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6


   日期:2010/7/28 9: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5/7/20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5-06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昨天提到了在六七年前刚好在电视上看到释净空教授,就是我的师长,谈了那一席话,了解到文言文传承下来的经典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带著这一份明白,带著这一份感恩,这一份体会,重新来研究、学习、实践中国圣贤的教诲、经典。也确确实实经典的教诲都与我们本善的心相应,只要我们有这颗向善的心,一定可以把经典的真实义体会出来,进而能够去落实、实践,利益了自己的生命,同时又能进一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诸位朋友,我们读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读到这样的句子,您的内心有什么想法?治国平天下,干不干我们的事?假如不干,那又是分别执著。我们要在自己的念头上观照,是理智还是意气分别执著。修身就要从起心动念处来修持。其实一个人真正修身了,必定可以感动他的家人。为什么我们修身的过程不能感动家人?最主要是顺序搞错了,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去齐家一定要先把修身做好,而修身最重要的是拿自己开刀,拿自己的什么开刀?习气开刀。这个顺序假如搞错了,先拿著刀开别人的习惯,开家里人的坏习惯,或者开同事、开身旁亲友的坏习惯,会造成什么结果?刚好你走进办公室一坐下来,旁边的同事说,啊,我刚好有事要办,对不起,我先走了。或者家里的人看我们一走进来,我去洗碗,我去忙活去了。都不敢跟我们坐在一起,深怕我们又瞪大了眼睛找他的缺点,很不自在。所以重点在从自己开始修正起。诸位朋友,当我们把《弟子规》一条一条都落实了,请问家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觉得如沐春风,沐浴在你的德行、德风之下,没有人会不欢喜的。

  当我们在修身过程无法达到齐家的效果,一定要思考到「行有不得」,这么小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契入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句心法。这句话契入了会达到什么境界?您将是尧舜再来。诸位朋友,舜帝做到了,就是契入这句话。面对甚至於要伤害他生命的父母,他没有看到别人一丝一毫的错,只是不断的反省自己,我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彻底,让我的父母不欢喜,让他们还体会不到我的孝心,时时刻刻只检讨自己。诸位朋友,当我们用这样的态度去处事做人,吃不吃亏?一开始做会觉得很委屈,好像很吃亏。当你真正能够时时反省自己的不足,你的提升效果会很快,你会把你的执著放下,会把你的习性放下,当这些习性点滴放下了,身心会觉得怎么样?愈来愈舒服,就会感受法喜充满。其实圣贤人在修身的过程并不痛苦,是我们站在旁边替他觉得很苦,而这个苦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因为不愿意依教奉行。随顺他们的教诲去试试看,真的我们能坚持半年、一年,那个中的滋味就明白了。

  我们看到汤王,在他的教诲当中提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所有天下的错事根源都错在谁?错在我这个领导人没有做好榜样。假如你是汤王的子民,你看到汤王是这样在处事待人,请问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会非常的佩服、折服。庄子又说「以得为在民,以失为在己」,所有的成就都在别人的功劳,这是明白人说的话。了解到任何一件事都是众缘和合,都是一群人的努力才办到的,自己绝不居功自傲。而且处在家庭也好、社会当中,我们都有自己的本分要尽,当我们尽自己的本分,那都是该做的事,怎么还把功劳揽在身上?诸位朋友,当我们把功劳揽在身上的时候能真正快乐吗?当我们时时想著我有多少功劳,在别人谈话之间都深怕没有谈到我们的付出,心里常常在他人言谈的时候都很有负担,怎么还没提到我的功劳?怎么还没提到我的名字?诸位朋友,这样日子累不累?累死了。

  我记得在大学四年级,从几个学弟学妹开始练习讲课,演讲,那时我的大学老师还有他太太对我也是相当栽培、照顾。有一次我演讲完走下台来,老师的夫人跟我说了一句话,她说你真是活在掌声中的人,她是在鼓励我、肯定我,可是我一听,突然觉得混身不对劲,假如都活在掌声当中,那一没有掌声会怎么样?那活不了。突然反思到自己,这个就叫名闻利养。

  这个名闻很恐怖,在商业界很多人为了得到一个职称、名字,花了一大堆钱做出了假的业绩,这种情况相当普遍,累不累?这叫俗话说的「打肿脸充胖子」,没事找事,搞得累得要死。不只自己累得要死,还得累谁?累整个家人,以至於在你身旁爱护你的人,统统被我们怎么样?拖下了水。给他们好日子过都来不及了,还让他们有这么大的负担,又操那么多心。

  名跟利是过眼云烟,俗话说「从来富贵都是梦」,「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当我们贪著名闻利养自私自利,到了中晚年必然感来恶果,所谓「老来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我们老了之后,所积累很多人生的错误,大半都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造成的。「老来疾病,都是壮时落的」。我们年老之后,很多的病痛很可能都是年轻时候逞强斗狠积累下来。其实不用等到老,像我现在这把年纪已经感受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年轻气盛,打羽毛球,中午吃饱饭没休息就开始去打,又是这么激烈的运动,现在想想实在太不懂事了,因为那时候没有学《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孔老夫子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时时担心孩子的身体状况。这个「疾」不只是身体的疾病,更大的担心在我们心理的疾病。假如思想不健康,行为无规范,那父母的担忧将永无止尽。真正要做到不让父母担忧,彻彻底底还是要从修身、从德行做起。

  当我的老师他夫人讲了这一段话,给了我很大的省思。因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有非常多人的提携照顾,以至於整个社会国家的栽培,我们要回报这些恩德,所有该做的事都应该尽力去做。假如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染上了奢侈、染上了傲慢、染上了自私自利,那就会糟蹋所有爱护我们人的心意。就要时时提醒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然很容易会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当中会喝得醉醺醺的,不知道人去了。所以「以得为在民」,要让功於众,把功劳让给别人,因为假如你一直功劳往上揽,会影响你整个身心状态,我们的头会愈抬怎么样?愈高,讲话会愈来愈压迫他人。当我们站在一个很骄傲人的旁边,你会有什么心理感受?很有压力。

  我记得那时候在念高中,高雄中学,有一些同学到学校来都说,我都没有在念书,然后每一节下课就玩得特别起劲,我们看说他成绩这么好,然后还这么会玩,我们就跟著他一起玩,结果考试出来差很多。在学校他都,哎哟,不用怎么念,其实回家都是什么?挑灯夜战。有时候一些学习的题目,他们一看,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都不会?这句话出来,我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很严重的创伤。要学谦让,有一份谦让的心就能处处替人著想,处处给人台阶下,留颜面。当我们时时是想著这些事都是我们应该尽的本分,就不会被骄傲、居功染著了我们本善的心。

  「以失为在己」,假如生活当中,家庭里面、工作里面遇到了一些过失,错误了,我们不要去责怪他人,首先先检讨自己在这整件事情过程当中,假如我有做了什么就不会造成这个恶果,因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当我们这个态度提起来,本来很不好的气氛都可能转成下一步的动力。假如当下我们所有的人互相指责,你看就是你害的,气氛就会非常火爆、非常凝重,就印证了「各相责,天翻地覆」。每个人都只是检讨别人,各相责一定搞得人仰马翻、天翻地覆。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当我们互相之间指责,完全没有看到他人的付出,这个话语一出去,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纵使在六月的天气当中,他的内心也会觉得非常的冰冷,非常的难受,这是「各相责,天翻地覆」。假如这个时候每一个人反省,我假如不犯哪一个错,事情就不会搞砸了,「各自责,天清地宁」。当每一个人在检讨自己的过失,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的这一份德行又唤醒他人的德行,大家在那里互相责怪,没有啦,是我这里不好,另外一个人又说没有没有,这是我那里不好,那整个团队的气氛就会相当有凝聚力。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有了人和还怕什么事做不好。

  古代这些圣王确实契入这个境界,契入「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受尽天下人的指责,他时时反省自己,却没有丝毫责怪别人之心,所以「是以终无怨」。当他用这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人对他会有怨言?不可能。终无怨。我们希望在这一生过程当中不要让人生烦恼,不要让他人埋怨我们,我们希求这样的人生境界。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契入这样的人生境界?哇,那都一团和气。契入这个境界是结果,因在哪?因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掌握了圣哲人的存心,要契入境界就不困难。

  所以师长写了一面扇子,提到「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这一段话末后,师长已经告诉我们如何能够终生无怨的心法所在。前面一段话也提到了,「知和其大怨,而不省其大怨之所由兴」,我们只是想著要把怨消融,让它化解掉,却不找到怨的根源所在。怨从哪里来?从自私来。人一自私,对人就不公平。一不公平,人心就开始起波涛。起了波涛,小怨慢慢就积成大怨。假如我们能放下情执、放下好恶,心量扩宽,不自私自利,这个怨的根源就断掉了。那很多人说:人都有情执,这句话有没有道理?接著说:没有情执就不是人。这都是我们预设立场,不愿意去希圣希贤。

  今天有一个人背了一包垃圾,背了二三十年,突然有一个朋友走过来跟他提到,你后面背的那一包是很肮脏污秽的垃圾,他说真的吗?突然把它打开来一看,哇,真的是肮脏的垃圾。请问下一刻我们会怎么做?怎么样?把它怎么样?扔掉,下一刻你还会留吗?赶快扔掉。这些根本就是让我们清净的本性污浊了,它是什么?这一包垃圾是自私自利、是五欲六尘、是名闻利养、是贪瞋痴慢。我们时时能观照自己的内心状态,我们就会知道好歹,当我们起一个贪念,他有我没有,这个念头一起,你是快乐还是痛苦?马上心里就觉得怎么样?好像心脏有一点不舒服,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我们干嘛做?

  再来,瞋恚一起,当场所有的细胞都受损,要几天才能够恢复过来,几天?三天?我们的功夫能不能三天回来?不只伤了自己还伤了谁?恶语伤人恨难消,有时候一句话让人家从楼上跳楼都有。瞋恨一起,当下让人感觉就活在地狱之中。自己发完脾气久久不能平息,而且发完脾气之后又有另外一个负担,必须把因为发完脾气之后产生的副作用又要怎么样?又要去弥补、去解释,累不累?累死人了。这么肮脏的垃圾,下一秒钟就要怎么样?丢掉。我们能不能说这包垃圾都跟了我几十年了,都已经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我看我还是别丢了吧。俗话讲「认贼作父」,我们干不干这事儿?不干,但是我们天天在干。贼是谁?烦恼贼,贪瞋痴慢是烦恼贼,自私自利是烦恼贼,结果我们跟它亲得不得了,就像父子一样。要醒过来,当下就能有勇猛精进的态度来对治自己的习性,这叫严以律己。中国圣贤教诲两句纲领,对自己是「严以律己」,对他人宽恕,「宽以待人」,掌握这两个原理原则,相信我们必可以正己化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长期许我们师法舜帝,让我们以大舜为榜样,不亦善乎。当真正做到舜帝的境界会感来什么结果?把这么顽固的父母还有弟弟感化了,齐家了。邻里乡党感他的德行都来归附他,希望接受他的领导教化。最后连帝王尧帝也被他感动,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天下让给他来领导。真诚的心,那种感应的力量无远弗届。舜帝的境界,我们能不能达到?怎么这么多人摇头?要相信,舜帝有本善的心,我们完全具备,你都没有那个信心,做出来的效果当然不一样。「信为道元功德母」,你的信心有十分,我们性德的开显才能够彻底。

  我跟我们一些在讲课的老师有一天提到,我在讲闵子骞的故事,在讲子路的故事,每一次讲都掉眼泪,我只要提到闵子骞那一句话就忍不住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那一份心纯净纯善,念念只有家人没有自己。为什么我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掉眼泪?因为圣哲人的德行跟我们内在的本善起了感应。闵子骞的行为是从本善当中流露出来,相同的,我们也有本善的心,我们也可以做到闵子骞做的德行。讲任何一个德育故事,你讲的当下,你就是闵子骞,这样你就能契入他的存心,你就是黄庭坚,你就是子路,因为这颗本善的心无二无别。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在讲故事、讲课的时候,都是用这样的心境,那这一些圣哲人的风范就时时放在我们的心中,跟我们就不分开。

  修身当中,反省相当重要,不要去要求别人。有一个母亲,她的孩子七岁,听完课她了解到课程的重要,她也知道德行刻不容缓,实践必然是从我做起,从孝做起,从经典做起。她回去开始很用心提升自己,又教她七岁的孩子,一句一句从生活当中让孩子去落实。刚好有一天孩子走到爷爷的房里,对一个瓶子里的东西很好奇,他就对爷爷说道:爷爷,这个东西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这样的礼貌在孩子七年的成长过程没有出现过,他的爷爷听了很惊讶,哇,孙子今天怎么这么有礼貌?就问他,谁教你这么说的?孙子说,妈妈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爷爷听了非常欢喜,去跟他的儿子交代,现在媳妇在教孙子做人,你也要全力跟你太太配合,而且要当好榜样,不能给孩子当坏榜样。这个老师,这个妈妈,有没有去要求谁?没有,从自己的本分做起。他们家每天七点起床是放弟子规,用经典的词语把他们叫醒,整个家庭弥漫著德行的气氛,齐家了。他家庭孩子的好行为,我们拿到各省去讲,古代的国是八百诸候,一个县就属於一个小国,现在全大陆这样讲,也在治国。又拿到东南亚去讲,拿到澳洲、欧洲去讲,这个孩子的德行达到什么?平天下。诸位朋友,您能平天下吗?能。你教好孩子的例子赶快拿出来,我们赶快拿来平天下,让这些至德的风范点燃每一个人的心光。好,我们这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