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第二十八集)


   日期:2010/7/19 17: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八集)  2007/2/6  台湾中坜善果林净土寺  档名:52-184-28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范仲淹他的母亲,在他的成长过程对他有很深远的影响。因为母亲对整个人生的遭遇,都是一种包容、宽恕、体谅,所以也成就了范公这样处世的心境。确实一个有德行的母亲,对整个家庭、家族影响相当的大。这都是我们在整个中国几千年历史,看到这些圣哲人,我们都应该去体会、去效法的地方。我们刚刚也提到就是看到社会的现象,我们不只不能有埋怨,甚至於是应该提起我们在这个时代的责任。别人怎么错了我们不去抱怨,我们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对?

  有个美国人,他当初碰到了越战,那他自己觉得不应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所以就每天晚上在白宫前面点了一根蜡烛,在那里祈求不要战争,就这样日复一日点著蜡烛。很多人看了,就觉得他这么做有什么意思?就去问他,也对他说,你这样每天点著蜡烛,并不能改变国家的政策、国家的决定。也确实他这样每天点著蜡烛,有没有影响国家的决定?没有。但是他说到,我不能影响国家的决定,但是不能我也被这个社会影响,我最起码保证在整个社会当中,不对的风气不会污染到我,我绝对不会堕落。

  诸位朋友,我们在面对现在的社会,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念?别人不孝,我一定孝;别人对兄弟不友爱,我一定友爱;别人不能尽忠职守,我一定尽忠职守;别人不守信用,我一定视信用比自己的命还重;别人无礼,我们彬彬有礼;别人不讲道义,我们事事都能扛起责任来;别人不廉洁,贪污,我们能够非常清廉,非常节俭;别人不知羞耻,我们很有羞耻的心,甚至於不只自己有羞耻心,还把民族社会的耻辱当作自己的耻辱。其实一个读书人没有资格批评社会的不对,为什么?因为社会的好与坏是我们读书人的责任。所以顾炎武先生说「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读书人都没羞耻,那整个国家就麻烦了。所以「知耻近乎勇」,我们是读书人,我们所接受整个社会国家栽培最多,我们应该负更大的责任。

  所以君子的风范,「不耻身之贱,愧道之不行」。一个读书人绝对不会羞耻自己身分、地位太低贱,他不觉得这个是羞耻。他羞耻的是天下这种做人处世的大道,不能推行於世间,害得子弑父,臣弑君,夫妻无义,天下大乱,这才是他觉得是羞耻,是他读书人的耻辱。「不忧命之短」,不忧虑自己生命太短,能活多久他不会罣碍,不忧命之短,但是他忧虑的是百姓的穷困,「忧百姓之穷」。而我们看到现在百姓最缺乏、最穷困的是什么?是正确的思想。现在人与人都不会交往了,互相伤害、互相埋怨,苦不堪言。我们看到自杀率这么高,忧郁症愈来愈高,那都是百姓之穷的流露。现在台湾已经看不到饿死的人,但是却看得到很多轻率把生命了结的人。而这么多庞大忧郁症的人,那都已经在人生当中有非常多的困惑、非常多的挣扎,但为什么身旁的人都看不到?他为什么身旁的人都没有办法用爱让他走出这样的人生困境?

  因为做人、爱人的这些道理是现在社会最缺乏的,所以读书人要看到这些部分。事实上整个社会、家庭要安定,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听老人言,夫子一本《孝经》就把整个社会问题都解决了,一本《弟子规》就把社会问题都解决了,这一点都不夸张。你看夫子在《孝经》里面开头讲,「先王有至德要道」,用这个方法可以「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人民会相处得很和睦,上下没有埋怨,「上下无怨」。这样的方法就是这个孝字,由於这个因缘,就开示出了这本《孝经》。上一节课我们跟大家提到,古圣先贤的教诲,第一是保持这颗善心,本善的心、孝心。再来才是把这颗善心、孝心再扩充、扩展,扩展本善之心,那成圣成贤之道就可以走出来。并不是很复杂的事,问题是我们不相信,那就很难得到利益。

  我们看到这个善,都想到「百善孝为先」,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其实好多道理并不是要读十年、二十年才能懂,反而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事实上是最容易感受得到的。不要说别的,就说我们父母那一代就好了,你看我们父母那一代,五个、六个兄弟是很常见的,甚至於还有十来个兄弟的都有,那父母也没读什么书,结果十个孩子都教得不错。我听说我们桃园有范仲淹的后代生了十一个,生了十一个还去认养了一个,变成什么?变十二个。可能还刚好遇到一个孩子人生比较困顿,又把他认做儿子,刚好十二个。结果十二个孩子都是博士,你看这种家风,这个家道很齐!怎么教的?难道是父母有高学历教出来的吗?那都是有孝道传承,有德行传承教出来的。

  我们父母那一辈这么多的小孩都很乖,都教得很好,父母也不识字。可是现在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甚至更高的学历,一个孩子都搞不定,搞得整个家都快翻了,有没有?到底谁有本事!现在我们这年轻人读了书,才多读了几年书,傲慢得不得了,都不懂得向长辈、向几千年的圣哲人学习,还自以为我读的都是新的东西。新的不代表好,新的都还不能证实是不是人生的真理、真相?这都很值得我们体会到,我们父母那一辈为什么爷爷奶奶没读书,但是他们很懂事,而且读书都不用人家推。他们的人生动力在哪里?就在一个孝道。我们再冷静观察看看,整个身旁周围很兴旺的家庭、家族,绝对都有孝道传家,不然不可能会兴旺的。我父亲那一辈的,他们都想著父母实在太辛苦、太辛劳了,你看父母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没有给孩子说一句话。但是每天看到父母那种行持,内心都会期许自己,不能让父母的苦日子过太久。念书念到很晚,我爷爷来:统统去睡觉。他们都很听话,就去睡觉了。等我爷爷躺下去睡著了,我爸爸他们又爬起来读书,你看都不用父母操心读书,都自己那么认真。

  我们从上一代的这些经验,就能了解到教孩子真的是从孝、从德行开始教。今天孝道没有深植在孩子的心中,他读书推不动,还得你求他读,还得跟他谈条件,你考一百分,你考几名,我就给你买什么东西,他才肯干。这代表什么?家里面没有孝,没有感恩,只有利害,必须要欲望满足才行。但是这条路太危险了,欲望怎么可能有满足的时候,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这个本善的心没有被唤醒,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名牌,拿的行动电话一年要换几支。诸位朋友,你们的家庭比较安定,都没有受到这种拜金主义,那种奢靡之风、奢侈的风气。我听说很多年轻人一年换个二、三次手机都很常见,那一支手机现在是多少钱?我已经不知民间疾苦了,对这些都没有概念。

  我记得好像几年前,那时候我拿了一支手机,结果我的朋友看到,跟我一样。他就对我说,礼旭,现在能拿我们这样手机的人,都可以交朋友,这样的朋友值得交。因为我们用的那个都是最早的时候出来的,都已经可以收做古董那种手机,代表这支手机已经好多年都没有换过。可不可以从手机判断一个人的品德?可以!你看他手机换的频率愈高,代表愈奢侈,人一奢侈、一贪婪,德行会兵败如山倒。当人一奢侈,由奢入俭难,他为了花钱,可能无视於父母的苦痛,无视於家人的苦痛,都看不到了,欲令智迷。我那时候有同事,他的收入也不算高,但是他的孩子光一个月打手机要打一万多块钱,他痛苦得不得了,都曾经自杀过没死,被孩子折腾成这个样子。但是为人父母者要有智慧、要谨慎、要防微杜渐,这样才能无怨无悔。

  古代人对於孩子不好的习性,都是还没有发出来就给他导正,叫禁於未发之谓豫,这叫预防法的教育。从小就不能让他奢侈,不能他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那就麻烦。父母假如在教育孩子,不从心地来看,那真的好像看起来爱孩子,其实是害孩子都有。你看孟夫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都是看他这颗心,那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有句教诲叫做「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望而喜,悲哀就来了。所以教育孩子要从微妙的心境上来看,你看一个孩子高兴,高兴什么?有糖吃,高兴;有电动玩具打,高兴;买了一个很贵的手机,高兴。请问这值得高兴吗?你看他的欲望就一点一滴愈来愈大。所以有个小女孩六岁,母亲带她出去买东西,结果钱带不够,这个小女孩当场就把她母亲打得鼻青脸肿,路人看了看不下去,那个孩子你不教训她?妈妈说我舍不得打她,那是六岁的孩子。

  请问问题出在什么时候就产生的?在她一岁、二岁、三岁我们拿著物质满足她,她那个笑容就已经注定了她往后的悲哀,那不只是她的悲哀,那是整个家人的悲哀。所以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一个后代非常奢侈,染上了这些欲望,包含赌博,包含好色,只要染上这些欲望,整个家庭都会被他搞得头昏脑胀。所以什么是福?后代子孙各个品德好那是最大的福,而不是要当大官、赚大钱。所以无事才是福,不要去跟人家虚荣,去攀比那些东西。我们冷静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小孩,因为什么而高兴?现在整个教育,孩子都变得物质化,都用物质在满足小孩。那父母觉得陪孩子时间太少了,觉得内疚,内疚能帮助孩子吗?爱才能帮助孩子。内疚一直拿东西给他,那不是一直在增长孩子的欲望了吗?所以陪不代表要很长时间,最重要要有心。

  有一位父亲他也觉得应该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再怎么忙,现在能拨出空,纵使是十分钟、二十分钟,每天固定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讲《德育故事》。真的,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真做了,真的马上家庭就会得很大的利益。我们今天修学佛法、修学中国文化不得利益,就是没有真干,真干一定得利益。父亲开始讲《德育故事》,才讲到前面几则,讲到闵子骞的故事,你看闵子骞那真是无怨的人生,也是无悔的人生。你看他的后母虐待他,没给他做棉衣,做冬天的棉袄,他没有抱怨。然后帮父亲驾车在那里发抖,父亲误会他,觉得你这发抖,到时候人家看了还以为你后母虐待你。所以用鞭子抽他,结果芦花就飞出来了,他后母只是用芦花给他做棉衣,难怪那么冻,父亲很生气,回去就要把他后母给休了。

  你看假如闵子骞有怨气,他当场会怎么做?很可能就在袖手旁观,心里面还想:太好了,可以帮我出口恶气,是不是?你看他假如有怨,他这个家庭就毁掉了。但是他没有怨,他的人生、他的这分德行名垂千古。真的,我们每次听闵子骞的故事,没有一次没有掉眼泪的,太感动了,这分至孝。当下他跪下来给父亲求情,不能把后母赶走,因为母在一子寒而已,但母去了,我两个弟弟都要寒冷,「三子单」,对父母,以至於对兄弟的至爱,孝悌的精神。所以今天他这分至孝也成就了一个家庭,成就了他两个弟弟有个安定的成长环境。

  这个父亲给他孩子讲闵子骞的故事,他孩子才读好像是小学三年级左右,听完以后这个孩子掉眼泪。爸爸也很惊讶:你怎么哭了?孩子讲你看闵子骞那么小,这么孝顺,我不只没有那么孝顺,还常常跟父母顶嘴,所以他觉得很惭愧。你看孩子都是很敏锐的,我们用德行的这些风范去引导孩子,这每个圣贤人的行持都让他得到启示,都让他听完之后得到法喜,他会起而效法。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人能行道,那一辈子都会觉得很踏实的。

  有个孩子听完「冬则温,夏则凊」,她回去之后她也真干,就跟她母亲说她要帮忙暖被窝。她们住在北京,北京到了冬天也都比较寒冷,都是零下的温度。看大家的表情都没什么感觉,因为没有住过这样的环境,我在这一年多都是住在这样的环境里面,突然体会到孔夫子有句话比较有感觉,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到了这种冬天,才知道松柏在这寒冷的冬天能毅力不摇,能忍过寒冬。其实是透过松柏它的这种精神,来反思到我们的人生能不能在遇到困顿、逆境当中,气节不变!我们住在安徽的时候半夜是几度?半夜有时候会到零下五、六度都有,半夜零下五、六度是外面的温度,里面的温度也差不多,半夜是零度、一度、两度。就是安徽没有暖气,所以外面的温度跟里面差不多,我们回到家里就是变成冷冻食品,那里面的温度比冰箱还冷。住著那时候就觉得环境历炼人,人的意志力就在这当中一点一滴磨炼出来。

  北京那更冷,不过北京有暖气,这个孩子听完黄香故事之后,她就跟她母亲说,今天我帮母亲暖被窝。孩子还没念小学,她母亲本来是有点舍不得。但是舍不得也要忍,愈舍不得,孩子那分承担、那分孝心就提不起来,所以就让这小女孩去暖被窝。结果看著自己女儿在那里暖的时候,其实母亲还是有点舍不得,就问她你冷不冷?女孩说不冷。接著跟她妈妈说,我假如想到妈妈等一下睡进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暖,我一想到这里我就不觉得冷。甚至於我会觉得,我这么想的时候身体好像会发热,会有一股暖流就从我的身体一直不断冒出来,所以不冷。她暖完以后,就回到自己的被窝去,回到自己被窝以后,过了没多久时间,她就跟她母亲说:妈妈,我发现了一件事,就是我跟你暖完被窝以后,回到我自己的被窝我也不冷,因为那一股暖流一直还留在我的身上,所以我现在睡在我的被窝也觉得很温暖。

  那个小孩好像发现秘密一样,就跟她妈妈讲,我发现原来这个孝心是火热火热。大家可能听不太懂,火热火热是大陆的用法,那个意思就是很光明、很温暖的意思。你看那个孩子有法喜,她觉得这个孝心的感觉就是很温暖的感觉,得乎道而喜,所以教育就要从孩子的心性去看才会准。而这颗心最重要的,善心的根源就是这颗孝心,所以为什么夫子讲教之所由生?教育一定要从孝道开始教,它是根本。根本找到了,本立而道生,所以为人处事的道就从孝的根本当中延伸开来,孝心开了百善皆能开。

  在烟台有个孩子他才读小学,他的父亲因为他母亲得了尿毒症,所以离开家,把他们妻儿抛下了。你看面对这样的人生困窘,他的母亲受不了打击,已经病成这样了,先生又离开,所以想不开就自杀。母子连心,那个孩子马上发现他母亲自杀,赶快把她送到医院去,医生把她救活过来。她的孩子在母亲的病床前,非常深情的对他母亲说到:妈,你不可以死,我一定会好好念书,我以后要当医生,一定会把你的病治好。你看一个小孩他有这样的至孝,母亲听了这番话也很感动,当下就对著她的孩子讲,妈妈以后绝对不会再轻生。而从那以后,这个孩子除了要照顾好自己的母亲之外,有余的时间才拿来看书。他比其他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多的精力在家庭、在照顾母亲上,但是难道他这样功课就不好了吗?他不只功课没有不好,他的成绩不只在学校名列前茅,在整个烟台市都是名列前茅,还代表学校出去参加一些活动,都有得奖。我们感受到,你看那颗孝心开了,他的潜力就会无穷的发挥起来。「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神明都会护佑孝子,「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道还通一个人的如来智慧德相,都会通。所以启发孝心很重要。

  我有个长辈他也是老师,他教的班级当中有个女学生,成绩很优秀,后来她的父亲得癌症,而她常常工作、学习,还要到医院照顾她的父亲。她的老师知道了也是满关怀她,也是满担忧她,怕她的身体受不了。几个月整个过程,她的成绩没有丝毫的下降,还是一样都考第一名。老师就很纳闷,她照顾父亲都已经累成这个样子了,怎么成绩没有退?就跟这个孩子聊了一下,这个女学生就跟老师讲,老师,我不知道我父亲还能活多久,但是在他有生之年,我都希望他会以我的成绩感到光荣,我要让他高兴,我不希望他看到我的成绩退步。所以你看无穷的毅力都从孝心出来,而我们冷静的来看看,整个社会的乱象是不是一个孝字就全部解决!

  你看官员的贪污,假如有孝心,可不可能这么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在一个地区海关集体贪污,后来被抓了,几乎很大比例的官员统统被关起来了。其中有一个领导他没有被判刑,因为他没有贪污。后来了解到,他曾经想过要贪污,他想我这么一贪,我孩子的学费都解决掉了,他可能以后读书就不愁钱。其实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真的用贪污来的钱,孩子那败得不知道有多快!真的贪污来的钱,那孩子假如还有点羞耻心,那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哪有这种算盘可以打?但是阻止他不这么干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想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小学老师,视自己的名誉比命还重,所以只要他贪污了,他等於是亲手把他父亲给杀了。这么一颗孝心,让他跨过了人生的劫运。所以他那时候很感慨对我们的老师讲,现在他还能够中秋节,甚至於除夕过年,一家能在那里团圆,和和乐乐有说有笑,最重要就是他父亲的处世态度唤醒了他的孝心。

  你看整个社会,不管在企业界、还是在政治界,贪污的风气是因为没有孝道。而我们要了解忠臣从哪里来?我们一直在那里祈求要有忠臣,没有孝子绝对没有忠臣;忠臣出於孝子之门,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相。我们去看看历代忠臣出最多的朝代,绝对那个朝代是出最多孝子的朝代,汉朝出最多孝子,汉朝也出最多的忠臣,这都可以从历史当中看得出来。我们之前也有讲到「人休不择就交」。我们要结交一个朋友,甚至要用一个人,要重用一个人都要判断,判断他是不是孝子?判断他有没有德行?不然交到没有德行的朋友,用到没有德行的下属,那后果不堪设想。

  有个官员,他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长官,在大陆叫一把手,我以前都听不懂,现在比较习惯了,就是最高的长官。他自己很孝顺,孝顺的人当长官,那真的是整个单位的福分。我们那时候河南有个长官他很孝顺,是孝子,他一听到《弟子规》非常高兴,我们在山东办课,他就把几十个员工,租游览车,载他们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山东去听课,可能我看是超过一千公里。我们在安徽办课程,他也是都利用放假的时间,都非常鼓励他的这些同仁一起来学习。所以元旦的时候,你看现在一般单位元旦干什么?去玩乐、去花钱,一花花一大堆。给后代什么榜样?庆祝就是花钱。一年过去更重要的是检讨,更重要的是期许自己明年要怎么过才会充实。结果他们元旦没有出去玩,元旦四十个左右的同仁又到了庐江去听课。我们本来没有活动,他们这么多人来,我们太感动了,所以又帮他们上了两天课。你看一个好的领导是整个单位的福分。

  这个单位的领导他就下了一个决定,要是孝子我们才提拔。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听到台湾哪个部门说孝子才提拔?有没有哪个企业说孝子才提拔?你看历史这么好的借镜我们都不会用,你看汉朝都举孝廉,两个字就把用人的标准点得清清楚楚。孝,德的本是孝;廉,他清廉才不会贪污。做人做事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孝廉,是抓这两个重要纲领,他具备了这两个德行,那他当官就不可能偏到哪里去。我们现在用人不见得举孝廉,先举什么?学历够不够高?都看学历不看德行,能用到真人才吗?

  这个领导他决定之后,他就跟同仁,都算是主管一起讨论,不孝的人不能提拔,有没有反对的?结果很有意思,这句话讲下去之后,底下出现两种情境,有人笑,有人脸色很难看。笑的人是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孝是做人应该做的事,现在领导也是这样的心境态度,他觉得好像跟领导是心心相惜,非常欢喜。脸色很难看是什么?是不孝的。结果微妙的事情发生了,无异议通过,没人反对。奇怪了,那些不孝的人怎么没反对?这里就有道理了,代表不孝的人知不知道他错了?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他知道!但现在是敌不过习性,苟不教,性乃迁。所以纵使是一个不孝的人,你骂他不孝他高不高兴?他还很不高兴,很难受。这位领导他又去拜访了很多部属的父母,结果发现他的部属,居然还有一、二年都不曾回到家看父母的记录;但是他也发现对父母愈孝顺的下属愈可靠。

  另外还有个大老板,他到我们文化中心去完以后,他觉得这个敬老非常的重要,敬老、爱老,给老人家发红包,关怀老人,他看了很感动。他自己回去以后,也给他员工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发红包,七十岁以上的发红包,而且他很有意思,他亲自去发,很有心。结果他发现了一件事,他说家里有上八十岁以上老人的,有很长寿的长辈的,都是非常和乐的家庭。然后他接著又说,这个员工都是比较让他很放心的人。代表著有孝家庭和乐,有孝这个员工是值得信任的人。所以其实人生的这些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就看得到,哪还一定要圣贤的书这样一直在劝我们,我们才肯觉醒过来,那就太钝了,就太不善学,身旁点滴都在启发我们正确的人生。

  所以,这位领导他谈到要用孝来选择人才,又提到他们讨论到了一个例子,就是有个人犯罪,贪污被抓。他在上海有七栋房子,上海一栋房子就很贵,他有七栋,结果他的母亲跟弟弟还住在五十年前的破房子。假如我们是当初提拔他的长官,有没有罪、有没有责任?这样的人还提拔,那是我们当领导的过失。以前假如提拔一个人,这个人当了大官后来犯罪了,提拔、举荐他的人要降级,责任归属。你看错了人,提拔错了一个人,害国家受到危难,国家损失重大,所以用人要很谨慎。我们也有可能帮人推荐人才,这个年轻人不错,可以用用。那能不能乱推荐?不行,我们推荐的每个人,那跟我们的人生信用有关。所以很多年轻人说,怎么都没有人要推荐我?那我们要检讨。我们要提拔、推荐年轻人,那也是一样要从德、从孝去看。

  这一个领导他在提到用孝举荐人才,还邀请了一个孝道的专家到现场一起讨论。结果专家听完这个领导讲完话之后,他居然说你们不要把私德跟公德混在一起,私德跟公德要分开看。他在私底下在家庭叫私德,他在公司、他在单位叫公德,私德跟公德要分开看,他在家里不孝父母,可是不代表他在办公室不尽忠职守。这是一个孝道专家讲的,你看研究到最后变成什么?搞不清楚是非善恶。但是我们深刻再来体会到,为什么一个研究孝道的专家,居然说私德跟公德不能混在一起?问题就在他不是真正的孝子。研究到最后自己都没有真做,他怎么能感悟到真理?所以真理不是研究出来,也不是想出来的,真理的感悟是做出来的。

  他真是个孝子,他有可能说这种话吗?不可能。他是个孝子,他对人的恭敬心从哪里来?从对父母的恭敬心来的。他对人的那分细腻的关怀从哪里来?从他在家里本来就对父母很恭敬、很照顾,很自然的这种关怀别人的心,就延伸到对亲朋好友。哪有对父母不关怀,然后对别人关怀的道理?人的立身处世的心境,都是从家庭延伸出来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谨慎的态度从哪里来的?就从《弟子规》这句,「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一个人对身体的谨慎,以至於对自己一言一行、品德的谨慎,那不也是从孝心里面延伸出来的吗?大家细细冷静去推敲,一切的善心确实都是从孝心引发出来的。真的,我们听到研究专家这么讲,那真的是感受到要会有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纵使是专家的话也要冷静,他那个专是自己真做了,还是只是研究出来的而已?而且他再怎么专也比不上五千年的经验,还是要听老人言,听五千年的老人。

  所以孔夫子在《孝经》里面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德行、恭敬的心都是从孝延伸出来的。我们要当孩子的好老师,自己要先把德行演出来;要帮孩子找很多的善知识、好老师,让他们的德行去引导自己的小孩,这个很重要。因为假如长辈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那很可能会误导晚辈。因为我们曾经听一个学生去问他的大学教授:老师,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怎么念书念得这么苦?结果他的大学老师对他说,我跟你一样苦。你看那是大学的老师都不见得有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让孩子以经典为师,不然人生价值观偏在哪都搞不清楚。有智慧的家长要帮孩子找出一条,引导出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才好。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里,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