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9[海口]


   日期:2010/7/6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4/11/22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09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昨天我们谈到的是师生关系。一个好老师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非常的大,对於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否能够遵循圣贤教诲,老师的引导是一个重要关键。所以我们昨天举到了古人的师生关系,也深刻感受到古代人对於老师的态度确确实实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将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终身不忘。当我们有这种态度去面对老师,去面对古圣先贤的教诲,道业、学业绝对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师之外,事实上一个虚心的人,一个受教的人,他在所面对的人、事、物当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比方说面对人,当他面对善人的时候他可以提得起我们《弟子规》里面的教诲说到「见人善,即思齐」,我们每天所接触这么多有德行、善良的人,我们都能生起学习之心,效法之心。善人也是我们的老师,那恶人可不可以是我们的老师?「见人恶,即内省」,见到别人做错事,我们要懂得反省自己有没有犯同样的错,「有则改,无加警」,有的话赶快改,没有的话自我期许不能犯同样的错。

  很多人就说他看到别人犯错事,心里就很难受,每天都一直盯著别人的缺点在看,内心愤愤不平,所以在这个社会当中很多人是愤世嫉俗,每天茶余饭后数落别人的缺点。当我们在批判别人缺点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内心平不平静?不平静。内心愤愤不平跟学问是背道而驰,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学问愈深应该心平气和。有朋友就说,我实在没有办法不看别人的缺点,那我们就会给他一个建议,假如你看到家里人的缺点,你就当作自己的缺点。他一听觉得很纳闷,为什么看家里人的缺点就是自己的过失?我们会进一步引导他,就是因为我们的德行不够,我们的孩子没有被我们感动才继续学坏,所以是我们的德行不够,没有感化他。假如看到我们的同事没有做好,我们也要当作自己的过失,因为就是我们没有做出很好的榜样,让他们产生惭愧之心进而效法,所以这也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也要从自己修身开始做起。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境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时时刻刻会鞭策自己不断增长学问,而不会把时间耗在去数落别人的缺点上了。所以善人跟恶人都是老师。

  不止是人,事、物也可以是老师。比方说您看到竹子的时候,你可以跟它学习什么?中国圣贤人很善於跟天地万物学习,那我们来感受一下,您看到竹子,觉得可以从竹子身上学到什么样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观想一下竹子,一节一节很有志气,很有它的原则,好,很好!竹子会垂下来,愈高的时候会稍微垂下来,谦虚,谦。谦再加上虚,竹子是空心的,常常能够虚心领受别人的批评,所以竹子也是表君子之风。还有没有?竹子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什么道理?假如我们常常心很清净,你会从万物当中有很多的启示,你的悟性会开。

  我们看看这竹子它是一节一节的,所以不断的往上升,其实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往上突破,一节一节突破。而且它每一节的节心特别硬,所以人生有很多关卡,你都要勇往直前把它突破上去。好,我们再想想还有没有?竹子很正直,昂扬直立而不屈,不屈服,又能够虚怀纳别人的雅言。所以我们要学竹子的正直,而这个正直是代表内在的一个气节。我们常说人生要外圆内方,这个方就代表一个人很有正直的气节,对外与人相处还要外圆,就是要圆融一点。现在很多人说我很正直,所以常常言语就直言不讳,没有看情况、看时机,让朋友听了很不舒服,之后不只没有感谢他的劝告,跟他可能都翻起脸来。所以外圆,还是要圆融一点,懂得观察时机再去谏言。

  我们看竹子,您有没有看过一根竹子自己长在那里的?没有,竹子都是整片整片长在一起,所以竹子代表它很懂得选择好的朋友一起产生环境的影响,我们说身教、言教,还有环境对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叫境教。你的身旁都是一群正直的、有品德的朋友,那我们也会在这个气氛之下,得以「德日进,过日少」,自己的道德也会增进。所以荀子有讲过,「蓬生麻中」,这个蓬它就是比较弯弯曲曲,但是你把它种在麻子里面,因为麻都是很直立的,自然这个蓬也会直立起来,「不扶而直」。所以环境对一个人特别重要,尤其在孩子他的定性、他的认知知见都还没有确立以前,环境就特别重要。

  古代孟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有所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第一次搬到的是刚好在这些坟墓的旁边,所以常常就会做很多的丧事,孟子就学习办丧事。妈妈一看不对劲,赶快搬家。第二次搬到菜市场的附近,孟子学习在那里卖东西,在那里卖猪肉。孟母又觉得不对劲,赶快再搬迁。最后搬到学校附近,孟子每天就到学校里面去跟人家一起读书,这时候孟母才觉得比较心安。假如没有孟母去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给孟子,那可能我们的孟子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个人学问道德有成就,跟他的父母、跟他的老师确确实实是直接的关系。

  一个竹子可以让我们领受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常常会问学生一些问题,他们的答案有时候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所以其实孩子很有悟性。我问孩子:你从竹子身上可以学到什么?孩子回答说:竹子它的精神就是处处为人民服务。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竹子,竹笋可以吃,竹子可以建房子,它的竹叶可以包粽子,所以它全身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用。我们听到这里都觉得很惭愧,你看竹子确确实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它全部都奉献出来。而且奉献出来的时候,从来没有向我们要一分钱,而我们才做了点事情就跟父母讨价还价,就跟亲友讨价还价,「我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怎么样对我」。所以我们人比起竹子确实是自叹不如。所以竹子你深刻去体会就可以从它身上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我们经典里面很常用水来比喻德行,所以在《老子》一书里面提到「上善若水」。诸位朋友,您觉得看到水可以让您体会什么人生道理?假如你在看水的时候,还在烦恼今天股票会不会跌,那就悟不出道理来;还在烦恼我儿子怎么还没娶老婆,那你就悟不出道理来了。面对万物的时候,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可以从中体会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你想到水有没有想到什么?这个水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才能做大事。所以水到任何的容器里面,它就可以融进去,然后变成那个容器,不跟它产生冲突。《礼记•学记》里面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所谓「大德不官」,有德行的人你把他放在哪一个位置,他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他可以随时融入他所处的情境里面,用他的德行去改变这个团体。

  「上善若水」,你看水利益所有的万物,任何一个生物要生存都需要水的滋润。水利益万物,但是从来没有跟人、没有跟万物要过酬劳,所以确实水是很有德行的。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这是它的德行。我们在经典里面很多都有提到水,比方《论语》里面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说这个水流有没有一刻是停留的?没有,水一直长流不息,这个时候你要想到光阴一刻也不停留,所以代表我们要珍惜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这一生做任何事,有时候都是做做停停,很难有恒心从头做到尾,只有一件事情你从来没有停留过,哪一件事?就是我们从出生一直就非常努力的走向死亡,一刻也不停留,所以珍惜时光,这一生不能空过。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师长的栽培之恩,要对得起在我们这个人生过程当中,多少曾经鼓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提拔过我们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不能让他们灰心。

  所以文天祥有一句话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死亡,但是这一生如何去经营,如何让这一生过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就要用我们的丹心,(这个丹是红色),意思是指我们的诚心。真诚的心照汗青,汗青指的是历史,史册。我们当时在上高中的时候,背到这里,汗青考出来,你就会写史册,好,两分打勾。我们这一生用真诚心照哪一本历史?诸位朋友,照哪一本历史?你的一生要用你的真诚,用你的真心照谁的历史?人生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照自己的这一本历史。让你人生一年一年走过之后,回首来时路觉得心里很安慰,没有蹉跎时光,有尽心尽力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职责,那你这本历史读起来,你会了无遗憾。

  我们回想一下人生几十年走过来,你有没有觉得了无遗憾,觉得很充实?其实我在整个人生这三十年的过程里面,常常都会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在干嘛。比方说念书念了十六年,在念初中、高中,甚至在念大学的时候,特别觉得内心很空虚,好像没有一个人生的目标。读初中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是什么?考高中,你就拼命的往那里冲,结果冲到了,是不是人生的目标?不是。冲到之后,它又变成一个目标叫什么?考大学。然后冲到了大学,一个好工作。在这个过程里面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你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孝子,你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个能够懂得时时去爱护别人的人,就像范仲淹一样。假如我的小学、初中就有人告诉我,人生要有这样的目标,那我们从小当孝子的话,内心绝对不会空虚,绝对不会觉得空荡荡的。因为当我们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事实上那个目标都是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都没有为自己的家人、为自己的朋友去付出,甚至於为社会做点事。

  人生只要在付出当中,你的内心才会常常觉得很充实、很喜悦。所谓「施比受更有福」。所以在这一年多来,我们演讲三百多场,常常都是披星戴月,很早就出去了,八点多出去。因为很多课程是对家长上课,所以都是在七点半到九点半这个时间,九点半以后可能还有一些家长会问一些问题。所以常常有时候骑著脚踏车,回到家里都十点多、十一点。再弄一弄上床的时候都十二点左右,每天累得半死,躺下去都昏死过去了。很多人就说:蔡老师,你们这么辛苦。我说:我觉得我一点都不辛苦。我说:人生不怕身累,就怕心累,就怕自己觉得对家庭,对这个社会一点贡献都没有。所以这一年多来讲了三百多场演讲,身体很累,一躺下去隔天又是一条好汉,但是心理上这一生从来没有这种踏实感。

  所以当我第一次回到家里跟我父亲报告我这三、四个月,那时候刚好过年的时候。回到家里跟我父亲报告,这三个多月在海口所做的点点滴滴。我父亲听的过程两个多小时三度眼泪都掉下来,我可以去感受到父亲是因为听到这么多的家庭能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么多的孩子开始懂得尽孝道是他的本分,所以父亲听了很感动。让我的父亲能够感动,让我的父亲能觉得儿子做的这些事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内心也会觉得对父母比较有交代。我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我的父亲还会说:你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放心的去做就好了。我父亲还会安慰我,叫我别乱操心。所以变成整个家庭的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因为确确实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多为别人做些事,多为这个社会做些事,只是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做起。其实只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自然而然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就会水到渠成,打开来。我们前面提到很多的老师,他在学校里面也是一个人,但是因为他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所以在学校他这一班的学生就表现很好。表现很好,别人一看就会觉得很欢喜,就会希望也跟他一样去做。他只是做好自己本分就带动了整个学校,甚至於又把他的经验写成文章,放到我们的大方广网站,让更多的人能够去学习。他也到各个省去演讲,把经验奉献出来。

  所以一个人要利益社会并不是很复杂的事,而最重要的基础在哪?基础在把自己先做好,尽自己的本分,所谓「敦伦尽分」。在敦伦尽分当中,他的能力就慢慢提升,这个时候就自然水到渠成。《大学》里面有一句对我们人生非常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从天子到一般的人民,贩夫走卒,他的人生要从哪里开始?「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修养自己的道德是一个人一生在家庭、在社会能够建功立业最重要的基石、基础,就在修身。

  诸位朋友,当一个人不修身,没有德行的时候,他这一生的事业一定迟早会垮下来的。所以很多人一看这个人又没有德行,每个月还是赚那么多钱,自己看了也是很不平衡。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要看来龙去脉。去脉是代表他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来龙是为什么他没德行现在有钱?为什么没德行,现在有事业?来龙你一看,原来刚好他爷爷、他爸爸有钱。但是你看到他的员工能不能留得住?要有德行才能带员工的心,你只是有钱,对待员工不尊敬,不尊重,不关怀,员工能不能留得住?不可能。所以他没有德行,他就不懂得君臣之义,他就不可能把这个公司员工带好,慢慢的他就会败下来。

  所以老子说祸跟福,「祸福相依」,是同时存在的,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因为没有德行,只要有钱,危机就出现了。我们看中国圣贤人创字很有智慧,这个「钱」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甚至於家庭里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金钱。现在因为没有圣贤教诲,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常常都看到兄弟在争财产。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动作就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儿子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无远虑,看不远,都逞一时之意气,都做出一些会让人生遗憾的事。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

  我们要用真诚心写自己的历史,要对得起自己。诸位朋友,还要写谁的历史?用你的真心在谁的历史当中写下一笔可歌可泣的诗篇?在你的祖先。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给祖先,太好了!您这句话讲出来,我们的老祖宗感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现在你去问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会不会告诉你要为中国人写历史?能不能讲出来?你假如问大学生说做人的根本是什么?他说:你怎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你为什么不问我现在流行歌曲哪一首最畅销?脑子里想的是这些,脑子里想的不是做人应该尽什么本分。

  所以做人应该尽孝道的本分,而这个孝不止是对父母,还有对我们历代的中国的祖宗,我们都应该尽这一份孝道。我们得到老祖宗这么多的智慧恩泽,我们拿什么回报?当然要立身行道把老祖宗的教诲在家庭里面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让家庭的家道可以传承,让古圣先贤的这些思想可以在社会当中传递开来,这就很重要。所以请问诸位朋友,您在你父母的人生历史当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篇了吗?您能够让您的父母每一次想到我生这个女儿真是没有白生,我生这个儿子真是非常欣慰!假如你的父母那一本历史当中时时打开来都是这样的满足,那你这一生在父母当中的历史就写得非常有价值。

  再来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好好的用心去写下这一篇?后代子孙,太好了!给这个朋友掌声鼓励一下。我们现在去问一些年轻的男女,结婚的人,你去问他一个问题:你的家道、家风要传多少世?你这么一问他,他忽然愣住了,为什么?想都没想过。所以我们现在为人父母的态度跟古代为人父母的人,我们真是差他们太远了。古代的读书人也好,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也好,想的都是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司马光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遗金於子孙」,你留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遗书於子孙」,你留一些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於冥冥当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以你看古代为人父母的人,他想的是什么?积厚福,积阴德,庇荫后代,绝对不是只是自己一生的享乐而已。所以他有这种德行,他就可以庇荫后代,不止庇荫后代,因为他冥冥当中都在积阴德,他的所有言语行为都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给他的后代子孙学习。所以有这种认知的父母,他的家道都可以绵延几千年、几百年不断。

  诸位朋友,您的家风要传多久?看自己。要有立志,我们说学贵立志,我们有志向要传一千年,你假如有这个志向,那你从今天以后绝对不会在那边打麻将,耗自己的时间又给下一代不好的榜样,你可能从今以后读书很认真,工作很认真,对待父母很孝顺。孔老夫子后代子孙传了二千五百多年,传到现在七、八十代了,子孙都非常优秀。为什么?因为夫子对於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人类都是长远性的影响,所以阴德特别厚。而所有一出生就知道他是孔夫子的子孙的人,马上觉得与有荣焉,觉得我不能丢孔夫子的脸,所以言语行为特别谨慎,深怕自己侮辱了祖先。当我们是树立这样的榜样给你的子孙,当他知道他就是某某人的子孙,他马上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所以今天假如有人来告诉你,已经确认了你就是孔夫子第几代的子孙,你马上走路就不一样了。

  范仲淹的子孙传到现在已经将近快一千年了,我在推广读经的过程,还接触到两位范仲淹的后代,其中一位现在还在海口一个很知名的高中当语文老师,而且是教得非常好的名师。他的女儿现在还在北大读中文系。所以你看那个家风一直绵延了几千年,一千年都不坠。刚好有一次在珠海演讲,我一演讲完,住在一个朋友家里,那个朋友对面的邻居住了一个老师,他也去听课,隔天他就走过来说希望跟我聊一下。后来一坐下,我看他脸很大,耳朵耳垂也很大,一看就是很有福相,结果他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我是范仲淹的后代。所以这个确实我们积厚福真的可以让我们的子孙有很好庇荫,也让我们的子孙有非常多典范可以效法,所以诸位朋友,你的人生要在子孙的这本历史当中好好的认真用心的去付出、去经营。

  除了在父母、在祖先、在子孙的历史当中要好好的去挥洒,好好去付出之外,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用心去经营?你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你老公、你老婆?我们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以前我们古代人夫妻是一体的,俗语说「夫妻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以前我们说夫唱妇随。当你的先生他常常想到我的人生就是因为娶到了这个太太,才让我的事业,才让我的家庭能够有这么好的发展。当你的先生人生那一本历史是这样记载的,那你这个太太也觉得没有愧对这个先生。当你的太太常常都想到我就是嫁给了这个先生,所以我的人生才能走的这么幸福,这么美满。

  我曾经遇到几对夫妇相处得非常好,其中有一对就是卢叔叔跟他的太太。他的太太见到我的时候都是称赞她先生的德行跟先生的为人处事,我一听到一个太太在称赞先生,我们都会觉得很惊讶,因为太少听到了,所以一听到就会觉得感受特别深。而他的太太就说她有很多辛苦的事,她的先生都会主动帮她做。为什么他的太太会这么样的尊敬卢叔叔?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一定都是点点滴滴付出来。卢叔叔跟我讲一句话,他说:我们结婚的人没有资格去要求太太要对自己的父母好,没有资格去要求,你要对你的太太好到让她感受到,就是因为有这么好的父母,生了一个这么好的儿子来跟我相爱,所以我要好好的爱他的父母。你看做到这样的地步让人家感动,所以在他太太人生的这本历史划下了真情真意。

  所以我们面对所有的亲友,甚至於面对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圣贤人,我们都要尽心尽力,所谓不愧祖先,不愧所有的亲友。这个时候你常常就会觉得内心非常的充实,非常踏实,觉得人生这一遭没有白走。你假如常常有这种充实的感觉,一定会想到文天祥这句话,我们把它念一遍。当我们听完这些分享之后,念起来这句话的味道绝对不一样,好,准备好了没有?要大声念出来,预备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们刚刚提到了水的德行,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水没有一刻停留,时光也没有一刻停留。因为时光一刻不停留,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的尽自己本分,好好的去成就我们所有的亲友,所以才提到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水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在很多的圣贤教诲里面,尤其跟学习有关的一句话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学如逆水行舟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有没有在精进当中,你只要一懈怠就马上往后退了。确确实实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大染缸,只要你稍不认真,你的气质马上就下降。所以杨老师,我们这些学生、这些下属常常只要不用功,被杨老师一看到,她就说:你最近怎么啦?马上发觉你的气质变了。所以要在现在这个时代当中,要能够成就自己的学问,一定要精进不懈,不可以停留。

  那水还可以让你想到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有的百川都往大海里汇集,它都能够包容,能够容纳,所以人生要时时拓宽自己的心量,用一分宽恕的心去对人。当我们觉得烦恼很多,看谁不顺眼,看谁又很难受的时候,问题绝对不在别人,问题在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宽,障碍就去除。

  其实我们说都是那个人让我生气的,都是那个人对不起我,所以常常就会气愤,就会不能包容。我会问朋友一个问题,我说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这句话对不对?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你的内心,那真正伤害你的人是谁?自己。你们怎么那么聪明?太有悟性了,我们课还没讲完,你们的悟性都开了。这句话很有味道,谁在伤害我们?所以我都做一个譬喻给他们听,我说今天你从办公室走出来,一走出来刚好遇到一个人一巴掌就给你打下去,你还没有回过神来,他已经气冲冲走了,你心里想今天真倒楣,可能他认错人了。你马上就算了,不怪他了,一巴掌不怪他了;刚好今天回到家里,你先生喝酒,状态很不好,给你一巴掌。同样一巴掌,你马上说: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我跟你没完没了!同样一巴掌,效果差这么多,请问谁造成差这么多的效果?自己,对!所以谁让我们气的?谁让我们痛苦的?都是自己的强求,都是自己的执著。所以不是别人跟我们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当人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么应该放下。

  所以我们常常都会说他应该怎么样,他应该懂,他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这种话我常常听到,我都会回他们说:他本来就不知道。因为这个时代已经失去圣贤教诲二、三代了,所以人做人的根本搞不清楚。其实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觉得他很可怜,哪还有时间跟他生气!所以我们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要再怪他了,你要更可怜他,他在那里自甘堕落,自掘坟墓,你再不把他拉回来,他以后会死得很惨。这个时候不应该跟他生气,反而应该生起一个包容、一个慈悯他的心,要像大海一样有容乃大。

  我们再看看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这个大水一直往哪里流?都往东方流。虽然它有百转千回,但是它目标有没有变?没有,却始终奔流向东方。代表一个人很有志向,志向不改,但是能不能直线就走过去?不行。人生哪有可能这么顺利!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时候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自己转。所以有时候该屈,我们说要能屈能伸,有时候该变通的时候要懂得变通,要懂得顺势而为。但是一直很清楚目标在哪?在东方,目标在成就孩子,目标在成就身旁的有缘人,这个目标不变。但是如何做到?随时随地要审时度势。所以我们的长江,我们的黄河,我们很多的大河都是很有志向往东方漂流。

  当你看到一湖水面那么样的清澈透亮,在佛家里面祭祀的时候,我们每一天礼完佛都会倒一杯清水,这个清水是不是给佛菩萨喝的?不是。这一杯水最重要的要记住佛菩萨的教诲,告诉我们、时时提醒我们的心有没有像水一样清澈,还是有受污染。一受污染了怎么办?赶快把污染要去除,还没有污染上的要防止污染。我们进山门的时候不是有四大天王吗?北方多闻天王拿的是什么?雨伞,是不是他喜欢打雨伞,还是他喜欢收集雨伞?不是。多闻天王代表在现代这个社会知识爆炸的时候,要懂得防止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给你的污染。所以一个人不是要先看很多书,一个人要先有理智判断力,他才去广泛吸收知识。而确立一个人的理智跟判断力要用什么方法?要学习圣贤经典才有可能办到这样的判断力。所以这一杯水告诉我们不要受污染,还要防止污染,然后要看看自己的心清不清净。一个人的心只要清净了,他的智慧就开显出来。而我们常常拿水去洗净很多污秽的东西,所以水也代表教育、教化,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观念洗涤干净。所以这个水确确实实当我们有悟性的时候,可以从水当中体会到非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刚刚说到的善人、恶人是老师,甚至於天地万物是老师,还有你所处的事情、境界也是老师。我们所处的境界不外乎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是不是躲在山上成就的?是不是?绝对不是,所有人的道德学问都是在处事待人当中不断去历练,不断去提升,所谓历事炼心。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本来的习惯,看到这种情况脾气都快来了,突然想到「凡是人,皆须爱」,气就压下去,这就是历事炼心。所以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是顺境还是逆境?逆境的时候。所以要感谢逆境,感谢困难,感谢磨炼。不然我们的潜能,我们的智慧,历练开显不起来。当我们有这种态度的时候,你就不怕吃苦,懂得去磨炼自己,懂得去提升自己的境界,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以后面对逆境也是老师。顺境最容易让一个人迷失掉,所有错事可能都在顺境的时候干出来的,所以面对顺境要懂得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放任,不可以自大。要常常提醒自己,我有这样的顺境是多少人给我的栽培,要常怀感恩心,这样顺境、逆境都是老师。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