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36[海口]


   日期:2010/7/12 8: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六集)  2004/11/29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36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行善,行善第一个,「爱敬存心」,有这分爱敬之心,你的行为都在善之中,都在德之中。第二个,我们要「敬重尊长」,对於长辈、对於有德行的人,我们要恭敬、要恭谦对待他们。第三个,「与人为善」,我们有这分心时时去帮助别人行善,可以从态度上、从言语上,甚至於他出力,你出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也是「与人为善」。第四个,「劝人为善」,刚刚也提到,可以用言语劝人,可以用书本劝人,而现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要用行为、德行来感化人,才能够劝导他人。

  在古代很多的圣贤人,他们很懂得劝人之法。古代有一位贤者叫管宁,诸位朋友有没有听过「管宁割席」?管宁跟他一个同学,叫华歆,两个人一起读书,屋外刚好有人可能是娶妻,很热闹,就有一些热闹的敲锣打鼓的音乐传过来,管宁继续看他的书,他的朋友华歆马上站起来到窗户旁东看西看。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不专心。当这位朋友回来之后,管宁拿了一把刀从中间画过去,从今天开始我不跟你交朋友了。管宁很会从细微之处看出一个人往后的情况,因为这么一点点声音,你的心就静不下来,那你读圣贤书绝对很难契入进去。

  另外有一次,两个人刚好在劳动,在种田,地上有一颗小小的金子,管宁继续挖土,后来华歆一看到,马上把它捡起来,也就是说读书人对这些金钱,纵使摆在面前都不动如山,而华歆一看到钱,马上整个心境就觉得很幸运,捡到了一块小金子。

  范仲淹先生当初在一间寺庙读书,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堆金子。他那时候还是很穷,我们说的饘粥糊口,煮一锅粥,煮完之后让它自己干,就黏在一起变一大团,再拿刀切开来,一餐吃一块。这么穷困的状况,发现了一堆金子怎么样?(赶快去买巧克力来吃),完全不为所动,把它埋好。后来考上功名,为人民服务尽心尽力。刚好有一个因缘,这个佛寺知道他已经功成名就,就去找他化缘,范仲淹说:好,我捐多少钱。然后听的人很惊讶:你现在也没这么有钱。他说:你到寺庙里的某一个角落去挖,那里有一袋金子。所以真的去挖,就是那一袋金子。一个人还没有名、没有利的时候,他还对名利都能够不为所动,这是读书人真正的功夫,叫「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YIN」,所以他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够在这么复杂的官场。现在是商场、官场都不容易了,能不能「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没有真实德行,我看是过不了关。所以确确实实这些读书人是把根有扎下去。

  管宁看到朋友这些存心、这些习气,他可以归看到他往后假如进入官场,会危险。我们说摆一百万在面前,不动;摆一千万在面前,还不动;摆一亿上去,考虑看看。所以人对於财没有真实明白道理,很有可能会禁不起诱惑,所以学问还是要扎得很深才行。

  管宁后来当官,非常认真,也很清廉,他也时时观察人民的状况有哪些必须教化。刚好他发现他管理的地区的人民会为了打水争来争去,甚至於会动手打起来,因为井很少,所以大家排队到最后就纷争。他没有当面过去制止,他又去买了很多新的水桶,然后天还没亮,自己跟一些下属先去把这些水打好,放在井旁边。很多的人民本来打算,我今天四点半就要去,不然又被人家占位置了。每个人要去的时候,都是只想著自己,赶快冲。可是到了井边,突然看,人家都帮我们打好了,突然回想每天争来争去的场面,每个人开始生起惭愧之心。由於管宁这样的父母官,他懂得用善巧的方法唤醒人民的惭愧心,所以整个乡里互相帮忙的风气就慢慢形成。所以劝人确确实实要有高度智慧。

  我在跟卢叔叔相处这段时间当中,也看到了很多他劝人的智慧。我记得在澳洲的时候,我们是八、九个人一起住,八、九个男人住一起会怎么样?会很乱,不是我干的。每次大家聊完天,嗑瓜子,吃很多东西,结果桌上也一摊,地下也一摊,洗手台也一摊,怎么办?这个时候不需要去找孔明,我看到卢叔叔一句话也没讲,开始动手把任何一个地方擦得一尘不染,连洗手台他整理完之后,一滴水都没有,最后一滴也被他用抹布擦掉,干干净净。第二天还是一样,好几摊,卢叔叔又不动声色,全部从头做到尾,就这样做到了第五天。那一天大家又在那里吃东西的时候,有一个人就破口大骂了,他说人家每天搞得这样干干净净的,你们这是什么态度!还搞成这样!结果所有的人头都低下来,从此以后就没有这边一摊,那边一摊了。卢叔叔有没有讲?没讲,他以身作则,他用先从自己做起的态度,唤醒了别人的羞耻之心,然后还借别人之口达到了劝大家的效果,所以我们还是要用德行去感化他人。

  我也看到卢叔叔确实对每个人都很关怀,确实是这样。我们去了好几个年轻人,他都很提拔,但是我得到的利益最大,为什么?别人要帮你还要你肯接受,不然纵使孔子站在你面前也没用,要有受教才行,所以我很感念他给我的教诲。所以他就每天手把手教我,带我去散步的时候,一边散步一边很多他人生的智慧就点点滴滴告诉我。其他的年轻人他都有去关怀、去劝他,但是年轻人现在有一个弊病,傲慢,还没本事就傲慢,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讲是致命伤,所以很多的机缘当面错过,我是觉得很替他们惋惜。所以要用善巧的方法,要用智慧去劝人为善。

  不知道诸位朋友还记不记得,有一位大臣因为国君跟他的母亲产生很大的冲突,就是郑庄公,结果就告诉他母亲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个狠话一讲,你人生可能会一辈子遗憾。他这位大臣叫颍考叔,是有名的孝子,所以颍考叔看国君讲这样的话,事实上他已经后悔了,但是因为他是国君,什么最贵?面子最贵,所以自己又死不认错。这个时候颍考叔非常善巧的去劝他,假如没有高度智慧,可能会被国君痛骂,杀了,那就是暴君了。但是颍考叔很有智慧,他就拿了一些希有的东西送给郑庄公。因为古代的礼仪,大臣送你东西,你要礼尚往来,你当然要回礼,所以回礼,颍考叔已经算到,一定会请我吃饭,所以国君就请他吃饭。请他吃饭的时候,颍考叔就把一些好吃的拉到旁边不吃,这个就是制造机会给郑庄公。所以诸位朋友,有时候要会制造机会给你身旁的亲友,就像卢叔叔,他自己跑过来说,我也要当叔叔,他这样一跑过来就制造机会给我,所以这个都是很善巧方便。我们说内行人看门道。

  所以他可以推演出国君会请他吃饭,吃饭的时候他又做了这个动作。郑庄公好奇:你为什么不吃这些东西?他用很真诚的心告诉郑庄公,他说:我们家好吃的食物,一定是我母亲先吃,我才吃。而我母亲从没有吃过国君您赐的食物,所以我一定要请我母亲先吃,我才能吃。这么真诚的孝心讲出来,郑庄公听了很感动,突然回光返照,你都有母亲可以奉养,我怎么样?现在面子太重了,没机会了。当国君有心悔改的时候,这个时候臣民给他建议的时间机会点就出来了,所以颍考叔就想了一个方法,找一个山洞往地底下挖一条隧道,然后门口写著「黄泉」,那不就在黄泉相见了。

  我相信颍考叔这个动作绝对不是只为了让他母子相见,读书人的视野非常宽广,他了解到一个国君做错事会影响一个国家的风气。所以这件事他是责无旁贷,一定要把他的国君劝通,不然到时候郑国的这些人民说,连国君都不孝了,我干嘛孝!那还得了!所以赶快劝国君,赶快让国君迎著他母亲回到自己的国来,好好侍奉他的母亲,整个国家的风气就会变化很大。

  所以确确实实劝人为善要有善巧方便,而这个善巧方便绝对不是说你一定要刻意去学,这个善巧方便还要看你是不是真心想帮人,只要你有这颗真心,方法一定可以找得到。所谓「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你有百折不挠要帮助别人的心,你就会有很多好的灵感出来。我们教学的人就很有这种经验,很想帮学生,但是教学资历还很浅,往往有时候在刷牙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一个方法,因为我们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去成就学生,所以根本还在我们的真心。

  第五个,「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不只帮助别人,还成就了自己的德行。当我们懂得时时欣赏别人,也就把我们内心一个很不好的习气,一点一点把它铲除,哪个习气?嫉妒,见不得人好,心里不舒服。这个嫉妒是很复杂的,嫉妒当中可能还含有我们的傲慢,所谓「文人相轻」。学问应该是愈来愈宽广,心量愈来愈宽广,绝对不是愈来愈自以为是。所以当我们处处见人为善,就在成就学问,就在让自己的心愈来愈宽,所谓量大福就大,你的福有多大是看你的心量来决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有小善,我们竭尽全力去帮忙、去成就,你也跟所有可以藉由这件事而得到帮助的人广结了善缘。

  所以我面对我的同事、面对我的同学,我都格外恭敬,因为他们都当老师,以后他们要教几百个学生。所以我供养他、送给他一本好书,我都很高兴,因为好几百个人要因为这一本书得到帮助。当你真正有那分心对他好,他有没有收到?诸位朋友,人跟人的互动绝对不是要言语、要见过面才有互动。我们常觉得说,这个人怎么第一次见面就这么亲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们心里面的念头就是希望大家都好的时候,你的人缘就特别好,因为你的心念已经送出去了,你的脑波已经送出去了。

  所以母子同心,你假如很在乎你母亲,你母亲的脑波你能不能收到?行。我在这一年多来,我的心非常平静。我第一次回家,四个多月一进门,我第一句话跟我妈妈说,我说:妈,你的修行不错。我妈就傻了,第一句话我儿子就这么跟我讲,她就摸不著头绪。我说:妈,这四个多月以来,你儿子全心全意工作,心里都不会杂乱,不会烦恼,我想这四个多月你都没有乱担心我,所以我才能心这么稳。我妈妈笑一笑没讲话。我妈妈只要烦恼了,我就不舒服。结果刚好前三个月左右,有一天我睡觉,心脏不舒服,我没心脏病,一不舒服,但是已经半夜十二点了,我想说明天再处理,结果隔天我就打电话回家,我妈说昨天半夜吃错药,这是真理,母子连心。当你真正是打从真心去关怀别人,别人的需要你都可以感觉得到。

  我们常常会发生一件事,跟你很要好的朋友,你突然想到他,他电话就打过来了,有没有?收到了,就像电视频率一样。为什么很多人都收不到?烦恼丛生,全部障住了,统统进不来了,所以都搞不清楚别人需要什么。所以当人的心量愈大,你就愈能够感受别人需要,人家也愈能收到你对他的关怀,这个你都可以去做实验,人生要去印证真理。

  因为我很欢喜能够跟这几十位同学一起读书,所以我记得第一天上课,我去得特别早,大伙儿还不认识。我一进去,因为刚好暑假过完,整个教室里面的桌子怎么样?脏!两个月了,灰尘都很脏。我的脑子里突然想到,因为师范院校女同学多,我突然脑子里就想到,这个女同学走来「怎么这么脏!」然后她还要皱著眉头从包包里面拿出纸巾,然后一边擦一边在那里生烦恼。我们有想到这一点,我就赶快到厕所找一找,找到了一块抹布,我就开始把所有的桌子、椅子全部擦好,擦完之后还没有同学来,因为我读书的地方离我们家比较远,所以我都搭最早班的火车去。擦好之后,每一位同学一来,很舒服的就坐下去,结果我们每个同学跟我都相处得很好,连男同学跟我相处也很好。我们说男人跟男人要相处好也是门学问。就无形当中因为你念念确确实实都很尊敬他,都很关怀他们,所以自然而然那无形的交流就在进行当中。

  所以「成人之美」,当你看到他们往后都要教书育人,这个时候你就点点滴滴能够去帮助他、成就他,成就他的教书生涯,他的孩子受益,你也觉得很愉快、很快乐,这是「成人之美」。

  再来,「救人危急」。人生都有起起伏伏,当别人在危难当中,他的内心是最恐惧的,这个时候你能伸出援手,他会非常感谢。什么时候是危急?受伤的时候,生病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心比较脆弱,所以应该我们能及时去关怀,他可能在经济上有困难,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帮忙。所以在朋友有义当中,我们也提到了,朋友除了关怀之外,还要有通财之义。刚好他临时周转不过来,他的父母也好,或者家里人又需要这一笔钱,我们这个时候要给予帮忙,而当你人生处於危急当中,自然就有很多人来协助你。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两、三年的时候,刚好有一次需要一笔钱,我去跟我一位初中的同学借钱,我跟他借了应该也是笔数目。他带我去领钱,领完钱之后,就跟我又走了回来,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跟你借钱?他说:借你就借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这是朋友的信任达到某种程度了。所以当我们有危难的时候会有很多朋友来协助你,甚至於不会想要跟你问清楚,或者不会想还要跟你要回来的时候,那是你做人很有道义,做人在时时处处也是尽力有在帮朋友,你才能得到这么多朋友给你的支持。

  人生应该要懂得防微杜渐比较好,假如人生常常一大堆所谓危急、危难,那会疲於奔命。所以救人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把圣贤教诲介绍给他,一个人从思想开始改变才不会把他的人生经营得危机四伏。你能解朋友一时的危难,能不能解他常常的危难?不可能,所谓救急不救贫,贫一定贫在思想观念。所以你一定要把圣贤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他,要告诉他「勿畏难」,告诉他要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懂得去挑战自己。当他自己有工作能力,有应对事情的智慧,那他一辈子才能减少危难发生,所以救人危难的根本还在给予他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刚刚这六点最主要都是讲到对人方面。我们接著看在事情方面,有哪些也是需要我们去行善、去付出。「兴建大利」,在古代我们都说有很仁慈的员外,常常都是造桥铺路。铺一条路能够让多少人得利益,像我们中国还有几千年的桥,那利益多少人!数不尽了,这是兴建大利,让人方便。还有一些员外找来很好的老师,然后教育他这一个乡党的小孩,这个大利长长久久。因为这些孩子明白圣贤道理,他往后可以造福社会,他往后还可以传承这些圣贤教诲给他的子子孙孙,所以办教育是长远的大利。

  范仲淹先生家里有一块非常好的宝地,我们说的可能是龙穴,你会拿来做什么?赶快把祖坟葬在这里,看以后能不能出一些大官。范仲淹先生没有这样想,他马上把这块地捐出来盖学校,这个在苏州,这一块地现在是一个高中的校址。而将近一千年来,出了将近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你看兴建大利不为自己,让更多的人在这样的风水当中,在这样我们说的依山傍水,他读书的效果就特别好。心量愈大福愈大,所以他子孙都已经一千年了,现在家道还很兴旺。

  二00二年全球华人聚集到山东曲阜读诵中国的经典,邀请了范仲淹嫡传的后代,他是特别来宾,上台唱了一首歌,叫做「岳阳楼记」。后代子孙感念老祖宗的教诲,把它谱成了一首曲,当他的子孙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相信范仲淹在天之灵一定会觉得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他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够做出这么大利益乡里,甚至利益这么多代的中国人。

  只要是利益他人的事,我们举手之劳要尽力去做。你可不能说要大利,我们专找那个要影响很大的,那你身旁的就不用干了。所以一定是处处替人著想,你往后才能处处替众人著想,都是从小处著眼,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常常走在路上,我们在海口的街上会发现很多这么大颗的石头摆在行人道上,有一些民工大伙聚在一起聊天,聊完天之后,这石头就没搬回去,太阳下山了,整个路就看不清楚,假如刚好有一个人在打行动电话,聊聊聊到一半,突然踢到了,可能就跌了一跤,所以我们跟很多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把石头搬到旁边去,这也是利益别人的行走。有时候那个工地那个竹子没有考虑好,整个尖尖的竹子都已经挡到行人道上来了,人假如有时候不小心、不注意,可能就撞到了,我们就赶快地上找一块红布把它绑上去,就很明显,所以我们念念能够去考虑到别人就是在利益他人。

  今天你刚好骑脚踏车,或者骑摩托车,看到一颗石头在路上,你赶快闪一下拉回来,突然觉得好险,没压到。那接下来怎么办?很多人还在骂那个石头是谁丢的,然后就走了。我们要存心仁厚,你能闪过去,后面的人假如今天刚好情绪很急躁,骑得特别快,他就闪不及了,一闪不及可能就要有祸患上身了。假如他是为人父的,身体出状况了,那一个家就出状况;假如是一个孩子出状况了,他的父母就很难受。所以我们自己能免於这个祸患,也要想到让别人也不要遭这个祸患,懂得把它拿掉。

  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有一位很有名的臣子,叫孙叔敖。孙叔敖为人很仁慈,有一天他看到了一条蛇有两个头,双头蛇,他马上把它打死,打死完之后埋起来,然后就哭哭啼啼回家了。因为他们那个地方有一个传言,只要见到双头蛇的人一定活不了,所以他一见到,他不希望别人再见到,所以把它打死之后埋好。但是他想说自己活不了,所以对父母亲不能尽孝,那时候他年纪还小,所以一路就哭回去。结果他母亲听完很高兴,我相信他母亲也是懂道理的人,她说你念念就是为别人,不会有难的,别担心。后来孙叔敖当了楚国的大臣,也很得到楚庄王的信任。从这里我们看到,只要你念念想著要利益他人,这样就是在行善,就是在积福,所以「兴建大利」。

  再来,「舍财作福」。财分两种,一种是财物、钱财;另外一种是你的劳力、你的经验,这属於内财,财物跟钱财属於外财,用内财、外财都可以去积我们的福分。其实内财比外财更难,今天我们在香港要叫人家捐五十块很容易,要叫人家当义工一天很困难,所以难行能行,福报就大。当我们时时处处懂得不吝啬,懂得观察别人需要,那你就时时在舍财作福。当我们来到这里看到别人正在忙,我们就主动去协助,这个都是用我们的劳力去付出。一个人付出的态度,绝对不要等到人家开口,因为现在人很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尤其在大家都是义工的状态之下,人家也不好意思找你,这个时候你又能懂得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在哪,那我们在这个团体当中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会和乐融融,所以要懂得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舍财作福。

  诸位朋友,假如我们有很多圣贤教诲,你自己得利益了,也可以拿著这些圣贤教诲去送给朋友,你也是用你的劳力去服务他们。因为现在人忙得不得了,连踏出去家门的时间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为诸众人作不请之友。所以现在人确确实实要闻到圣贤教诲太难了。诸位朋友都是有大福之人,人生第一福莫过於能闻圣贤教诲,所以我常常人生一想到这一点,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李炳南老师告诉他的学生,「我这一代是跪著把圣贤学问接过来,你们往后这一代要跪著把圣贤学问送出去」,那讲得真是深刻。你现在还要学生主动来跟我们要经典,你现在还能够去苛求一般的人能够主动的来学习圣贤教诲,不容易了,所以这个时候要主动出击,当然你演得好,你主动出击的效果就会好,所以我们也是处处能够去主动服务他人。

  再来,「护持正法」。正法就好像每个人的眼睛一样,他能闻正法才能知道是非善恶、邪正好坏,他才有人生正确的判断能力,所以正法是众人的眼目。我们常常也听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上天假如没有让夫子来教化我们,那我们没开智慧,人生就好像黑暗一片,所以闻到正法,我们就有责任、有使命要把它传递出去。你护持正法,坐在这边听讲就是护持正法。往后我们香港有一些年轻的老师,有一些有心的老师,他可能会发愿来讲学,他可能去一些社区跟孩子讲学,他可能会找一些地方跟家长谈这些家庭教育,谈《弟子规》,这个时候我们一有空就去听他讲,用我们渴望的眼神看著他,他就比较有信心,不然都没人听,他讲到最后都没信心了。

  一个人要能够有很好的演讲能力,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假如我不是讲了三百多场,假如我第一场就到这里来,可能诸位听一个小时就走了,那我从此可能就断羽而归了。所以我们看人不是看他目前的能力有多少,而是看他做这件事情是不是真心的,真心的,你要支持他;真心的,进步会很快。而你这分支持就是护持正法,而且你护持正法跟演讲者的功德无二无别,所以我们香港以后一定会正法久住,所以大家要护持正法。

  再来,最后「爱惜物命」,对於东西、对於生命都要爱惜尊重,不能伤害,所以在道家的经典里面有提到「举步常看虫蚁」,这是确确实实很仁慈。爬山的时候脚抬起来看哪里?看看底下有没有一个蚂蚁窝,到时候你一踩下去,可能几十条命都不见了,举步都能常看虫蚁。我们很多喜爱爬山的人,在爬山当中也在长养他的修养,因为他觉得我到山上我是客人,山上所有的动物是主人,所以他一看到蜘蛛网,他都会绕道而行,不要把人家的家给砸了。我们希不希望我们的家被砸了?对,那动物的家你也应该尊重。

  现在很多小孩看到路旁卖刚生出来没有多久的鸡、鸟,能不能买?有人买,他就拚命抓,很多动物就骨肉分离,骨肉分离对於这些动物来讲是很痛苦的。所以在历史上曾经有一位读书人杀死了一只小鹿,结果它的母亲走过来之后也躺在那里死了,这位读书人很惊讶,结果他把这位母亲剖开来看,这位母亲的肠子断了,母鹿看到儿子死了,肝肠寸断,后来这位读书人从此以后不杀生了。所以我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同的,物同此心,心同此理,应该爱惜生命。

  我曾经教过一年级的孩子,那时候才教七个,他们站起来还不到我的腰,孩子很单纯,有一次我刚好发现了一些蚂蚁死了,我就把它埋起来,被学生看到了。有一天我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围在那里不知道干啥,我就说:你们在干嘛?他们就说:老师,我们在埋蚂蚁。连这么小的蚂蚁他都会去关心,他以后会不会伤害别人?他长养慈悲、慈心。我跟山很有缘,后来有一年在一座山边教学,因为玻璃是透明的,那个鸟飞得太快没看清楚,直接就撞上去了,很多都当场就死了。死了之后,我的学生一定会拿来给我,叫我处理,我就带著他们去把它入土为安。孩子能珍惜生命,他绝对不会伤害人命。所以对命要尊重,对物要尊重。

  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能糟蹋食物。「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任何一件衣服得来都不易,都是半丝半缕织出来的,所以对於东西要珍惜爱护,不能糟蹋。这句话在《朱子治家格言》。所以你看我们中国为人父母的人,念念都想著要成就后代,才有中国这么多宝贵的家训传下来,我们要会用,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你教孩子不是从零开始,这么多的圣哲人都在推我们一把,我们要懂得去善用,所以对物也要有爱心。

  有一个孩子看到一位老师在喝水,拿著纸杯喝水,这个孩子一看,很想要那个纸杯,这位老师就把水递过去说「来,这杯给你」。他的父亲马上走过来,他说「老师,我们有带茶壶来,您自己喝」。这位老师还没搞清楚,「没关系,就一个纸杯,就让孩子喝」。结果这位父亲很坚持,用他的眼神告诉那位老师,「这位老师,我们真的有带杯子,不用了」。这位老师马上感觉到是人家父亲要教育孩子,后来他就离开。一离开,这个孩子就稍微有点情绪,就在闹情绪。他的父亲就跟他说,「爸爸跟你讲,这个杯子都是从砍伐树木做来的,你多用一个杯子可能就是多砍一棵树,所以我们尽量能省下纸杯、能省下纸就要省」。这个孩子还是有点情绪,父亲马上说,「你假如胡闹,爸爸下次不带你出来了」,马上把水就抢过去喝。所以让孩子珍惜任何一个东西,你也要坚守「慎於始」,一开始你要坚持教对,你不能让他养成浪费习惯了,然后再要把他拉回来,到时候你痛苦,他也痛苦。所以行善就是这十方面我们要去落实、去力行。

  诸位朋友,我们谈的修身里面,「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改过,迁善」。你们翻开讲义,这一行字的下面有几个括弧,「言忠信」是诚实,「行笃敬」是礼敬,「惩忿」是不瞋,「窒欲」是不贪,分辨善恶、改过迁善是不痴。不贪、不瞋、不痴、礼敬,还有诚实,这些就是佛家最重要的教诲,而这个教诲是两千年前才传到中国来,而中国老祖宗在四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教诲。所以诸位朋友,要珍惜当中国人的机会,因为中国老祖宗的智慧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好,今天的课我们就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