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对三位弟子的开示


   日期:2020/5/31 16: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师父对三位弟子的开示

(2011-2-4KJ法师于天开寺客堂)
(弟子根据录音整理)

你们基本都是在成长在进步。我们仍然有时候感觉会有苦恼,是吗?有苦恼是正常的事情。因为在我们成佛之前不可能马上就离苦。比如说你上次不小心碰到佛像坏了,确实也是件蛮让人苦恼的事情。其实人呢,就是要学会去面对,有时候我们也会不被别人理解,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受了委屈。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有一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天不会亏我们,因果不会亏我们啊。

其实我们学佛最大的成长,就是把一颗对他人期待的心去掉,要求自己,找自己的问题,别人我们没有办法要求。我们希不希望别人理解我啊?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他不需要期待别人的理解,但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去理解别人,或者换句话来讲,如果你想要别人理解你,你就先去理解别人,先去理解别人是因,你被别人理解是果,你不要想,等你理解我了,这是因,然后我再理解你这是果,这就错了。

不用期待别人理解你,你只管去理解别人就行啦,他伤害你你理解他,他打你你理解他,他骂你你理解他,他侮辱你你理解他,这就是修行的方法,不求回报,不求他理解我,我们只管理解他就行了。

弟子:修忍辱,也要有忍辱的过程。

是的,当然这个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你先从佛法的道理上去解决,比如他对我不好,他侮辱了我,他误会了我,消我的业啊,我们的业障轻了,你说是不是应该感谢他啊?所以事实上我不期待他必须要理解我,他完全可以不理解我,我允许他不理解我,他不理解是消我的业。

他理解我,赞赏我,当然也很好,但是一般比不上他误解我们进步更快。当别人赞赏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骄傲,得意,习气更加厉害,原形毕露,得意忘形,更加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是当别人批评我们、敲我们一棒子,我们反而不敢怎么样。所以事实上当有时候别人让我们不舒服的时候,对我们是一件好事。当然话是这么说,面对的时候,还是有难度的。我讲的炼心二十四字: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这是个原则,当然很难,确实很难。

这个时候你就要先从思想上想通,为什么要别不平、莫抱怨?为什么我不能不平和抱怨,甚至还要感恩呢?因为一定过去有这个因,现在才有这个果,过去我也这样对待过他,现在他对待我这样理所当然,我惭愧啊。昨天你踢球不小心把别人家玻璃打碎了,第二天别人也拿个石头把你玻璃打碎了,你会不会很气啊?一般来讲不会。谁叫我把他的玻璃打碎,谁叫我先做错在前呢?只要你不再抱怨他,你欠他点就少一点,当然你再抱怨他,你又多欠一点啦。他伤害你,一旦把这个因果了了,就不会再伤害你了。你欠他五次,他把你五次伤害完就了了,但是你要抱怨一次呢,你又多一次。如果你不但不抱怨他,你反而感恩他,反而会消业。你把别人的玻璃打了,你马上登门道歉,对不起!他回来还打你玻璃不?不打啦。这就是忏悔,把业消了。

所以当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第一点,你这是为过去了业。第二点,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东西了。你知道他这样子做会让人痛苦,那你就以后不会再这样做,因为他不这样对你怎么能学到这一点呢?应该感谢他。

再一个,他不这样对你,你也就不知道受过同样对待的人他的苦,你就不能对他产生慈悲心,因为你受过苦,你就知道这种苦是什么感觉,所以你就能生起慈悲心,生起慈悲心则是最大的成就。我们修行就是要修一个慈悲心呐,修行就是要修一个慈悲心,无我的心,就是慈悲心。

为什么慈悲心是无我呢?因为慈悲是对众生的,为众生就是无我,有众生哪还有我?因为有我,所以就没有众生,所以慈悲心就是无我的心。所以我们能得到慈悲心这是众生给我们的加持,他不伤害我,我也生不起这种慈悲心。

再一个,想想看,我们的心里也都是一个世界吧,你看我们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为什么?你看我们每天在想什么?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我想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我不想受到别人的伤害,我有什么痛苦,我有什么快乐……你旁边这个人他都不在你的世界里头,他很苦,你感受到了吗?他很快乐你感受到了吗?不是没有,很小,你看离你一公里以外的人,你能感受到吗?更感受不到啦,不要说一公里,十米之外都感受不到啦,所以我们的世界只有我们一个人。可是我告诉你,地球上六十亿人啊,我们只是六十亿人之一啊,所以我们的痛苦占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痛苦的六十亿分之一,微乎其微啊,我们的快乐占这个世界上比重有多少,六十亿分之一,也是微乎其微。其实我们个人的苦和乐根本不重要。

(今天讲的梁皇宝忏里的一段话)“我等重复至诚五体投地,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依身口意,行不平等”,下面注意了啊,“但知有我身,”只知道有我身,“不知有他身,”只知道我有身体,不知道别人也有身体,“但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我知道我有苦,不知道别人也有苦,“但知我求安乐,”只知道我要求安乐,“不知他亦求安乐,”不知道别人也要求安乐,“但知我求解脱,”只知道我求解脱,“不知道他亦求解脱,”不知道他也求解脱,“但知有我家,有我眷属,”只知道有我家,有我的眷属,“不知有他亦有家,亦有眷属,”不知道他也有家,他也有眷属,“但知自身一痒一痛,不可抑忍,楚挞他身,唯恐苦毒不深,”只知道自己身体痒了痛了,不可抑制,难以忍受,却不知道别人身上也痒,也痛,也难以忍受。你看当我们在对别人发泄的时候,甚至伤害别人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对我们的仇人想要报复他的时候,唯恐他不够苦,唯恐他有快乐,对不对?


我从你们两个人身上看到的特别明显的问题比较少,当然是有时候,有点小脾气小个性正常,但是基本上你们还能克制。不过还是要再找自己的问题。在寺院里头要互相提醒,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时候性格差不多的人爱走到一起,这时候要观察一下啊,性格相同,往往意味着习气相同,要注意一下我们共同的性格是什么,共同的爱好是什么,有可能是习气,所以要互相提醒一下。有时候两个人特别不容易走到一起,还是习气,习气不同,那我们的习气不同是什么习气,还要找出来,找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靠近了。

当然佛法的道理有很多,平常你们自己修行都是怎么样去用功的呀?

弟子:基本上就从基础学起,做功课。

就是从基础学起,做功课啊,《二课和解》你们那有吧?那就根据这个,你们学早晚功课那就更好,理解它的意思去学,这样就能随文入观,早晚功课很重要的,对修行很重要。你要知道它的意思,否则的话就有口无心的了。

你们俩其实总体来讲还不错的,因为你们抱怨的心不多,把抱怨的心能够减少,修行就很容易。其实人就学会接受,不要不平,不要抱怨,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你如果能别不平,莫抱怨,自然而然,你会得到加持,自然而然你就会有福报。不要抱怨啊,当然不抱怨的极致就是感恩,抱怨的反面就是感恩。越感恩得到的加持就越大,越抱怨就越没有加持,不但没有加持,反而会造业。所以你们总的来讲状态还是不错的,因为感恩的心胜过抱怨的心,尽管也会有一些不太如意。现在恐怕就是在闻思方面还是欠缺一些,因为你们机会确实少一些,有机会在闻思方面想办法多补补课。

弟子:师父,怎样降伏自己的攀比心?

呵呵,太好解了,越攀比就会被敲打,越攀比就会越苦,你还非要攀比,等你哪一天不攀比的时候,你就不苦了。

弟子:您刚才说越攀比,就会被敲打是什么意思呀?

越攀比,越受到苦果,越攀比你就越苦嘛,苦就是被敲打嘛,被敲打就是一种苦嘛,要不被人敲打,要不被社会敲打,要不被大自然敲打。

弟子:就是因为这种苦导致生起出离心,然后生起想要解脱的这种苦恼的心,是吗?

算是一种吧。

弟子:所以我就可以找到这个苦的原因,就可以出离这种攀比心。

对,算是一种吧,你以为你一攀比你就能得到啊?错啦,你越攀比越得不到。

弟子: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原来可能看到别人有,自己没有,心里有点不平衡,但是当我想到这是因果,因果是公平的时候,我的心就平和了。

那继续用它。

弟子:这个方法我觉得好在哪呢?就是像您说的,要经历苦,还是要受那种痛苦之后要出离它,因为太苦了所以一定要出离它。

 

弟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时候觉得好像就是因为自己的这种业力和习气深重,觉得跟师父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困难,问题不是在师父身上,而在于自己身上,就是自己心里有那种障碍,就是觉得好像和师父之间有隔阂,感觉不能心对心交流。怎样消除这种障碍?

找自己的问题。比如说爱攀比,消灭它,师父叫你闭嘴就闭嘴,叫你服从服从,叫你甭抬杠就甭抬杠,叫你别插嘴就别插嘴,叫你别是非就别是非,叫你别多话就别多话。这样不就简单了吗?

怎么跟你沟通啊,跟你每说一句话你都来个第二句,怎么去跟一个爱抬杠的人沟通啊?谁愿意你跟他说一句话,他总有第二句话等着你的那种人沟通啊?谁愿意跟那么聪明的人沟通,他总有无穷的话埋伏在后来等着你呢,自以为聪明。对他敬而远之了,你厉害,你聪明,你了不起,你太聪明啦,你话中永远有话,别人不管说什么话,你都有无穷的后招。

弟子:我知道我的习气比较深重。

找自己的问题,你不这样,没有人愿意跟你沟通,你越想表现自己,你就越被人瞧不起。(爱表现自己本来并不是大错,可是你是有求,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功利心,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超越他人的优待,才爱表现,这就苦了,因为爱表现就是为了得到,如果得不到,当然苦就马上现前,这叫有求皆苦!)为什么你总是不肯接受、不肯找自己的问题呢?过去如此,现在仍然是如此,如果你将来仍然是如此,那可就废啦!

弟子:表现自我的心都表现在哪方面呢?请师父再细说说。

你想不想让别人看到你还是有优点的,想不想让别人看到你还是挺不错的?希不希望师父称赞你?希不希望师父像对待别人“一样”对待你?这就是为了强烈的求而爱表现!所以有求皆苦啊!

弟子:这个希望和乞求心我的确有......

这就是爱表现自己啊,攀比心就是渴望拥有和别人一样甚至更多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带着强烈功利心的)爱表现自己嘛。能找到自己的问题很好。告诉你,大多数人都有爱表现自己的心 ,我也有,但我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不用逃避问题,不要怕丢面子。

可如果你是如此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此容易发现别人有问题,都成下意识了,习惯反射了,那就麻烦了!所谓成下意识的东西,你甚至都不会发觉它存在,比如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都很少觉察自己有呼吸一样,这就是因为你的呼吸是下意识的。所以只有挨敲打啦,敲打一次可能你还能认识一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