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5[海口]


   日期:2010/7/7 9: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04/11/23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15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刚刚提到了「长幼有序」,就是「兄友弟恭」,举了一些我们古代圣贤人的例子,可以感受到圣贤人的兄弟之情非常的深厚,可以为了兄弟舍掉生命,更何况是其他的财物、其他的东西,都能够为了兄弟之情而懂得谦让,懂得放下的功夫,所以这值得我们好好来效法。

  有一首提到叙述兄弟之情的一个诗词,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一段诗词很有味道,这一段提到了「兄弟连枝各自荣」,我们看第一句,「兄弟连枝各自荣」,兄弟是同气连枝,都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所以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长出来很多的枝干,各自发展,各自能够延伸出来,能够枝繁叶茂。「些些言语莫伤情」,就是兄弟之间的言语应该和睦一点,不要太冲,不要因为言语的不当而起了冲突。我们都知道人与人当中最容易起冲突的是什么?就是言语,所以忍耐的功夫要从哪里开始忍?慎言,谨言开始做到,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当兄弟之间有很冲的言语出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方能够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当你能忍得下来,等对方情绪比较缓和下来的时候,他会想到我的态度不恰当,所以转而会生起一个愧疚之心,这样整个关系就不会破裂,甚至於他会因为你时时能忍能让,兄弟之间会对你产生一种佩服恭敬之心,所以要以德服人,要以德来服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我们三、四十岁以后,这个感觉就会很强烈了,每次相见可能一年见不到两、三次,每一次一见好像皱纹多一条,或者白头发多几根出来,所以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从这句话我们感受到古代的人对於兄弟之情特别珍惜。有一三兄弟,每次兄弟一聚会一定要三个兄弟睡一张床,那个亲得可能连他老婆都很嫉妒,所以这种兄弟之情很令我们羡慕。

  「弟兄同居忍便安」,能够忍得住。我们在《弟子规》里面有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於财物都懂得礼让的时候就不容易起冲突。我们看中国这个「财」字,财物的财,它又通另外一个含义,是木材的「材」,木材够用的话,烧起来就够了,当你木材堆了很多的时候,很可能太阳照太久了会烧起来,所以你财太多了,很可能会引火自焚。所以当你时时都在搜刮财物,其实你自己的福分已经在耗损、在折福。当你搜刮的这个动作又被你的下一代学得非常彻底,所以你这个财物留得住吗?所以人要深谋远虑。当你们上一辈就演出在那里争夺财产的样子,那下一辈一定会学得很彻底。

  我们说财产是五家共有,天灾要你的钱,水灾要你的钱,请问现在天灾多不多?多。水灾、火灾都属於天灾。为什么灾难那么多?我们的人心缺乏教化。所以现在有钱人自己心里面踏不踏实?也很难踏实。因为现在天灾人祸太多了,这个钱很容易就守不住,所以守住财富的方法特别重要。

  在民国初年,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他在上海住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上海这个地方是人财富大起大落最明显的一个地区,聂先生把他几十年所看的这些事实真相用笔记了下来,看到很多富极一时的人到最后都破产,所以就提到如何真正能够留住财富的道理。所以我们经营一个家庭,到底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留住,这个理你不能不懂。

  有一位周先生他们家很富有,开钱庄的,而且开很多分店,在全国很多分店,他的财产有几百万两。他有一个分店的主管,因为当地发生天灾,所以主管拿出五百两来赈灾,五百两多不多?几百万两的人拿出五百两来。结果被这位周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这钱是我的,你还给我拿去捐,这样一骂下去,以后主管敢不敢去布施?都不敢。所以他得意洋洋,都告诉别人,我这一生能够留住这么多财富的方法就是进得来、出不去,一定把它握住;就像守财奴一样,非常吝啬。

  结果等他去世之后,刚好那个时候进入民国时代,他的财产转换成民国的单位是三千万圆,多不多?多。三千万圆,以前一个大圆就不得了。三千万圆假如换算成现在的单位,我看是几十亿了。这么多的钱分成十份,刚好他的子孙分成十份,结果这十份分完之后,下一代在短短的几十年当中完全败光。因为他这么吝啬,他的子孙一定觉得那些钱是谁的?他的子孙绝对不会说那是要回馈社会的,他们都想那些都是我们的,所以他拿来之后会不会节俭?不会,很快就挥霍完。甚至於十个子孙当中还有这么一、两个还比较有德行,没有这么挥霍,但是也是接二连三遇到厄运,全部败掉。为什么他的子孙连有一点德行的人还是败掉?因为当身旁很多的人都饿死的时候,而你还在那里这么富有,都不肯散财,这个损自己的阴德,这非常折福。所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易经》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这个余殃殃及后代子孙。所以我们真正不了解财富的道理的人,可能在这一生都会干出很多让子孙都会学习错误的一些方法跟态度,所以人不明理很难把家庭经营好、把孩子教育好。所以财富的真因还是要多多布施。

  当然兄弟之间你也懂得布施,那就不会有争吵。有一句话说「人欠你,天会还你」,这个「天」就是天理,你的福分会水到渠成。人往往不能忍一时之气,就干出了一些违背德行的事情,所以上一代只要争,下一代就没好榜样,所以要能够忍耐得住。「莫因毫末起争端」,这「毫末」就是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争吵。

  下一句,「眼前生子又兄弟」。兄弟姐妹又生了孩子,又有他的兄弟了,所以我们这一辈要做好样子,「留与子孙做样看」,所以这个就特别重要。我们一开始举的周朝的例子,开国的几个圣王做出了孝跟悌的榜样,所以因为有这么好的榜样,它的朝代可以享国八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所以朝代能悠久都不是偶然的,一个家族能兴旺几百年也绝对不是侥幸的。所以诸位朋友,您的家族、您的家庭要兴旺多久?你要有所志向才能教出很好的子子孙孙。

  在兄弟相处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当兄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兄弟有过失能不能视而不见?不行,你视而不见,他可能愈走愈误入歧途,我们怎么可能忍心看到自己的手足继续做错事,所以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劝诫。那用什么方法去劝?我们要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到兄弟对我们的信任到哪里,而这分信任一定要在平常相处的时候就开始积累,你不要等真正要劝他的时候才说平常几乎没有在通电话,那这个时候去劝,他就觉得不能接受。所以信任愈高,劝诫的效果愈好,所以很多的功夫要什么时候扎?平常就要扎。

  古代的人劝自己的兄弟都非常有耐性,也很有智慧。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陈世恩,他的弟弟每天在外面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他的哥哥看了之后很生气,每天弟弟三更半夜回来,大哥就给他破口大骂,气得半死:

  问:结果持续一段时间,弟弟有没有改善?

  答:没有改善。

  问:你们怎么都知道?你们有看到?你们可能体会到成年人最难放下的是什么?

  答:面子。

  你们怎么又知道了,你们太有智慧了,最难放下的就是面子,面子现在一斤多少?我们说要能够增长学问,头一件事要把面子卖出去,要把它彻底卖出去。所谓「知耻近乎勇」,要知道自己有很多过失,不要顾及这个面子的人,学问才会有很大的增长,才能够面对错误,但是我们在劝别人过失的时候还是要顾及他的面子。

  所以陈世恩就跟他大哥说,他说「哥哥,你就别再骂弟弟了,让我来试试看」。当天晚上陈世恩就站在门口等他弟弟回来,结果一看,十一点过去了,十二点过去了,一点,他弟弟才走进门来,这个时候你会说什么?你在那里等,十一点、十二点,你会怎么样?会不会火都上来了?所以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的修养,靠我们忍耐的功夫,所以有一句话叫一切法要成於忍耐的功夫。当他弟弟一回来的时候,他马上跑过去摸摸他弟弟的身体,「弟弟,你穿这么少,会不会冷?」然后就一边扶著他说,「你肚子一定饿了,我叫嫂子帮你煮一碗面」。然后把他弟弟带进来,还亲自把门锁好,然后陪弟弟走进来。第二天还是一样站在门口等,三天、四天都是这样做,而且每次见到弟弟的时候都是充满一种关怀,一种爱护他,把他带进来。

  其实一个人在外游手好闲,他会不会觉得很快乐?他也会觉得内心很空虚,所以当他能够很感受到兄长对他的爱护,其实他会慢慢走回头,没有人喜欢自甘堕落的,只要你让他有台阶下,只要你让他知道往怎么样走才是对的,你拉他一把,没有人不愿意接受的。但是这种方法能够让对方感动、接受,这个就要靠我们的修养跟智慧。所以后来他弟弟再也不出去游手好闲。

  我们常常听这些德育故事,就觉得为什么古代人常常都可以演出好戏,为什么我们都演不出好戏,而且是坏戏连篇,好像一直相续都是在后悔,问题在哪?修养。所以任何事要成就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而不是要求任何一个人,所以「大学」给我们一句最重要的提醒,就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不管你是天子也好,不管你是一般的平民也好,你这一生要有事业,你这一生要把家庭经营美满,都要从哪一个起点开始?修养自己,修身的功夫。所以身旁的亲友不能感动,谁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德未修」,道德不够,所以「感未至」,没有办法让人感动。所以儒家有句心法,只要这句心法你时时能放在心上,那您儒家的学问会很高,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做不好不先检讨任何人,先检讨自己还有哪里做不好。当我们有这个存心的时候,你的时间绝对不会耗在烦恼,你的时间也不会耗在批评别人,你的时间会马上回归到我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这个事情更好,所以这个态度至关重要。当你时时处处都反省自己,身旁的亲友跟你相处会很感动,会被你的德行折服。

  好,那我们从刚刚整个,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从这些人与人的关系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伦常关系假如能够经营得好,人生就会觉得非常踏实,非常快乐。我们说人生要追求快乐,常常很多家长,我会问他们说,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是走什么样的人生?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问:诸位朋友,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答:孝顺的人。

  好,很好,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你心里要有想,因为你是孩子的引路人,他很多思想观念是要靠你帮他扎根的。假如你的人生活一天算一天,都没有目标,那你会把他带到哪里去!所以当父母觉得孝顺很重要,帮孩子扎孝顺的根,那对他一生就很受益。我们之前也提到,要扎孩子孝顺的根要从哪里开始做起?从自己以身作则开始做起。

  其他的朋友,您觉得你希望你的孩子人生经营成什么样?人生往哪里走?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都没想过,那每天在带孩子往哪里走?有些家长他会马上说,「其实我也不求他以后什么大富大贵,我只希望他以后快乐一点就好」。听起来愿望很小,事实上很难做到。我就问他,我说「你说快乐就好,那请问你快乐吗?」他马上想,「对哦」。我说「你假如都快乐不起来,那你怎么教你的孩子快乐?」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哪里推?都推向那个大洪流,就是升学主义,就是一直考试一直考试,然后这样考上去:

  问:这一条路上去会不会快乐?会不会?

  答:不会。

  那一些希望孩子快乐的爸爸、妈妈也都把他们送上这一条路去了。所以人常常都只是在那里想而已,到底路走得对不对不会去考虑,到底种子种得对不对,有没有种给他往后人生会幸福快乐的种子,有没有种不知道,只在那边想以后给他幸福快乐,这是不可能达到的。

  我也是被推到这条路上去的,升学主义,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本来我是有范仲淹的心胸的,结果考到最后变成什么?小鼻子,小眼睛,到处跟人家计较,看人家考试考比我多五分,内心很不舒服。真的,人这样竞争,人这样只为自己打算的时候,整个心量愈来愈狭窄。我们的孩子思想观念只要愈狭窄,心胸愈窄,这一生已经注定快乐不起来,所以有一句俗话讲,「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所以不计较才能让人真正快乐。我们接受圣贤教诲这五、六年来,从来不跟人家计较,因为不计较,反而拥有的更多,这是真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我们看新加坡许哲居士,一百零六岁的年轻人,因为她的身体比我还好,她做那个瑜珈我都做不到,精气神这么好。你看她处处替别人,都不跟任何人计较,所以她的冰箱里面从来不缺菜,从来没买过菜,菜从哪里来的她也不知道。但是我看到她不知道,我看她为什么这些送菜的人完全都不留名字,这个中有学问。因为许哲女士在奉献的时候,从没有一个念头去希望别人回报,所以别人受的时候非常感动,所以念念想著一有机会回报给她,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是谁。我们世间人的付出都有目的,提个礼物去都说「来,这个是我送给你的」,这什么意思?告诉别人你欠我一个人情,别人受的也觉得吃人嘴软,他也有压力,所以现在这种人情送来送去不会很痛快。而许哲女士这种付出是完全不求回馈的,就会把人心那种无私的对待唤醒,所以谁送蔬菜水果给她的都不知道是谁。

  杨老师教学生读经、写书法也是非常认真,甚至於教完之后,家长有家庭问题的,杨老师还留下来辅导他们,有时候到半夜一、两点都有。所以杨老师每次上完课走到厨房去,一排蔬菜水果,也不知道谁送来的。所以真正对人好,人家都对你好,这样的人生很快乐,而你心胸开阔不跟人计较,心上常常自在轻安。所以到底怎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让你的孩子真正快乐?现在我们要考虑要种哪些种子下去。

  从刚刚几个伦常大道当中我们也体会到天伦之乐,这种天伦之乐跟世间吃一碗好吃的面,那个感觉是截然不同。天伦的乐,当我们的父母看到我们兄弟姐妹非常友爱、非常团结的时候,父母亲的喜悦是一辈子的。所以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第一乐是什么?「父母俱存」,孟子说的人生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都很健康,兄弟都没有发生意外,都可以常常聚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这是人生第一乐,天伦之乐,所以现在有父母可以奉养,那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那一天我们一位朋友说她大学时候帮她父亲洗头,我们一位女老师说帮她父亲洗头,她父亲头栽在我们洗手台,这个就很难洗,她亲手帮他洗。我听了之后就很羡慕,为什么?我没有那个机会。人生在报恩的时候,你的内心会觉得很舒坦,很踏实。所以我就想,假如十年以后我有机会了,可以跟父母长期处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点点滴滴服侍父母,那个内心会很愉快,而你的道德学问也会跟著尽心尽力侍奉父母而提升,所以古代有道德学问的都是孝子,因为这分孝心一起,道德学问、一个人的心量就往外一直扩。一个孝子看到别人的父母会怎么样?也会生起恭敬之心。一个孝子看到别人的孩子,他绝对不会去欺负他,因为他会想到假如我欺负他,他的父母会很伤心,所以当一个人孝心启发的时候,他的整个修养、学识就会跟著一直上升。所以夫子说的「夫孝」,孝是什么?「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所以一个人德行的启发一定从孝下手。

  我们看下一个,「兄弟无故」。兄弟姐妹能在一起互相扶持,这也是人生很大的快乐。我们刚刚提到了,人生有两股力量时时刻刻支持著你,而且不求回馈,就是父母跟兄弟。而当兄弟能够常常聚在一起很和乐,就给下一代子女最好的榜样。

  第二乐,「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就是我们俗话讲的「俯仰无愧」,就是面对天地万物你都觉得怎么样?不会觉得惭愧,因为我们有尽心尽力去做到我们很多的本分,没有去做亏心事。俗话说的「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所以当一个人时时坦坦荡荡,那个内心也是很充实,也是很快乐。我们看到目前很多社会现象,有时候心里也会觉得忿忿不平,为什么这些人逃税,还是用了一些不好的方法,结果还赚了一些钱,可能我们看了也会觉得心不平:

  问:诸位朋友会不会这样?会不会?

  答:不会。

  你们的心胸都非常的宽阔。我们来看一下,当他做错事,当他用不合法的手段赢得了他的财富之后,他真正快乐了吗?是不是真正快乐了?没有。他每天在担心什么?担心东窗事发,担心露出马脚,所以这种日子不好过。甚至於本来可以活七十岁,因为每天担心东、担心西,每天烦恼很多,到最后细胞病变,可能五十岁就得癌症死掉了,折了自己二十年的寿命。忧能使人老,每天在担忧会被国家抓去,会被谁看到,哪有可能会长寿!不只命减短了,他真正因为不法手段所赚到的钱,本来生命当中可以赚五百万,因为他用不法的手段,所以只拿到一百万,把他的福分折损掉了。因为他不明理,以为拿到了就是自己的,其实他命中不只如此,所以小人冤枉做小人,而且不只做了小人之后,本来的五百万变成一百万,往后还要因为犯错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一生真是非常冤枉。所以人不明理真的很可怜,他还以为他聪明,事实上他把他自己的一生毁掉了。所以我们为人处事要坦坦荡荡,内心常常也会很坦然,很充实,这是人生第二乐。

  而俯仰无愧的人一生正气凛然,我看也会长命百岁。而「俯不怍於人」就是对得起别人,对得起我们的亲友,这也要点点滴滴尽自己本分才行。现在很多当爸爸的每天游山玩水,说他很喜欢山、很喜欢海,但是家里孩子的教育都不管,请问这样的人能不能俯不怍於人?行不行?不行。而他常常游山玩水,看起来心情好像很好,其实他在逃避。现在很多的人不尽本分,专门去逃避、去麻醉自己,有的游山玩水麻痹,不想去想那些,有的是比方说到楼下去玩跑马,还是打麻将、赌博、喝酒,其实都是在麻醉自己,都对事情於事无补。人只要肯有担当,尽心尽力的时候,别人也都能够感受到他这分承担,这个时候才能不愧於人。我们昨天有提到文天祥的一句重要的对我们的教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人的一生要对得起关心我们的人,对得起照顾我们的人,对得起我们的妻子儿女,这样的人生走得才踏实,所以这是第二乐。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诸位朋友应该在听课过程能够感受到,我当教师会不会当得很苦?我当得很快乐。我常说现在有人,他说你来我公司上班,每个月给你五万块,我干不干?不干,钱够用就好了,真正快乐的是所做的事真正对学生有益,对社会有益,做起来特别踏实。回首我这一年多,我们讲的「中国文化讲座」三百多场,回首看来,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这种充实感,真的,所以内心很喜悦,所以是能够俯仰无愧,又能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我说拿再多的钱,我这一生也不愿意再做其他的行业了。因为我们作教育不是只看眼前,孩子的正确思想观念会影响到他往后面对的很多人,会影响到他的孩子,甚至於他假如以后当老师,他还会影响到他很多的学生。所以由於我们在生命当中遇到很多良师益友,而改变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今天也定位自己要「学为人师」,进而能够去成就别人的人生,定位自己能够当别人的贵人,所以这是第三乐。

  很多朋友就说,「蔡老师,你是老师,所以你会有第三乐,我没有」。圣人的义理绝对不是局限在一个角度而已,当我们有真正全然的心去帮助别人、去引导别人的时候,对方一接受你的帮助跟你的教诲,他也会记一辈子。所以常常我们在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会提到说,我进了这家公司就是因为我哪一个同事对我点点滴滴的教导,甚至於想起来当初我刚来的时候,因为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带足够的衣物,后来还是这位同事拿了一个厚的被子送给我,所以当这位朋友在谈他另外一个朋友的时候,他的心境是什么?把他当什么?当一辈子的良师益友。所以当你身旁的朋友一提到你的时候,都是这么样的感动,这么样的尊敬,那你的人生已经成就了这些人,你在他们心目当中就是老师。所以不管任何人,只要你全心全意去对待别人,别人都会很尊敬你,把你当学习的榜样,所以你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所以圣贤的学问,你要契入圣贤人的生活,绝对是当下就可以做得到。

  除了孟子的三乐之外,我们在很多圣贤的教诲当中还有哪些提到什么是乐,诸位朋友想想看。「助人为乐」,这个助人为乐小孩子懂不懂?你看那小孩子没有分别,他不自私,所以跟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有时候他东西就很自然的就送给别人。

  我们海口有一班孩子,因为学了《弟子规》之后也很懂孝道,所以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学生就派代表来跟他的老师说,他说,老师,三八妇女节到了,女性同胞很辛苦,所以他们决定买两朵花。这位男老师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要买两朵,学生说一朵送给妈妈,一朵送给学校女老师。这位老师马上随喜功德,太好了,太好了,我支持你们,赶快去做。结果那天三八妇女节,他全班学生就拿著花送给全校女老师,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天学校的气氛洋溢著尊师重道的态度。其中有一个孩子送完之后,一个男孩,回来很高兴,他跟他老师说:老师,我把这个花送出去的时候,看到那个女老师的笑容,我很高兴。结果老师接著问:你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什么?学生想了一下说:施比受更有福;就是助人为乐。

  校长看了很感动,是一位女校长,还亲自到他们班上来给他们肯定,给他们鼓励,讲到这位校长自己眼泪都掉下来,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感动的事太少了。所以我们做人要演出更多的好事来滋润这个缺乏爱心关怀的社会,我们要有这分使命去助人为乐。

  还有没有什么会让人生很快乐?这个助人为乐,你要你的孩子往后能感受助人为乐,那现在呢?他以后长大马上就变助人为乐了?现在要常常带著他去关怀一些老人,去孤儿院走一走,当他常常看到需要的人获得东西的喜悦的时候,他就会生起一种很深的爱心。所以许哲女士一生几十年都在帮助别人,她说她就是因为小时候在吃饭,刚好有人敲她们家的门,她母亲一开门,看到几位已经饿得不行的人跟她们乞讨食物,她母亲马上回来,一句话也没讲,把桌上的菜都端给他们吃。许哲女士那时候很小,看到穷人饿了几天的那个模样,吃进食物马上笑容就绽放出来,给她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她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所以我们为人父母的人带头做到,孩子就会起而效法,进而感受到助人的快乐。

  问:诸位朋友,还有没有?您会想到?

  答:知足常乐。

  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知足常乐」,确实,当你很知足的时候,别人给我们一些帮助,我们都会很感谢,但是假如不知足的话,人生不只没有乐,还会很艰苦。人生只要不知足,烦恼一定丛生,一定会活在患得患失当中。自己有两百万,看别人有五百万,又不高兴;自己一千万,别人有两千万,自己又不高兴,所以他高兴不起来。我们想一想,有钱人比较快乐还是没有钱的人?很多人都觉得人生只要有钱就会幸福快乐,可是当他真有钱的时候,他回首一看,我的烦恼怎么愈来愈多。人只要一不知足是不可能有快乐。所以我们看看现在有钱人,他出去的时候也要很小心,常常还要换车子,出去还要带保镖,不只他生活要比较紧张,连他的孩子上下课都要很多人护送,假如是我要去当有钱人的儿子,我也不干,太辛苦了。所以有钱人的烦恼比没有钱的人多,他还会想到我这些儿子假如不成材,我这些钱怎么办,还要天天担心钱会不会缩水,天天还要想我要去炒哪个股票才行。

  我们再来看看,当人满足欲望之后,他是不是真正快乐?比方说他去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卡刷下去,五千块,穿三天很快乐,走到哪里还要人家看一看,「你看这件好不好看?」快乐三天,痛苦多久?痛苦一个月,那一个月都要吃泡面,因为薪水都花完了,所以快乐三天,痛苦一个月。再来,买一台豪华轿车花了几十万,快乐多久?可能快乐一个月,那一个月太太被打入冷宫,这台豪华跑车比太太还重要,每天还在那边擦它擦半天。快乐一个月,付贷款痛苦多久?可能要付两年、要付三年,这两、三年薪水一进来,还没碰到就流过去了。不只要痛苦两、三年,刚好开了半年之后又看到别人有新款出来了,自己手又痒了,又把旧车卖掉,又要买新款。所以人的欲望只要打开了,收不回来,所以古圣先贤说「欲是深渊」,踩下去可不见底。所以人生假如一直在追求财物,你的人生绝对没有真正的快乐。

  我们常看到现在人就觉得什么叫成功、社会地位,就是要买一个豪华别墅叫成功,这种价值引导非常错误。我们来想一想,一个豪华别墅买下去,快乐多久?每年最多去住个几次,其他时间你要拚命赚钱拚命还贷款,所以你一年快乐没几天,痛苦多久?贷款要付二十年、十五年,所以人生所有的工夫都耗在物质追求,很难有真正的快乐。我们来思考一下,买房子的人一年住个几次,而他还要请佣人住在里面帮他看房子,所以佣人一年住三百六十五天,他只能住多久?他只能住几天,所以诸位朋友,到底谁比较有福报?是佣人比较有福报,他一生要拚死拚活赚钱,所以人生知足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好,我们这节课先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