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2[海口]


   日期:2010/7/5 9: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4/11/20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02

  拜访的八千多个人当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学生作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跟人家打过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曾经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而这个心理访问最后一题提到「您觉得您的思想高尚吗?道德高尚吗?」这是最后一个题目。而所有八千多个受访的中学生的回答,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说我的道德很高尚。不知道诸位朋友有没有听清楚,百分之七十一的学生作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打过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偷过东西,但是却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学生觉得他品德高尚,诸位朋友,他依的是谁的标准?自己的。所以布希总统,美国人觉得,他觉得不对的人他就打,所以他的下一代也觉得怎么样?我觉得不对的也可以打,所以百分之六十八的人都打过人,他还觉得他的品德很高尚。所以我们说教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当我们成人都不以身作则,你花再多的钱,有没有可能把下一代教好?这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我们要思考一下,假如我们的孩子的思想观念继续朝这样的路去走,当他会竞争,当他会战争,请问第一个遭殃的是谁?相信他的拳头一定先打他最近的人:

  问:谁最近?

  答:父母。

  你们怎么都知道。所以三思、三思。人要抉择一条路一定要先有判断力。现在西方人觉不觉得他们走到一个死胡同里面去了?他们知道,但是不敢承认,都偷偷的去做。所以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个诺贝尔得奖主,七十五位在巴黎召开联合会议,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说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的话,必须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诸位朋友,诺贝尔得奖主都是什么样的身分?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才能得到诺贝尔得奖主,但是他们却都异口同声提出来,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想过好日子,要赶快汲取真正圣人的智慧。而七0年代有一位影响世界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叫汤恩比教授,他也提到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思想可以解决,这是英国人,英国大历史学家讲出来的,他提到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

  诸位朋友,我们来思考一下,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在仁慈,孔夫子的思想以「仁」为中心。再来,大乘佛法的核心是什么?慈悲,讲的是一个东西。其实西方的圣哲有没有把这个重点同时讲出来?有。西方的耶稣基督,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强调的是什么?博爱,所以西方圣哲同样也点出来。所以所有圣贤人立教给我们的教诲,最重要的是什么?仁慈博爱,这是圣贤人学说的核心,唯有从这个出发点建立人的思想,才能够让人与人当中有好日子过。

  那我们来看一下,仁慈也好,慈悲也好,博爱也好,要从什么根本下手?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你要根本扎好了,房子才建得起来。根基没有扎好,纵使口号喊得很大声,房子建得很高,改天地震来怎么样?全倒。根基在哪?孔夫子说,仁慈的心的根本在哪?德行的根本在哪?「孝道」,这个就是中国文化东方思惟讲得清楚。西方文化里面,孝道没有建立起来,所以纵使他们有很好的宗教,但是因为文化的底蕴不足,所以物质,我们说的功利主义一来,圣贤的教诲没有根,一下子晃一下,整个社会风气在几十年当中就瞬间恶化了。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一定可以深刻体会到,整个社会的恶化,快速恶化,只是在这多少年之内?就在这三、四十年之内而已,所以一定要从根本开始下手,才有可能把这个社会扭转过来。

  孔夫子说「孝悌」是一个人仁慈的根本,所以中国人找到了根本,中国人找到根本不能只有自己受用,还要有使命感,把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传到全世界去,这是身为一个地球人应该有的态度跟使命。中国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欢喜人家来打你,你应不应该去打人家?不应该。所以中国的政治强调的是什么?是「王天下」。这个「王」是当所有臣民、所有国家的榜样,是以这种态度来经营他的国家,经营他的天下,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战争,所以文化差异大不大?很大。美国在这五、六十年来发动过几次战争?好多次了。所以文化底蕴不同,思想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发动战争,因为这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是做人家的榜样,而不能去欺压别人。

  所以在中国附近的这些国家特别喜欢来中国朝贡,为什么?因为他假如带了十样礼物过来,这个皇帝很高兴,马上又包二十样礼物送回去给他,我们说中国人很好客,所以他们很喜欢来朝贡。不只是因为如此,他们除了朝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汲取中国文化的精华,有没有?有。在汉朝也好,在唐朝也好,都有很多国家大举的来学习中国文化,而当他们吸收中国文化之后,都非常欢喜,都依教奉行。所以我们看一下,现在你要看唐朝的建筑可以到哪里看?可以到日本,日本人保留得比我们中国人还好。你到韩国去看,也可以看到很多已经上千年的中国式建筑,都一直保留到现在。假如不好,他们肯这样做吗?不肯。甚至於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跟做人态度:

  问:现在能够体现最清楚、最清晰的是哪一个国家?

  答:日本。

  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回答?怎么都不考虑中国?我们当中国人真正要细细的来反省了,呈现中国文化最好的国家居然不是中国。我们看一下那个韩国剧「商道」,你看他们人与人相遇的时候都怎么打招呼?都是毕恭毕敬的鞠一个躬,纵使是在生意场上的一些对手,还是不失人与人当中的尊重。比方说戏中的人要进门的时候,都先怎么做?比方说先跟屋内的人打一下招呼,「都房大爷,我是尚沃」,很有礼貌。你看现在的孩子怎么样?门也没敲,马上冲进去。假如一发现门锁著,马上敲「开门开门,赶快开门」,这个礼貌都没有传承下去。所以中国文化的好确确实实不是中国人说而已,很多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国家都非常的认同,甚至於都一直承传下来。

  而中国文化的本质非常有包容性,而不是攻击性,所以任何其他的文化、文明一遇到中国文化会发生什么情况?会被中国文化整个包容进来,融为一体,所以我们有这么多的民族都融合成一个大中国的文化,所谓汉、满、蒙、回、藏、苗、傜,现在还有没有分?没有分。不只中国民族可以融进来,连印度的大乘佛法一遇到中国文化,不只没有排斥,反而快速的可以融进来。所以中国文化不是去强迫别人接受,而是自己做好自己,有那一分德行,自然让别人很欢喜的来接受你的文化。所以中国人不对外发动战争。所以我们自己要很清楚中国人的这些存心,你才能够了解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的原因在哪里。

  所以因为中国文化以「仁」为中心,仁爱,而这个仁爱的根本在哪?在孝道,再延伸上来,懂得互助,懂得互爱,才能够往世界和平、世界大同的目标去迈进。这一条路我们一看,很欢喜,愿不愿意走?愿意走,从谁开始走?从我们自己开始懂得互助互爱开始做起。而每一个遵从圣贤教诲的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我们举一个例子,新加坡许哲女士,她也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但是她的存心是什么?时时刻刻想到别人。她说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她懂得助人,懂得爱人,所以在她接触的这些人群当中都能感受到她这一份慈爱,感受到她这一份付出,所以跟她在一起的这些人感觉社会充满温暖、充满温馨,就好像大同世界一样。所以每个接受圣贤教诲的人都能够用这一份心去对人,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跟善的力量。

  我们举一个例子,范仲淹,范仲淹的薪水养多少人?几百户人家,因为他有什么胸襟?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也都是处处替人民著想,替国家著想,所以赢得很多人对他的尊敬。而且他的影响力还不只在宋朝,甚至於绵延好多的朝代,都以他的风范为自己人生的榜样。所以确确实实依圣贤教诲的人,一定可以创造一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会团体现况出来,所以我们对於圣贤的教诲要很有信心。很多人看到这个方向就觉得这个是束在高阁上面的理论,拿不下来,有没有这种想法?其实为什么没有办法往这个方向走?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打从心里为他人著想,替人做好榜样。

  我们有一次走在路上,六个小朋友排队排成一排,刚好我们要到一个教室去,一边走,我们就一边捡垃圾,就这样一路捡过来。刚好有一群初中生刚下完课,手上拿著热狗,拿著珍珠奶茶,还在那里一边走一边吃,刚好看到一群孩子,都差不多六岁左右,一路上抢著捡垃圾,捡得很干净。突然这个初中生一看,很感动,对著其他的同学讲,人家小朋友都在捡了,我们不要再丢了。你看六岁的小孩潜移默化在影响这个社会,最主要是他们真正做出来就会让人感动。结果这六个小朋友回去之后,刚好这位初中生讲的是广东话,只有一个小朋友听得懂广东话,所以一进教室的时候,那个小朋友就开始翻译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他说你看那些大哥哥,他们因为看到我们捡了垃圾,所以他们很不好意思,说以后我们不要再丢了。所以当每个孩子都能够为别人著想,为这个社会著想,都有这一颗心的时候,世界大同的目标绝对不是理想,而是指日可待。因为现在真正遵循圣贤教诲的人太少了,所以这个影响力才发不出去。

  我们从事中国文化的推广,到目前为止才一年一个多月的时间,听过我们课的人已经超过上万人,我们发出去的书也已经超过五万本。我们在海口的公车上,是我的朋友告诉我的,上公车还听到小朋友在背《弟子规》,所以确确实实只要我们肯去做,社会的良性循环很快会带动起来。

  很多人就说了,中国文化假如好,为什么文言文会被废掉?很多人就质疑这些事情。甚至於会说,中国文化假如好,为什么中国这一百多年来这么弱?都把这些不好推给谁?推给中国文化不好,这个就是思考深度不够,没有好好判断。中国为什么这一百多年来列强侵犯我们,让我们吃了这么多苦,原因在哪?孟夫子有一段话对我很震撼,孟夫子说,一个人一定是自我侮辱了,别人才来侮辱你;一个家庭一定是自己先毁了,人家才乘虚而入;一个国家一定是内部自己纷争,争权夺利,人家看有机可乘,才来打你。所以中国的弱不能把责任推给外国,推给列强,要反省一下,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变成内部这么纷乱?为什么中国人不团结?原因要找出来。

  清朝曾经是世界的强国,后来也败下来了。清朝为什么盛?它最重视中国文化的时候,国家最强盛;当他不重视中国文化的时候,国家才败下来,因为清朝在中末期的时候出现慈禧太后。本来清朝全盛时期,每天都讲中国文化,讲经典,所以整个皇族跟大臣思想观念都很正确,所以国家特别强盛。后来可能是因为慈禧太后掌权,坐在那边听课的时候觉得浑身不自在,因为好像每句都在骂她,所以她很不高兴,说「好,明天不要讲了」。这么一不讲,人的思想观念开始混乱了,到最后国家也好,人民也好,思想都没有办法团结,自私自利之后,国家弱下来,列强才乘虚而入来攻击你,所以根本还在自己。

  相同的,中国文化文言文会被废掉,真正的问题不在胡适,也不在这些参与把文言文废掉的人,那不是真正的根本问题,根本问题在哪?万法因缘生,才会召感来一个结果,这个因缘果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诸位朋友,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您都可以用这个道理去观照,去把真正的原因找出来。文言文之所以会被废掉的原因在於读书人言行不一致,当读书人说一套做一套,不满的人情绪开始慢慢沸腾,「你们这个读书人,圣贤的教诲学到最后都是很迂腐,都是讲一套做一套」,他那个不满的情绪开始酝酿。刚好又遇到一个缘分-「五四运动」,这个活动一推展起来是要除旧,但是除旧是要除掉不好的,而不是一味的把旧的东西否定掉了,所以这个情绪化的根本原因在哪?读书人言行不一致。所以中国文化会败,败在我们自己读圣贤书的人,不在别人,该惭愧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能把真正原因找到才能够改正过失,重新言行一致,让更多的人对圣贤教诲产生坚定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往后我们的思想观念应该抉择正确,往这样的思想观念去发展。圣贤教诲一定是先从孝开始教起,从仁爱之心开始落实。当你能清楚明白东、西方思想的整个发展,你才懂得去抉择。所以抉择一定要有一个前提,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而判断力必须有正确的理智,有智慧,这样才行。请问诸位朋友,智慧从哪里学?我们都很羡慕要有智慧,智慧要从哪里学?刚刚一开始问的,要不要去看六十岁的那一本心理学?你把你的思想观念压在一个人的想法上,这个赌注太危险了,不只可能赌上自己,连你后代子孙都赌上去了。真正的理智,真正的智慧,绝对不是某一个人说就行,必须要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印证,这一些道理确确实实真实不虚,这个才是真正的理智,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真理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我们来看中国的孝道,有没有超越时间?有,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也要孝,不只超越时间,还超越空间。在中国人觉得做人这样做才是对的,我们在澳洲办课程的时候,很多的澳洲人坐在底下听《弟子规》,听到闵子骞的故事,我坐在后面,看他们听得很入神,都一直点头,我们是用英文跟他们上课。结果上完课之后,上课的老师跟他们围起来一起分享听完课的感受,澳洲人说做人应该这样才好。他们也觉得做人这样很有味道,只是他们的文化里面没有这个底蕴而已。所以孝道,你到全世界各地去推展,没有人不欢喜的。真正的真理绝对超越时空,我们要去学习的一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跟智慧,这个才值得你去学习。你有这样的认知,你才会抉择什么样的思想对自己、对下一代才是真正的福荫,你才能够洞察得了。

  我们接著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抉择什么样的人生才会走向幸福?我们要抉择什么样的人生,才能够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够走向圆满?西方人的生涯规画跟东方人不一样。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什么?他们崇尚竞争,所以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因为他们没有孝道,所以人退休之后,每天在养老院里面坐吃等死。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住养老院,他说我不要变成二十七号,三十五号,六十八号,人都有名有姓,到养老院去变什么?变一个床位,然后在所有这些朋友聊天的时候都说,三十五号走了,四十二号又走了,每天想著哪天到我了。所以当晚年没有天伦之乐,没有孝道的时候,人生的晚年内心很孤寂,很空虚。

  我们来看一下,西方人就觉得小孩子让他玩个够,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当这种方式一下去,下一代绝对很会花钱,花钱的都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有没有道理?对。而下一代真正养成会花钱的习惯的时候,容不容易改?不容易改。所以由俭入奢易,由奢侈要入到节俭相当困难,所以这个都没有去思考到,所以就觉得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所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十多岁都还没入社会,他那个卡不知道刷爆几张了,都刷到比方说这张卡最多可以刷一万,他就把它刷爆,然后又去请另外一张,还没赚钱就这么会花钱,而且还没进入社会,他的社会信用就已经不知道破坏得多严重了。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社会信用会被破坏,但是他还是要去刷?他的欲望打开了,控制不了。所以中国圣贤人很清楚,欲望一定要节制。所以说「欲是深渊」,中国人很善用譬喻,欲望很抽象,拿一个深渊来比喻,代表一踩下去没底,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我们的下一代挥霍得太严重了,当他挥霍得这么严重,一入社会可能就已经负债了。所以美国人,很多西方人一生都是欠人家钱。所以因为欠人家钱,假如下个月付不出来怎么样?他的房子就被收了,车子就被收了,所以他拚命赚钱,一天也不能休息。所以是战场,因为他要赚钱,他要跟人家竞争,他要击败别人,所以日子好不好过?很难受。中国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每天都想著要还债,那个日子纵使每天躺的沙发、睡的床都很高级,我看也没什么味道。

  而他们享受的习惯已经形成,所以现在他们晚年的这些社会福利很丰富,人老了之后都有国家照顾,我们中国人看了很羡慕,「真好,你看国家都照顾」。请问钱从哪里来?很多问题,我们要深入去思考,钱从哪里来?纳税人,不只从纳税人,还从哪里来?他们很多社会福利是花后代子孙的钱,诸位朋友,中国的老祖宗会不会干这种事?绝对不干。中国老祖宗念念想著什么?传什么东西给下一代,因为有孝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分不开。西方因为享乐,社会福利,所以第二代、第三代子孙的钱都发行公债,开始用了,所以我们不能乱羡慕。

  为什么明明是花到后代子孙的钱,为什么掌权者不把制度稍微修改一下?因为他们是选举,只要他一改,他就选不上了,所以他也不愿意改,没人敢动,所以花后代子孙的钱,愈花愈多。所以往后下一代骂谁骂得最惨?骂上一代。所以很多问题值得深入去思考,不能只看表面。在整个福利制度当中,新加坡的制度算很不错,所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所领到的薪水就有一笔钱是拿来以备他老年养老用的,而不要去花到后代子孙的钱。所以这样的生涯规画,人生过起来并不幸福,并不自在。

  中国的生涯规画是怎么样的方式?中国人的童年是拿来积福,等他成年的时候要懂得造福,晚年享福。人的福在什么时候享才真实?晚年。所以有一句俗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为什么少年得志大不幸?因为他这么年轻的时候就一大堆福分来了,福一来,他就享福,一享福,人就容易堕落。你看很多年轻人一有福分,他觉得这些福都是我应该的,反而都自尊大,瞧不起人,这种例子太多了。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福来的时候,祸也来了,但是祸来的时候,福也跟后面。所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多吃苦、多付出,看起来是祸,事实上福已经慢慢逼近了,所以他中、晚年之后,福报就会现前,所以这样的人生去经营才是对的。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福从哪里培?从哪里积?我们俗话讲「福田靠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培植的就是一种善愿善念的时候,他时时起心动念都在增加他人生的福分。所以很多人说,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应该是二十岁左右到比方说到他退休以前,这几十年才是真正对社会有贡献,其实不然。一个孩子假如真正接受圣贤教诲,他可能从小就在利益这个社会。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海口,他去上课,上完第一节《弟子规》的课,他回到家里,他爸爸、妈妈问他,你今天学了什么?孩子不假思索马上回答「孝顺父母」,四个字铿锵有力,他父母听了也很高兴,两岁的孩子讲出这样的话。第二次回来,都没有叫他,他马上就去倒水,倒热水给他的爸爸、妈妈喝,这是他第二节课学到的东西。所以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小孩子,从小就在利益家庭,从小也在利益社会。

  诸位朋友,假如他没有做出这样的事来,我现在能讲得出来吗?但是这样的事例假如讲出来,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对很多小朋友都是典范。所以当这个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存心,他已经在为家庭、为社会积很大的典范,也在积自己的福分,所以他的生命是从小就开始产生价值。当他有这样的做人处世态度,他一入社会不是只为自己想,而是为社会付出努力,这是他的本分,量大福就大,所以他这样的心量,福一定大,等他对於社会有付出了,进入晚年了,福自然就会来了。

  很多人又说,这个人生退休之后就对社会没贡献了,所以就把人生卡在二十岁到六十岁之间。其实一个接受圣贤教诲有智慧的孩子,不只从小就可以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愈活愈值钱,为什么?因为他有这种存心,他的人生智慧会随著年龄增长而不断上升。诸位朋友,释净空老教授已经七十八岁了,走到每个地方,所有的人民对他都非常爱戴,而且都需要他的智慧来启迪他们的人生。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扎圣贤的根基,他的人生绝对愈活愈值钱。老年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自己跑过来,三天两头就拿著菜、拿著水果来看望他了,希望他指点指点。所以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人生价值是从小到终老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於连往生之后,他的生命也没中断。

  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吗?孔老夫子死了吗?我有一次因为到海口去,海口有一位读书人非常有名,叫海瑞,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海瑞非常清廉,在明朝晚年宦官当政,那时候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是排队迎接他,因为知道只要海瑞一来,整个贪官污吏赶快先跑了,海瑞还没到,他们就自己卷著铺盖赶快跑了。所以有这样念念为人民存心的好官出现,那可以感动多少这些老百姓。海瑞往生的时候是在南京,把他的灵柩要运回海口,南京万人空巷,所有的人民自己披上孝衣,送著海瑞的棺木走。所以真正读书人只要把圣贤的教诲演出来,绝对会让人感动,甚至能够唤醒每个人好善好德之心。所以要有更多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诲表演给更多的人看,我们的社会就能够扭转过来。

  而我在进入海瑞庙、海瑞墓参观的时候,突然有一幅画是画海瑞家里的一个景象,结果一入门的时候,看到两行字,哪两行字?是范仲淹的教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就是说,范仲淹只要在朝廷当官的时候,念念想著怎么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好,怎么样让人民的福利更多。假如他被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而不是在朝廷里面的时候,他也念念念著国君、念著人民,怎么样做才能对国君、对人民有好处。范仲淹这一份真心感动了谁?感动了几百年后在明朝的海瑞,所以一个人真正有德行的时候,他的生命是无限延续的。

  所以范仲淹在我身上,他的教诲也是延伸到我的生命来。我在高中的时候,因为都是为了考试,啥也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两句话,一句话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真的很奇妙,我当时候在念「岳阳楼记」,因为我一看到文言文头就大,在念的过程是兴趣缺缺,突然读到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然好像眼前放光明一样,忽然觉得很感动,莫名的感动,维持了十秒钟,十秒钟之后又暗下来了。这么一亮一暗,下次再亮的时候是多久以后了?十年。诸位朋友,这个光亮居然延续到十年以后,我才有机会再亮起来。诸位朋友,人生有几个十年?这样的遗憾绝对不愿意在我的学生身上再发生,所以我一任教就开始让我的孩子接受圣贤的教诲,一开始也是从《弟子规》学起。

  当我们真正了解到中国人的思想与圣贤人的智慧,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与世界问题,那我们一定要有真实的学问,才能真正创造家庭、社会跟世界的美满幸福。所以我们自己已经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好,自己要赶快深入中国文化。要深入以前一定要拿到一个法宝,什么法宝?刚刚说的,传承几千年智慧的法宝是什么?文言文。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文言文,不只我会头大,好像满多人也会头大是不是?。我在二十五、六岁那个时候,就是释净空教授谈了一段话,就是谈到四大古文明只剩下一个,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只剩下中国?这样的问话给我很大的震撼。后来我们真正去了解到,就是有发明文言文才能真正传承几千年智慧,所以老祖宗千年前就念著千年后的后代,这一份恩泽有多深!有多厚!

  我们中国人是坐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结果现在乘著老祖宗的荫凉,居然拿著斧头砍这棵树。一个人折福,没有比不孝父母跟否定自己老祖宗智慧的行为更折福的事情,所以中国人的苦难来临了,下一代就不孝了。好,这一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