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4[海口]


   日期:2010/7/7 9: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4/11/23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14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教育孩子的原则要配合好,而且要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夫妻要配合好,而且这个刚柔并济不但是夫妻配合好,有时候我们为人父、为人母也要运用刚柔并济的方法。

  诸位朋友,您有没有刚好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有没有哪位朋友您的孩子上一年级?我常常会请一位家长跟我配合一下,我就跟她说,今天我当你的儿子打电话给你,然后她当妈妈,我就把电话打过去,我就说「妈妈,我的语文作业簿没有带,昨天好不容易写完了,你赶快帮我拿过来。家里离学校才两分钟而已,妈妈你最好了,拜托啦,赶快帮我拿过来」。诸位朋友,要不要拿过去?有人说要,有人说不要。很多的家长当场这种情境出现,犹豫半天,我说这个时候都犹豫,保证真正发生的时候会怎么样?一定送过去。我们来看,这么一送会造成什么结果?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礼,所以你可能帮他送东西要送多久?诸位朋友,你可能帮他送一辈子。

  因为从事教学,所以我常常会去观察小孩,甚至於观察很多目前的年轻人,很明显的感觉到帮孩子做愈多的人,他的孩子愈不珍惜,他的孩子愈觉得父母帮我做的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我还曾经目睹很多的家长帮孩子找好工作,然后还再跟他儿子沟通,「拜托一下,你去做可不可以?」那个孩子还装著一副不是很耐烦的样子,他说「好吧,给你面子,我去试试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什么孩子这么没有责任心?这么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去打算?因为他从小发生事的时候,谁帮他收拾残局?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於家里的小姐姐,统统要替他收拾,所以他从小一发生事就觉得反正我有这么多人帮忙,所以他的责任心、警觉性就提不起来。所以不要小看孩子小的时候,你跟他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互动,都可能对他的人生往后影响甚大。

  所以教育有三个字很重要,叫「慎於始」,开始的始。一开始你对待孩子的方法不对了,可能他一生就拉不回来。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现在的小孩,长了三十几岁了,很多家庭的事、工作的事,都还要让他的父母操很多心,甚至於都要他的父母在经济上给他支持,这个都是没有养成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态度。

  卢先生很会教孩子,卢叔叔。他就举这个例子跟我说明,他的女儿第一次忘记带作业本,打电话回来求他帮她拿,爸爸都是最疼女儿,妈妈都比较疼儿子,但是他有理智,他马上跟他女儿说,「没带作业本是你自己犯的错,自己要承担后果」,电话就挂掉了。我相信他那个电话一挂,他女儿的心怎么样?震了一下,记忆深刻。挂下去的动作就是威严。他的女儿下午回到家里来,诸位朋友,还要不要继续骂?要不要?我们中国说要中庸,太凶了就伤亲情,太好了他就不负责任,就觉得都是应该的。所以因为已经挂了她的电话,回来的时候就要恩,不能再凶。

  所以回来的时候看他女儿垂头丧气,这个时候当爸爸的就走过去问她,他说「今天有没有被老师处罚?」他女儿点点头。接著她父亲就说了,他说「爸爸教你一个方法,保证你往后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事被老师处罚」。爸爸这么一讲,女儿的眼睛就亮了,「什么方法,赶快告诉我」。父亲就跟她说,「只要你每天睡觉以前,拿著联络簿把明天要上的课本放进来,然后就打勾,把要完成的作业,作业做完之后,作业本放到书包,然后打勾,统统都打勾了,代表你的东西都放好了,你就可以睡一个非常安心的觉」。不只让孩子的心可以很安心睡觉,还有一点很重要,也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诸位朋友,一个孩子管理的能力什么时候学?是不是上了管理学院再学?很多的能力都是日积月累,都是滴水穿石的工夫,绝对不是瞬间形成的能力。所以今天一个名牌大学企业管理系出来的学生,你看到他的桌子乱七八糟,你敢用他吗?敢不敢?连生活都管不好的,你还要让他管公司。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有条不紊,他思考问题、他面对事物就能有条不紊,所以他那个管理学是从小根基就扎好了。所以卢叔叔的儿子为什么出去找工作的时候是老板跟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那些能力从小扎的。

  所以当孩子学好《弟子规》,他的整个生活规范就建立起来,就有条不紊,办起事来让人放心,而对人又非常恭谦,就会赢得很多领导者对他的提拔跟疼爱。所以如何让孩子一生能得到很多的助力,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他做人做事的根基扎牢。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家长沟通,我说你花三、五年的时间可以让你的孩子一生受益,这种才是真正的投资报酬率。所以刚柔并施,恩威并济,我们也可以常常在教育孩子上可以用得上。

  除了教育孩子之外,家庭的气氛都需要夫妇来经营,家庭气氛一好,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成长就会人格健全。但是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现在的夫妻关系好不好?不好,冲突很大。其实我们之前有提到,不只是人与人夫妻会冲突,自己还会跟自己发脾气,因为人的心量愈来愈小,人的心只看到别人缺点,都没有自我检讨的态度。

  我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第一次跟一群朋友一起坐下来吃饭,围了一桌。在吃饭的时候,刚好闲聊之余,我就了解到同桌有四位女性,三位已经离婚了,一位准备离婚,怎么办?相逢即是有缘,我们这个饭可不能白吃,要对得起这些有缘人,所以我赶快观察时机,什么时候可以劝劝她,可以力挽狂澜,把她的想法拉回来。所以在闲聊之余,我就慢慢观察机会,突然话锋一转,我就说「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真言,保证白头偕老,只要守住一句就好了」。这位准备离婚的同事眼睛瞪得很大,我看到她耳朵都竖起来了,准备听我讲。我接著就说了,我说「从结婚以后,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我又复诵了一遍,「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我这个话讲完,这位朋友眉头深锁,回了我一句话,「蔡老师,好难」。诸位朋友,难不难?我曾经在珠海演讲的时候,我才把这句话讲完,底下马上有位女士回我一句话,「没有优点」,她马上就给我回「没有优点可言」。我看看那位女士,我就跟她回答,我说「你先生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他,我还真佩服你」。人脾气上来了,看人不顺眼的心上来了,还能不能看到对方的优点?看不到了,欲令智迷,人的脾气一来,啥都看不到。

  所以我们进一步引导她们去想一想,结婚以前一定都是经过一段热恋的时期,这些结婚的夫妇不妨坐一个时光穿梭机回到热恋的时候,我们看看身旁很多热恋中的男女,都可以印证一句俗语,「只羡鸳鸯不羡仙」。所以常常五点半下班,他五点的时候就已经坐不住了,他说怎么这么慢,待会儿我要跟我女朋友看电影,还要带她去买东西,每天只想著怎么样让女朋友高兴一点,所以那个时候处处替对方著想。处处心里想著什么?我能为她做什么,我能为对方做什么,所以恋爱的感觉都是温暖甜美的。当有一个人处处都替你著想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会很欢喜,甚至於半夜睡到一半还会偷笑笑醒,好像觉得在作梦一样。所以婚前因为处处替对方著想,所以感觉非常好,就好像在天堂一样。

  当结了婚之后,那个结婚证书章盖下去之后,想法变了,本来是处处想著能为对方做什么,章一盖下去,突然想法一变,对方应该替我做什么。当对方时时刻刻就是要求我们,你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我们的感觉就很有压力,相处起来就愈来愈觉得不被体谅,不被欣赏、包容,所以慢慢的夫妻相处压力就会愈来愈大。当都感受到不被了解,而每天还要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貌合神离了。所以其实婚前像天堂,婚后像地狱一样,问题出在哪?就出在一念之间。前是处处为他著想,结婚后是处处只要求别人,所以就从天堂到哪里去了?到地狱去了。能不能从地狱再回到天堂?行不行?事在人为,靠我们用心去关怀、去体谅,去经营我们的家庭生活。

  有一个人刚好有个机会遇到了一个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说「我可以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这个人也很好奇说「好,你先带我去看地狱长什么样子」。结果他到了之后,看到地狱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一排长桌子,两边都坐满了人,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桌子上每个人的筷子是一公尺长,这么长,结果喊「开动」,两排的人拿起筷子夹起来要猛往自己的嘴巴送,深怕自己吃得比人家少,抢不到食物。结果因为大家都在抢,筷子又太长了,就在中途筷子打架了,菜掉满一地,不只掉满一地,彼此还破口大骂,气得半死,统统没吃到。这个人一看,觉得很难受,看不下去了,说「好了,我不看了,你带我去看天堂长什么样子」。结果一到天堂,这个人很惊讶,怎么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筷子还是那支一公尺长的筷子,菜还是那些菜,他就觉得很纳闷。结果一喊「开动」,所有的人夹起菜来往对方的嘴巴送过去,有一个人人缘特别好,一下子三、四个人同时夹到他的嘴巴来,他都快噎著了,说「等一下,等一下,让我嚼好吞下去再来」。

  所以念念都想著别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一念自私自利在地狱,每天还要气得半死;一念处处为人著想,到了天堂,那个气氛非常和睦,所以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当我们处处替对方著想,当我们处处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整个家庭气氛马上就变了。因为我还没结婚,但是没结婚不代表就不懂夫妻相处,我们可以多看、多学、多听。刚好我在杨老师家住了七个月,所以我从这七个月当中看到他们夫妻的相处,也体会了不少道理。比方说互相关怀对方,时时让对方感觉你很在乎他。杨老师他们一进门一定会对著屋里说「我回来了」,那屋里面的人一定会回应「你回来了,太好了」,家庭气氛都是在点点滴滴的一言一行当中经营出来。

  现在很多太太回来,「我回来了」,先生看报纸的时候头抬起来,「哦」,真觉得回来没什么好感受,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感情会好吗?所以其实举手投足都是学问,不只会回应说「哇,你回来了,太好了」,会马上冲出来迎接。迎接的时候刚好看到先生又拿了很多,可能买了菜、买了水果回来,然后杨老师就马上跑过去把它接过来,帮他拿,然后就说「来就来,不要这么客气」,家庭当中要有一些幽默感滋润,彼此相处就很和乐,「来就来,不要这么客气」。所以我在杨老师家待了七个月,这些都有学到,我们也会马上来帮忙,当然我没有跟师丈说「来就来,别这么客气」,我是晚辈。

  因为师丈很会泡茶,茶泡得很好,每次吃完饭之后泡茶过来,杨老师一喝就会露出非常赞叹的表情,她说「怎么有人可以把茶泡得这么好喝」。欣赏对方的优点,适时的给予肯定,所以俗话说「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所以这么一赞叹下去了,先生下次泡不泡茶?都不用你交代,他都给你泡好。有时候切了一盘水果过来,杨老师一吃,马上都说,「哇,这个水果怎么切得这么甜」,反正都把功劳给对方,所以他就做得非常欢喜,而且彼此都会互相的去肯定对方的付出,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管师丈买什么东西回来,她绝对不会去嫌东嫌西的,因为买回来一定有他的用心,所以我们先肯定他的用心。现在很多太太不是,看到先生买东西回来,都还没有看啥,「你怎么又买一大堆了,真是浪费」,先生可能有很多很好的用心都被你这句话给它埋没掉了,他内心的委屈都在积累,我们都没有听到他的心在滴血。甚至於今天好不容易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的时候你跑过去说,「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他一听,「算了,不洗了」。甚至於是刚好他洗完,可能你一看,有没有洗干净?没洗干净,这个时候你说「你怎么都洗不干净」,他下次就不洗。你一定要挑刚好有一个碗洗得很干净,然后拿过去说,「哇,你这个碗怎么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都没有办法洗得像你这么干净」,他下一次怎么样?不是孩子要肯定,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肯定,先生也需要我们肯定,太太也需要我们去肯定,所以家庭气氛真正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对方的优点,经营出和乐的家庭气氛。

  所以你能处处替他著想,可能先生今天晚一点回来,我们就可以留一盏灯给他,然后你要睡以前又煮了一碗面放在厨房,然后在客厅那个灯底下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著「面给你煮好了,趁热吃」。所以夫妻之间的互动不见得要用言语,你点点滴滴的动作都可以表达你对他的一种关怀之意。夫妻的情感愈好,家里气氛好,孩子的教育自然就会愈来愈好。所以夫妇之道是门大学问,为什么?因为它是人际关系里面最亲密的一环,所谓「夫妇同室」,同一个房间,比父子关系、兄弟关系还亲密,父子、兄弟是同一个家庭,单位又更大了。所以夫妇关系的人际这一环一定要处得好,才会让你的孩子学到好的人与人相处的这些学问。

  我们看一下,夫妇相处应该怎么样去互动,除了刚刚我们提到的要欣赏对方的优点,要懂得关怀对方,要懂得多幽默一下,滋润滋润这个家居生活之外,在圣贤的教诲当中有提到要用「四摄法」,四个方法来让夫妻和睦。第一个方法叫「布施」,换做比较白话叫多请客、多送礼。诸位朋友,你多久没有送你太太礼物了?你多久没有送你先生礼物了?可能蓦然回首,好像结婚以后就没送过。所以这些点点滴滴的用心,对方都能感受到。我常常问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没有常常送礼请客。我都问说,你每次到外地去出差,到外地去旅游回来,有没有给你太太买个纪念品?有没有给你先生买个纪念品?我看那个举手的很多还是六十几岁的太太,所以确实还是要用心。太太接过你那个礼物,心里很温暖,觉得你走到哪里都想到我。女人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让她感觉是在乎她的,她确确实实会任劳任怨,可能这个礼物接过去,笑著说「我去帮你煮碗面」。所以要多请客、多送礼。

  再来,第二个要「爱语」,多讲一些关怀的话,夫妻之间的言语不要太冲,不要太直接。比方说先生乱吃东西,久而久之是不是会把身体搞坏,很多太太一看就沉不住气,马上就骂了,你吃这个以后会得高血压你知不知道!你吃这个以后就得糖尿病了。他会怎么说?我得糖尿病就糖尿病,不关你的事。太直接的话会起反作用,应该爱语,让他听了能舒服、能接受。你就可以告诉他,老公,我怎么自己讲得都起鸡皮疙瘩,你就跟他讲,老公,你的健康是我一生的幸福,是孩子一生的保障,你的健康太重要了,所以你吃东西要特别小心,这个东西对身体不好,这一包吃完之后就别吃了。你又没有当场给他抢过去,他忽然想想,你看我这么重要。所以这一些「爱语」要靠我们用心去讲。

  再来,「利行」。「利行」就是处处让他做什么事都很顺,推他一把。其实最好的利行就是我们把家里都照顾得很好,那孩子也很懂事,这样先生在外工作心里很放心,很安慰,他就会做得很起劲,也能够全心全意在工作上,也不用常常担心家里的事,所以这个就是成就他的事业,成就他的行为,这个叫「利行」。甚至於是先生在跟一些朋友或者一些亲友谈话的时候,你也可以帮他记一下,毕竟有时候事一忙会忽略掉,刚好事情到的时候,你刚好提醒他,先生会觉得我差点忘了,他就会觉得有你在的时候特别放心,特别能帮助他,这个也是利行。假如太太不只没有利行,还常常扯先生后腿,那这个就危险了。所以我们要时时能够看到另外一半的需要,就能够去利益他。

  最后一个是「同事」,跟他一起成就一个事业,而这个同事的前提一定要建立共识。所以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家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经济要稳定,再来孩子的教育要做好。当夫妻彼此有这个共识,就一起把这个家庭做好,这个就是同事。而彼此还有一个责任心,要当现在这个社会的模范。现在最缺的模范是什么?是夫妻,好的夫妻太少。我们要定位自己演出好夫妻的模范,让其他的夫妻看到我们之后会羡慕,「你看,这样的日子这么好不过,干嘛要这样吵吵闹闹」,所以您能够当现在人的夫妻榜样,那是功德无量。不只是当夫妻的榜样,因为有这样的共识就能够养出好的后代,养出好的后代就能造福家族、造福社会,这样的事业是最有价值,所以夫妻能一起来成就这么伟大的事业。俗话讲「用心就是专业」,人只要肯用心,绝对可以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满。好,我们「夫妻有别」,夫妻这一伦就先讲到这边。

  诸位朋友假如回去之后马上对你先生很好,他一定会觉得怪怪的。有太太回去之后真的很积极,每天干活都干得很辛苦,能做多少都尽心尽力做,但是眼睛都一直看她先生,看有没有看到她在付出,所以为谁做?为了让她先生肯定她做得很好而做。结果他先生一个礼拜之后都视若无睹,也没跟她一句称赞,结果她就很生气,把拖把摔在地上,「我做了这么多,你怎么都没有看到!」这样会怎么样?这个脾气一发可能会前功尽弃。我们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要给先生看,是什么?成就自己,而是我们为人母、为人妻的本分,对的事本来就要做,而不是要去赢得别人的肯定,所以做事的动机、心态很重要。而你的心态愈觉得是自己的本分,你做出来的时候愈能够让对方、让你的亲人感动;而你有目的去做的时候,反而不容易感动别人,所以一切都要从真实心中去做,才会有很好的发展。

  我们接著看五伦的第四伦,「长幼有序」,也就是兄友弟恭,兄弟这一伦在五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来想一想,陪伴我们最长的亲人是谁?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为长我们几十岁,所以都会比较早离我们而去,兄弟是从小一直陪伴我们到老,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让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处好其实就是最好的孝道。

  我们看看古代这些圣贤人、这些祖宗,他们兄弟是如何相处的。周朝享国八百年,为什么他们能享国八百年?我们前天也有举到一些他们的事例,诸位朋友应该还记得。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生王季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长子叫做泰伯,另外一个次子叫仲雍,接下来才是王季。而太王看到自己的孙子文王,心里很欢喜,觉得文王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领袖,所以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亲的这个眼神,他们两个就知道,所以为了让父亲往后传位的时候能够没有罣碍,又怕父亲碍於要传给长子的这个情况会发生,所以泰伯跟仲雍两个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就没再回来,那太王就直接可以传位给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传位给文王。

  泰伯跟仲雍做的这个行为成全了什么?成全了父亲,也尽了他的孝心。而对於兄弟,他是可以财富舍掉,甚至於最高的权位也能礼让。这个动作不止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懂得「财物轻,怨何生」,都懂得兄弟之间互相礼让。家庭的纷争减少,社会的纷争自然减少。因为泰伯这个动作一做出来会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民,不止感动千千万万人民,连隔了两千多年的我们后代的这些学生,也会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这种德行。因为上一代做了好榜样,传给下一代之后也继续保持。

  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们两个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爱,非常和睦。武王那个时候生病,很可能会去世,周公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祖父跟父亲的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结果这个誓言讲完之后,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们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武王过没有多久身体就好了,所谓至诚如神,《中庸》说的「至诚如神」,确实感得武王身体就好起来。

  后来武王去世之后,就是成王登基,周公还辅佐了成王一段时间,把他教好。把成王教好之后,因为有一些有心人就开始散播一些谣言,就说周公可能会坐大篡位,这种谣言就出来。周公为了不让他的侄儿难做,自己就跑到山东一带,就往东边去了。结果成王,就是周公的侄子,成王刚好有一天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天上又是风又是雷,他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所以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然后发现了周公的这篇祈文,就把它打开来看,结果一打开来之后,看到周公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长武王能够延寿,写的句句都很中肯。成王看完之后,内心非常的感动,也很惭愧,这么好的叔叔,他居然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所以成王亲自去把周公请回来,让周公能够制礼作乐,让周朝能够很兴盛。

  所以周公的这种对兄长的诚心,不只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他这分兄友弟恭的精神,却传承给了他的后代子孙,所以传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孝悌。所以《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颗仁慈之心,而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做起?就从家里面的孝道跟兄弟友爱的悌的精神。所以传多少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够受益,所以我们传家一定要记住,先传孝悌的德行,至关重要。

  我每一次看古代这些故事,常常一个人就感动得不行,所以我很怕我看德育故事的时候旁边有人,我都自己偷偷看,哭得比较痛快一点。但是痛快之余,深刻感觉圣贤人是怎么去存心、去待人,感动之余要赶快效法,赶快力行。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大臣叫李绩,李绩很得到唐太宗的赏识。有一次李绩生病,太医说要有人的胡子来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龙须就切下来给李绩当药引,李绩一听到之后,马上到皇上面前给他磕头,所以为人君的真正很仁慈,时时刻刻对部属著想的时候,绝对会得到下属的忠诚。很多事情并不复杂,我们人把它搞得太复杂,都不用德行解决问题,都把它搞成什么?权谋。所以我相信曾国藩在天之灵一定会抗议,他说我这么真诚为家为国,你们都把我写成奸诈狡猾,所以我们以后有机会要帮曾国藩辩驳一下。因为我看曾国藩家书真的能深刻体会到他那种为国为民、为父母、为兄弟,甚至於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的心。

  李绩除了是忠臣之外,侍奉父母、侍奉兄弟姐妹也非常尽心尽力。他有一个姐姐已经八十多岁,那时候李绩都已经七十几岁,他去看他姐姐的时候就亲手在那里熬中药。因为古代人年长之后都有胡须,所以在那里吹吹吹火的时候,火苗刚好就去烧到胡子了。他的姐姐就说了,她说「家里面这么多的仆人,你就叫他们去做就好了,不要再这么忙」。李绩就说,他说「姐姐,你都八十几了,我都七十几岁了,我还有多少机会能为您做些事,所以能够为你煮粥的机会,往后也不多了」。所以弟弟念念想著什么?想著从小到大,姐姐对他的点点滴滴照顾,这分恩情不敢忘怀,兄弟姐妹有这样的情谊,家和万事都兴。

  我跟我两个姐姐感情也很好,我记得我在大学的时候,身体不大好,那个时候要熬中药,中药一包都这么大,然后要熬一个多小时,熬完之后变成这么小一碗。刚好我那时候住学校宿舍,学校宿舍你一熬中药会怎么样?所有的人会来敲你的门跟你抗议。所以我姐姐刚好住在校外,她那时候大学三年级,我大学一年级,所以我姐姐每天早晚帮我熬一次,熬完之后还要长途跋涉,把那一小碗中药端进学校里给我吃。学校不能骑车的,一直走,因为学校宿舍刚好在学校围墙旁边,你有没有看过一进门就看到男生宿舍的,不可能,所以都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才走到我的宿舍。到的时候又写著「女宾止步」,我姐姐还要走到我宿舍旁边的窗户给我敲玻璃,敲完之后就比,给我比什么?叫我吃药了。那我赶快跑出来,然后把这碗中药端在手上,诸位朋友,还没喝,病都好一半,这种天伦的关怀,喝下去病好得特别快。

  所以人的一生有两股力量是完全不求你回馈,会在你的人生过程当中时时给你很强的力量,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对你的支持。所以我在推展中国文化的过程都不会觉得有挫折感,常常觉得背后有无穷的力量。

  我们看到古代的这些兄弟之情,姐妹情谊,我们要见贤思齐。古代的兄弟连命都可以舍给兄长。古代的这些圣贤人,处处都想著能为兄长、能为兄弟姐妹做些什么,那我们现在能不能因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去跟兄弟姐妹吵架?去跟兄弟姐妹起冲突?应不应该?不应该。所以确实「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后代子孙不读经书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都觉得抢在手上的就是自己的。其实古代这些舍生命给兄长的人,他的命有没有减短?没减短。他那种至诚的心,有德行,还会增长寿命。很多舍钱财,不跟兄弟争钱财的,都给哥哥多一点的,给弟弟多一点的人,是不是后来没钱?是不是?不是。我在史书上不胜枚举,捐出去之后不止自己不会没钱,后代子孙都榜上有名,后福无穷。

  所以当我们真正表演出好的德行给子孙看的时候,我们的家庭才会兴旺,我们的后代会学到好榜样,长养了他的德行,有了这个德行之后,他一生的事业就有了很好的根基,绝对会有好的发展。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