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五集)


   日期:2010/7/14 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6/12/14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05

  尊敬的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昨天谈到自己如何无怨的、无悔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俗话讲「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很多的执著、烦恼就肯放下来。所以,没有什么比学习、比开智慧更要紧的事情。我在还没有学习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之前,自己也是很热心的人,但是因为热心没有智慧,往往愈帮愈忙,然后别人很怨,自己也很无奈。闽南话常讲「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做得很努力,但是并没有真正能帮到对方。这时候我就深深在思考,一定要先长智慧。所以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方向要先踏对。这个方向踏对了,我们才能真实的帮助到他人。

  今天我们为人父母,也是很用力、用心照顾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感谢我们,甚至还怨恨我们,这都是我们用的方法需要学习、需要调整,需要用智慧去判断。你看以前父母生七、八个孩子,也都照顾得很好,挺懂事的;现在是一个孩子,父母搞不定,甚至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统统进去,还搞得天翻地覆,孩子还是脾气很大,很难管教。所以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我们一定人生要先从开智慧开始,而智慧必须透过学习、透过明理。所以埋怨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其实这已经在意气用事了。我们停止意气用事,提起智慧、提起理智。

  我们昨天有提到如何自己不要有埋怨、不要有抱怨,首先是明白真相。「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所受的,很可能是这辈子之前所种下来的因,现在在收拾这个结果。比方从小没有教孩子孝道,没有教孩子恭敬的心,现在孩子不孝,现在孩子无理,那就是结果。以至於是一些我们根本才刚认识的朋友,他处处与我们对立,与我们作对,这时候我们也很无奈,为什么我根本就没有得罪他,但是他处处找我麻烦?那原因很可能就不在这一世,而是在前世所结的不好的缘。

  昨天我们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悟达国师,你看他十世以前是袁盎,跟晁错结了冤结;十世之后,晁错的怨气都没有减,还来报仇。当我们面临恶的缘的时候,我们所生起的是一种惭愧的心,是一种反省的心,是希望这个冤结这辈子能化掉,甚至於能转成善缘,转成一起修学、一起当生成就的法缘。这样的人生不只会无怨,甚至会觉得不枉此生,过得很有价值。我们可以透过自己时时的忏悔,时时的那一分利益众人的心,能够真正弘扬正法。人家一看说:这个人修养很好。

  其实当我们遇到一个朋友对我们很无理,对我们处处障碍的时候,其实旁边的人都在看,这时候我们不跟他计较,所有身旁的人都会觉得:他怎么这么有修养?原来他就是学《弟子规》的,原来他就是学佛法的。这时候我们真正在当下能忍辱,就是在弘扬正法,就是在广修供养给大众。这个供养最实质的,就是我们依教奉行。所以当明白了这个真相,面对任何的恶缘,欢欢喜喜,因为要把它转成法缘。大家面对恶缘的时候,一定要想起布袋和尚的教诲,「涕唾在脸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在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修养,一定会让人印象深刻,一定会让人很好奇的来了解,到底我们是在学什么东西,能够人生有这样的境界。这时候就把人引进正法来了,引进佛法来了!

  面对所有的恶缘,我们都当还债想。其实那个还债想,那还刻意去想,根本上本来就是应该还的债。而人无债一身轻,所以早一点来讨债,我们欢欢喜喜;最好不要要往生以前来讨债,那就很麻烦!而当人家来讨债的时候,就是我们看看自己功夫的时候。任何人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们都欢喜接受,那你这辈子要成就就很有把握,因为没有人可以让我们再起贪瞋痴慢的烦恼。当我们不会再被境界转,不会起贪瞋痴慢,我们又一心求生极乐,那当下已经有把握了。常常我们在修学的时候说:有没有往生的消息?这个消息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当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都不会再起贪瞋痴慢,这就是往生的消息来了。

  什么时候能契入这样的境界?当然最好是当下就契入。当下就一切的人都是法眷属,都是来成就我们的人,心境转,境界就转。印光大师给我们一句教诲非常的深刻,「看一切人皆是菩萨」,他来帮我们消业障,他来提醒我们,我们这个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赶快再继续努力。提醒我们之后,我们在面对境界,赶快放下这些贪瞋痴慢,赶快放下这些分别执著。而当真正放下了分别执著,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德能、我们的福分就提升起来,因为这个智慧、德能、福分是本有的。

  其实我们入了圣教,入了佛门,最重要的一点,「众生无边誓愿度」,这都是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念的四弘誓愿。诸位朋友,修学的根本是真诚的心,至诚的心,没有一句是虚言。所以孔老夫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以前曾经承诺过的话,这辈子都不应该忘记。我们已经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只是皈依的时候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每天在念回向偈的时候,每天都承诺「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句话是真诚的心念出来的,还是应付一下念出来的?有没有念到我们心里面去?假如没有念到心里面去,那是做早课跟做晚课都骗佛菩萨一次,那就很残忍,连佛菩萨都骗。这句话假如念到心里面去,「尽此一报身」,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这句话念心里去,看到每个人都很可爱,都很欢喜,都劝请大家一起当生成佛、当生成就。这种心境、意念契入心里,看每个人都非常欢喜。所以不能做假的,每句话要从真实的心说出来。所以儒家讲要「诚於中,形於外」,一言一行都要真诚。

  既然我们已经承诺「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现在怎么来帮助众生?第一,没有智慧的话,泥菩萨过江,自身都难保。智慧去哪里求?智慧不向外求,智慧本有。所以时时对治自己的烦恼、执著、分别,智慧就慢慢彰显。执著在哪?找不到!遇到人,我们起贪心了,马上发现执著,赶快把它放下;遇到人,起了傲慢,就是这个傲慢障住我的智慧,赶快放下。所以感谢谁?感谢能让我们观照我们有贪、我们有瞋、我们有痴、我们有慢、我们有疑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这时候就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绝对没有对立的人,也没有矛盾的人。一切的人都在提醒我们的不足,都在让我们赶快放下执著,智慧提起来。这样我们度众生才不是口号,才不是虚伪的话语。再来,分别、执著放下,不只有智慧,能力开始提升,福报也开始扩大。因为你心量愈来愈宽广,福就愈大。

  今天我们整个世间,确实有善根的人很多,但因为福分、福报不够,所以很多因缘就不具足。像我们到各地去走,很多人很想学,但是现在师资不够,还有各地护持的状况都还不足,想学的众生学不到。我们也是很不舍,希望更多人发心出来弘法、护法,让所有有心学习佛法、学习圣教的人都能够学得到。这个福分不够,除了金钱财物之外,还有一点,人和不具足。往往一个缘具成,然后里面是非人我太多,这时候缘又破坏掉。所以众生无福,其中有一点就是没有办法见和同解,没有办法互助互爱,这都是无福的一个情况。我们看到这些现象,绝对没有怨,也没有批评;看到任何的不好的情景,都是在提醒我们的责任,提醒我们要把好的榜样做出来给大众看。这样不好的情况自然会改善得了。

  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词提到,「安得广厦千万间」,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有有志於追求圣贤学问的人,都能够在他的护持之下好好学习,进而往后能够利国利民,弘传正法。杜甫这句经句是从他的真心流露出来的,他的真心要跟我们的真心交感。我们也要广修大福,自己不享,全部布施出来护持正法,护持有志於为往圣继绝学的人,让他们能够身安道隆,他们没有生活的顾虑,能一心向道。

  我们帮助众生要有智慧、要有福分,还要有德能、要有才华。你看杨淑芬老师她很会写书法,汤池镇很多的孩子跟著老师学,整个修学《弟子规》也好,修学书法的成绩提升的都特别快。所以有才华,众生跟我们接触都非常的欢喜。因为最近杨老师工作比较忙,比较不常回到庐江中心去,那个小孩子的爷爷奶奶统统都跑来,每天都在那里问:杨老师什么时候回来?我们有了才华,那也会让众生很欢喜,常常主动的来求学。还有一次,我记得老师难得回去,晚上要出门的时候,看到门口站了几个学生,也不知道他们站了多久了,就是他们听到杨老师回来了,就很主动就站在门口等老师出来,做什么?就为了给老师鞠躬。然后躬鞠下去,他们就走了。

  结果这个躬鞠下去,这几个孩子功德无量。怎么说功德无量?本来老师的行程非常的满,完全没有时间抽出来教他们,但是这几个学生这么恭敬。全世界两种人最好骗,一种就是父母,一种就是老师。学生很肯学的时候,老师是赴汤蹈火都教。所以马上就跟我们的同仁商量:赶快挤出两个小时来,我再好好的给他们指导指导。结果挤到什么程度?学生下课差不多五点,然后七点老师要上课。所以他们下课以后到我们的教室来,也不回家吃饭,就利用这五点到七点教他们书法。

  结果那些孩子来了以后就吃馒头,吃得很简单,吃馒头配花生米,再喝一些汤。其实那一餐他们一辈子都忘不了,为什么?你看所有的同学都是为了学习,都是为了承传文化,统统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愿望使命,彼此都是惺惺相惜。所以那个馒头吃得胃口大开,有一个学生好像吃了不知道是七颗还是八颗。我说以前吃过什么山珍海味都忘记了,这一餐一定一辈子都记得。甚至於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孩子很有成就,都是书法家、篆刻家,在推展《弟子规》的时候,他们一定说:你看那个十多年前,我们一起窝在那里吃馒头的情景。回味无穷。所以老师因为很有才华、很有德行,小孩子非常的崇敬她。所以也要提升我们的德行,提升我们的才华,这样才能更方便的能够帮助众生。

  因为老师很有魅力,在大陆它有几个长假,就是五一的时候放七天,就是五月一号到七号放假;十月一号到七号也放假,这两段时间。刚好是今年的五一,他们放七天假。你看我们那时候小时候读书,礼拜一上课就想著还有几天才放假?这都是很值得我们老师省思!明明《论语》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的孩子上礼拜一的课就想著赶快放假,那不是「不亦说乎」,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我们都尝这个苦,就堆在那个姿势里面变成考试机器,我们都受过这个苦,我们还让我们的下一代,或者让我们的学生继续这样苦,良心何在!所以这种事我都不干。

  我以前教书的时候,就会常常把这些圣贤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常常还会跟我说:老师,你为什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愈讲愈大声?没办法,圣贤、佛菩萨加持,愈讲愈洪亮,自己都没察觉,反而学生察觉。老师,你教这些数学的时候都没这么大声,怎么教这些的时候特别有精神?因为这个是浩然正气,这个正确的人生态度能够覆荫学生一辈子。我们值得深思!杨老师教书法、教篆刻,学生都好学到不想睡觉。那个篆刻一刻,坐下去就是四、五个小时。有孩子本来是打网路的,后来来学篆刻之后,网路上网就一上都不知道回家的,就因为学了篆刻就戒掉。所以很多乡亲父老非常感激杨老师。

  甚至於有一个孩子初一的时候,所有考试总分十七分,我们看到这样的孩子心里怎么想?很多时候我们会怨他:这个孩子真不听话,真不好学。他考试考这么差,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时时把原因找出来,就不会只是活在怨人怨天当中。其实一个孩子他从小都是很勤快的,为什么到头来会变成这样的模样?这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后来我们了解到,他五年级的时候,他的老师只教前二十名的学生,后面二十名当作没看到。你看孩子十来岁,幼小的心灵,看到老师这样的态度,对他的人格是非常大的创伤。而且这个创伤很可能障碍他一辈子都对老师失去信心。所以不是老师要怨他,是孩子要怨老师,没有用一种至诚的教育爱护他们。所以由於老师这样的态度,他就放弃学习。

  而我们要很冷静,一个老师重视成绩,只照顾前面二十名的人,请问二十名的孩子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了吗?反而不只没得到老师的教诲,还被老师误导了。成绩好,老师就照顾,那种分别心,那种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德行的态度都已经误导了学生,很可能成绩好的学生他也瞧不起成绩不好的人。所以这个时候这些成绩好的人就长了傲慢,那他一辈子傲慢不知道要吃多少亏?而且老师特别照顾他们,恃宠而骄,这些坏的习性都会生起来。也让整个学生的人生就觉得分数最重要,而忽略了德行的重要。到头来只是一个成绩很好,考了大学,出了社会,适应都困难。所以现在高学历,低生活能力的、低人际关系能力的,大有人在。这都跟教的老师息息相关,还有跟父母的引导。

  有一个人他就提到,他说:我假如没有遇到我生命当中的好老师,我现在一定是在监狱里面。因为他成长过程,曾经被抓到派出所去了,十多岁跟人家打架。他的老师去了以后,态度也很温和,就对他讲:你跟另外一个同学在一起都不干好事。你看这个老师讲话有没有艺术?他说都不干好事,他没有说他干坏事。就是这些孩子他长期以来都是被人家批评的,所以批评的话他特别敏感。所以这个老师也很小心谨慎,说:你们两个在一起都不干好事,所以为了你们两个好,老师只有一个要求,你们两个先不要在一起互相影响。老师有没有去骂另外一个同学?有没有骂他?都没有。这个老师的这一段话让他觉得很久没听到,以前一遇到长辈都是劈里啪啦骂他一顿,结果这个老师只是告诉他:你们不要互相影响,不然你们会愈来愈堕落,你先听老师的,先不要在一起,然后老师先教导你一些东西。他是遇到第一个老师让他觉得有受尊重的感觉。

  后来他上了高中又遇到另外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告诉他说:我教的学生往后都是最受欢迎的人。你看老师不引导他什么成绩不成绩,「我教的学生以后都是最受欢迎的人,为什么?因为我的学生都特别会为人著想」。你看这个引导就告诉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时时关怀他人的心,爱人人爱,敬人人敬。其实这个老师他在讲这段话以前,很重要的一点,他已经把时时替人著想表演给学生看。所以当他在讲出这句话的时候,学生马上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老师对他们的付出,印象深刻,那我也要像老师一样做人处世。所以「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於教学的人,自己都做到了,学生看了很欢喜,起而效法。所以,老师很可能是孩子一生转变命运的贵人,也可能是毁了他人生的刽子手。我们今天踏入了教育的行列,我们这一分初心绝对都是为了成就孩子,成就他的人生。所以一定要时时观照得到,我们的人生态度给予孩子的是正向的、是健康的,还是消极负面的?这我们都要很冷静的去观察。

  这一个小朋友,你看他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只照顾前二十名,后面不被重视的会变成两种态度,假如性格比较好的人,他会觉得老师不注重我,他会开始比较悲观,比较消极,比较没自信;但是个性比较强的人,他会起而怨恨老师,跟老师对立。跟老师对立以后,以后出社会,会跟社会对立。你看以前报导,那个孩子(青少年)看到一排的摩托车,他一把火就把它全烧了。我们看的时候,怨这个孩子也不对,他懂什么?他才十多岁。但是我们要深深的去观察的是,他的怒气从哪里来?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怒气?家庭给了他什么影响?学校给了他什么影响?社会给了他什么影响?

  所以孔夫子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个听讼就好像在法庭里面判案一样,我判都依法判决,跟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我在判案的当下,我的心境是希望不要再有人犯罪了,「必也使无讼乎」。不要使人犯罪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人生懂得孝顺父母,懂得回馈社会,他绝对不会做出这些破坏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出来。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面对的孩子是非常叛逆的时候,我们是要去找寻他那个愤怒、怨恨的根源,这样才能把这些问题化解掉。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孩子的人格形成的是消极、是没自信,是那种冲突、叛逆,我们不希望看到。最重要的还是要用真诚的心去爱护小孩。

  这个孩子后来跟著杨老师学习,结果非常认真学书法,后来又学篆刻。你看他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学书法、学篆刻,可是经过一年之后,他的考试成绩本来总分十七分,经过一年之后,总分五百八十八分。他的母亲自己跑来要做义工,她说这杨老师把我儿子救了。他母亲来面试,我们是招员工,面试的时候说:我们这个薪水可能会比外面多一点。结果他母亲还有其他的我们这些镇民很可爱,马上回应说:能让我们来就好了,我们不要钱。他们都觉得说能够来一起参与弘扬中国文化是他的光荣,甚至於他觉得是他们家庭的光荣。他们都说到:我的亲戚们、我的家人都叫我,「你要好好的撑下去,不可以退心」。

  甚至还有一个老奶奶,她的儿子来面试,她也很著急,都跑到中心来了解,到底面试的老师是哪些?她很怕她的儿子落选。但是他的母亲很可爱,每天把他们家的电视搬到外面去,放我们讲课的碟给大众看。而且她还很善巧方便,她一开始不是先放讲课,一开始先放地方戏剧,安徽叫黄梅调,放黄梅调给他们看;人都聚过来了,然后再放讲课。怕放讲课,人家一下没有聚过来,非常有那种设身处地,怎么样让大家都能欢喜的过来看。你看他母亲这么有善心,她的孩子就很顺利的就进到我们中心来服务。

  所以一个孩子为什么从原来只考十七分,经过一年,考五百八十八分?最主要的原因,第一个,他对老师重新有恭敬心;第二,他的人生有志向。人生有了志向,学习完全不用人家推。你看范仲淹先生读书,还有母亲在那催吗?完全不用。当初范仲淹二十三岁离开他的母亲,他对他母亲讲:母亲!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了解到他的身世,他的母亲后来改嫁,所以他希望早点带著母亲认祖归宗,回到自己的家族里面去。但是他又没有成就,不能衣锦还乡。所以他对他的母亲讲:母亲,你等我十年,我一定回来接你。十年读书,他那个读书,三年都没有上床睡觉,就很专注的在那里读书。那冬天很冷,都是在这种坚忍的环境之下修学。而且每天吃什么?断虀画粥,这个虀是一种菜,他每天就是煮一锅粥(我刚刚讲错了,是三年没有上床,不是三年没有洗澡,说错了,三年都没有上床睡觉,你看那是何等的毅力),然后吃都是吃一样的,就煮一锅粥,凝固了,划成四块,早晚吃两块。就这样刻苦的读书。没有到十年,只经过了五年,他才二十七、八岁就考上进士,就把他母亲接回去了。所以真的一个人人生有一分孝心,有一分承担民族的兴盛的大志向,不要说一个博士,三个博士都拿得下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的潜力很大。

  这些孩子他们都已经立志了,他们连放假也不出去玩。刚刚有讲到,一个孩子五一假的时候,全家人都出去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刚刚好老师之前,杨老师就教他们如何煮饭、如何炒菜,都教过了,他也学了之后马上做。这时候家人要出去,他就跟家人讲:我自己煮饭,自己照顾自己,我不出去玩,我要跟杨老师学书法。你看我们听到这个都很惭愧,以前都巴不得赶快出去玩。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后生可畏,还有很多我们的下一代都有这分使命感。所有的家里的煮饭、打扫都他一个人包了。所以跟老师学书法的时候,写到十一点多,他举手:老师,我得回去煮饭,吃完饭我再来。很努力!然后每一天坚持写五个小时以上书法,所以他一个礼拜学得相当好。

  后来,过了几天以后,老师看了也都很感动,就问他说:你今天这么努力写书法,怎么会有这么源源不绝的动力?他就跟老师说道:因为我以后要当书法家、当篆刻家。老师还要求,书法写得不好,没有资格学篆刻,不能刻印章,所以他们很努力。学篆刻的时候,老师还规定不能用机器夹,本来他们小学生力气都不是很大的,都要用机器把印章夹紧,然后在上面刻。但是老师教学不是这么教,没有机器,直接用手按住,力气不够,淘汰;雕刻的时候,刀子掉下去了,淘汰;印章掉下去,淘汰。结果你看一有要求,从教到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一个淘汰都没有。你看在雕的时候都是正襟危坐,全神贯注。所以孩子的潜力很大,看我们怎么训练他们。所以他说他的志向就是要做书法家、篆刻家。而且他说:《弟子规》、中国文化很好,但是知道的人太少,所以我要去弘扬。你看他有这么高远的志向,学习完全不用人家推。所以应该是引发孩子人生的志愿,那个相当重要。

  没有这分责任心,他那个学习都是被逼出来的。太多的父母要赶快看到这一点,不然他以后人生会很怨。孩子,我尽心尽力栽培他十多年,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结果上了大学以后,像脱缰的野马,花钱像流水一样,止都止不住;也不听父母的话,离那么远,都管不了了,每天在家担心。这样的家长现在愈来愈多。因为他根本就是应付成绩给我们,不是打从心里为了要好好学习,以后有能力可以孝顺父母,可以服务社会,不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什么都不急,一定要先教孩子有孝心。有了孝心,他就有责任感;有了孝心,他就有仁爱心,他对社会也会有使命感。所以孔夫子在《孝经》当中「开宗明义」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德行的根本在孝,教育就应该从孝开始教起。所有孩子学习还得我们累得半死,然后在那里催他、陪他读书的,都是孝没有教。

  在山东的烟台,有一个小孩(小学生)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因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离开了他的家,抛下了他母亲跟他。这个时候怎么办?假如我们是这个母亲,怎么办?这时候母亲唉声叹气,然后孩子也唉声叹气,於事无补。所以抱怨对人生一点帮助都没有,应该是在这个逆境当中自立自强。我们假如回到一千多年前,范仲淹先生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带著他,你看孤儿寡母!当我们看到这个情境的时候,有没有办法想像这将是能开一千年家道的范仲淹?能不能看得出来?我们可能在那里:好可怜,好可怜!这样对他们有没有帮助?要面对现实,活在当下,无怨无悔。

  假如他的母亲有怨有悔,绝对出不了范仲淹。就是在这种逆境当中,他的母亲非常的坚强,对任何的人没有责备,反而给予他的是:孩子,你以后要有成就,以后要帮助我们的家族;这些家族的人假如流离失所了,你一定要尽力去爱护他们、去帮助他们,不要让自己的家族、亲人人生遇到困境的时候无依无靠。因为他的母亲遇到了这种无依无靠的人生境界,所以不只没有怨恨,转成了一种悲悯:我受过的苦,不要再让其他的人受了。所以范仲淹,你看他往后人生发达了,买了一千亩田,照顾所有的家族,化悲愤为力量,化危机为转机,化埋怨为一种慈悲心。所以你看这么一转,他母亲转了他人生的命运,也转了整个他往后子子孙孙的命运。

  诸位朋友,我们所遇到的人生境界有没有比范仲淹惨?有没有比他孤儿寡母惨?都没有比他惨,那我们更能够自立自强站起来才对。所以人生不可能都是一盘好棋。人生真正的价值,在於你遇到的这一盘棋并不好下,但是你每一步棋都下得有声有色,都下得无怨无悔,都下得真情真义,那将可以利益当下的家人,更可以为后代子孙的榜样。所以人生看我们怎么样去面对,有了这一分承担就能否极泰来。

  有一位太太她也是先生没有责任,抛弃了她们,结果当下她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本来自己是家庭主妇,现在先生不负责任,她一下子也没有经济收入,怎么办?要勇於面对,她自己去找工作。刚好看到一家外商贸易公司,她进去就找这个老板,说:因为我现在人生遇到了这个困境,我的孩子现在要生活、要读书,我一下子假如没有收入,我照顾不了,您可不可以让我进公司来?做什么都行,薪水也不用太高,只要让我有一个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就可以了。老板说:我该有的工作都有职工在做了,实在不需要。但是这个太太很真诚,一直在那里跟老板讲,老板也很感动,也很同情,你看一个妈妈一下又要带两个小孩,很不容易。他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就洗厕所。就让她干一些打扫工作,她很高兴。所以其实能懂得感恩的人,慢慢福分会愈来愈大。

  她就很认真的把她的本职工作做好。不只把本职工作做好,因为是外商公司,常常会有外国人来,她又不会讲英文,你看带小孩,英文不可能学到什么程度。她就利用打扫完的时间,开始学英文,开始学一些人家行政事务的处理。因为她很好学,因为她想:我一定要更有能力才能够好好抚养我的孩子。所以一些做事的方法,还有英文,她就在这一点一滴当中在积累。也主动的跟人家学习,后来还请老师来教,她很认真。结果有一天,刚好公司的人都出去了,有一个外国的客人临时来,都没有人在,就是她接待,她英文已经可以了,她就接待的很妥当。她的老板知道这件事就很惊讶:你居然能够接待得这么好。所以就慢慢的给她提升,她的那种职位就提升起来。过了没几年,她做了副总经理,这个太太变成副总经理。你看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她没有埋怨命运,她赢得了她同事,甚至上司对她的肯定、对她的佩服。而这分坚忍的态度将成为她孩子的榜样。所以她的孩子会想:母亲这么样的困难都把我们抚养起来,我们绝对不能让母亲失望。他的母亲可能没有跟这两个孩子讲什么大道理,但是这些孩子学习绝对不用人家推。

  我自己在念师范院校的时候,也遇到几位很优秀的同学,他们很认真读书。但他们都是单亲家庭,都跟著母亲,父亲在成长过程当中就把他们给抛下。而他们的母亲遇到这种情境,都是勇於去承受,接著都是努力的扶持这个家庭。这一分那种坚定无私的爱,孩子都感受到。所以他们一读完师范院校,然后出去也都顺利考上老师,工作稳定之后,都告诉他的母亲:母亲,你已经辛苦那么久了,你应该要好好安享晚年。所以他们都主动叫母亲退休,不要再做了。他们的母亲跟我有的都挺熟的,我有时候到他们家里去,他的妈妈都会讲:我现在每天画国画,听讲经典,过得不亦悦乎。你看人真的在逆境当中,也能够懂得活在当下,好好的去尽自己的本分,后福在后头。

  而这些同学的父亲,往往在晚年的时候都会反省,都会跟他的母亲忏悔、道歉。其实人生回过头来看,像一场梦一样,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最重要的,我们有没有把这一分真情真义演出来,留在孩子的心中?也留在那个没有缘的老公心中?让他这一生还懂得迷途知返。我们也绝对不愿意让他堕落下去。很可能因为你的表演,他晚年就开始学佛了,以后还有机会同生极乐国。好,这节课先讲到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