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16[海口]


   日期:2010/7/8 8: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04/11/23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16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人生要快乐要种对快乐的种子。刚刚提到孟子说的三乐,第一乐是什么?「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当我们现在父母跟兄弟都在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不然人生会有遗憾,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时时想著兄长、兄弟对我们的关怀,我们时时想著长辈对我们的提携,我们都要抓紧时间好好回报、好好关怀他们。

  第二乐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往后的人生要坦坦荡荡做人。很多朋友说,「蔡老师,我来不及了,我以前的事已经做错了」。夫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当我们有这种勇气改过的时候,那个力量会更感动人,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有心改,往后的人生都能走得非常坦率。

  第三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去指导别人,也能够得到众人对我们的爱护。人生的价值在哪?当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非常多的人怀念你,非常多的人感恩你,那你这一生的价值非常高。当我们离开的时候有很多人站起来拍手,那我们要好好检讨,绝对不要等到我们闭上眼睛那一刻人家拍手,你才警觉到我这一生荒唐过了。当我们现在想到我们离去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很高兴,那代表我们做人做错了,要赶快修正过来。

  除了孟子三乐之外,我们刚刚还提到了哪一些乐?「助人为乐」,而这个助人一定要亲身去感受,就能够唤醒每个人一种仁慈之心。最后我们提到「知足常乐」,知足的人一生都觉得很幸福,不知足的人一生可能就会成为物质的奴隶,一辈子忙下来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很羡慕现在这种到处都是电器的生活,很羡慕,我们都羡慕欧美国家。像我们在香港,我们一进门的时候可以看到多少电器用品,又是微波炉,又是电冰箱,一大堆都是。其实当我们走进家里的时候,整个家就是一个电子厂,随时随地你的身体都在接受辐射,接受这些电磁波的干扰,所以看起来是福气,事实上不见得是真福。所以现在人在这种电磁波里面生活,生活了十年、二十年,很多毛病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说「回归自然最快乐」。为什么这么多人一到森林里面去住个三天,气色马上红润起来,其实这些电器用品不是能真正让你健康快乐。

  我们常听说孕妇不能使用微波炉,那其他不是孕妇就能使用微波炉,是微波炉看到孕妇才伤害是不是?其实是随时随地辐射都很严重,只是怕影响胎儿,到时候又生出来是畸形儿。但是每一天微波炉还是在那里发威,我们随时随地还是在受伤害。而坦白讲,微波炉出来的东西好不好吃?那个能量,吃食物不是只有吃热量,还有它的能量。很多食物你吃下去,尤其一些生吃的食物,像一些苜蓿芽,一些很新鲜的青菜,你把它生吃下去,感觉神清气爽,那个就是那个能量有,那个食物有能量,会提升你的状态。你假如去吃一大堆那个炖、卤很久的食物,吃下去确实很饱,但是马上觉得头昏昏的,就快睡著了。所以食物不只是要吃安心的,还要吃出它的能量,吃出健康。所以很多的电器用品不见得能够让你吃得健康。

  真正懂煮饭的人他不会去用电冰箱,他都买刚好的菜马上煮,马上吃完,那是营养成分最高的。当吃完放进冰箱,营养素怎么样?一天一天下降了,甚至於降到最后连营养都没有,还有害处。所以现在人为什么都不健康?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

  现在人觉得生活提升品质,比方说买手机,手机给我们什么好处?便於联络,便於沟通,有没有道理?听起来很有道理。便於沟通就是人与人的距离能够愈来愈相近,这是当初设计电话最重要的目标、目的,对不对?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彼此能够时时关怀,时时坦然相交往。但是现在手机愈来愈方便,连在电梯里面都可以收得到,请问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了吗?愈来愈远了,与当初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高科技产品到底能不能让你的人生快乐充实,你还要深入思考。

  而且现在已经确定大哥大的磁波会引发癌症,所以诸位朋友还是少打,很多人一打,一天打好几个小时,那个耳朵都受损。我平常几乎不用行动电话,偶尔用一用。每次行动电话拿起来,很不舒服,觉得这半边的脸好像打了麻醉针一样,很不舒服。因为你不常打,你马上可以感受到它的威力,你假如每天打,你就麻木了,这个叫「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你习惯了那个味道,习惯了那个感觉,你就不知道它时时都在伤害你。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而且你的健康还不是只有影响你,为了让你的父母放心,为了让你的妻儿放心,尽量用电话线打,那是最没有辐射的。假如你实在不得已还是要偶尔用之,那可以用耳机听,伤害比较没那么大,甚至於常常到九龙公园走一走,把这些磁波放掉,跟大自然这些花草树木吸收一些好的能量进来,常保身体健康。

  所以身体健康,人才会快乐,一个人身体不健康能乐吗?一定乐不起来,不只你乐不起来,你的亲友都乐不起来。所以《论语》里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身体,所以当我们身体不好,不只自己不快乐,父母也不快乐,所以要把身体照顾好。

  问:再来,人生还有没有什么乐趣?你们假如都回答不出来,就是人生都毫无乐趣,那要调整一下。我看诸位这几天笑容很多,你们这几天不快乐吗?

  答:读圣贤书。

  答对了,读圣贤书快乐,所以「至乐莫如读书」。以前读书人读书快乐到有一首诗,叫「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到忘我了,庭院里的草都已经长了很高了都还不知道,所以真的能读圣贤书是快乐的。能接受圣贤教诲我们才能懂道理,人一懂道理,理得心才安,不然一生浑浑噩噩都搞不清楚对错,那是很痛苦。

  我们这次在杭州办了五天的课程,在这五天课程当中,主办单位安排了一位朋友走在我们这群老师旁边,保护我们的安全,当然没有什么性命的堪忧,最主要就是因为五百个人在听课,怕太多学员过来,我们老师没有办法招架,所以派了一位男士。他当了武警当了十二年,一看就是武功高强,不会像我这样,很壮,差不多四十岁。这位朋友要开始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他说:蔡老师,我没有文化,我字都写不好,你上课一定不要叫我。他很怕我上课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我就跟他说:你不跟我讲我还不叫你,你跟我讲我就注意你。当然我没有叫他,看他这么紧张。他刚好上课的时候就坐在差不多第四排,正中央第四排,上课非常专注,所以人其实不是不好学,是他没有遇到好的学习机会。

  我看他那几天聚精会神,听课完全没有打瞌睡,听到第三天的时候,他带我们去吃饭,一边走就一边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们听了一头雾水,不过只感觉他很快乐,他说太好了,太好了。后来他就跟我说,他说「蔡老师,我现在只能用三岁小孩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情绪,我已经找不到其他的话了」。他接著说,他说「我人生活了四十年,终於知道我错在哪里」。一个人一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很懊恼。他说「我现在终於知道我太太为什么跟我离婚了,我终於知道为什么孩子跟我不能沟通,为什么同事这么怕我,原来问题都在自己」。我接著跟他说,我说「你就是太急了,脾气太大」。他一听马上很惊讶,然后又说「蔡老师,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脾气太大了,我被它害死了」。因为我们的课程里面说要「惩忿」,对愤怒要能够去节制,要能够把脾气压下来,这个太重要。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这一生败在这里太多了」。我接著跟他说,「一个人提高学问就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所以他说他那天想我这句话足足想了好几个小时,一直在那里想,我的脾气太大。

  第四天早上,这位朋友带我们去吃早餐,去了之后,他就说「蔡老师,你先在这边坐一下」,他就搬了一个椅子叫我坐一下,然后他说「我要跟你聊一聊」。我就觉得气氛怪怪的,两个男人有什么好聊,我就觉得他可能不是真的要跟我聊一聊。他看我一坐下去,他就往前面踏过来,就站在我面前,他说「我只拜父母,只拜老师」。我一听,对头不对,我马上跳起来赶快跑。他太壮了,他当武警当了十二年,他就把我压下来,他说「蔡老师,你一定要让我拜」。你在那个时候可以感受到一个四十岁的人,他是完全真诚,他是没有造作的,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他很自然的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我在那里坐下来,我心里想,他这三拜是拜我们的古圣先贤,没有古圣先贤这么好的教诲,我们没有办法得到这么好的教化。所以可以去感受到他人生终於找到方法了,人生往后不用再浑浑噩噩,所以他内心很高兴。后来他要离开的时候就跟我说,他说「我把我的工作都交代好之后,我要来跟你一起学习」。我们旁边的老师说「好好好,让他来,他可以保护我们」。

  所以人生明白自己错在哪,也是很舒坦,很快乐,我们进而「知耻近乎勇」,拿出勇气来把人生好好的经营好,扭转过来,那就会愈走愈踏实,愈走愈快乐。所以能读圣贤书是快乐,能自我成长是快乐,所以诸位朋友这几天的笑容就是成长的喜悦。

  我们在全国办过九场的课程,每场都是五天,五天下来总合起来的上课时数将近四十个小时,没有人喊累,很认真记笔记。有时候讲课讲到十点,十点说:「好,今天上到这边」,鞠一个躬,底下的表情是,「啊,下课了」。然后我们说:「再加一个小时好不好?」他们说:「好」。我说:「不行,不行,明天一大早又要上了」。所以人真正有好学、有好善好德的心。

  而当我们真正抓到这种学习圣贤智慧的机会,你绝对不能再松手了,要好好珍惜这个缘分,好好成就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下一代,还有你身旁有缘人的人生,这样你就会助人为乐,这样你就会「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这样你就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样你就会体会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那我们对人生快乐的探讨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也欢迎诸位朋友,你假如发现什么样是人生的真乐,很希望您能够来给我们提供意见,因为这个舞台属於大家的,您把它奉献出来就会让更多的人得到利益。好,「长幼有序」这一伦我们就讲到这里。

  接下来第五伦,「朋友有信」,朋友这一伦也是至关重要。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有很多人在影响他,小孩在六岁以前,谁给他的影响最大?父母,所以你看孩子都会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等到他们上了小学之后,开始改口了,「我老师说」;上了初中之后,中学之后,他会说什么?「我朋友说,我哪一个同学说」,所以朋友这一伦的影响性会随著年龄日渐重要。所以我们看出了社会的人,基本上跟父母之间互动就没有那么多,往往都是朋友在影响他,所以好朋友、坏朋友对一个人影响就大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一个人事业要有成,往往是朋友多方相助,所谓「出外靠朋友」。「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亲近善的朋友,「如雾露中行」,就好像一个人走在云里,走在森林里,还有淡淡的雾气,「如雾露中行」。虽然这些雾气没有马上把你的衣服弄湿了,「虽不湿衣」,但是「时时有润」,你虽然衣服没有马上湿掉,但是其实这些露水时时刻刻都在滋润你的衣服。这个就是比喻朋友的言语行为对我们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所以选择朋友至关重要。

  问:诸位朋友,你们相不相信你的孩子以后会交到好朋友?会不会?

  答:会。

  人要有信心才能把事情办好,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信心是任何事情的根本问题,有信心才有力量;没有信心,啥事都办不好,但是不能光有信心,还要有智慧。

  我们想一想,交到好朋友跟坏朋友是不是抽签来的?是不是你每天拜观世音菩萨,你的孩子就交到好朋友?你自己就交到好朋友?不是。最重要的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他有这个判断力了,你才能够高枕无忧,不然孩子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你要担心到什么时候?不只选择朋友要担心,选择伴侣你也要替他担心,选择生意朋友你还要替他担心,那这样的人生好不好命?很不好命。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让一个人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这个也不是突然变得懂得分辨是非善恶,这个都要透过教育的,我们都用圣贤的经典来教导孩子。

  很多的老师跟家长会反映一个问题,他说「蔡老师,你们把孩子教得这么善良,他出去一定会被人家欺负」。诸位朋友,你有没有这个问题?有没有?没有,有说出来没关系,很多人都这样反映,很怕把他孩子教得太善良。我问他「那你把孩子教不善良就好了吗?」那他教不善良,他的不善良第一个对谁?那我就接著跟他说了,我说「我毕业都已经十年了,勉强来说还算个小善人,我这十年来也没有被人家欺负过」。所以很多人杞人忧天,烦恼一大堆事,他这个烦恼不只影响自己,还影响谁?还影响他的孩子。所以很多为人子女的都觉得他的父母紧张兮兮的,好像他们做什么,他父母就很担心,这个都是太过了。

  我们思考不能随著自己的烦恼、惯性去思考,人的思考要循著天理思考,要循著真理去思考事情。所以中国的《易经》有提到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就告诉我们,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所以你的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就好像磁铁一样,它就会吸引这些铁。那你孩子那个又不是磁铁,吸不起来了,那他遇到恶的朋友他又不懂得判断,他就不会离开。你看那个水果烂了两、三颗,其他好的过几天都一起烂掉了,因为这个烂掉的汁会流出来,其他的就被污染,所以他假如没有办法离开恶的朋友,他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他要有智慧分辨好坏,他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

  所以我们用自己的人生去感受一下,善不会被欺负,而且经典也教导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擦亮自己的光就可以感来很多的光芒,我们说的就像月亮,众星拱这个月亮,你把自己擦亮了,很多星星都靠过来。所以真正会交朋友的人不是每天去阿谀奉承,送人家东西,讨人家喜欢,这样能不能交到好朋友?这样会累死你。你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时时处处让人家跟你相处都是如沐春风,那朋友就很多了。

  我从我的侄儿身上发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很重要的道理,他的母亲差不多三岁以前就开始教他《弟子规》,而且是一句一句要求他落实在生活当中。有时候他出去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在打人,他会拉拉他妈妈,然后跟他妈说「这个小朋友不能乱打人,这个小朋友不能乱骂人」。有没有人教他打人是错,骂人是错?没有,他为什么懂?所以当你教孩子善,他同时知道什么?恶。你告诉他孝是善,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对,不孝。你教他兄友弟恭是善,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恶?处处跟同学冲突是恶。你告诉他「凡是人,皆须爱」,要爱护别人,那他知不知道什么恶?那伤害别人是恶,不替人著想是恶。因为你教他善,所以他同时知道恶,所以他能够善恶分明,他一分明他就懂得去取舍什么样的人应该接近,什么样的人不该接近,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做,什么样的事不该做,他开始有判断能力。

  而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常常都误入歧途,常常一些朋友一吆喝,他就不分青红皂白就跟人家去干一些荒唐事,问题出在哪?出在从小没人教他善恶,所以搞得他善恶不分。善恶一不分,只要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马上就误入歧途。我曾经看过孩子已经犯了大错的一个家庭,警察局打电话到他们家,他妈妈妈接的,他妈妈一接,「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妈说「绝对不可能是我儿子,一定是同名同姓的」。后来赶到警察局,结果门一打开,他儿子在那里干嘛?在那里做笔录了。她马上本来是在哀号说「绝对不是我儿子」,突然话锋一转,「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把责任怎么样?那真是推得一干二净。不好的朋友是缘,不是真正的因,不是孩子误入歧途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哪?在孩子从小善恶不分,这是因,这个因遇到恶缘马上就走偏了。

  当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会不会误入歧途?会不会?不会。所以与其担心孩子以后会不会遇到坏朋友,不如现在把他的根基扎稳固,让他善恶分明,你才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要深谋远虑,不然你一辈子会忙死你,而且忙了还不见得有效果,担心了还担心得不见得有什么帮助。

  所以诸位朋友,现在我离乡背井到这么多地方去,假如我善恶不明,我妈妈要担心死了。我到海口去的时候,有一句顺口溜叫「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为什么?因为海南特种行业太多了,所以男人去那边都禁不起诱惑。假如我善恶都不分了,那我母亲不是每天在那里担心就好了,所以我们要真正有德行、有学问才能安父母的心。而你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能够走得正确,走得踏实,不会误入歧途,你从现在就要赶快扎他的德行,扎他分辨是非、善恶、好坏的能力,这个才是长久之计。好,那我们现在知道如何选择朋友,从他的善恶去分辨。

  接著我们来看一下「朋友有信」,这个「信」是指信用,也指信义。「义」就是正当的事,也就是说朋友相交往也有道义,也有应该尽的本分,所以信除了信用之外,还含有本分的含义在里面。我们来看这个「信」字,其实我们刚刚讲的四个伦常里面,需不需要信?都需要。我们看父子要不要信?要。你父母无信,家里面孩子都不相信你。所以孔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连在家庭都不能立足,在社会也很难立足。所以为人父母答应孩子的话,你自己可要信守承诺,而在答应以前最好还要谨慎考虑,答应了对孩子有没有帮助,你不能常常开支票,到时候满足他了,不见得对他有好处,所以不要轻易答应,这个要很谨慎。

  君臣关系要不要信?要,不然你带领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就很难让人家服气,因为你说话都不信用,人家就不相信你。甚至於政府跟人民要不要信?要有信用,这样人民才能够遵守政府的规定法令。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有一个「商鞅变法」,诸位有没有听过?听过了。当时候为什么商鞅要拿一根很长的木头,然后要求把这个木头从南门拿到北门给他十两银子?他为什么会用这个做法?我们也从这里看到,当时候的秦国人民对於政府相不相信?对,已经不相信,所以要重新树立信用。但是一开始也没有人拿,所以十两银子到最后加到五十两,后来有一个工人觉得说,不然试看看,他就把它拿过去,政府就颁了五十两给他,因为这件事,所以人民了解到政府现在是言出必行。当然这件事件以后,政府也要持续守信才行,你不能做了一个这个,三天以后又朝令夕改,那人民能不能相信?就不可能相信,所以君臣要有信。

  夫妇要不要有信?要,夫妇都无信了,这个家庭稳不稳定?那就很危险。但是现在夫妇之间很多话都不敢明讲,很多还各自有私房钱,没有办法诚心就没有办法团结,所以人与人相交往还是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会愈来愈和乐。

  很多人说诚信是美德,但是现在好像不适用,有没有?现在很多的家长觉得德行很重要,但是他那个「觉得」常常还会动摇,「教了诚信,到时候人家都骗我儿子怎么办?」当别人都不诚信,你的儿子诚信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发生所有的人都要找谁来负责这件事?找谁?找你儿子,你儿子就变总裁了。你把事情要交给谁?交给言出必行的人,你的事才有保障。所以当别人都不诚信,只有你儿子诚信,他是大有机会。所以我们看事情要会去分析,会去推理。而现在商业确实比较多尔虞我诈的现象,但是骗得了一次,骗得了两次,能继续骗下去吗?不可能。

  而且很多商人还觉得要逃税才行,其实这些动作能够赢得底下的干部对他的尊敬吗?不容易。而且逃税是最傻了,为什么?你逃税一块钱是欠多少人一块钱?几亿人,你欠几亿人一块钱,来生还要做牛做马,那太傻了。所以你能够捐一块钱,你能够缴一块钱,那你太聪明了,你这一块钱帮助多少人,几亿人,所以人不明理都会做出一些损害自己的事,还自以为聪明,这个太冤枉了。

  在商业里面我们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很诚信带了十万块到深圳,结果刚好接了第一笔生意,是汕头的老板,他帮他铺地砖。签完合同之后,这位汕头老板一看,这个合同绝对是亏钱不可能赚钱,所以这位汕头老板就交代他这些工程的监督部属说,一定要好好盯著这个人,他一定有可能偷工减料,不然照这个合同下去一定不赚钱。结果盯了一阵子之后,工程做完了,没有任何偷工减料,后来汕头老板付了钱给这位朋友,付完之后,这位朋友就走了。汕头老板心想,这个人做生意怎么高明到这种地步,有赚钱我都看不出来,明明是亏的,他还能做到赚,他很觉得高深莫测,赶快派人把他叫回来,然后坐下来就问他:

  他说:你这个工程赚钱了吗?

  这位朋友回答:没赚钱。

  这位老板接著问:你是现在才知道没赚钱,还是签了合同就知道没赚钱?

  他说:签完合同我就知道没赚钱。

  那老板很惊讶:那你知道没赚钱,你还把它做完?

  他接著说:因为已经签了合同,所以我必须信守承诺,所以我要把它做完。

  他说:你亏了多少钱?

  他说:我的成本十万块都亏完了。

  这位汕头老板就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请你吃饭。

  结果晚上就找了他所有这些分公司的主管,专门管工程的,一起坐下来,就交代他这些主管,以后我们铺地砖的生意都交给他做就好,不要找别人。所以这位朋友因为诚信,他的事业就上来,现在发展得很好。我们有一次到一个大楼,江苏大楼,底下地砖铺得很漂亮,就是他铺的,我们走在这种地砖当中,内心觉得很踏实,这是有信用的人铺出来的。

  所以商业里面我们只要坚持信用,当这个信用愈来愈坚固的时候,事业绝对有成。而人往往都是很急於求速,都是想要赶快获得利润,所以在这个急於求速,想获得利润的这个欲望之下,往往都会做出犯法的事情来,所以很多企业家的下场是什么?是锒铛入狱,到最后东窗事发还被关起来。所以我们说人生还是要走正道,还是循规蹈矩的好,你能够坚持德行愈久,你的后福无穷。

  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朋友听,卢叔叔他辅导的公司当中,有一家公司是做森林游乐区,那游乐区非常漂亮,那个树藤这么粗,那个植物都上千年了,所以这个森林游乐区的芬多精含量是全球排在前面的。这位老板因为爱护这片山林,所以不肯砍树,他已经负债很严重了,人家都劝他,你砍一棵树就有几十万,可以减轻你的债务,他还是不愿意,他觉得要爱护,我们说「爱惜物命」,这些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我看它的建筑很有意思,有一棵大树长在这里,他为了要让这棵大树留下来,还把他的房子移进来盖,所以处处看到他有这种仁慈之心,不只对人,还对万物。

  所以因为有这样的存心,这位卢叔叔虽然已经封刀了,已经不出来了,不再帮企业解决问题了,但是由於这个人存心太好了,他重出江湖帮他的忙。而这位朋友已经亏了十二年,所以他假如没有这种仁慈之心,他就感不得卢叔叔来帮他忙。结果刚好在第十二年,卢叔叔来帮他忙的时候,他的游乐区挖到温泉,本来游乐区已经很漂亮了,又挖到温泉,第十三年赚的钱把前十二年亏的钱都赚回来,所以人只要有这种仁慈之心,确实后福无穷。卢叔叔接著又跟他讲,一个人爬得愈高的时候就是愈危险的时候,就接著给他很多提醒。所以他没有这样的爱心,没有这样的诚信,就感不得这么多的助力过来。所以我们人要对道德有信心,要好好的遵从圣贤教诲来做人,才能够让一生有很好的诚信。

  朋友有信,朋友相处当中要有信义,我们看一看古代的读书人对待朋友是什么态度,在《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一个读书人只要有肯劝诫他的朋友,他一生就不至於会身败名裂。一个人最容易犯下过失的时候绝对不是低潮的时候,而是人生很发达的时候,往往会得意忘形,这个时候只要有好的朋友,他一定会尽他的本分来劝告我们,所以你人生很多危机能不能逢凶化吉还要靠你的好朋友,所以劝诫朋友是我们为人朋友的本分。请问要劝诫朋友以前要有什么基础才行?你今天认识他三天,然后就跟他直言不讳吗?行不行?不行,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度上才行。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说「君子信而后谏」,当朋友信任你的时候,你才可以劝诫他;不信,还不信任你,你就劝诫他,「则以为谤己也」,他就会觉得你是不是找我麻烦,你是不是在毁谤我,所以劝别人要先建立在信任的基础。

  很多人都说他很正直,他很会规劝别人,但是朋友都不接受,他会觉得这些人都很没有善根,都很不受教,问题在谁?还在自己,我们没有审时度势,没有先从信任扎根基。而且规劝别人还要看看时机情况,所谓「扬善於公堂,规过於私室」,你称扬一个人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称扬,但是你要规劝一个人要在私底下,因为他的什么东西还没有卖出去?他的面子还没卖出去,所以你要给他留面子,不然他会恼羞成怒。所以很多人没有这个洞察能力,旁边还有一堆朋友,你马上就指出他的缺点,他内心在那边想「你给我记住」,所以一定要信任才行。而信任是不是一朝一夕?「我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我」,他就信任你了?也不是,必须在什么基础?你懂得付出的基础。而付出要能洞察别人的需要,你要常常观察别人需要才能做好付出,才能取得信任。今天我们课先上到这边,明天我们再继续,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