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历代祖师开示:真信切愿即可往生,为何要强调念佛伏烦恼?


   日期:2015/7/12 13: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印光大师: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藕益大师:“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嗔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

  藕益大师:《净土忏并放生社序》中说-----观经云:逆恶之人,临终十念皆得往生。夫临终十念,必深植善根。今逆顺境缘,便不复有正念,何况临终?且临终苦现,止藉善友提撕;今青天白日,尚不能于明师友真实格言信受奉行;当临终时,安保善友现前?设现前开示,神识昏迷,而欲求其信解,此又决不可得之数也。

  藕益大师:《占察经注解》: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

  释迦摩尼佛开示:摄心为戒,以戒为师。(前句来自楞严经,后句来自阿含经。)

  善导大师《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对大乘佛教戒律的注解定义:“一明慈心不杀。然杀业有多种。或有口杀,或有身杀,或有心杀。言口杀者,处分许可,名为口杀。言身杀者,动身手等指授,名为身杀。言心杀者,思念方便计校等,名为心杀。若论杀业,不简四生,皆能招罪,障生净土。但于一切生命起于慈心者,即是施一切众生寿命安乐,亦是最上胜妙戒也。”.

  印光大师:“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 宿,净土之大门。若未得一心...犹尚未跨入此门,终非 稳妥。净业行人,可不勉力乎哉。

  永明延寿大师开示:相续心与往生的关系

  “如或言行不称,信心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

  藕益大师<弥陀要解>:散心称名能除罪否?能往生吗?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叁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卽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卽佛故)。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读者当知此优昙钵罗出现时也)。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摘自《弥陀要解》)

  李炳南居士:往生分九品,且有边地,一心者得上品,不一者列下地,一心者有把握,不一者恐生障碍,如临终不生障碍,不起颠倒,亦得往生。凡事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生死大事,安可图徼幸,而不求把握耶?

  智者大师开示说:”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

  印光大师: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印祖文钞》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民二十年))

  广钦老和尚:为何日常牵挂什么,临终时所牵挂之人事物通通现前?(老和尚下述开示正好能圆满解释印光祖师上段开示)

  我们平常都会执著(着)某些事情,但是在【著】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等到定下来时,业识就会现前,这不是您要去想它,而是它自己会跑出来的,这叫做【业障】。我们每个人从无始以来所造的【业】无量无边,如果不靠修行来消除业障,到临终时这些业识就会现前,看你【著】什么事,【贪念】什么东西,到那时就会现出这些境来,若没有定力,没有正念,你就跟着这些妄识去轮转生死了。在娑婆世界里贪一根草,你就还要在来轮回,这一根草就是一个念头,而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死。所以心念在转是无量无边的,若没有正念来回光返照,会随著那些业【翻来覆去】,转得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外表看起来是很庄严的在用功修行,其实大部份都是在打妄想

  ‘带业不能往生,经典中之“带业往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你有愿心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时,如业力大于念力那还是不能往生,但会因你的愿力而转为人身,再继续念,如此转了几转,一直念到你的念力大于业力,就能往生。’

  净土法门法师:对暂伏烦恼的定义: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开示: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谈“名字位伏烦恼与观行位圆伏惑业”:

  蕅益大师的修证,据他自己说是“名字即佛”位。不过,从他的实际实行看,恐怕不止于此位。若按通常的理解,修行人当他彻悟(得名字即佛位)以后,必定不会仍然停留在原地;肯定要愈益精进地加功用行,历事炼心,降伏烦恼,直至于完全到达“圆伏五住惑”的地位——观行即佛位。

  藕益大师: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藕益大师:《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妙宗钞》: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答理观事定相即修 者。心虽不二。事杂凡情。故未伏惑。事定可成。理 观忘情。伏惑方发。故别惑初伏名观行位见法界理。深 伏乃名相似位见。分断方得真见法界。今之行者观 日观氷及观瑠璃。虽用法界心境而观。而惑全未伏。 凡情尚浓方得名字见法界日。非观行位。作此判者。 盖约钝根 於日等观。且得定心假想之益。故在名字也。若利根者法界日显便能圆伏。

  印光大师开示:

  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憨山大师: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信愿不足体现在哪里?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原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念?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根乃生死之根株。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佛全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者一声佛,果能敌得者爱么?果能断得者爱么?若断不得者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也,岂更有别妙法哉?”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为何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

  《普劝念佛》

  或问, 今见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此有三故: 一者, 口虽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既是念佛, 便须依佛所说, 要积德修福, 要孝顺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爱, 夫妻相敬, 要至诚信实,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阴骘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杀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压小民, 但有不好心起, 着力念佛, 定要念退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二者, 口虽念佛, 心中胡思乱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念佛之时, 按定心猿意马, 字字分明, 心心观照。如亲在西方, 面对弥陀, 不敢散乱,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份,只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份,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历代祖师关于自力、佛力的开示汇总:

  释迦摩尼佛开示:违犯戒律者,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不护念。

  佛经云:如是人者一切十方无量诸佛所不护念。虽名比丘不在僧数。何以故。入魔界故。持禁戒者即佛弟子。毁禁戒者即魔弟子。又持戒者即出世道。破禁戒者即入世道。我都不听毁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苈子。何以故。是人远离如来法故。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印光大师:“唯心净土者,以清净心,念佛求生净土。及至临终,由己之净心,感佛接引往生西方。如此方是唯心净土。”。

  三论宗祖师嘉祥大师《胜蔓经宝窟上》开示说:“清净心,净者信也,起净信之心,又不杂烦恼心,名为净心。”。

  印光大师:“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复郑琴樵居士书(节录)

  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祖师开示:自力、佛力各自负责哪部分?

  “《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自勉焉?”。

  莲池大师:自力与佛力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之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幽溪大师:往生还需念佛人念力至心,原文见下:

  离苦得乐.即得往生.岂虚谬哉.是则虽由慈光外摄。而又全凭念力至心。.寄语行者.寻常称名.七日之期.而功始一日.一日之期.而功始一时.

  幽溪大师:“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印光大师:观行位清净心能感召净土现前而往生,原文见下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旁注:不明白印光祖师为何强调观行位感召净土现前,而没有强调名字位感召净土现前,故而把此段内容列入自力、佛力的祖师开示汇总中。)

  幽溪大师:念佛进入圆伏五住观行位境界,能感净土现前。原文见下

  “极乐称为净土。惟其心净。而后佛土净。但心净土净。其义甚通。圆伏五住。圆破三惑。皆名心净。而此心净。感佛土净。则圆该四土。今是同居净土。”。(旁注:不明白幽溪大师为何同印光祖师一样,强调观行位感召净土现前,而没有强调名字位感召净土现前,故而把此段内容列入自力、佛力的祖师开示汇总中。)

  知礼大师妙宗钞开示:下辈下生念佛只需落实名字位十念相续清净心即可。伏惑为观行位境界。原文见下

  “今何判位在名字初。属下下品。答理观事定相即修者。心虽不二。事杂凡情。故未伏惑。事定可成。理观忘情。伏惑方发。故别惑初伏名观行位见法界理。”

  智者大师开示说:下辈下生念佛人临终已经暂伏烦恼,原文见下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开示:伏烦恼是名字位境界,伏惑是观行位境界。原文见下

  ” 蕅益大师的修证,据他自己说是“名字即佛”位。不过,从他的实际实行看,恐怕不止于此位。若按通常的理解,修行人当他彻悟(得名字即佛位)以后,必定不会仍然停留在原地;肯定要愈益精进地加功用行,历事炼心,降伏烦恼,直至于完全到达“圆伏五住惑”的地位——观行即佛位。“。

  印光大师:圆伏五住即观行位,原文见下

  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

  黄念祖居士谈:自力与佛力

  更重要的是临命终时。所以“一向专念,信愿持名”,在前头这“信”和“愿”都提过了,实际就暗摄在念佛里头了。知道一向专念的人,他就是从信愿出发的吗!那么这样到临命终的时候,能够往生,这可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在临终的时候(不是在念佛的时候),这时你的身体的“四大”(地、火、水、风)分离,非常痛苦,心力极微弱。而这时你要是能念佛的话,这可不是你平常锻炼的结果!所以很多人以为我要锻炼到这一步才成,这个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易行道了!信和愿才是你能达到佛来接引的条件。佛来接引,也就是我常说的一个比方:你上这个大学是500分考取,我上那个学校200分考取,这个可以,如果零分不可能,极乐世界这个学校就是200分能考取,考取之后没有降级,没有留班,各个是爱因斯坦水平的毕业生,所以最终都要成佛的。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学校。尽管如此,可你这 200分还得要的吗!所以你要达到佛这个愿力,要接引你,你果然要信哪!愿哪!你愿意往生,你在愿里头,而且你还肯念佛,并且一向是如此。

  “临命终时,圣众现前”一向如此,所以在临终的时候,佛就和许多大菩萨,许多圣众以及与你有缘的往生者都来接引你,这是很多人都证明了的!有很多人在往生的时候看见自己家里头过去已经往生了的人,跟着佛一块来接了,大家来到将要临终的人面前。

  “慈悲加佑,令心不乱”。《阿弥陀经》有两种译本,一种是鸠摩罗什译的;一种是玄奘大师译的。这两句话是在玄奘法师的译本里头有的。

  对于已有的《阿弥陀经》,玄奘老法师为什么要再翻译一遍?这都是有原因的!这样的大德时间都是很宝贵的。鸠摩罗什法师的翻译本,大家都愿意念,都愿意念这个秦译本。而玄奘大师,大家都知道他翻译准确、翻译的好,可是没谁肯念,因为念起来绕口。但是他还是要翻译,重要的是这里有“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是佛的慈悲力来庇护你、加持你,才使你心不乱。这个“令”字的份量很重,叫临终人的心不乱,使得他不乱。还有的经上说,佛在这时候是入了特殊的“三昧”,而且让亡者也进入到另一种“三昧”中。亡者此时与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此他就能念佛号了!所以,这个是靠什么?靠的是他力,也就是佛力!往生法门、净土法门是“他力门”,如果你不相信他力,只相信自力,这是不够的。他力就是弥陀的愿力,所以弥陀称为“大愿之王、佛中之王”。他的愿力特别殊胜。你一定要信愿持名,愿意往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些条件符合了,在你最后的时候,佛和圣众就现在你眼前。这是佛的力量。这里说的简单一点,别的经上说的,在《大经解》上都有。

  除原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外,上述资料当中的祖师、大德是否都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他们的开示是否完全可靠可信,相关祖师大德已经被后世印证为大彻大悟法身菩萨的资料见下:

  印光大师赞叹莲池大师、幽溪大师象藕益祖师一样伟大可靠可信,原文见下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著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

  净土法门法师:赞叹历代净土宗祖师及昙鸾大师、道绰大师都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境界(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第九祖,彻悟祖师是净土宗第十二祖。),原文见下:

  《往生论注》是昙鸾法师的作品,这是净宗大德,不知道古德为什么没有把他排列在祖师的位子上,这是讲不过去的。昙鸾跟道绰,确实是净宗的祖师,一代的祖师大德,这两个人应当要补进去。

  现代净宗十四代,再补两个,就是十五代跟十六代,净宗有十六祖师,他们的话是可以相信的,为什么?这些祖师都是得念佛三昧,而且都是真念到了理一心不 乱,虽然一门深入,一句弥陀一生不拐弯,这些人真正能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无所不知,为我们示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给念佛人做好样子。

  印光大师赞叹智者大师是释迦摩尼佛再来,永明延寿祖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原文见下

  “《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著『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藕益大师赞叹知礼大师《妙宗钞》圆满可信,原文见下:

  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与周洗心。

  《妙宗钞》一书,不可动一字。---复唐宜之。“。

  紫柏大师与莲池大师、憨山大师和藕益大师并举,被誉为明代四大高僧而载入史册。

  净土法门法师赞叹李炳南居士、黄念祖是居士已经大彻大悟是法身菩萨境界,原文见下:

  海贤是示现出家了,还有很多在家居士,像夏莲居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都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他们在这个世间帮助佛陀接引众生,在帮助阿弥陀佛。

  黄念祖大德赞叹莲池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原文见下:

  (选自黄念祖居士文集)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念念是理一心,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要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什么样的罪?八十亿劫这么长时间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就消灭了,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弥陀化身,指明个中原因,《观经》中所说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哪。到了理一心自然破无明,见法身,功德不可思议。

  印光祖师对省庵祖师、彻悟祖师的赞叹原文:「何得以省庵之后,推为第一。使光(自称)能为省庵提鞋,当不致搬弄出此种过活,况曰文章夺过乎哉!……阁下爱光虽深,其如自己失言何!须知省庵之后,有大高人,其过与否,不敢以凡情妄断,当在比肩齐驱之列,其学问、见地、操持、德业,绝无稍逊者,彻悟禅师也。莲宗十祖,当之无愧。光尚不敢谓为后裔,况曰同列乎哉!」

  印光祖师认证新排名的净土宗十二位祖师的开示原文:「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於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实)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旁注:“思奇”就是著作《劝发菩提心文》的省庵祖师,藕益祖师、截流大师、彻悟祖师被印光祖师亲自加入到原先的净土宗九祖之列。)

  老法师劝勉爱好楞严经的佛弟子追随南怀瑾先生学习:

  你要学《法华》,我对《法华》不明了,不是专家,你应该亲近某一位法师。如果修《华严》,你到天台山去,我要修《华严》,天台山大师一定告诉他,我对《华严》很外行,我没有下过功夫,你到五台山去找清凉大师,一定是这样的,彼此互相的尊敬,互相的推崇。绝对不会说,你学《法华》可以,我的《法华经》也不错,我找个时间单独教你,你不要去好了,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大家都是彼此的尊敬,彼此的赞叹,彼此的推崇,所以佛法在那个时代那麼样的兴旺。

  我们看看今日之下,佛法衰,衰在哪里?唯恐信徒跑掉了,你到我这儿来,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我这里是样样都通,大通家,学什麼我都可以教你,他们都不行,都不如我,自赞毁他,法门就衰了,这是要不得的。我们过去没有道场,哪个地方请我们讲经,只好顺著人情。其实那个时候没有觉悟,迷惑颠倒,贪多,样样都想学,样样都放不下,现在看穿了,放下了,再也不干了,一个道场就是一部经,他来问我别的,我不会。哪位法师在那里讲什麼经,你去亲近他去,我这里不拉人,我这里不留人,我这里只喜欢志同道合的,大家一起来。所以我们这里胡月华居士常常来听经,他喜欢《楞严》,现在南怀瑾居士讲《楞严经》,他到那里听,我们这里讲《阿弥陀经》,喜欢《阿弥陀经》的到这里来,喜欢听《楞严经》到那里去,这样好,不要勉强,佛法才能够兴盛。

  所以我很希望每一位法师都发心自己有一个道场弘扬自己学的,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你看《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都是第一,没有说哪个第二的。《华严经》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彼此互相赞叹的,没有毁谤的,都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这是「世界悉檀」的意思。今天时间不够了,我们下一次从这里讲起,把四悉檀给诸位做一个详细的介绍,然后再把这个意思配合四悉檀给诸位说明。

  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三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4-33

  太虚大师对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评价:“极乐往生一法,虽佛说多经,马鸣、龙树、无着、世亲诸师亦着于论,然至中国,弘扬始盛,蔚为大宗。(中略)波澜转壮,则滥觞庐山莲社,博约其化于昙鸾、道绰;善导、永明又深其旨;至云栖(莲池大师)爰集大成;灵峰(藕益大师)、梵天(省庵大师)、红螺(彻悟大师)益精卓,沿至清季民初,尽一生精力,荷担斯法,解行双绝者,则印光大师也。”

  印光大师赞叹藕益祖师: 蕅益大师久证法身,乘愿再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信切愿       念佛伏烦恼)(五明学佛网:真信切愿       念佛伏烦恼)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真信切愿? 

 信愿法师: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 

 信愿法师: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不论何种念佛,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及修行众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 

 信愿法师: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但能具足真信切愿,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