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5


   日期:2010/7/29 15: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05/7/22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5-15

  诸位老师,大家好。我们接著看,教孩子孝,以至於教孩子德行,落实弟子规,都应该可以运用上我们现在讨论的原理原则,包含亲师合作,不是在「入则孝」可以亲师合作,在任何一条弟子规的教诲,孩子有落实了,我们都可以跟老师打一个招呼,让他肯定孩子。或者家长明白了老师教到哪一些经句,我们把它一起在家庭要求小孩,因为除了言教、身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境教,环境教育。我们老师把弟子规变成班风,家庭把弟子规变成家风,就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而经句都要能跟生活做结合,在跟生活结合当中,我们可以用跟孩子讨论的方式,可以用表演、演练的方式,从生活当中去让他们吸收,让他们观照。当然这个方法还有很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心要把孩子教好方法就来。

  比方以讨论的方法,我们教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到底有哪些事做了以后是不孝,是增加父母的担忧,或者是丢父母的脸,让孩子自己说说。诸位朋友,哪些事不能做?「事虽小,勿擅为」。在这个讨论当中,孩子有很多的答案都会出乎我们意料,他们想得可细了,「要节俭」,他会说道,老师,今天我开水龙头开得太大了,「事虽小,勿擅为」。还有小朋友会说,老师,我刚刚在上课的时候想著赶快下课,这也是「事虽小,勿擅为」,小孩子是从念头下手。当他每一句经文都跟他生活息息相关,他就懂得去运用。而在「事虽小」当中大半会提到礼貌,没有人家允许去碰人家的东西,这就是无礼,见到长辈没有问好是无礼,不守班规、校规也是无礼。另外也要提到安全的问题,「事虽小,勿擅为」,很多大的灾祸往往都是一个不谨慎、一个随便所造成。不能玩火,不能去戏水,我们看到寒暑假期间都有很多孩子发生意外,这些安全的警觉性都不高,因为家长跟老师提醒不够,而我们跟孩子之间的默契也不足。当这些规则、这些态度他已经养成,他要去做什么事都会主动先跟你报告,不会偷偷摸摸去做。就从学生在讨论这个经句当中,我们把很多该给他们提醒的道理就可以一并提上去。

  而这一句经句不是教一次,往后同学还有发生什么情况跟这一句经文有印证的,我们就抓住机会教育点重复提醒。生活当中的事物,以至於社会当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好的教育的题材,是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懂不懂得运用。记得我在教书那时候有一个同事剪了一张剪报给我,上面提到有一个学生跟他同学开玩笑,同学要坐下,正要坐在椅子上,他快速把同学的椅子移开了,他的同学一坐就直接掉到地板上,当场就瘫痪了,脊椎受损,医生宣布终生不能行走。我们就问学生说道,你看这一件事情这么小,只是把一个椅子移开,却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谁会痛苦?诸位朋友,谁会痛苦?这个同学一生都要躺在那里,那是一种煎熬。除了这个同学终生要痛苦之外,还有谁痛苦?他的父母。一个孩子养到十多岁了,突然之间不能动,而且还要父母日夜照顾,他们的父母只要看到他,当下都是痛哭流涕,那是多么的艰酸、艰辛、痛苦。除了父母会痛苦之外,我会问小朋友,你目前生活当中有多少人关心你?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有几十个、几百个人将要因为这件事而伤痛,只因为一件小事。所以任何只要跟他人有安全相关的,我们绝对不能随便,绝对不能轻易去做,要时时能观照到他人的安全问题,这就是「事虽小,勿擅为」。从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然后也抓一些机会点去引导。

  另外也可以让他们去表演、去演练,像我们「出则悌」的部分谈到是礼仪,「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呼人,即代叫」,现在这个情况多不多?以前大家庭常常有客人来找长辈,都会先看到我们这些小朋友,当然会请我们,我要找你叔叔,找某某,请你去帮我找过来,这个是属於接待的礼仪。像「出则悌」里面又提到「过犹待,百步余」,这个是送客的礼仪。我们要灵活的去把经句跟生活教育做结合,不然死在经句上,教学就没有办法活泼,没有办法扩充广度,只要它的精神一样,我们都可以去运用。

  有一次在教这一句「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就教学生接待客人。教完以后,很凑巧,人生常常会有很凑巧的事,都会安排很多情景让你把孩子教好。就有一位阿姨来找他们,来到教室,当电铃响了,所有的小朋友很兴奋,因为他刚好学完可以派上用场,统统举手对老师说我要接待客人,僵持不下,六个小孩都排在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突然那一位阿姨按了电铃,门口打开了,六个孩子异口同声,鞠了一个躬,阿姨好,这个阿姨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说道:受宠若惊,这一辈子从来没这么被礼遇过,她一边走一边说,假如我们下一代都像这样,都是这样的小孩,那太有希望了。一进门,小孩帮阿姨放拖鞋,拖鞋怎么放?处处留心皆学问,人的细心、人的观察力、人的体恤能力都在生活当中练出来。我们跟孩子讲道:客人要走进来,你鞋子放在他马上可以穿上的方向,假如你放反了方向,客人还要弯下腰来再把鞋子放过来,这样就没有替人著想。仁爱之心在哪?在一举手一投足。鞋子怎么放。再来,客人进来了,马上先说阿姨你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就请阿姨先坐,然后他去倒水。倒完了水,阿姨请喝水,我去叫我母亲。就让每一个小孩,一个当客人,一个当接待的,让他们这样重复演练,他就很熟悉了,这是可以用表演的方法。

  另外在送客的礼仪,我们也曾经操作过,我让两个学生,一个当客人,一个当主人,当他把客人送出门,然后主人就说再见,然后马上把门怎么样?关起来。关完门之后再把门打开,然后把客人叫进来,说刚刚他跟你说再见,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他说恨不得我赶快走,失礼了。现在孩子有没有干这种事?好好,再见再见,继续看他的电视,别吵我、别吵我,就很无礼。我们就跟孩子问道,那应该怎么样送客比较恰当?其实智慧人都本有,你引导孩子让他细细去想,他都会设身处地的。很多孩子就会说到了,我们送他到电梯口再下去,当他真正这样送的时候,朋友感受到他这一份友谊,他自己也很欢喜。人的一种人情,一种人与人的关怀,人与人的体贴,就在这礼仪当中在加深加厚。

  我们来想想,现在的小孩能不能写出李白那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朋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友谊写得出来吗?我记得我那次回台南来讲弟子规讲了十天,我的结拜大哥在台中知道我回来,特地百忙当中下来看我,还听我讲了一天课,听完之后,我要送他,他坚持要步行到火车站,他说他有一个习惯,到一个地方就喜欢看看这里的风土民情,那我也陪著他差不多走了二十分钟我才往回走,等我目送他一步一步离开我的视线,就感受到相处的这多年之来,这一位兄弟的内心时时都相信我这个小老弟以后一定会有出息,我这个小老弟一定能做出些事情来,他这一份心意我能不能感觉到?可以。我们感念在生命当中时时祝福我们、成就我们的亲友,当他们离去的时候我们都有那一份不舍、那一份珍惜。

  我到澳洲净宗学院去上课,师长真正在澳洲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到世界弘法。只要师长在净宗学院,晚上都会讲课,讲完课我们站在教室外等老师走出来,出来以后,师长就往他的寮房走去。有一些同学看师长走过去了,他们就离开了,我在那里都在享受美好的滋味,什么滋味?「过犹待,百步余」。在目送师长离开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再回想这几年来多亏了老师的教诲,今天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都在勉怀老师的恩德。当然我们这么做就会引来人家好奇的眼光,就会问我,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落实弟子规「过犹待,百步余」。做到弟子规每一句的滋味,确确实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来过没几天就有一群人在「过犹待,百步余」。

  在这几年来,尤其在大陆这一年多,我们人生地不熟,处处都是靠朋友,靠这一些当地的人民给我们照顾,纵使他们常常都以老师尊称我,我还是很不敢当,念念都想著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起来。当我们常常讨论到差不多十一点,一起坐计程车回家,那他们一定先送我回去,送到我住的地方之后,他们再陆续依每一个人的路线下车,那时候我很感谢大家,我还是做「过犹待,百步余」。刚好有一次有一个老师在关门的时候没有很注意,她的长裙就落在车门之外在那里拖地,我看到了,一进家门赶快跟她打一通电话,她接起来,我说你的裙子已经露在马路上了。她就赶快把它拉起来,突然会想蔡老师为什么知道?因为「过犹待,百步余」。我们的这一份恭敬之心,他人是很容易感觉得到,「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生在讨论,送到电梯,送到楼梯口,送到看不到的地方,他们都会有很多感受、想法,当大家一起讲出来都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切磋,这是我们结合生活来开解。再来也结合机会教育点,有一个孩子,他快生日了,就一直跟他母亲说要买东买西的,他的妈妈很聪明,打了一通电话给老师,他的老师隔天早上就说道,诸位小朋友,今天老师坐公车来的时候,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小朋友一直在那里吵,吵说妈,我生日了,你要给我买东西,要带我去吃什么,要买蛋糕。诸位小朋友,这个小朋友这么做对不对?当然大家都说不对。应该怎么做才对?老师有没有教过你们,生产是母亲受难日,就开始复习一下。所有的同学、小朋友就说应该多帮妈妈做家事,要提升德行,不要让父母担心。这个小朋友一听会不会惭愧?当然会,因为其他的小朋友都回答得慷慨激昂,好像他很差劲一样,这就是抓住机会教育点。后来这个孩子没有要东西,还跟他妈妈说,妈妈,我生日送你一个礼物,就是以后我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这个方法又跟生活、又跟机会、又跟亲师配合,都有用上去,这是机会教育点。

  我刚好把学生的生日搜集了一下,每一个月都有个三四个学生生日,除了把孝道教给他们以外,因为生日也给他们祝福,我就发给每一个学生,比方三个同学生日,我就发三张小纸条,让每一个人来肯定这三位同学,也给他们祝福。我在黑板上写了两行字,「狗眼看人低,慧眼识英雄」,好,那你们现在是能看得到别人的优点,还是看得到别人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写。你看学生会选哪一个?很多学生在那里绞尽脑汁,就是看不到别人一个优点,所以欣赏别人容不容易?没练习还练不出来。有一个妈妈就走过来跟我说,她说我儿子尽看我的缺点,其实这个家长常常去挑老师的毛病,上行下效。在学校当中让见贤思齐成为风气,在家庭当中亦如是,我们也要不吝啬的去肯定小孩,肯定另一半,肯定家人,就互相欣赏。我这么一写完,他们就开始动笔给生日的同学祝福,训练他们去见贤思齐。而当这几十张肯定的纸条传到了这一个同学的手上,对他有没有影响?当他一张一张翻过去,他的自信心不断的在上升,他会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同学的肯定。这几十张称赞的纸条会留多久?他会把它拿著放在他的抽屉,时不时就拿起来再怎么样?再翻一下,自我肯定。这个是我们刚好掌握小孩生日的机会,引导同学互相肯定、互相赞叹,这是生活的结合,机会的教育。

  再来,建立共通语言。当弟子规都烂熟於学生还有孩子的心中,常常机会点出来我们就可以把经句提起来。有一个小女孩哭哭啼啼去找她妈妈,她妈妈一看,怎么哭成这样?就问她,你哭什么?她说妈,姐姐骂我。很多家长一听姐姐骂,随口就说,姐姐,你怎么可以乱骂人?有没有这种情况?不能说大的永远是错的,那不对,那就没有道理了,不公平,我们要循著理智、循著道理处理孩子的行为。妈妈不疾不徐问她的小女儿,那姐姐为什么骂你?她说因为我玩她的玩具没有经过她同意,所以姐姐骂我。那是她有错在先。接著妈妈就说了,「用人物」,小女孩说「须明求」,妈妈说「倘不问」,她说「即为偷」,结果她一说完哭得更厉害,然后一边哭一边说妈,我不要当小偷。这个就是什么?共通语言,很好用。

  当孩子拖拖拉拉了,爸爸可以提醒,比方妈妈命令他,他都拖拖拉拉,这时候爸爸可以提醒他,「父母命,行勿懒」。有一个孩子早上叫不醒,叫半天,他妈妈突然想到儿子说他要学弟子规,要好好落实,突然在他的床前就说了「朝起早」,儿子说「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他自己就爬起来。有一个小女孩才四五岁,跟著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婶婶一起吃饭,她就跟她母亲说,妈,我要吃玉米。她的妈妈拿起来扒成两半,正准备要拿给她女儿,突然想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怎么可以先给孩子?她就刹车,拿给外公,拿给外婆,拿给舅舅,统统都分完了,最后一块放在她女儿的碗上。她女儿突然跳起来,暴跳如雷,为什么我是最后一块?你看小公主凶不凶?凶。她的妈妈不疾不徐说了,「或饮食,或坐走」,她女儿说「长者先,幼者后」,突然想一想,对,就服气了。建立这个共通语言。

  教弟子规、教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所在,要能做到以身作则,这不只孝,任何一句教诲亦如是。我们从孝当中来感受一下,有一个老师三十五岁,她当初还没学弟子规,修行也有多年,那时候深圳的老师通知说蔡老师要讲弟子规,她心里想弟子规有什么好教的,我的善根这么深厚,是不是?读《无量寿经》都会掉眼泪,「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你看善根深厚有没有?叫大乘根性,弟子规有什么好学的?教小孩。不过还好,她还是来听了第一堂课。我在深圳上那一堂课,明显感觉她们边听表情变化很大,愈听愈惊讶,弟子规还可以这么讲!这个老师听了几节课以后也曾经跟我提到,她说本来觉得自己善根深厚,学了弟子规觉得什么都没做好。是觉得善根深厚好,还是觉得什么都没做到好?前者好还是后者好?人要活得明白。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这个叫开悟了。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这一句话要时时提起才得受用。

  刚好五月一号到七号她们放假,回到家里又遇上她生日,搬了三个椅子,请她爸爸,请她妈妈,还有请她外婆上座,她母亲比较敏感,觉得气氛诡异,就问她,你到底要干嘛?这位老师说,妈,你就坐下。接著她就跟三位长辈说道,三十多年来让你们操了很多心,我没有做好女儿的角色,因为现在有在学弟子规,我要好好尽孝道,从此我要当一个孝女。今天是我生日,也是母亲受难日,我要跟你们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给她父母跪拜,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掉下来。诸位朋友,母亲流的是什么泪?母亲的付出丝毫不求回馈,她的泪是欣慰到子女终於懂得她的用心。我们才这么一点懂得母亲的用心,母亲就这么感动。这位老师第二拜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就走到她先生的身旁开始帮她先生按摩。什么力量让这个孩子走到父亲旁边帮他按摩?有没有人叫他来,过来帮爸爸按摩?什么力量?德行的力量,那种力量很强,让她儿子觉得妈妈在那里感谢母亲的恩德,他不做些什么事,怪怪的。当天晚上这位老师跟她先生还有孩子回到家里,她儿子一进门就说了,他说爸爸妈妈,我明年生日也要拜你们两个。好不好教?以身作则。

  有一位长者六十多岁了,她得了癌症,接受了九次化疗,觉得身体快不行了,打了一通电话给她日本的儿子,儿子了解到母亲的严重性,当场把发展到颠峰的事业二话不说全收掉了,赶回来亲自侍奉母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母亲本来是觉得已经快不久人世了,儿子的孝心让她的病情快速好转,「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个药是儿子亲手端的都有加持力。那时候这位长者在谈话,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可以去爬名山宝刹了,状态很好。为什么她的儿子这么孝顺?这是结果,我们把原因找到,他的外婆,就是他妈妈的母亲,从小他的外婆就守寡,他的外婆很年轻就守寡了,照顾几个小孩含辛茹苦,又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到年老了,精神异常,她几个孩子看到母亲病成这样,商量好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住,都在附近一起轮流照顾母亲,本来的事业都先放下,合力来尽孝道。他的外婆足足病了二十多年,她的孩子都是无怨无悔照顾,二十多年以后病好了,她的外婆现在九十几岁还可以煮饭,还可以洗衣服。他的母亲尽到了孝道,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都看在眼里,当然他母亲真正出状况了,他那份孝心绝对是相当的坚定,这是以身作则,好。

  那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些方法当然不完全,这里有很多教育界的前辈,我们也很欢迎大家把宝贵的经验一起来分享,可以寄到我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我们让更多的老师有更多的切磋,把每一个人的经验都积累起来,造福於更多有心的老师。

  这是我们讲到长善,长孩子的善,其中讲到孝道,其他的善行也应该不断去引导,不断去成就小孩。除了长善重要以外,另外也要针对孩子的坏习惯加以导正,就是救失的工作。当老师也好,当父母也好,也像医生一样在治病,治他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妈妈,她的孩子行为偏颇,到一个教育专家那里去询问,当这位专家听完她孩子目前的情况,就对著这位妈妈说道:你的孩子第一次绑鞋带笨手笨脚,你是不是以后都买不用绑鞋带的鞋子给他穿?这位妈妈情绪有点沮丧,点点头。接著又说,你的孩子第一次在那里洗汤匙、洗碗,弄得全身湿透了,你从此以后就不让他洗碗,都你帮他洗了,这位妈妈说对。接著又说道:你的孩子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整理半天整理不好,你就亲手帮他整理了,这位妈妈瞪大眼睛说道:是。接著专家又说,你的孩子第一份工作是你透过关系帮他找的,这个妈妈站起来说你怎么知道?如是果,如是因,可以推得出来。这位妈妈接著说,那我以后怎么办?专家说,以后你儿子生病了,你就带他去看病;你儿子欠个房子,你就帮他买栋房子,这样就解决了。能不能解决?事出必有因。所有孩子的坏习惯我们要从根源去切断,而不是在那里干著急。

  我接触很多家长,他们到中心来,一进门就劈里啪啦开始讲,我儿子哪里不好、哪里不好、哪里不好,等到了我办公室,我先请他坐,我说你讲了这么多话一定很口渴,我去帮你倒杯水。帮他倒了杯水让他喝了一口,我就看著他说,你的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的孩子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就把他讲到孩子的坏习惯重新再问他一次,只是后面那一句是「原因出在哪?」家长的表情也是很惊讶,我们又要视思明,什么意思?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怎么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起把原因找出来,救失,好。

  现在孩子有哪一些过失要赶快导正?你们怎么这么木讷?「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来,哪一些过失?无礼。就把刚刚接待客人的礼仪,看到客人怎么打招呼,然后怎么接电话,怎么送客,都一点一滴让他去练习、去落实,就不会无礼了,这个一定要教。这个礼不教,日积月累下来就没有办法教了,因为礼不长一定长傲慢。我跟家长说要教礼貌,他们说现在的孩子哪还有礼貌?看到你能对你笑一笑就怎么样?就不错了,算很给你面子了,这个想法都是不对的。对的态度一定要赶快教,不然到时候你就教不了。这是无礼。

  因为家长对礼貌的认知不够,重视不够。有一个家长听我讲了卢叔叔那个故事,我只鞠了一个躬,卢叔叔你好,隔天就两个多小时对我耳提面命。而且卢叔叔去当人家的顾问,一个月跟他谈四次,一次三个小时,十二个小时,企业界会给他差不多十万块,所以听他一个小时要快一万块钱。诸位朋友,你知道我赚了多少万了吗?这么一讲,现在的家长最现实,本来不问好的小孩,隔天突然就跟他老师说老师早上好,那老师吓一跳,这个老师心里想,昨天他们家里钢琴不弹,毛笔不写了,干啥?开始在那里练鞠躬,不知道鞠了多少次,练出来的。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为人处事。

  来,再来,找藉口,掩过饰非。再来,自私、没有耐性,这个都没有标准答案的,要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体悟。再来,没责任心,看电视都看很久,这个在古代四个最重要的提醒,骄奢YIN逸不可长,这个叫YIN,YIN就是沈溺在一个东西上无法自拔,不单是指女色而已,所有的玩乐他一接触就整个人就好像失了魂一样。现在有很多孩子走进网咖,走著进去,怎么样?抬出来,不眠不休到最后身体都垮掉了,这很严重。来,懒惰,我们来列十大罪状。第八,没体力,偏食,现在的体力有够差的。

  我第一年在龙肚教,那些孩子体力有够好,第二年在城市里面教,我说这两班学生来跑步那真是会输得凄凄惨惨,他们体力太差了,就是缺乏锻炼。很懒惰了体力怎么会好?大便他又没有扛过,像我爸爸都有扛过,真是幸福。什么是真的幸福?苦尽甘来叫幸福。我都跟我爸爸说,你都比我好命,他都吓一跳,我说真的,你看你从小这么多的磨炼,现在都六十几岁了,看起来这么年轻,害我跟你走出去都变你兄弟了。然后跟我父亲出去一些风景地方走一走,我前面都说,爸,让我来,我来开,开了一二个小时,我爸爸在那里,你累了吗?你累了吗?害我很没面子。突然我爸说,来,让我开一下,我爸爸一坐上去就从头又开到尾了,我的体力比我爸爸还差,确实是祸福相倚。

  来,再来第九,浪费、顶嘴、无礼。这几条不离「骄奢YIN逸」,无礼是傲慢。懒惰、奢侈,奢。他很爱钱,因为谁很爱钱?我们把这些来思考一下,没有责任心是结果,原因在哪?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你有没有看一个小孩生出来,一二岁说啊,我好懒惰,我不想动了,这样的孩子你有没有看过?赶快去看医生,有病。哪有人小时候就懒惰的,不可能。为什么到最后教成懒惰?家长的问题。好,我们下午来上一个重要的课程,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怎么样让我们自己搞明白,进一步去落实在家庭、在教学当中。这个就别擦了,我们下午从这里开始讲。好,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