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


   日期:2010/8/2 17: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7/2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1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老师好!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就个人在这六七年来接触中国文化,以及教学过程当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与诸位朋友做一个交流,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对人生、对家庭,以至於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利益,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因为我个人也是在二十多岁才正式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诲,在还没有得到良师指路,对文化的认知相当有限,甚至於还有恐惧感,觉得自己一定学不好。人生的路都不会白走,只要我们冷静下来,把走过的路好好检视一下,好好反思一下,将会对我们往后人生再跨出的那一步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不会再重蹈之前的覆辙。不只对自己有益,而且将会对你的家庭、将会对你的亲友、将会对你的学生有人生的启迪。

  我在念初中、念高中的过程,都是在升学主义之下,考试相当多。读了十多年的书,冷静回想一下,到底给了生命什么助益?什么启示?想到每天面对考试,我想起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我考了九十八分,我面对九十八分掉了不少眼泪,因为还差两分一百分。诸位朋友,一个孩子因为差两分一百分而掉眼泪,你可不可以看出来他往后的人生如何?能不能断得出来?不行喔?连两分都这么有得失,那往后的人生一定生活在患得患失当中,不会有真正的豁达。不只自己很计较分数,当同学的分数考得比我还高,我看了觉得很不舒服。当你看到一个学生嫉妒别人的成就比他高,你看他人生以后会不会有大作为?心量狭小。看到同学考得比我低,虽然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内心怎么样?在那里偷笑,这叫幸灾乐祸。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是否是如此在处事做人?假如是这样的态度在处事做人,是否应该修正?这样的成长过程会对他的人格有所扭曲。

  有一对姐妹,在晚上刚好妹妹对姐姐说道,她说:姐姐,今天我的同学问我一题数学怎么做,我没有告诉他,我不想告诉他。这个姐姐就说了,她说:妹妹,假如是我,我会告诉他,而且我会把错的答案告诉他。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他的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这都是真实的故事),刚好有一天他的爷爷去世了,没法到学校读书。那天刚好考数学,所有的同学看到他没有到校,很好奇,因为要考试了,就问老师说:这位数学最好的同学为什么今天没来考?老师就说:他的爷爷去世,不能来考试。他的爷爷是在大学里面教数学,当老师讲出了这一件事情,全班的同学喊出了一句话,叫死得好。诸位朋友,假如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你看他们的人生、他们的社会会是什么样的模样?这样的孩子现在在哪?不在故事当中,而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身旁,我们要注意观察。我们不希望这样的孩子愈来愈多,我们不单是担心他往后对人都是自私自利,因为当一个人自私自利对待他人的时候,事实上他一点都不会快乐,他会很痛苦,他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这两个字是一种内在的感受,我们几十年人生当中,您感受到幸福了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假如我们都感受不到幸福,请问我们现在在教下一代的人生态度能否引领他们走向幸福?诸位朋友,你觉得你的人生很幸福的举手?好,你们都有中国人的美德,叫谦虚,都不好意思举手。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复杂,但是几个人真的静下来思考过?幸福的人生来自於思想观念的正确、健康,才会走出幸福的人生,我们人生当中这些思想观念是否已经正确了?

  有一个朋友,他们家是做古琴的,第一年做了几十把古琴,后来连一台都没有卖出去,我当然很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他接著说,因为这几十把古琴都是用同一支尺做出来,他们觉得这支尺铁定是直的,太信任这把尺了,但是这把尺却是歪的,所以全盘皆输,那一年连一台都没卖出去。而我们心中也有一把尺,一把做人处事的尺,我们很可能很坚信我这把尺是绝对正确的,不会歪,但是我们要冷静想想几十年来走出来的人生,是不是真正合乎做人的分寸?真正合乎幸福的轨迹?

  像我这样的年纪,尤其女孩子的话,父母一定会催她什么事情?赶快结婚,像我也被催过。年轻人一被催,用什么态度?觉得很烦,然后把家庭的气氛搞得很僵,自己又没好处,家人又没好处,这种事要不要干?这叫理智。理智就是能利人利己叫理智,损人又不利己,这叫意气用事。像我被我爷爷催的时候,我就跟我爷爷讲,我说爷爷。因为那时候我爷爷看到我都没找对象,每次我走进来,他就对我摇摇头,唉!有时候不讲话比讲话还要怎么样?让人家难受。我爷爷就拼命在那里摇摇头,对我好像百般无奈。人生任何事情来,你要全然去面对,不要退缩。我就走到我爷爷面前很认真的看著他,我说:爷爷,我每天都很认真找。他说:真的吗?然后我又接著跟他说,我说:我一定要认真找,因为娶一个好的太太会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太太,家族会败三代。我爷爷说:喔,对对对对。假如我找到不好的那家族要败三代,我怎么可以不谨慎?你看有没有道理?我爷爷也觉得很有道理,以后他就不催我了。要善巧去应对,不要人家往你背后一推,你一来是情绪很不好,二来就说:好吧,你叫我跳我就跳,咚。当你意气顺著长辈的意思去做某件事情,你自己都没准备好,结果是什么?结果会产生更多的烦恼。

  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要踏对。心里都还没准备好当一个好先生、好太太、好爸爸、好妈妈,你就马上去结婚,接一个自己还没有能力去应对的情境,《中庸》提到「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要有预备,要做好准备。很多父母催著女儿:你赶快嫁。突然她的女儿看著她母亲:妈,你都不幸福还叫我嫁!哇,她女儿这句话出来,她妈妈忽然陷入沈思,对哦,我都不幸福了还叫她嫁。沈思了三十秒钟,那三十秒叫理智,三十秒之后又没理智了,反正你就是赶快嫁就对了。为什么叫孩子反正赶快嫁就对了?是希望她幸福,还是另有目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还是面子重要?因为女儿在家里没嫁出去,每天又有亲朋好友来问,所以压力很大。人生被这个面子有时候害死了,会做出很多错误的决定。我们应该透过人生的经验,不要再让下一代继续错误下去,要把夫妇相处的智慧传递给他,要把经营家庭的正确态度好好引导他,这些功夫要先做。

  当孩子都有这么健康、这么理智的态度,他的智慧每天在增长,当他的素质、他的水平愈来愈高,他找的对象就愈来愈好。假如今天我们教出一个孩子,是把《弟子规》都能够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当中,这样的女儿会不会嫁不出去?绝对有很多人来排队。现在要找媳妇真的也不容易,要找女婿也不容易,真的把《弟子规》都做到了,不用他去找了,他的亲戚朋友、他的同事都在帮他找对象,他只要坐在那里冷静慢慢去挑选就好了。这个学问是我在《论语》里面体会到的,《论语》「为政第二」里面有一句教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极星很有德行,听说北极星是忉利天王(就是玉皇大帝)住的地方。它表的是有德,自然「德不孤,必有邻」,所有的星星都到它的旁边来陪衬。当你很有德行,善人都会聚集到身旁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你把自己擦亮,就会有很多好的人、好的因缘会聚集过来。这是我们刚刚提到从我们自己的人生去省思,让这些宝贵的经验智慧能造福后代子孙。

  而我自己求学的过程,在升学主义之下,自己的心量愈来愈狭窄。在接触了圣贤的教诲之后,我们非常明白一个人的福分是靠自己去积累的。人有福气,人生会走得很顺利;人没有福分,处处障碍。而福分靠心耕,福田心耕。

  我这二十多年来走得并不顺利,大学联考也考得不好。连学历都是福分之一,你有那个福分就可以读得很高;没有那个福分,障碍很多。在大学联考前一天,这个患得患失的心又起作用,睡不著觉。你的孩子会不会这样?假如会,要赶快把这个性格转化掉,这对他的人生会形成很多障碍。睡不著,明天又要大学联考,我的姑丈在医院上班,所以他让我姑姑拿了两颗镇定剂给我吃。晚上翻来覆去睡不著,吃了第一颗镇定剂,到了二三点,眼睛还是瞪得很大,我妈妈又把第二颗镇定剂给我吃,一觉未眠。早上还全家出动,爸爸妈妈、两个姐姐都去陪我考试。记得在高中联考还有大学联考,我的姐姐她们都陪我去,都出现了一个情景,我同学的妈妈走过来对我两个姐姐说道:哇,怎么有这么好的妹妹都陪哥哥来考试。你看我在年轻的时候看起来就很苍老,为什么?知不知道?内心不健康,很多忧虑,所谓忧能使人老。所以我现在很高兴听到大家一看到我说:喔,你比电视看起来还年轻。因为我之前都老起来先放著了。

  没有正确的思想,那时我去念大学,大学生那时候很流行跟其他学校女同学联谊,那时候也不知道要用众星拱月的方法,还没有智慧,所以向外攀求。我就问这些女性的朋友,刚好一起出去,我问她们说:你猜我是几年次的?人有时候都是自取其辱。她们很严肃对我讲:你应该是五十七年次的。我六十二,她猜我五十七,我皱著眉头,她们说:是不是猜得太年轻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确确实实会表现在脸上。

  第一天大学联考,前一晚没有睡,突然在考国文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药确实有效,昏昏沈沈做完了第一科国文,果然很有效果,没有考及格。大学联考也不是很顺利。人生从十多岁走到二十多岁很多的坎坷,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心量狭窄没有福报,处处得不到助力。

  反而接触了圣贤教诲,孟子教诲我们「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民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他的存心。同样每一个人每天都在行走,都在穿衣吃饭,外面的行为看起来没有两样,但是存心不一样,福分也不一样。当君子走在路上,他会时时提醒自己「举步常看虫蚁」,他时时在仁慈的对待万物,他的福分就在一步一步当中积累了。我们心里非常的焦躁,每天患得患失在追逐名利,有时候走路太匆忙,下雨天也没注意到,一踩下去,一只蜗牛就被我们什么?踩死了。可能那里有一窝蚂蚁,我们一下就把它踏下去,甚至於踏完以后不只不会可怜它们,还会骂它一口:害我踩到,差点滑倒。同样走路,积累的福分不一样。同样吃一碗饭,君子是晓得要吃以前都要感谢父母生我、养我、教我,感谢老师教我、训我,感谢同学陪我一起成长,感谢农夫的辛勤耕作,及所有付出的人。他吃饭的时候也在积累福分。假如另外的人他吃饭他还会在那里嫌东嫌西,煮得这么难吃,挑三拣四,却不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所以人的行为大半相同,真正的不同就在起心动念之中。

  转了一个念头,开始学习君子的存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从自私转到以仁存心、以礼存心,用仁心、恭敬心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爱人敬人。当我们开始爱人敬人,慢慢突然发现生命起了变化,因为爱人之后,所回回来的是人恒爱之;恭敬对待他人,所回回来的结果是人恒敬之。人生的变化就在一念之间,从很没有福气,现在比较有福气了,而这份恭敬的心所招来的人生境界非常的美好。真理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印证,信解行证是一个过程,而当你证了以后又重新回回来,更深的信,更深的解,更深的行,更深的证。它是一个循环,都随著你自己人生的体验而加深加广。

  我记得我到海口一个多月以后,打电话给一些亲朋好友,他们都会很著急的问我一句话,他说:你在那里过得好吗?非常的关心。我给朋友说道:我用三句话来回答,第一句话是「德不孤,必有邻」。诸位朋友,假如现在把你丢在海口,一个人,你敢不敢?丢在古代所谓蛮荒之地,不过现在也很热闹了,你敢不敢?这就考验你对真理的信心,你假如相信「德不孤,必有邻」,那只要我们懂得对这一片土地付出,对这里的人群付出,很快的就会得到人爱,就会得到人敬。第一句是「德不孤,必有邻」,第二句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常常希求美好的境界,美好的境界是一个结果,有果必有因,时时种下对的因就能感得好的果,不然只是在那里欣羡,羡慕别人的份而已。在《论语》里面提到「君子敬而无失」,对人很尊敬不会无礼,不会犯过失。「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处处会替人著想,给人方便。「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就能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只要时时观照自己的态度有没有恭敬存心,有没有时时替人著想,真的有做到,纵使你到了蛮夷之邦,都能变得很有人缘。当然我不是叫你们去非洲,这些做人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

  一个多月过程,我都是一个人住,自己去买水果,买菜来煮饭,从小都没煮过饭,到了一把年纪才来学,不过也很有意义。因为在煮饭当中,在拖地当中,人生会有所体悟,一边拖地、洗碗,突然会想起一首很熟悉的歌曲,叫世上只有妈妈好。习劳知感恩,人生没有去做过,事非经过不知难。每天你走进家里面都是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看到的是一个结果,却不知这个结果的背后,每一个整齐清洁的家具背后都有著母亲的爱心,母亲的细心,等自己真正料理家务才知道不容易。一个人到了离家遥远的地方,几个月再回来,我相信他叫那一句「妈」,都会怎么样?味道都不一样,都会愈来愈亲。所以让孩子多去历炼不是坏事。

  一个多月以后,我就没有再煮过饭了,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尽心尽力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告诉他们,分享给他们,我们是一文不取,我们这份真诚很快的他们就能感受到。一个月过后,我讲完课下来,走进厨房都会看到很多的菜、很多的水果,也不知道是谁拿来的。为什么他拿水果来不告诉你?诸位朋友,为什么?你看人心厚道,他拿来告诉你,怕你心里有什么?有负担。你都给我拿东西来,这样多不好意思。怕我们心里有这些负担,他不愿意让你知道。他为什么做到这么彻底?因为我们的付出也是完全什么?不求回报。你完全不求回报,对方也是同样的心境与我们交往。

  当我看到那些水果蔬菜,突然想起新加坡有一位女士,许哲女士,一0六岁。我在看到对她的介绍,看到她照顾几十个老人,我的内心很感动,她那种胸怀,把天下人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确实是普天之下没有一个她不爱的人。我还拿到很多同学朋友聚会的地方,我放给大家看,大家看完,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有些人从头到尾在那里笑,为什么笑?我们要视思明,看别人笑,了解到他在看这个影片的时候非常的痛快,他觉得做人就要这样才有味道。看著许哲处事待人,他非常的欢喜。有些人看的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所以那个录相带放下来,有人哭,有人笑。哭的是感动,原来还有人能把人的品德做到这么极处,触动了他的仁慈之心,触动了他的悲心,所以他一直在掉眼泪。还有人从头到尾看的时候眉头深锁,为什么眉头深锁?很可能觉得她这样做是不错,但是我好像不行,我好像不能,给自己设下很多的立场,有点羡慕她,又觉得自己做不到,所以边看边沈思。

  在介绍许哲女士的影片当中有一幕,是许哲女士打开冰箱说道,她说:我从来没买菜,但是冰箱里的菜都是满的。那时候我听只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当我到了海口,当我看到厨房里有很多的菜,我突然明白了,这些送菜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许哲女士的付出,连一丝一毫的所求都没有,所以送给她菜的人也希望没有一丝一毫的所求,不希望给她任何心里上的负担。你看人与人假如这样相交往,那是什么世界?大同世界不远,只在我们的存心,体会到这点,我的内心也相当欢喜,对於「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心更加坚定。

  我们对於经典里面每一句教诲,我们的信心到底到哪里,自己要勘验一下。信心不足,真的境界来的时候,四书五经的教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很可能在那个当下统统是自己的烦恼习气现前。学问到哪,往往都是在遇境界的时候才看得出来。从自己的人生去印证,你对人付出,得到他人的关爱。

  而我生命应该是不长寿的人,诸位看得出来吧?因为在念书过程心量狭小,与天道相违。我的手纹在生命线当中断了好几截,杨老师在我第一次到她们家,在闲谈当中看了一下我的手,她看完以后,本来想给我介绍女朋友,都不敢给我介绍了。因为一看,哇,这个年轻人命不长。到杨老师家,那时候我刚好三十岁,二十九、三十,那段时间身体觉得很虚弱,常常很疲惫,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时间到了。当然我们学圣贤的不怕死,因为了解生死是虚妄的,就好像一件衣服坏了,坏了要怎么办?再换一件。这种生死的态度,你什么时候教下一代?一个人不怕死,他所展现出来的人生格局态度跟怕死一不一样?那差很多。

  我会跟我的学生讲到生死问题,我就问他们,今天你有一台脚踏车,脚踏车坏掉了怎么办?当然有时候你问学生,他的回答都会出乎你意外,你要随时能够接变化球。他们会说赶快去修理,对,他讲得有道理,赶快去修理,就好像人生病了去看医生。假如这台脚踏车已经坏到不能再修理了,怎么办?那就换一台。你会不会把这一台坏掉的脚踏车每天又扛在肩上走路?不可能。所以这个机器坏掉了就再换一个新的机器,但是你要去换一个新的机器的时候,你要有慧眼,你要能看得出来这台脚踏车好还是不好,你假如没有智慧就会换到一台很差的脚踏车,就很难骑。你没有智慧,你下一辈子就抉择到不好的人生、不好的际遇。所以要有智慧去选择。

  我就会跟学生沟通,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一位长者跟我说,人生有三大关:情关、钱关、生死关,这三关不好过。一位长者跟我们讲这样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这个因缘,不能只把它抄下来,「哇,这句话真好」,要拿来成就自己的人生。诸位朋友,这三关你几过了几关?假如这三关你现在都已经过了,保证你往后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障碍。什么时候要把这三关过了?当下提升智慧,三关就跨过去。情关什么时候教孩子如何跨过去?等到他快闹离婚了,你再来教他吗?钱关,贪心、患得患失,什么时候教他跨过去?从小要教,这些对人生重要的思想观念都要赶快扎根。

  因为不怕死,所以也没有很烦恼。我记得那时候开车从台中开回高雄开到睡著了,真的睡著了,是很努力不想睡著,可是还是睡著。刚好压到高速公路,路两旁都会有凸出来圆圆会反光的设备,一压到以后,突然惊醒,恍若隔世。假如没醒起来,不堪设想。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每次我要开长途回去,杨老师沿途要给我打好几通电话,一接起电话来,「你有没有睡著?」她很担心。刚好有一次我回去参加道证法师主法全台湾省大放生,十多台货车在台南的港口放生,那一次放生完,我本来在咳嗽,回来就不咳了,回来之后就去台中教书,教一个班级教了一个学期。放完生以后,这种情况就改善。

  人如何求得健康长寿?真理要靠自己去印证,无畏布施才得健康长寿。我们放生,让这些生灵免於痛苦。我们弘扬圣贤教诲,让每一个人能有智慧面对他的人生,让他不会走在黑暗、走在恐惧之中,让他内心这一份恐惧除去,不只他除去了,也让往后他的世代子孙也免於对人生迷惑的恐慌。所以当我们在弘扬圣教,是做到了彻底的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大家看到我都很紧张,说:蔡老师,你怎么瘦成这样?我就告诉他:因为我德行不好,又希望人家觉得我德行很好,看起来比较有仙风道骨。我们对真理要有信心,一个人吃素,七年是一个循环,会调整。人常常都想立竿见影,这个态度不好。想立竿见影,你常常就在那里患得患失,怎么反应这么慢?心里又很焦急,焦急之后又没有办法全心全意依教奉行,照著圣贤去做。刚好我吃素差不多也第七个年头,在调整。你看我前几天每一天上五个小时的课上了六天,现在是第二期,精神好不好?也挺好,要有信心。

  我在大陆讲课已经一年多的时间,回想起去年七月底,刚好一年,那时候是讲到全身流冷汗,冒冷汗。那些老师说:蔡老师,你不能再撑了,明天别上课了。我就睡了一天,真的好像昏死过去了。我们一同弘扬文化的老师,他们跟我开玩笑,他说蔡老师在该生病的时候就会生病,因为那一次我倒下去之后,好几个老师就跳出来把课程都扛下来,结果他们快速成长,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这是前一年的状况,事隔一年,我的身体是愈来愈好。对於圣贤教诲我们要有十足的信心。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