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达照法师: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 |
||
日期:2020/11/3 18: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 能所的对立 今天是我们第二个七的第一天。通过一个七的努力,大家可能有精进心,所以继续打第二个七。这个修道人啊,精进是非常重要的。用功就是要精进,才能得到一些利益。我们上师给我们开示,告诉我们: 心地法门诞生王,岂假气功来补偿。 心外取法求有得,终自辛劳落空亡。 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心地法门,是世间任何法门的最重要的。诸佛出现世间,王于三界,为三界法王,佛所讲的一切法,都是围绕心性而展开。所以从心性上下手用功夫,懂得从心地上用功的人,就已经超越三界之内一切方法。世间的方法,有让我们调节身体,打通气脉,练习气功的,但是,世间一切万法,无非是归根到心地上。心地宝藏原本就可以成就世出世间一切事业。无论是世间的善法事业,还是出世间的解脱事业,或者菩提道上的菩萨事业,全部依赖我们这颗心。所以,心是一切万法之王。心如果抓住了,那就不需要再靠其它的世俗气功来补偿。有些人懂得一些练气调身的方法,坐在那里,不能安心地如法用功,去感受气脉,甚至希望自己气脉打通,腿脚不要痛。只要你心向外驰,无论得到的是什么结果,就算全部满你的意,最终的结果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用功的时候,无论见到光、见到佛,感受到身体的某种气感,或者我们对于环境、外在的要求——安静,舒适,或者杂乱无章,你只要心向外驰,得到的结果终归是徒自辛劳落空亡。 所以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自性现,绵密保任莫轻忘。”能所亡处,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因为由于无量劫以来的我执,以我为主,以我为能,我能,我能吃饭,我能打坐,我能修行,我能明心见性……甚至我能打瞌睡。一切行为都冠上一个“我”----甚至我要面子。由于我的存在,就有对立的非我。我即是能,非我即是所。所以,就永远成能所对立的这个结果。就好像被能所这条绳索死死地捆着,不是被别人干扰,就是被自己干扰。被别人干扰的就是所,被自己干扰的就是能。从小到大,所受的各种教育,都是要强化我能,表现出我能,超过别人,个性张扬,能力突出,与众不同,这就是强化了我的执着。所以,在这种以我为主,以我能作为整个生活的动力,所做的一切善法,都成为轮回的业;所作一切恶法,成为恶道的因。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生生世世,就照顾自己,照顾这个“我”,照顾这个“能”。表面上是爱面子,根底里非常自私。所以在用功过程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自我。能所亡处,这在用功上,分两个阶段: 忘掉外界的六尘 第一个阶段,把“所”先忘记掉。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大家都是以我执为生命的核心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但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六道众生不为己,六道众生就会天诛地灭,就不再有六道众生。人要是不为己,人就不会存在了。之所以受苦,有生死,短暂无常,是非爱恨,皆由“我”而产生。所以,直接从“我”上,想把我们这个我执搬倒,实在太难。那诸佛菩萨有方便,让我们为了保全自我,先把“所”舍弃掉。就像为了保全你的性命,手脚在无可救药的情况下,可以截肢,没办法,舍生取义,舍其轻,而取其重。为了保全我们自身的健康。现在的世俗社会,我们大家从小到大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凡是你生烦恼,都是因为你太在意,你所认为很重要的那些事情,最常见的,就是爱好看,让别人看;爱好名声,让别人听;爱接触的气氛能够香一些;爱食品能够可口;爱身体的感触适意,不要冷也不要热;还要让自己的思想感觉很舒适、很愉悦……这就是六根所对外界的六尘,根尘永远勾结在一起。 千百度的修行准备 所以不懂得修行的人,他会一直心向外驰。今天找这个地方,明天找那个地方,想尽办法要盖庙;盖完庙了要盖讲堂;盖完讲堂了,还要准备蒲团;准备蒲团了,还要准备包腿;包腿蒲团准备好了,还要找空气,气候要调节;都好调节了,自己坐到蒲团上面去,开始打瞌睡了。或者坐在上面,他心里又开始想另外的计划往外去求了。 我们不盖庙呢,就去寻找,寻找安静的环境。我本人曾经在小庙念佛,在大城市里面上学,感觉很吵,要找个小地方去念佛。找小地方了,还有人来,就跑到深山里面去住茅蓬,有时候一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到了茅蓬里面了,还要煮饭,还要这样、那样,干脆带干粮,走到更深山里面去,找到一个石头洞,然后躲到那个石头洞里面,带上干粮,坐在那里,以为这个地方是再也没有人可以干扰了。当坐在那里,还是发现鸟叫、风吹各种声音,让你不得安心。还是继续找,找到更深山的,甚至连鸟都找不到的地方,坐在那里,摆好蒲团,在那里发誓,这回找到好地方了,一定要坐好。当你坐下去你就发现,你无量劫以来的心中的那个闹腾,所有的习气毛病,全部翻出来了。你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面,比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还要闹一百倍。所以我放弃了。我知道了,要战争的不是外境,而是自己。太不听话了,我们这颗心。 我看很多人也都是这样。在很多年所谓的修行当中,实际上修行没有上路。他一直在做什么呢?一直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几十年,其实没有上路。今天要打坐几个小时,把表看得好好的,坐在那里不是打瞌睡,就是打妄想。不打瞌睡、不打妄想么,稀里糊涂地念了几句咒,就了事了。有时候呢,还巴不得这个时间赶紧过。这个时间怎么这么难过呢?这个心态完全不是修行的心态。在逃避,在掩埋自己那种恐慌的心。有些人学习戒律,持戒精严;有些人诵经很勤劳,也看书,也对照自己;有些人坐在那里,感受一下,哦,身体很舒服,我要继续坐,坐着太舒服了;有些人也看看自己习气毛病这么重,怎么去对治我的习气:昏沉、掉举,就要靠数息观,或者念佛观;贪心重看看自己是不是要修修不净观,观察世间是苦;脾气大,要修慈悲观,对一切众生细心观察……忙得不亦得乐,实际上,这全部都是修行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真正上路。有些人学佛,十年,二十年,怎么没效果,该烦恼的还是烦恼,该痛苦还是痛苦,禅定境界也没有现前,佛法体系也不明了,心还是那么粗。是什么道理呢?都是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你持戒好也好,认真学习也好,就是认真打坐,在那里熬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熬过去就算胜利,这个熬过去就是做准备。你起一个念头,想哎哟,腿痛了,我继续咬牙切齿,继续用功,把时间熬过去我就胜利。这就是在做准备工作。实际上很遗憾,也许你十年打坐,仅仅为了练腿,别的什么都没有。 起心动念,有没有在法上?是在资粮位的法上,还是在加行位的法上?资粮位统摄为一切善法。你做的任何一件好事,诵经、拜佛、学习、打坐、看书、观想,如法地对照自心,全部都是资粮位的工作。这是你仅仅在做准备路费。然后开始练腿,开始把自己那颗痛苦的心放松。学佛以后心放松了很多,对人生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生命又有新的努力的方向,感觉时间不够用,非常努力,这就是做加行位的工作。资粮位好像准备路费,加行位好像锻炼身体。然后你就一直在准备,准备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就是门坎没有迈出去,还是在家里。所以看你用功也没有毛病,也没有出什么问题,但是就是不上路。 怎么才能上路?第一步,就是要把能所的“所”,给忘记掉。你看看,这有多难呢。把“所”要忘记掉,你才算是上路开始修行了。“所”没有忘记掉,你所有的起心动念,全部都在能所对立当中,全部都是在增强生死的业。你善法修了无论多少,诵经,或者是做其它的观想,只要是能所存在的一切善法,也都是生死的善业。所以《地藏经》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起心动念,无非是罪。就是你起的任何一个念头,只要有念头起来,你想改变某一种现状,这个念头必定是落在了能所对立上。只要是能所对立的,就一定是生灭法,所以是在造生死业。把这个“所”舍弃掉,忘记掉。耳朵所听到的话,你自己耳根是能听的,所有的语言、声音都是所听的;眼睛睁开,眼前一切情景,都是所看的,你的眼根是能看的;你所有的想法都是你所想的,你的意根是能想的。所以一个人他不能把所想的、所看的、所听的、所吃的、所碰的、所用的,不能从脑子里面舍弃掉,你用功一定是没有上路。就像小孩子在家里问父母亲,你们出去到哪里去啊,怎么去啊?爸爸说,我去坐车。然后小朋友在家里,手端起来,跟司机端方向盘一样,“呜……呜……”在家里比,比划自己乘车的样子。哎呀,他很开心,爸爸就是这样子去乘车的,“呜……呜……”我们很多人学习了教理,听懂了佛法,在脑子里面琢磨,把所想的东西想得比谁都精细,精打细算,担惊受怕,就不能从自己的脑子里面把所想、所看的,暂时放下一点。你连暂时放下都放不下,还谈什么用功呢?所以所不能放下的人,他修行不在修行的路上,而是在修行的家里,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准备的准备 假如你人品道德还没有养成,还是在那里自私自利,不顾及别人,不护持善念,不护持众生的善心,那你连修行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怎么可能会得到佛法上的受用?像有些人,坐着好好的,手印又给散下来,弄点什么东西吃吃;稍微有一点痛得不行了,哎,起来走出去了,毫无顾及身边的人。当然,有些肠胃不好,实在忍不住,怕在这么庄严的禅堂里面,要是拉肚子拉在这里,那让大家更难受,这也许还算是慈悲心;但也要生深重的惭愧心,知道自己业障实在太重。 特别是在静坐的时候,我们这些外护的善知识,在外面讲话、走路,声音太响,都影响到大家坐在这里。你对你身边的人,都在用功修行的人,都没有一种护持他的心,还只顾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菩萨的心态。大乘禅法,要修证得解脱,就是要学习菩萨的心态。你没有菩萨的心态,你怎么可能成为菩萨呢?没有上路,不懂得能所双亡,但最起码我们也要做一下准备工作啊。你成不了菩萨,也要做一个候选的菩萨。要不然,我们就结点缘,种一些与佛法有缘的善根。但在修道过程中,干扰到了同参道友,这又使我们以后生生世世,会遇不到好的同参道友。这个因果是非常重的。你在这里打坐,打呼噜,呼呼响,别的人正在用功,被你干扰了,这个果报就是你将来遇不到修行的道友。你看我们看到了,有很多人虽然学佛,一天到晚遇到的那些道友,不是让他去抽签问卦,就是去凑热闹,赶庙场,赶场子,哪里热闹往哪里跑,遇不到真正修道的道友。这个果报是很深的,很严重的。 所以你现在有这个因缘,大家在这里都在用功修行,要了生死,我们就以虔诚的心来护持他们。我们的一举一动,开一个门,说一句话,你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影响正在用功修行的人,要顾及到的。这是最起码的称为菩萨品质的一个人,就是打好了做人修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谈得上你用功把“所”,才能够舍弃得了。我们出家的时候,师父们都告诉我们,关门要把钥匙插在门上,慢慢地转过来,不能有声音的。现在的锁,都是门一关,“咣”一声,响得要命。你心太粗了,不知道你这一响,会震动多少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所以从生活中调节自己,做好了准备工作,正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所”舍弃。所以第一步,能所双亡的第一步,先把“所”放下。就是六根和六尘,把六根先保住,把六尘先舍弃。多也不要多,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你观察一下,正在用功的时候,一切色相、一切声音、一切香味、一切感触、一切思想、概念,我全部舍弃掉了。你提起来要舍弃,也就是两秒钟;舍弃完了,第二个两秒钟呢,还是被声音拽着跑了,还是随外境转了。所以要旋转旋归,旋转旋归,循序渐进,螺旋似的上升。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要入流忘所。忘所就是初步上路的用功下手处;入流,就是六根依然进入六尘,不是把六根关闭起来。看的,无论看什么,都不需要拒绝,不需要讨厌,不需要闭上眼睛不看;听的,无论听到什么,不管是挨板子的声,还是咳嗽的声,还是他们走路敲门的声,不管是什么声音,听到了,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能听的了了分明。 特别是坐在这里,眼前能看的,大家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前面,然后你的注意力不在所看的这些事物上,而是在能看的眼根上。我讲话的声音,和这些电流的声音,我们听得很清楚,但是你注意,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不管是什么声音,你还是看到自己耳根清清楚楚,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受声音影响。听到,就像没听到一样;看到,就像没看到一样,叫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万一打了妄想,你要把所想的问题赶紧忘记掉,也跟没有打妄想一样,注意力收摄在能打妄想的能上,不把这个“所”看得太重。想到打七的成果,修行的效力,所有的想法,都把所想的忘记掉,能想的看清楚,这是第一步工作。 你能做第一步工作,久久纯熟,就能把这个能所两个脱离开来。六尘的世界,虽然看到、虽然听到,但你感觉跟你已经再也不会勾结了。你的心结由此可以打开。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六根、外界六尘,时时根尘勾结,烦恼不堪。你现在正在用功,就把外界的六尘跟内在的六根,根和尘两个给它脱开。非常清楚、明白地脱开。 拽紧生死的源头 根尘迥脱是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就在这根和尘两个迥然脱开之际,我们能体会到六根清净的味道。因为你的眼睛无论看什么,你的注意力已经不随它转了,所以你的眼根也就清净了;你的耳朵无论听什么,骂你的也好,赞叹你的也好,诽谤你的也好,敲你的也好,爆炸声音也好,念佛声音也好……所有一切声音,都跟你耳根脱节了,你就能感觉你的耳根不管听什么,都是清净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寻常的心路体验。 当你把所有的这个能所的所,全部忘却,你能够把持住的,就是能。这个能,就是我,我就是能。所以有个居士打坐,坐在那里,他把这个所放弃了,看到了这个能,他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找到这个家伙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我,这就是我执。所以“紧把绳头做一场 ”,就是你根尘迥脱,你已经做好了修行准备,已经上路了,这个时候要趁火打铁,赶紧把捆着我们生生世世的这个绳,绳子的头找到了,千万不要放松。因为平常在五欲六尘当中打滚,生死苦痛,杂乱无章,无序、无奈、无能为力,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找不到烦恼的起处,所有的心态都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往往都是马后炮,烦恼过了,才觉得哎呀,我知道该怎么办了!烦恼的时候,一点能力都没有,等过了才知道有方法;下一次烦恼来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没有找到这个绳的头在哪里,所以被绳就一直捆着。能够把所忘记掉,看住这个能,要紧把绳头做一场,紧紧地拽住生死根源的头,就是能。能所对立的,我们平常把注意力都放在所上,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都要占有更多的所,所以流浪生死,忘记回家。现在你把所放下了,看住了自己心中明明了了的能,就是在对境生心的时候你注意,凡是你对这个境产生分别、评价,去感受苦乐,你就已经随它转了;你就要把这个所一刀两断,紧把绳头抓牢。 抓牢怎么办呢?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如果你不能精进用功,历尽艰辛,你就没有放松得大自在的机会。但是说寒彻骨啊,事实上是,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你能和所这两样都给它消失了,这个自性就现前了。有能在,自性就被这个能,被这个我执蒙蔽住,看不见。能所迥脱,根尘迥脱,这个时候,是我们大家会打七的人打七专用的。 所以以后我们如果再举行禅七----明年肯定还会举行,那我就要考试了。你不会根尘迥脱的人就不要来,坐在那里受罪,准备都没有准备好,叫作“饥逢皇膳不能食”。肚子饿得不行了,皇帝赐给你一桌非常丰盛的晚餐,你却没有胆子去吃,没胆量,没有承当的勇气。舍不得斤斤计较的我执,始终放不下,成就不了大丈夫处事的解脱道,更不能完成菩萨道。虽然我们很想吃,肚子很饿,眼前就摆着皇帝赐给我们最丰盛的晚餐,但是还是不能吃。肚子饿了,遇到这么丰盛的晚餐不能吃,不能承当,那么,“病逢医王怎得瘥”?这么一点小毛病,就遇到了医王,你怎么才能够治疗得好呢? 舍掉能后的妙果 能和所,第二步,是要把这个能也舍弃掉。所以老人说,能所亡处,自性就展现在你面前。能所双亡,根尘绝断,超越三界,证得涅槃。初步证得涅槃,还是理上证得,事上并无功夫。在你的人生观念当中,已经彻底舍弃三界一切尘埃。原来的、所执着的六根六尘,再也不是你的,缘起幻灭而已,事相上并不能证得。怎么办呢?要“绵密保任莫轻忘”,绵绵密密的,不能轻易地忘记掉能所双亡的境界。如果理上能所能够双亡,任运犹能了生死。但如果想见性,想此生成就更多的众生,你必须是绵密保任,保护它,又要它任其自由。 保护它,就象保护婴儿一样,小孩子已经降生,圣人已经降生,长养圣胎,要保护他。他虽然是人,但是他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什么都不会。你要保护他,保护婴儿一样地小心。但是你又不能把他捆在那里。你要让他自由,让他爬,让他走,让他摸爬滚打,经历各种是非好坏的境界,随他去,这叫任。既要保护他,又要任其自由。就是理上悟道,事上渐修的保任方法。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轻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够,所以做功夫就绵绵密密。绵,就是绵长,不间断。不是克期取证,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知道这是长远的大计,直到成佛永无疑,不怀疑,叫绵密,这叫精进心。一个念头都不能放过,时时刻刻,如鸡抱卵,这样才能够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人我执、法我执,种种执着,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尽。 所以最后两句,老人说,“立定脚跟无偏颇,一切无求道真常”。等你功夫成片了,一切万法,十方法界都现在你的目前。极乐净土,三途恶道,所有妙用功能,皆在你举心动念之下圆满具足。所以是王于三界,称三界法王;医九界众生之病,称为医王;拥有法界无尽宝藏,称为宝王;空去一切烦恼执着,称为空王;觉悟世间万法,称为觉王,圆满成佛。所以到那个时候,他就不需要再求了。这就达到了佛陀出现于世的目的——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圆满成佛。好,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阿弥陀佛。 听了要拿去用啊!能所这两步,非常清楚,把所舍弃掉,你才算真正上路。你不能把所舍弃掉,都是在做准备。然后,如果把所能舍弃的,你把能再舍弃掉,你打七就成功了。所没有舍弃的人,其实打七就很累的,很辛苦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手,然后要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