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8


   日期:2010/8/3 9: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5/7/26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8

  诸位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提到买一台车子可以快乐多久?也可以发现很多小男孩最喜欢的是什么?小汽车,他人生努力的方向很可能就是要买一些昂贵的名牌轿车。有没有现在看到小孩他是很喜欢圣贤,常常拿著《德育故事》到处走的,有没有?看不到了。有一个孩子他在海口读书,读了经典,受圣贤教育也有两年多的时间,那天刚好海口举行防空演练,当响起防空演习的声音,他们的老师对著学生讲到,现在拿你最需要的东西去做防空演练,不需要的东西不用带。很多孩子拿了水,拿了一些可能会用到的东西,就要离开了。还有一些小孩大包小包都拿,看孩子做出这样的动作也可以了解这个小孩没有安全感,遇到紧急状况手忙脚乱。

  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拿,跑到柜子前面把抽屉打开,拿出了一幅已经裱好的孔子像,对著他的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先拿吧?一个孩子在情急之下什么都没想到,想到孔子像。他的老师看到这一幕眼泪当场都掉下来,他的老师觉得教这个孩子真是没白教。当在这样的情境之下他都能想到孔子像,在他往后的人生当中他必然能记住孔老夫子给他的教诲,他会依教奉行。当这样的孩子愈多,社会的好榜样就愈显著,社会风气的转化就会愈快速,我们期许我们的下一代就是这些好榜样其中的一员,定位很重要。

  我们家长对人生的定位直接影响孩子的胸襟气度。我都常常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人生走成什么样的格局?很多家长都说我也不希望他有多大的表现,只要他不犯法就好,只要他快乐就好。不犯法就好,这个目标定的怎么样?定的很低。当你把目标定在最低,你会教出什么孩子来?保证你教出来的孩子一定在犯法跟不犯法的水平线晃来晃去,突然有一天噗通,你必须去监狱看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取法乎下,了无所得。教孩子目标要定的高远。除了这位家长应该要定高的目标以外,他又提到希望孩子快乐就好,听起来好像目标不高。诸位朋友,你快乐吗?快乐的举手,请放下。我们都活得不快乐,你怎么教出快乐的孩子?他的思想、价值观念都受我们影响,我们要活出真实的快乐,他们才有美好的人生。什么叫快乐?我们刚刚说的天堂,在天堂里面他们觉得是快乐,他是在追求物质,而欲望是填不满的,欲望就像深渊一样,深不见底。

  常常想到现在的孩子都会觉得替他们很担忧,学校在办户外教学,我都是极力建议他们到山上、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生活,去向大自然学习,虽然我讲得口沫横飞,但是学生选择的地点绝对不是我建议的,他们都要去哪里?都要去儿童乐园,那叫快乐。我带著一群孩子到儿童乐园,看到他们升的高高的,到了几百公尺的高空突然间怎么样?自由落体向下,然后你会听到一阵尖叫声,这叫快乐吗?现在人很可悲,内心很空虚,找刺激,找了刺激好像可以忘却烦恼,暂时想不到,这个叫快乐。其实这跟喝酒有没有两样?暂时麻痹自己,没事,来,干了。借酒消愁愁更愁,等酒醒了更痛苦。那我们要思考一下,孩子的内心为什么需要这些刺激?因为他在生活当中感觉不到乐趣,他在学习当中感觉不到喜悦。

  我们十多年的求学生涯当中,您有感觉很快乐的举手?我相信几乎没有。每天想著要读书、要考试,而读书、考试的东西能不能用在生活当中?用不上。假如学的东西马上用在生活当中,那很有乐趣,就像我们现在学习圣贤教诲,每天都可以用在生活、工作,每天都有成长,都有喜悦。有一次刚好我们教孩子如何接待客人,《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提到,「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现在长辈来到家里面,刚好小孩看到了,小孩正在看电视,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发生?孩子打开他的大嗓门,「妈,有人找你」,这样的情景熟不熟悉?很熟悉。当我们看到孩子这样在嘶吼的当下,你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教育点?还是已经习以为常?

  当我们讲到孩子应该对长者有礼貌,客人来了要问好,要行礼。很多家长就说了:还行礼,能对你笑一下就已经很瞧得起你了,还跟你敬礼,不可能。家长这么说,其实要深思!我们要求孩子要求的这么低,他往后一定非常的无礼,要教。教了一班孩子如何接待客人,刚好中午来了个阿姨,当门铃响了,六个同学都举手,然后说道:老师,我来接待客人。每个人都抢著要接待,因为现学现卖。僵持不下,六个孩子排成一排等著接待一个客人,当这位阿姨站在门口,门打开了,六个孩子同时鞠躬,鞠下去以后异口同声说:阿姨好。这个阿姨站在那里不敢走进门,从来没有接受这么盛情的款待,她说了一句话,我真是受宠若惊,然后接著她又说,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么有礼的话,那我们的社会就很有希望。

  当阿姨走进门之前小孩摆拖鞋,拖鞋怎么摆?诸位朋友,每个礼仪的背后都含有对人的恭敬,都含有为人设想的存心,礼就是给人方便,拖鞋一定摆在客人走进门来马上可以穿上去的方向,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连这点细节都注意到,你的孩子会很细心、会很体贴。你也要告诉他仁慈之心不是挂在嘴上,是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当阿姨走进门了,其中有一个孩子就说道:阿姨,你请坐,我给你倒杯水。阿姨坐了,他赶快去倒杯水:阿姨请喝水,你要找我妈妈吗?你先等一下,我去叫我母亲来。这是接待的礼仪,这个要教。你教的是生活他学的就有趣味。我们现在学的东西都是考试用,孩子很枯燥,内心很烦躁就喜欢找刺激。

  看著孩子玩一个一个游乐器,我在想真的有那么快乐吗?我要感同身受一下,我去挑了一个游戏来玩,是有一个大转盘,然后上面有好几个小圆盘,我们坐在上面任由它糟蹋。我下来以后连路都走不稳,在那里摇摇晃晃,都快吐出来了。这个叫快乐?可怜!孩子不知道大自然的美丽,不知道鸟语花香的乐趣,不知道那一份恬静的美感,感受不到了,也不知道要向树木花草恭谦的学习。你看我们国画当中梅兰竹菊是四君子,古人在大自然遨游当中都是以一颗谦卑的态度,那会处处有悟处。现在孩子都没有这个机会了,他们的乐是苦中作乐。

  买一个上千万的房子,诸位朋友,可以快乐多久?你们都没经验吗?好,你们都是知足常乐,抓住了乐的本质。有位朋友他买了差不多两百坪的别墅,也相当大,买了以后一年可以住几次?住个二三次,因为贷款要还个十多年,他拼命赚钱,找了两个仆人帮他看房子,他一年住二三次,这个佣人一年住多少次?住三百六十五天,谁比较有福报?他在那里睡著高广大床,你在那里半夜辛苦的工作,谁有福报,值得冷静下来思考!

  人为什么要买豪华的别墅?很多时候不是为了住,是很怕跟朋友在吃饭的时候人家在那里说到我在哪里买了一栋别墅,在哪里又买了一栋,自己虚荣心作祟,好像觉得很没面子。为了这个虚荣心去追求虚幻人生,房子没什么住,我们赚钱付贷款。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个朋友一年光是要维持这个大楼的一些生活开销,必须要花二十多万的人民币,相当於台币八十多万。年轻的时候没有时间住,要赚钱,等到他中晚年,甚至於退休以后,能不能住?没有能力住,你住不了这么贵,那买这栋房子做什么?年轻没有时间住,老了没能力住,闽南话叫「自找麻烦」。这样不快乐,这样不叫天堂,这样是活在虚荣当中,走的是上战场,最后中晚年假如当时候的社会福利还好,还有老人院可以住,住老人院快乐了吗?人的晚年能快乐最重要的要有天伦之乐,要能含饴弄孙。

  那天我们坐飞机从深圳要飞到庐江去,遇到一对老夫妇,这对老夫妇也非常的亲切客气跟我们聊起来,那时候已经是夏天,老奶奶穿著三件衣服,我们说你不热吗?她说不热,因为一件是我媳妇买的,一件是我女儿买的,一件是我儿子买的。你看,她乐在其中,我们感受到她那种天伦的喜悦。当到了目的地,她对我们说现在晚上了,你们可能不方便搭车,我的儿子一定会来,我的孙子也会来,我送你一程。老人家很淳朴、很亲切,我们说不用了,我们有人来接。我们就先拿行李,老人家先走出去,当她走出接待室传来了非常响亮的声音,有孩子叫著「奶奶」,她的儿子带著孙子来接她,这样的人生才叫幸福,这样的晚年才会快乐。

  有一个外国的老太太在她的遗嘱当中写到,我死了以后,请把我的骨灰洒在对面超级市场的屋顶上。为什么?因为她有六个小孩,六个孩子常常到她住的对面超市买东西,但是就是不肯去看看这个老奶奶。你看这个老人家看著自己的家人从门口经过,而不走进来看望她,那是多么大的煎熬,这样的日子很难受。因为我们忽略了对孩子孝道的教育,让孩子不懂得做人,不懂得孝顺父母,我们这样走下来晚年堪忧。住在老人院里我们的名字不见了,因为住太多人,护士记不起来,都叫什么?叫号码,二十六号、七十一号、六十八号。当你变成一个号码,你会不会欢喜?没有尊严。

  而且常常又看到二十七号走了、三十二号走了,我旁边这个走了,每天睡觉都很紧张,哪天轮到我走了。这样的人生没有喜悦,我们不要往这里走,往圣贤人所经营出来的人生方向走。从小让他培福,让他学圣贤教诲,小时候就很懂事,因为明白道理,出社会一定时时想著社会栽培我们,我们应该好好奉献自己的心力去造福,最后福分在晚年享,叫真正的福分。中国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这个有深意,当年少当中福报现前,赚了很多钱,他会觉得不可一世,会觉得都是自己的功劳,到处挥霍,劝言也听不进,中晚年福享尽了,祸就来了。在社会当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企业能够传两代、三代都不多见了。

  培福,从哪里培福?从他的存心,福田靠心耕。有个孩子两岁,去上课,第一堂课回来父母问他你今天学到什么?这个孩子马上回答四个字:孝顺父母。第二次回来,家长还没问他,他马上去端两杯开水给父母喝,父母也知道今天学到什么?时时服务父母、关心父母,「冬则温,夏则凊」,能看到父母的需要。这个孩子才两岁,他已经在做修身的功夫了,而且他这个修身是找到根本,德的本在孝道,他在修身。请问他有没有在齐家?当你的孩子两岁多就懂得帮你倒水,懂得孝敬你,请问你还会对你自己的父母大小声吗?你会很汗颜,孩子两岁多就懂,那我要赶快做他的榜样。这个孩子在齐家。

  我走在大江南北,也算是古代很多的小国,也算是周游列国,山东、安徽、杭州,到处走。在每一站当中我会把这些宝贵的事例讲给在座的人听,他们听了也很感动,他们听了懂得见人善即思齐,这个孩子在做治国的动作。我再拿著这个例子到东南亚、到澳洲、欧洲,明年还要到美国,我把这些例子到天下去讲,这个功劳是谁的?这个孩子假如不表演出来我们没得讲,他有功劳在平天下。诸位朋友,您现在孩子只要落实弟子规,这些宝贵的事例请你发到大方广文化公益网,我帮你的小孩治国、平天下。真的,这些善的例子愈多人心愈感动,愈起而效法。孩子有德行,很小就在培福。

  一般的生涯规划都说要学了能力出了社会,才有利益社会,六十五岁以后又太老了,所以人生的黄金就在这四十年左右。这样的规划,人生价值太短暂。只要他是真有德行,从小就在利益这个社会国家,而且不会到六十五岁就失去他对社会的贡献,他会愈活愈有价值,因为他的智慧会愈来愈增长。晚年有智慧,所有亲朋好友、所有的晚辈都想要亲近他,向他学习,这样的生命从小到老都在发光发热。

  有一个孩子才六岁,他第一次来幼儿园上课,父母把这个孩子在家里的状况稍微介绍了一下,这个孩子有爷爷奶奶、有外公外婆,他的母亲有三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有四个兄弟姐妹,他是第一个诞生的小孩,其他的叔叔、姑姑都还没生小孩,这个小孩是三千宠爱於一身。有一次他的爷爷就说:看到这个孙子就像看到我一样,这个孙子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你们假如打他就是打我。诸位朋友,这个孩子好不好教?难!有一次他吃饭,看了看五六道菜,往后一退,「我不吃了,菜太少了」。菜有没有太少?有没有?有,菜太少。皇帝吃饭,一次几道菜?他是小皇帝,一百道,五六道当然太少。他的爷爷马上过去:孙子,你要吃什么?爷爷马上吩咐去买。爱之足以害之。

  他的父母由於接触圣贤教诲,有警觉性,这个孩子不接回来教不行。帮他找了一间幼儿园,特别重视道德教育。第一天上课妈妈带他去,对著他说:来,跟老师问好。妈妈鞠了一个躬:老师好,来,跟著做。这个孩子头抬的高高的,不做。他的妈妈又示范一次给他看,重复示范了几次以后妈妈心里有一点急,想待会要上班了,算了,下次再说,就离开幼儿园要去上班。诸位朋友,这样好不好?你第一次没把他教会,下次好不好教?更难教,要慎於开始,第一次没教对,往后要花更大的力气。

  他的母亲走到幼儿园门口,觉得不对,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先生报告情况,她的先生当场跟公司请假,赶到幼儿园来,带著他的太太又重新回到教室,把他儿子叫过来:儿子,对老师要有礼貌,这个很重要,爸爸现在示范给你看,如何跟老师问好。说完这个父亲九十度鞠了一个躬,「老师好」,看看儿子没反应,他接著鞠第二个躬,「老师好」、「老师好」,就这样不知道鞠了几个躬,这位父亲不急不躁,继续示范著标准的动作。突然他的儿子哭出来了,为什么哭?体会到父亲的苦心,自己生起惭愧了。这个孩子开始弯下腰来跟老师问好,当这个腰弯了下来,他的恭敬心生起来,他的学习成绩愈来愈好。我们教书的经验,只要学生对我们愈尊敬他的成绩就愈好。

  这个孩子透过几个月的教导转变很快,有一天跟著他弟弟,他弟弟四岁,两个人坐捷运,刚好有位老太太带著孙子上车,这个哥哥六岁,看到老婆婆上来马上站起来:老婆婆,请你坐。他让这个老婆婆坐。因为「长者立,幼勿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孩子学的学问是扎扎实实,学一句做一句。这个老婆婆有点不好意思就坐了下来,把自己的孙子抱到腿上。这个孙子坐的很不耐烦,在那里喊著:奶奶,你起来,我要自己坐。在那里僵持不下,他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只好站起来让孙子坐。当老婆婆站起来,这个四岁的弟弟站了起来:老婆婆,这个位子让你坐。诸位朋友,这两个小兄弟上演了一场敬老的好戏。他的母亲在一旁看了很欣慰,他的母亲说到,从他们两个让完座以后,只要有老人上车,大家争先恐后让座。这两个孩子做到了什么?做到了移风易俗、做到了治国、平天下。这些孩子你只要问他你读书的目的在哪?他绝对会给你回答我要做圣贤,因为老师就是这么教。当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做社会的榜样,这样的孩子后福无穷,这样的孩子长大一定是社会的栋梁。

  当我们看著孩子考上了师范院校,考上了医生,考上了律师,我们当长辈的人会怎么说话?你看到他考上医生,会不会跟他讲医生真好,一个月可以赚几十万!这样的长辈多不多?我们教错了,我们教出来的下一代是唯利是图。我有长辈看到我考上老师,看到我都是:不错,一个月多少?我对著他说,我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当老师重要,你把一个孩子教好,影响他的一生,你把一个孩子带好,他整个家人都安心,而他往后要为人父母,甚至於为人师长,你把他教错了影响的层面太大了,要好好教,要不忘了你当老师的使命,应该这样跟我讲。这位长辈听我这么一讲:对对对,你这样讲对。现在几个长辈这样在引导小孩?

  律师他背后代表什么?社会的公义、真理、公道。当你有晚辈考上律师了,你要把这个最重要的职责、使命重复给他提醒:你要造福於这个社会,你大学四年绝对不能荒废,你能考上大学是父母的栽培,是社会的栽培,要好好读,出来好好奉献。你的晚辈考上医生,你要怎么跟他讲?他的一个动作攸关人的生命,攸关一个家庭的幸福,怎么可以不谨慎?你这个不教,只告诉他可以赚很多钱,他的贪心起来了,不只薪水要拿,很可能别人的红包也会收,你毁了他。

  这些德行的教育是根本,德行的根没有扎下去,面对污浊的社会,必然有可能连根拔起。这样有德行的孩子,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他一定不忘尽自己的本分,一定不忘提携后进,造福,到了晚年享福。晚年很多的晚辈会来跟他请益,像卢叔叔,他为了提携后辈,每个礼拜六早上三四点起床去爬山,一群年轻人陪著他去爬山,爬到山上坐下来一起喝茶。这些年轻人遇到学业问题,遇到事业、家庭种种问题,向他请益,他很有耐性,从早上那么早出门,回到家都是晚上,一天讲十多个小时。我也曾经去参加过,看到这位长者已经五十多岁,为了帮助年轻人,做到不疲不厌,我有这么多好榜样,鞭策著我不敢松懈、怠慢。

  现在不只在台北帮助年轻人,这些年轻人有来自台中,还有高雄、台南,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又跟同学说我有一位长者,他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这些中部、南部的孩子也生起了好学之心,所以现在卢叔叔北、中、南在跑,都有这些年轻人向他请益,你看卢叔叔的晚年会不会孤单?不会。甚至於这些年轻人会说你到我们家来住十天好不好?住一个月好不好?大家轮流要侍奉他,你还怕你的晚年没人照顾吗?有学问的人活的愈老愈有智慧、愈有价值。

  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师长上净下空老和尚,已经七十九岁,走到世界各地都受到众人的爱戴、众人的需要。诸位朋友,您希不希望您孩子的人生是这样的格局?希不希望?希望,难不难?不困难,要有信心,只要他从小根扎得牢。而且老和尚的经验,很多智者的经验,都会无私的教导给他,只要他好学。因为我在这段时间跟杨老师相处、跟卢叔叔相处都有一个深刻的感觉,他们不怕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他们只怕圣贤的教诲到他的手上没传承下去,因为圣贤教诲传承影响的面不是一个家,是整个社会,他要为社会负责。一遇到好学的年轻人,半夜叫他,他都会诲人不倦,都会尽心尽力。当你的孩子具备了好学受教,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定会遇到很多贵人相助,他的生命愈活愈有价值。

  不只现世有价值,纵使他的生命结束了,他对於这个社会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只要他的人生完全是用真诚去立身处事,因为真诚的心不会因为时空而消退。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吗?他的精神长存,范仲淹的精神在千年之后居然让一个年轻人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这个年轻人是谁?是我,你们都没有掉眼泪?真心不灭。孔老夫子死了吗?孔老夫子的教诲在二千五百多年之后让一百多个人在中坜的善果林缅怀他的教诲,在这里学习他的智慧,他的生命产生了无穷的光芒,他的生命不死。我们期许自己的人生是这样的境界,我们也期许我们的下一代能契入这样的人生境地。人生走出来完全不同的两个结局,但是在一开头却只是一念而己,一念自私、纵欲,走成这样,一念为人著想,人生走的愈来愈宽广。《易经》有提到要慎於开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念头不同,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会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格局。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圣贤的存心可以通往大同,圣贤的智慧可以让生命经营得发光发热,我们有了这个信心,就要进一步学习。在学习之前要注意到要有正确的态度,态度错了学起来效果有限。学习首重立志,诸位朋友,我们来上这六天的课,你们有没有立志?有立志的举手?好,来,哪位朋友说说看,你立的是什么志?哪位朋友说说看?都不敢讲,要有勇气讲出来,让大家监督你。掌声鼓励!诸位朋友,这位朋友讲出了一句学习最直接了当的方法,什么方法?从存心下手,直接了当。

  我们早上也提到「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时想著如何替人著想,如何对人恭敬,时时观照自己的存心,心正了所有万行皆正,这是最快的学法。好,我们有了这个志向学习起来才会踏实。假如学习是来听听看好不好,那效果就有限。我们人生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最起码要敦伦尽分,把本分做到。来,我们人生有什么本分要做好?学好以后要当一个什么?孝顺,是当一个什么?好儿女,再来,还要立什么志?好父母、好妈妈,再来,好老师,来,还有没有?好太太。我们这一班的水平很高,好太太。再来,好的弟子,圣贤弟子、佛弟子,就是当好的学生,好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还有没有?有一个答案都排在最后,好媳妇,还有好女婿;你不能只要求媳妇,女婿也很重要。你看我们女婿称什么?半子,做人就要甘愿一点,不要做半子,要做全子,让你的岳父、丈母娘看到你,就觉得我的人生多了一个孝顺的儿子,那才有味道。

  为什么好媳妇都排最后?这个就很微妙,人往往把最不愿意做的事排在最后。但是学习要有很好的效果又要有另外一个重要态度,从最难的地方下手,干净俐落。所以你立定志向,摆在第一位的最难做到的,不用说出来,心里明白就好。好,我们今天就上先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