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5[海口]


   日期:2010/7/5 10: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05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课程提到的是五伦关系,所谓伦常大道。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要深入伦常大道来了解,我们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五伦关系当中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

  昨天提到五伦关系是「道」,那什么是「德」?在我们讲义当中对「德」做了一个解释,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逾越的去做人,这就是「德」。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逾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孩子的本分,这个人就是有德行。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我们看五伦关系的第一伦,「父慈子孝」,诸位朋友,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一个天然秩序。一个父亲,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去规定你要对孩子很慈爱?没有。当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不自主的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跟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然后心里就想著,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有没有这样的?都没有,只想著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的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我们看小孩子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一种亲情是自然的。我们现在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父慈,如何慈爱孩子?这个就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可能就不是我们想像中这个样子,所以当父母要不要学?要。所以不只学为人师,还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你教育他的方法错了,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很多母亲说,「父之过」,所以跟我没关系,这个「父之过」就包含了父母在内。

  我常常会问朋友,我说你们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很多家长被我这么一问,突然都愣住了,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孩子一出生就忙著照顾他,一晃五年、八年都过去了,从没想过什么是教育。有没有朋友说说看,您觉得什么是教育?今天假如您走在乡间小道,刚好看到一位农夫在种田,刚好在收割稻穗,我上个礼拜到厦门去讲演,农田刚好在收割。你跟农夫说,请问怎么种田?他会不会跟你说,你给我一个小时,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他会不会这样?不会,他不用再打草稿,为什么?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是他最熟悉的事,所以他很清楚。

  诸位朋友,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干的是什么事?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干了七年、八年,甚至有的干了十多年,人家一问「什么是教育?」我们能不能答出来?每天在干的事答不出来,那孩子这一亩心田,我们在这七、八年来到底种下了什么种?这个种是好种还是不好的种子?其实七、八年来,这些种子有没有开始发芽?有没有开始结果?有。我们不知道种下去了是好种、坏种,但是它会不会发芽?它会不会结果?照样结果。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他的孩子十多岁了,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写了哀怨、忧愁。真的,孩子的行为,他们已经很难去掌控,去扭转,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把一个孩子教好」,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

  现在整个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一个字,诸位朋友,哪一个字?「宠」字。十月十九号深圳特区报,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然后把他孩子一些对他们很不孝的行为报出来,为什么他要报出来?因为他要给往后为人父母的人有所警惕。他就提到,因为他们夫妻算是晚来得子,所以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连学校幼儿园老师跟小学老师一直反应,你的孩子一些行为已经很偏颇了,很无礼了,自己的父母还替孩子找藉口,说他以后就好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於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了,然后十五岁以前都不好,有没有这种戏可以上演?不可能。哪有你孩子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变懂事,那个只有在梦里面才有可能发生而已,在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他宠坏了,所以现在孩子要娶老婆,要把他们夫妻赶出他们的家,所以宠孩子,他一定不孝。

  在汕头有一对夫妻生了六个儿子,他们大了之后,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然后他们夫妻没有地方住,为什么?六个孩子都不让他住。所以这样的夫妻一辈子辛不辛劳?辛劳。要赚六间房子,那可是日夜都是在工作,在拚搏,结果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结果大儿子在猪舍旁边建了一个木屋给夫妻去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就对他们夫妻讲,你要告你六个孩子。诸位朋友,要不要告?「居家戒争讼」,《朱子治家格言》说的,家庭最忌讳的就是告上法庭。「讼则终凶」,一告上去了,家里家风一定败坏,不会有好下场。我们来想一想,真的告了,法院判六个儿子要扶养这一对老夫妇,每一个儿子轮两个月。他在大儿子那边坐下来,他的媳妇说,拿去吃,赶快吃,我要收了。他每天过得心惊胆颤,本来还可以活十年,到最后每天压力很大,细胞病变,可能三年就得癌症了,癌症是心理压力很大,很容易得癌症,所以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确确实实,当人生走到这个下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无奈。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你所有的事情统统一手揽,统统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后,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是不是?所以是做了要死,然后一点功劳都没有。所以现在很多的小孩,七、八岁,讲出来都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恐不恐怖!

  我有一位长辈姓卢,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他说「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所以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个公益的基金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所以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所以他的孩子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他的经济很不错,但是给孩子的这些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知道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不灵了,一代都撑不了。因为以前还有圣贤的根基,整个家庭、社会都还有一种节俭的美德给孩子从小看。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他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然后你假如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个叫丑话要讲在前头。因为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刚好这个儿子留学完之后准备回国,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跟他妈妈说,「妈妈,我钱不够了,根本没办法坐飞机回来」。结果他妈妈一听,隔天一大早,马上带著钱要去汇款。结果这位卢叔叔马上就跟他太太说,「等一下」,然后把他夫人叫过来说,「孩子一有问题,你们也不分是还是非,心马上就慌起来了,他一句话就把你们搞得心情起伏很大」。他就叫他太太坐下来,「来,我算给你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儿子为什么跟你要钱?因为他知道他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拮据,所以希望留一手,还可以有空间缓和一下,不然会喘不过气来」,所以就跟他太太说不可以汇。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汇到钱,后来乖乖的就飞回来。结果这位父亲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给你住了,自己先出去自力更生。诸位朋友,你假如当父亲,你做得出来吗?这个是不是慈爱?我们接著看看:

  这个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炼,自己出去找工作,董事长亲自面试,而且是一个连锁性的教育机构,结果本来这个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面试到他的时候,后面的人都没面试,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谈的过程跟他说,你不可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企画案。从小被父亲磨炼。结果就从企画案的内容一一的问他,他对答如流,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他惜你的才华。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跟能力的时候,他已经立於不败了。

  而在经济上,卢叔叔都没有再支援他的孩子,但是他有去交代他孩子身旁的这些长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曾经他的父亲待过的公司。因为这位卢叔叔的工作,他是专业总经理,整顿完一家公司,比方说两、三年之后,他帮人家整顿好就还给董事长,他自己就离开那间公司。但是他本来这些公司的一些年轻的职员都会跟著卢叔叔学习,这位卢叔叔也很愿意栽培后进,所以每个礼拜天,都陪他以前曾经待过这些公司里的年轻的职员一起爬山。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只要他们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他的儿子都很熟。

  所以卢叔叔就交代他们,他说「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跟你们借钱」,你看他都算到了,「跟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块」。所以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因为房租很贵,所以就跟其中两位长辈,一位大哥哥,一位大姐姐,各借了两千块钱。卢叔叔交代说,「他跟你说哪一天要还你,你一定要打电话去跟他要」,所以后来真的那一天,他都还给这两位长者。还完之后,从此以后没有再借过钱,所以他的孩子撑过来了,能力就磨出来。

  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但是你懂得磨炼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真正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而这个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

  诸位朋友,儿子不能宠,还有谁不能宠?谁都不能宠,宠坏了就不行。先生能不能宠?先生宠坏了,到时候你在家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都不知道要回家,所以先生也不能宠。在夫妻相处过程当中,该给先生谏言的,我们一定要谏言他,要提醒他,不能让他肆无忌惮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当然夫妻之间沟通要好,也必须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当中。比方说为人妻,我们平常自己要把家里的事做好,把我们的本分做好,先生心目当中就会对你很感谢,很信任,这个时候你给他的劝告,他就很容易接受,他就不容易偏颇。所以我们说女性要相夫教子,相夫就是该给先生提意见,该规劝的时候绝对要规劝,所以先生不能宠。

  太太能不能宠?闽南话说「宠某吵闹」,就是宠了太太之后,她有事没事就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坐不坐得稳?每天想著我太太今天不知道又要舞出哪一出戏出来,所以心里就不踏实。所以家里假如不安,事业一定做不起来,所以太太也不能宠。当然娶太太就要先娶好,不然你结了婚之后才来头大,那就很麻烦。所以娶妻要根据什么?要娶她的贤德,所以说贤妻、贤妻,要娶「贤」。

  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诗经》,这么重要的经典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是很重要的一本经,但是它开篇为什么要取这一篇「关雎」?中国的四书五经都是讲人生的大道,为什么开篇是「关雎」?跟我们昨天讨论的结论是一样的,五伦关系哪一伦最关键?「夫妻」,所以「关雎」提的是找对象的原则。

  我在一间中学演讲,我就问什么叫「窈窕淑女」?有一位女同学举起手来说,就是身材非常姣好的女性。圣人的意思传到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有责任要为往圣继绝学,从哪里继?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先教正确。所以你现在有儿子的时候要告诉他,娶妻要娶什么?贤德。

  「关雎」里面,为什么要举关雎这种鸟类?这都有很深的含义。因为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这个男女当中都有道义,有恩义。为什么要用关雎来叙述夫妇之间的道义?因为我们知道成人最贵的、最重的是什么?是他的面子。所以你直接告诉他说,你怎么对你太太这么不好?你怎么对你先生这么不好?他(她)马上恼羞成怒,你(你)管我这么多干什么!所以中国的《诗经》利用比喻的方法来提醒你,来点醒你,告诉你连鸟都知道要忠於它的伴侣,那我们当人更应该忠於我们的伴侣。所以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人可不能比不上鸟,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真正明白了,一听就觉得惭愧,我们可不能连鸟都不如。但是不肯接受的人,用这样的方法提醒他,也不会跟他结冤仇。所以懂了就懂了,就能够去反省。

  而「关雎」后面有两行内容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一种植物,是专门在祭祀祖宗的时候要采来祭祀。诸位朋友,荇菜都是谁去采?都是媳妇去采,媳妇采来祭祀祖宗,这个意义非常深远,所以汕头有一句话说,「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因为这个媳妇很有贤德,当她采著荇菜去祭祀她们家族的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一看,这个女子有贤德,我的家族可以旺几代?最少可以旺三代。但是相反的,假如这个媳妇没有贤德,采这个荇菜,祖宗在天之灵都要掉眼泪。所以说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败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贤德。

  最后提到女儿也不能宠,你女儿宠坏了,她嫁到人家家里怎么样?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三天两头闹情绪说「我要回娘家了」。结果她一跑回娘家,这个岳父(丈人)还把他的女儿怎么样?「来,回来没关系,爸爸给你靠」,这样对女儿好不好?好像是很宠爱孩子,事实上把女儿一生害了。一个女儿嫁到一个新的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定有一段适应期,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

  问:所以这个时候最要修的功夫是什么?

  答:忍。

  这个功夫没修好,人生很难走。所以中国字很有智慧,诸位朋友,您看这是会意字,一个心跟一把刀,所以忍要忍到什么境界?刀子挂在你的心头,你都能够如如不动,都能忍受。这不是真的拿一把刀在你心上,就是说假如你的先生用非常尖锐的言辞攻击你的时候,你也能够先忍下来。

  问:为什么要忍?

  答:忍一忍,海阔天空。

  忍一忍,海阔天空,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我曾经在讲演的时候,有一位母亲说中国文化很不错,不过这个忍字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在叙述这一段话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我就跟她说,你这种忍法,保证忍到火山爆发,而且一爆发之后,以前所有忍的功夫,前功尽弃,所以忍不是压下来,这种忍迟早出问题。忍是带著明白,带著宽恕。比方说先生一些生活的习惯,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不是。你看了很明白,那是他成长过程养成的一些习惯,你跟他的沟通也要慢慢的让他这些习惯去转变,哪有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扭过来。所以你带著明白,带著一种宽恕、宽容,那夫妻之间就会彼此忍让、谦让,所以这个要忍得明白,要去宽恕。

  再来,要忍的为大局著想,什么是大局?家庭和乐是大局,孩子的人格成长是大局,所以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影响特别大。当夫妻常常吵架,孩子的内心不会很安定的,都觉得很恐慌,所以很多夫妻一吵架,小孩马上哭得很大声。有一对夫妻刚好吵起架来,一个小婴儿一岁多,刚好在旁边,哭得特别大声,他们夫妻一听到孩子哭那么大声就停下来没吵,就看著孩子,结果那个孩子两只手比这个手势,比叫他们靠近,结果夫妻两个头跟头碰一起的时候,孩子就不哭。所以你看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吵架是不好的,要相亲相爱才好。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成长的大局著想。

  所以教女儿不能宠爱,要告诉她,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嫁到夫家去,一定要多看、多听,然后少讲。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开始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人家会觉得很不能接受,还没有融进去,就可能造成排挤。所以这个道理不只是做媳妇的人要懂,我们每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公司,到一个新的团体,也都要记住,多看、多听、少讲,还有一点,多做、多付出。你多做,多付出,因为你都多看、多听,所以不会乱做。所以你每一个付出都是这个家、这个团体所需要的,慢慢的他们对你就会愈来愈信任,到最后你讲的话,他们都很能接受。

  我也没当过媳妇,这个道理我怎么会懂?这个道理是从我母亲身上发现的。诸位朋友,您猜猜看,我母亲讲话忍了多久才开口?依我的观察,将近二十五年。等公公、婆婆对她都没话说,因为小叔、小姑小时候,我母亲的薪水还供他们念过书,所以一个媳妇量愈大,晚年的福愈大,所以我母亲很年轻就退休了,公公、婆婆对她很好。孩子因为她当榜样,也没有很差。小叔、小姑常常会想到小时候,高中时候还是我的大嫂拿钱出来,甚至於他们去考高中联考还是我母亲陪他们去考,所以量大福大。忍了二十多年了,所有这个家庭、家族里面对她的信任都很够,这个时候讲话就有分量。所以忍的功夫对我们一生,对一个为人太太的人,至关重要。

  在媳妇之道当中,我刚好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幕,小时候没看懂,哪一幕?我的外婆到我们家的次数,十只手指头都算得出来,很少。但是每次我的外婆到我们家来,一进门还没坐下,她就牵著我奶奶的手说,「我这个女儿手脚最慢了,我这个女儿嘴巴都不甜,都不会说好话」,就开始一直数落我妈妈的缺点,就一直讲。结果讲了差不多好几个之后,一坐下来,变成我奶奶开口,「这个媳妇好。」「好在哪里?」「做事很认真。」就开始夸我妈妈。我那个时候才七、八岁,看得头都懵了,看不懂。现在自己搞教育了,突然觉得这是人生很高的智慧,人情练达的功夫。缺点要自己讲,把好留给别人说,所以自己的女儿坏要自己讲,把优点让自己的婆婆去夸。所以确确实实人与人当中的学问、哲学有赖我们细细去体会。

  所以「宠」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因为宠了,产生了哪些问题?这个我们要搞得很清楚。

  在中国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学,叫做《礼记.学记篇》,这一篇教育哲学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但是很多中国人没念过。而这几千年的教育哲学当中所提到的理论,都是近代西方人才提出来,而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就传下来,然后西方的人还把这些理论拿来盖章说,这是我发现的,我版权所有,这个理论是我发明的。可不可以怪他?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看过中国这篇《礼记.学记》。相信他看了之后会觉得怎么样?会脸红就有救了,会很惭愧。为什么老祖宗承传这么多高智慧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标榜自己?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很好的美德,谦卑。而我们老祖宗当中最重要的圣人:孔夫子,给后代所有读书人做了一个好榜样,孔夫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夫子说他一生都是阐述古圣先王的教诲,绝对没有自己创作,所以夫子说「述而不作」的这个榜样承传了几千年。所以「版权所有」不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一种态度。

  中国留名青史的读书人都是用他一生所积累的智慧写成文章,希望能够利益后人,希望能够让后代子孙的人生不要走太多的弯路,这是他们创作文章的一个存心。所以我们面对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你一定要非常恭敬去读,那些文章都是他们一生的智慧。

  《礼记.学记》里面对於教育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教育是什么?「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主轴抓出来。我们刚刚提到的,把孩子宠坏了,宠坏之后他会形成很多的过失与坏习惯,叫「失」。坏习惯跟过失怎么办?诸位朋友,要赶快救,等不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没有这档子事?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行舟,当你啥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往后退。

  我们有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觉得一天没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让他感觉一天就退。所以他有这个体会,他说我的孩子连寒暑假,我绝对都不放假,绝对一天一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为什么?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去,这个染缸一袭卷来就被染上去了。所以他有这一份警觉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须赶快救他的过失?哪些坏习惯要赶快导正?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要先从改过下手。

  问:有没有朋友说说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问题?

  答:骄傲。

  问:好,还有没有?

  答:自大、自我。

  自我讲得太好听,很多名词都是西方传过来,让你看了有时候都没抓到重点,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

  问:还有没有?

  答:没礼貌、很贪。

  很贪,贪心,他什么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贪的!

  问:还有没有?

  答:不孝。

  问:还有没有?你们不要客气,尽量讲。

  答:懒惰。

  我常常会接触一些家长,因为我们在海口是一个国学启蒙中心,都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在办一些课程,很多家长,孩子有一些状况,他会到中心跟我们一起讨论。每次来的时候,还没进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才从门口把他引到中心里面来,一路上他就开始讲,「我儿子又自私,我儿子脾气又大」,就一直差不多讲了五分钟,讲完之后,我怕他太口渴,我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来来来,先喝一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当他都讲完他孩子的问题之后,接著我就开始问了,我说「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我看他的表情觉得说,我活这么大,好像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突然接不上来,一脸瞠目结舌,很惊讶,我怎么没想过。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这个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家的身体,一种是医人家的思想观念,而老师跟为人父母就是医孩子的思想观念。所以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你每天只是在那边看那个结果而已,每天在那里干著急,干烦恼。所以一定要把那个种下去错误的种子拿掉,然后种对的下去,再过个两年、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就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来。

  所以我就跟家长说,孩子很自我,这是一个中心问题。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会傲慢,只要我要的东西就不给你。会懒惰,会不孝,那他想都想自己,怎么会想父母!所以根源还在这个,「人生的根本态度是自私,还是替人著想」。这个时候我会跟家长说,我说我们回到孩子的小时候,他一、两岁的时候,刚好跟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夫妻俩一起吃饭,请问你第一口菜夹起来先夹给谁吃?有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我每次这么一讲,底下那些妈妈都笑成一团,我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大学》里面有一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事情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你为人子之道就错了,你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所以夹菜夹错了,孩子的孝道建不起来,所以先后顺序特别重要。而人懂得先后顺序、轻重缓急是有智慧才行,所以要学。

  「但力行,不学文」,你不学圣贤的文章,会「任己见」,会只随著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昧理真」,就做错了。所以菜一夹起来,「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都帮他夹满了。谁的菜都满满的?孩子的菜都夹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必须替谁服务?替孩子。所以什么产生了?小皇帝出来了,小公主也出来了。中国俗话讲「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就像侍奉老虎一样,随时怕它吼叫起来,所以小皇帝的脾气特别不好。现在十个孩子几个脾气不好?七、八个都跑不掉。所以有没有找到原因?

  当你这一口菜是夹给自己的父母吃,孩子一看到你的孝行,一个人好善好德的心是天性,所以他一看到你这么孝顺父母,孩子打从心里生欢喜。我记得小时候,冰箱打开,我的父母拿出水果来,先给谁吃?假如他先拿给我吃,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跟你们讲课,我一定变成败家子。真的,我是很容易变败家子,因为我是长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我记得小时候三、四岁去扫墓,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一看到那个墓碑上第一个名字居然刻著我的名字,我突然肃然起敬,所以对於自己的家族就有一种使命感。我是长孙,所以我是三千宠爱於一身,假如我的父母用错方法教我,保证现在我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了。

  所以因为拿对了,我们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内心会很欢喜。所以当我们的身高,当我们的力气,有资格去开冰箱的时候,拿出来就先给爷爷、奶奶。我们拿过去的时候,爷爷、奶奶非常欢喜,摸摸我们的头,我们也很满意,他也很欢喜,这个叫大家都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让家庭和睦、和乐。

  所以我们从根源上找到,当我们从小教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著想,他就不会自私,他也不会贪心。有一次我们有七位老师坐下来研讨功课,有两个孩子在房间里面玩,刚好拿了一盒饼干,有十块饼干,结果发下去九块,还剩一块。因为那个饼干特别好吃,所以这个孩子吃完之后就跑出来,他说这个东西很好吃,请问还有没有?我们就拿给他看,也没讲话,就比剩一个。这个孩子拿起来之后,他就说这一个要拿给蔡老师吃,他不只没想到自己,还知道这边的老师要先拿给哪一位老师吃。

  问:所以你看,他会不会自私?

  答:不会。

  好,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