得定心假想之益。故在名字也。若利根者法界日显便能圆伏。

  印光大师开示:

  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憨山大师: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信愿不足体现在哪里?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原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佛全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者一声佛,果能敌得者爱么?果能断得者爱么?若断不得者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

  《普劝念佛》

  或问, 今见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此有三故: 一者, 口虽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既是念佛, 便须依佛所说, 要积德修福, 要孝顺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爱, 夫妻相敬, 要至诚信实,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阴骘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杀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压小民, 但有不好心起, 着力念佛, 定要念退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二者, 口虽念佛, 心中胡思乱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念佛之时, 按定心猿意马, 字字分明, 心心观照。如亲在西方, 面对弥陀, 不敢散乱,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份,只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份,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历代祖师关于自力、佛力的开示汇总:

  释迦摩尼佛开示:违犯戒律者,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不护念。

  佛经云:如是人者一切十方无量诸佛所不护念。虽名比丘不在僧数。何以故。入魔界故。持禁戒者即佛弟子。毁禁戒者即魔弟子。又持戒者即出世道。破禁戒者即入世道。我都不听毁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苈子。何以故。是人远离如来法故。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印光大师:“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

  三论宗祖师嘉祥大师《胜蔓经宝窟上》开示说:“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印光大师:“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祖师开示:自力、佛力各自负责哪部分?

  “《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

  莲池大师:自力与佛力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幽溪大师:往生还需念佛人念力至心,原文见下:

  离苦得乐.即得往生.岂虚谬哉.是则虽由慈光外摄。而又全凭念力至心。.寄语行者.寻常称名.七日之期.而功始一日.一日之期.而功始一时.

  幽溪大师:“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印光大师:观行位清净心能感召净土现前而往生,原文见下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旁注:不明白印光祖师为何强调观行位感召净土现前,而没有强调名字位感召净土现前,故而把此段内容列入自力、佛力的祖师开示汇总中。)

  幽溪大师:念佛进入圆伏五住观行位境界,能感净土现前。原文见下

  “极乐称为净土。惟其心净。而后佛土净。但心净土净。其义甚通。圆伏五住。圆破三惑。皆名心净。而此心净。感佛土净。则圆该四土。今是同居净土。”。(旁注:不明白幽溪大师为何同印光祖师一样,强调观行位感召净土现前,而没有强调名字位感召净土现前,故而把此段内容列入自力、佛力的祖师开示汇总中。)

  知礼大师妙宗钞开示:下辈下生念佛只需落实名字位十念相续清净心即可。伏惑为观行位境界。原文见下

  “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答理观事定相即修者。心虽不二。事杂凡情。故未伏惑。事定可成。理观忘情。伏惑方发。故别惑初伏名观行位见法界理。”

  智者大师开示说:下辈下生念佛人临终已经暂伏烦恼,原文见下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开示:伏烦恼是名字位境界,伏惑是观行位境界。原文见下

  ” 蕅益大师的修证,据他自己说是“名字即佛”位。不过,从他的实际实行看,恐怕不止于此位。若按通常的理解,修行人当他彻悟(得名字即佛位)以后,必定不会仍然停留在原地;肯定要愈益精进地加功用行,历事炼心,降伏烦恼,直至于完全到达“圆伏五住惑”的地位——观行即佛位。“。

  印光大师:圆伏五住即观行位,原文见下

  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

  黄念祖居士谈:自力与佛力

  更重要的是临命终时。所以“一向专念,信愿持名”,在前头这“信”和“愿”都提过了,实际就暗摄在念佛里头了。知道一向专念的人,他就是从信愿出发的吗!那么这样到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往生,这可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在念佛的时候),这时你的身体的“四大”(地、火、水、风)分离,非常痛苦,心力极微弱。而这时你要是能念佛的话,这可不是你平常锻炼的结果!所以很多人以为我要锻炼到这一步才成,这个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易行道了!信和愿才是你能达到佛来接引的条件。佛来接引,也就是我常说的一个比方:你上这个大学是500分考取,我上那个学校200分考取,这个可以,如果零分不可能,极乐世界这个学校就是200分能考取,考取之后没有降级,没有留班,各个是爱因斯坦水平的毕业生,所以最终都要成佛的。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学校。尽管如此,可你这 200分还得要的吗!所以你要达到佛这个愿力,要接引你,你果然要信哪!愿哪!你愿意往生,你在愿里头,而且你还肯念佛,并且一向是如此。

  “临命终时,圣众现前”一向如此,所以在临终的时候,佛就和许多大菩萨,许多圣众以及与你有缘的往生者都来接引你,这是很多人都证明了的!有很多人在往生的时候看见自己家里头过去已经往生了的人,跟着佛一块来接了,大家来到将要临终的人面前。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一种是鸠摩罗什译的;一种是玄奘大师译的。这两句话是在玄奘法师的译本里头有的。

  对于已有的《阿弥陀经》,玄奘老法师为什么要再翻译一遍?这都是有原因的!这样的大德时间都是很宝贵的。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本,大家都愿意念,都愿意念这个秦译本。而玄奘大师,大家都知道他翻译准确、翻译的好,可是没谁肯念,因为念起来绕口。但是他还是要翻译,重要的是这里有“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是佛的慈悲力来庇护你、加持你,才使你心不乱。这个“令”字的份量很重,叫临终人的心不乱,使得他不乱。还有的经上说,佛在这时候是入了特殊的“三昧”,而且让亡者也进入到另一种“三昧”中。亡者此时与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佛号了!所以,这个是靠什么?靠的是他力,也就是佛力!往生法门、净土法门是“他力门”,如果你不相信他力,只相信自力,这是不够的。他力就是弥陀的愿力,所以弥陀称为“大愿之王、佛中之王”。他的愿力特别殊胜。你一定要信愿持名,愿意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些条件符合了,在你最后的时候,佛和圣众就现在你眼前。这是佛的力量。这里说的简单一点,别的经上说的,在《大经解》上都有。

  除原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外,上述资料当中的祖师、大德是否都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他们的开示是否完全可靠可信,相关祖师大德已经被后世印证为大彻大悟法身菩萨的资料见下:

  印光大师赞叹莲池大师、幽溪大师象藕益祖师一样伟大可靠可信,原文见下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

  净土法门法师:赞叹历代净土宗祖师及昙鸾大师、道绰大师都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境界(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第九祖,彻悟祖师是净土宗第十二祖。),原文见下:

  《往生论注》是昙鸾法师的作品,这是净宗大德,不知道古德为什么没有把他排列在祖师的位子上,这是讲不过去的。昙鸾跟道绰,确实是净宗的祖师,一代的祖师大德,这两个人应当要补进去。

  现代净宗十四代,再补两个,就是十五代跟十六代,净宗有十六祖师,他们的话是可以相信的,为什么?这些祖师都是得念佛三昧,而且都是真念到了理一心不 乱,虽然一门深入,一句弥陀一生不拐弯,这些人真正能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无所不知,为我们示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给念佛人做好样子。

  印光大师赞叹智者大师是释迦摩尼佛再来,永明延寿祖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原文见下

  “《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藕益大师赞叹知礼大师《妙宗钞》圆满可信,原文见下:

  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紫柏大师与莲池大师、憨山大师和藕益大师并举,被誉为明代四大高僧而载入史册。

  净土法门法师赞叹李炳南居士、黄念祖是居士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境界,原文见下:

  海贤是示现出家了,还有很多在家居士,像夏莲居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都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他们在这个世间帮助佛陀接引众生,在帮助阿弥陀佛。

  黄念祖大德赞叹莲池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原文见下:

  (选自黄念祖居士文集)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念是理一心,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要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什么样的罪?八十亿劫这么长时间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就消灭了,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弥陀化身,指明个中原因,《观经》中所说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哪。到了理一心自然破无明,见法身,功德不可思议。

  印光祖师对省庵祖师、彻悟祖师的赞叹原文:「何得以省庵之后,推为第一。使光(自称)能为省庵提鞋,当不致搬弄出此种过活,况曰文章夺过乎哉!……阁下爱光虽深,其如自己失言何!须知省庵之后,有大高人,其过与否,不敢以凡情妄断,当在比肩齐驱之列,其学问、见地、操持、德业,绝无稍逊者,彻悟禅师也。莲宗十祖,当之无愧。光尚不敢谓为后裔,况曰同列乎哉!」

  印光祖师认证新排名的净土宗十二位祖师的开示原文:「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於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实)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旁注:“思奇”就是著作《劝发菩提心文》的省庵祖师,藕益祖师、截流大师、彻悟祖师被印光祖师亲自加入到原先的净土宗九祖之列。)

  老法师劝勉爱好楞严经的佛弟子追随南怀瑾先生学习:

  你要学《法华》,我对《法华》不明了,不是专家,你应该亲近某一位法师。如果修《华严》,你到天台山去,我要修《华严》,天台山大师一定告诉他,我对《华严》很外行,我没有下过功夫,你到五台山去找清凉大师,一定是这样的,彼此互相的尊敬,互相的推崇。绝对不会说,你学《法华》可以,我的《法华经》也不错,我找个时间单独教你,你不要去好了,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大家都是彼此的尊敬,彼此的赞叹,彼此的推崇,所以佛法在那个时代那麼样的兴旺。

  我们看看今日之下,佛法衰,衰在哪里?唯恐信徒跑掉了,你到我这儿来,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我这里是样样都通,大通家,学什麼我都可以教你,他们都不行,都不如我,自赞毁他,法门就衰了,这是要不得的。我们过去没有道场,哪个地方请我们讲经,只好顺著人情。其实那个时候没有觉悟,迷惑颠倒,贪多,样样都想学,样样都放不下,现在看穿了,放下了,再也不干了,一个道场就是一部经,他来问我别的,我不会。哪位法师在那里讲什麼经,你去亲近他去,我这里不拉人,我这里不留人,我这里只喜欢志同道合的,大家一起来。所以我们这里胡月华居士常常来听经,他喜欢《楞严》,现在南怀瑾居士讲《楞严经》,他到那里听,我们这里讲《阿弥陀经》,喜欢《阿弥陀经》的到这里来,喜欢听《楞严经》到那里去,这样好,不要勉强,佛法才能够兴盛。

  所以我很希望每一位法师都发心自己有一个道场弘扬自己学的,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你看《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都是第一,没有说哪个第二的。《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彼此互相赞叹的,没有毁谤的,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世界悉檀」的意思。今天时间不够了,我们下一次从这里讲起,把四悉檀给诸位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再把这个意思配合四悉檀给诸位说明。

  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三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4-33

  太虚大师对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评价:“极乐往生一法,虽佛说多经,马鸣、龙树、无着、世亲诸师亦着于论,然至中国,弘扬始盛,蔚为大宗。(中略)波澜转壮,则滥觞庐山莲社,博约其化于昙鸾、道绰;善导、永明又深其旨;至云栖(莲池大师)爰集大成;灵峰(藕益大师)、梵天(省庵大师)、红螺(彻悟大师)益精卓,沿至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

  印光大师赞叹藕益祖师: 蕅益大师久证法身,乘愿再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信切愿       念佛伏烦恼)(五明学佛网:真信切愿       念佛伏烦恼)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信切愿? 

 信愿法师: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 

 信愿法师: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