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0


   日期:2010/8/3 9: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集)  2005/7/27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10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大道至简,宇宙人生的真相其实不复杂,很简单,是因为我们掺杂了很多自己的分别执著、烦恼、习气,把事情搞得很乱。刚刚我们也提到学问如何权变?重在如何利益大众,你只要这个原则抓到了,很多的烦恼自然就不见了。佛家有一句话讲得特别好,「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能化解一切的冲突,在慈悲心当中又不断的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站在他能接受的方法去实践,所以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有方便为门他是根源於慈悲,他就会时时找方法成就别人,所以慈悲跟方便是一不是二。假如他说他有慈悲心,用的方法对方不能接受,那他这个慈悲是口头上的慈悲,不是真慈悲。原理原则掌握住了,我们在做决策当中不会复杂。

  我们了解到自己的心念是能感,感得的境界是所感。在这六七年来因为生起了对教育的使命,心是能感,感来了一个机会,刚好那时候我在台东,讲好听叫修身养性,实际上是因为在社会上奔走了好多年,心很散乱,找不到方向,在台东的山边看著南横崇山峻岭,突然受到大自然的滋润,把心静了下来。当人心静下来,很多在内心当中繁琐的事情、烦恼的事就好像一幕一幕电影浮现出来,我们开始反思到这二十多年的路走成什么样子。人唯有清楚了解自己走过的路是对是错,他明明白白了,他下一步跨出去才会踏实、才会正确。我们都忽略掉对於人生过往的检讨,又被生活推著走,继续踩著散乱的步伐、忙碌的步伐,这些步伐很有可能又走错方向。

  当我静下心来,检讨到自己的心不定,应该好好专注下来。人生踏出的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方向找对了还会远吗?而判断方向必然要有智慧才行。我把全身的心力投注在对圣贤教育的学习。当然不是每天在那里读经而已,早上起来我依然扫扫地,擦擦桌椅板凳。因为树很多,掉下来的叶子也不少,我们就在扫地,突然回光返照,要扫哪里?你们怎么都这么有经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在那个当下,我有一次在念佛,念一念突然嚎啕大哭,我怎么把我的真如本性搞到这般田地!这太对不起自己,又太对不起多少佛菩萨圣贤的教诲,又太对不起父母的栽培。自弃而后天弃,自己放弃自己,上天才会放弃你;自助而后天助。当然掉完眼泪要活得明白,不要再糟蹋自己。

  又有一次我在礼拜释迦摩尼佛,突然又有一份强烈的感受,让我泪如雨下。诸位朋友,我不是很爱哭,你们不要误会。都是有很深的感受,那些泪水如甘露一般,洗净我心上的污秽。在礼拜当中,突然《梵网经》的一句经句到了我的脑袋里,经上提到释迦摩尼佛是第八千次在娑婆界示现成佛。诸位朋友,八千次是多少时间?天文数字。佛陀都第八千次来了,我这个不肖子弟还在这里苟延残喘,不受教。想到老师已经第八千次来了,真是太惭愧,太不应该了。由於这么深刻的忏悔,这么深刻的明白老师的用心,在我正式当老师之后我从来不会起一个念头学生不受教,学生有过错,我不敢起这个念头,因为我比他还不受教。佛陀讲经一次都讲四十九年,讲那么久我都不受教,我们跟学生提了二三次就要让他听我的,那不合理,而且我没有这个资格,我们只有学习佛陀的不疲不厌,谆谆教诲。在那个当下愈来愈感受教育的重要。

  我本身来自一个教育的家庭,我的父母都是南师毕业。当我考上南师,我就跟我父母讲:我今天升级了,变成你们的学弟了。我的二叔、二婶都在教书,二叔在国中,二婶在国小。我的姑姑在小学教,我的姑丈在大学里面教书。我的大堂弟跟媳妇都在教书。我的姐姐也在教书。后来我也归队了。但是说来还是有点惭愧,当我们没有深入中国的经典无法体悟教育的核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我现在全心全意在恢复重视中国文化,在引导更多的人产生共识,了解德育是根本,我在做这些工作我的父母特别高兴,他们也有一份希望能利益学生、利益社会的存心,而那时候他们并不有机会深入中国经典,而那时候他又必须照顾三个小孩,容不容易?不容易。

  我的母亲照顾我们三个孩子,上课上到第二节课,孩子要吃奶,赶快赶回家来喂小孩吃奶,吃完以后又赶快赶回学校。这样的日子不是过一天不是过两天,这样的辛劳持续了好多年。不只这段时间辛劳,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每天早上醒过来都是母亲在做早餐给我们吃,我们也搞不清楚母亲什么时候就醒过来了;在晚上半梦半醒当中,又时时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身影、父亲的身影帮我们盖被子,有时候稍微发烧了,父母会起来好多次摸著你的额头。这份父母的爱心长养了我们健全的人格,树立了我们时时善尽本分的态度。父母对於一个孩子人格的影响,你活愈大感受愈深刻。

  曾经听到一句话,是一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说到「捧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著一颗真心来,但是不带走任何的东西。诸位朋友,当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就是捧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样的人生过得如何?这样的人生,两个字,痛快!当有位朋友念到这句话,我突然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态度就是如此,在我们对他人付出的当下,绝对没有一个念头想对方回报,都是想著我这么做真的能帮他吗?假如不是真的能帮他,那我要赶快调整方法。因为当我们是有求的心求对方回馈,这样的人生不痛快,这样的人生时时都活在患得患失之中,这样的人格不健康。

  当我感受到自己是这样去存心,突然又想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有这样的人格特质?我明白了一件事,这样的人格特质就是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父母连教育他的孩子都不求回馈,他把孩子教好了,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孩子,只要你能快乐过人生,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对孩子一无所求。当对孩子都一无所求,又怎么可能对别人有所希求?当然,当父母爱护你一无所求,他那颗心是纯正无染的真诚,我们感受到了,回馈回去是什么?一定是尽心尽力孝顺父母。

  在《中庸》里面有一段话,我读了之后感受文化的深度、文化的涵养,《中庸》说到「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中国人活的明白,活的厚道。为人父者在社会上是一个卿大夫,他对社会影响的面很大,所以祭祀他的时候用大夫,而他的儿子只是一个读书人,影响的面没有大夫这么大,而孩子之所以有所成就,就是有父母教导,祭祀这个父母就以孩子的成就来祭祀,因为孩子的人格、成就都是父母扎的根。当父亲只是个读书人,但是他的孩子教育成大夫了,葬他的时候用士人,往后每年祭祀他用大夫,因为他教出了一个可以影响社会几十年的大夫。中国的慎终追远,知恩报恩,就在礼仪当中含摄下去。

  我们今天有健全的人格,最大的功劳首推自己的父母。当我在台东这段时间,深刻了解教育的重要,当你发出一个念头,教育重要,你不去求,机会也会跑到你面前来。诸位朋友,你相信吗?人都觉得一定要去求才可以得到东西,把太多的精神、能量都耗在攀求上。自己忙得要死,又没有时间自我提升,真正好的机会也不敢给我们接,因为每天思想杂乱,一天过一天,也没有成长收获。《中庸》里有一句话很重要,「君子居易以俟命」,等待天命安排,什么叫天命?天命就是世间人民最需要的工作,叫天命。老和尚曾经讲过一句话,别人在做的事你就别做了,随喜功德就好,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赶快去做。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你深深去思考,颇有味道。因为现在世间人「共争不急之务」,最重要的事他不努力,都努力在梦幻泡影,从来富贵都是梦,他大半的时间追求名利,又带不走。我跟很多家长沟通:你好好关心一下你的儿子!他说:老师,我比我的儿子早出门,比他晚进门,我每天忙著赚钱,我哪有时间?讲的是铿锵有力,却不知他最重要的职责是在教育孩子,他人生最大的价值也在教育好他的下一代。人生追求到虚幻当中愈走愈惆怅。

  确实,真正你的意念很坚定,又时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天命绝对马上会给你安排,因为这些工作太重要了,佛菩萨、圣贤人看的一清二楚,可是没人肯来做。有些人很想来做,但是信心、决心不够,怕把你安排来,走到半途说:菩萨,我不玩了,可以吧?菩萨很慈悲,他不想勉强你,但是这时候不知道是给你送回去还是让你继续走,菩萨不愿意让一个众生生烦恼,当你的决心、信心、能力不足,绝对不会安排。很多人说你看都不感应,我求半天他都不来。为什么不来?圣贤的智慧、佛菩萨的智慧你不用怀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你准备好了以后,能力也够了,保证你会有一种感觉,像坐云霄飞车一样,一站接一站,让你连打个妄想的时间都没有。我有时候睡觉醒过来:我今天在哪里?还有点不清楚。

  对教育有使命了,在海端乡有个小学锦屏国小,有位老师生产,你看就刚刚好有一个老师生产,巧不巧?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情是巧的,都有安排,你的真心发出来,很多的安排就会顺著你的真心来发展。当地的老师找上我,他说我们学校一年级的老师生产,要请两个月的产假,你可不可以来教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心里想这辈子没教过书,也很害怕,尤其都是一年级的,说不定还要我给他换尿布,身高都不到我的腰,还是有点不熟悉,有点恐惧。我说你们再去找人,再找找看,找不到再说。过了一个礼拜又来了,他说因为今年的政策规定,本来是高中毕业可以带小学,今年调整为大学毕业才可以代课。什么时候不调,刚好被我碰上了。以前要高中毕业,两个月有几万块可以收入,他们职工当中早就把这个肥缺拿去了,哪轮得到我?这一年政策改了,整个乡镇找不到一个大学生,这个机会你逃都逃不掉。看人家这么需要,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我就答应去教。

  我妈妈怕我经验不够,赶快从高雄赶过来,我妈妈对我说想当年我教六七十个人,六七个、十二个十三个是小case,她说妈妈示范一天给你看。妈妈两肋插刀,我们也很感动,就让我妈妈去教,我在底下看。我妈妈教了一天回来,摇摇头,六、七十个,你给他说一他不敢说二,这十几个,说一统统都不知道给你讲到多少去了,她在那里喊半天,没有用,一天上下来很累。我安慰我妈妈,时代不一样了。她退休也已经好几年了。我就自己教,教了二三天很累,我回到住的地方,告诉那位介绍我去学校的这位老师,他姓李,李老师,我跟他说教书很累。他听我这么一讲,赶快看著他太太:你看,蔡老师说教书很累,我常常跟你讲,你就不相信我。事非经过不知难。你没教过小学,心里一定想老师真好,又有寒暑假又有终身俸,这么轻松。你没教过不知道,不是身体累,心,几十个孩子的成长,几十个孩子的安危每天要挂在心上,心比较辛苦。

  而且真正用心教书的人,教了之后会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会不断去自我成长。回想这几年教书,日子过得可快,哪还有时间做白日梦!教了两天虽然觉得累,我对著这位李老师说道,我说我终於找到一份工作是可以很单纯的告诉别人,我是真正要利益他人,而没有夹杂自己的私利。在商业当中讲的很好听,满足别人的需要,但是这颗以自己的利益为主的念头依然骗不了自己,这样的工作无法让我觉得做得非常的欢喜自在。我换了差不多有十来个工作,我爸爸常常告诉我,你应该可以写自传,换那么多工作,名片可能有一叠。

  为什么我换那么多工作?因为我都抱持著这份工作可以利益社会,当我深入了解都不离自私的本质,我无法欺骗自己,就离开了。常常我离开这项工作的时候都是我薪水很高的时候。每当我离开一个地方,所有的同事都会莫名其妙。但是我们人要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谓「人不知而不愠」,你还要每个人来解释一下吗?也解释不了,连父母都不见得能体会到你的心境。当我真正确定教书是能利益学生、利益家庭,从那份明白当中,我这生再也不知道什么叫痛苦,很欢喜,我终於知道做什么事情能够利人又利己,我这生终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这件事要是对的。内心非常踏实,稳下来,往后的日子只是想著如何提升自己、利益学生。

  我对这个李老师说到,两个月教完以后我马上要去考师资班。圣贤佛菩萨很慈悲,连补习费都帮我准备好了,有没有?两个月代课下来补习费都有了,连明年要读师资班都差不多够了,不操心。下来以后,我们决心够,我们知己知彼。再来,考试最重要是心态,考的是心理战,在几个月当中你的心绪非常的平稳,你的实力就会水涨船高。假如你的情绪无法平稳,常常很紧张,患得患失,那你的状况就会起起落落。我在这四个多月没有打一个恐惧,想考不到怎么办?没有,完全专注听每堂课,而这种听课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都没有退过。

  确确实实,当人的目标确立了,你走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走的每一步都将积累丰沛的人生经验。我的心态,这堂课上完以后就要全部学会。考要考十三科,我哪还有时间打包回家消化,没时间了。而且只有一次上课机会,你不要期望他以后还给你重复复习,时间很短,很紧迫。当这堂课上完,我没有完全融会,我马上去问老师,把它搞清楚;假如没搞清楚,老师又离开了,没有老师问,我会观察哪个同学这科最好,我赶快去「能亲仁,无限好」,去请教他,就一直保持这种学习的状态。第一次模拟考,标准分数是三百六十分,我考了三百二十分,差四十分,那时候离考试剩一个多月而已,第二次模拟考,离考试只剩两个礼拜左右,我考了三百四十分,离标准分数还不到二十分,第三次考试,正式考,我们要相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该是你的别担心。

  当初我本来要去考屏东师范学院,当同学听到我要去考屏东师范学院,就有同学过来:你怎么可以去考屏东师范学院,你不是说你想考台南师范学院吗?因为我已经把这句话传出去了,人家都去报屏东师范学院,你不能去考屏东师范学院。诸位朋友,当我们有这种心态能不能考上?心量那么狭窄,读书能够心平气和吗?就因为我有说到,因为我父母都是屏东师范学院,所以他们不跟我同一个考场。既然人家有这样的要求,我们就恒顺众生。我所有很熟悉的同学都去考屏东,我一个人去考台南。当然我们也不恐慌,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我去考试的时候是一位长辈他姓陈,也是一位老师,他教书三十多年,我在补习班那段时间对於教育我就充满学习的热忱,也感得三十多年教职的陈老师来给我教导,确确实实有感有应,我都还没正式教书,这些老师、菩萨就到我的生命来了,不要操心。他陪我去考试,我这四个多月来统统没有紧张,到考试前一天晚节不保,那天睡不著,我也不知道是翻到两点还是三点才迷迷糊糊睡著。隔天要考试,陈老师陪我去。考到下午考完了,他跟我说你考上了,我说为什么你觉得我考上了?他说你早上出来脸色发青,因为没睡好,这叫业障现前,但是你要坚持,不要退缩,我每考一科走出来脸色就好一点,考到最后一科出来,脸色泛红,所以他说一定考上。考试结果,多标准分数四十四分。

  心里平静能力积累就很平顺,而这个心态最主要来自於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的决心。当你的孩子有志向,他的努力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也不用推他。孩子就是缺乏志向,孩子搞不清楚这一生来干什么,每天活一天算一天,只是把时间二十四小时填满而已,这种日子我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考上了,我起了一个念头,希望这一年能有一群非常志同道合的同学来一起成长、切磋。念头一起就有感应,我们那班同学感情最好。

  当然,家庭的感情要好要经营,同学的感情要好也不是你每天坐在那里等可以等的来的,同事的气氛、学校的气氛要和睦,也要透过每个人的付出、经营。那时候过完暑假,我第一个到教室,为什么第一个?因为我离家最远,要坐火车,早上五六点要起床,赶火车来。到了教室,因为已经经过一个暑假,所有的桌上都是一层厚厚的尘埃。诸位朋友,这时候你想到什么?我们要用四摄法,要布施,要为人服务。我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影像,我的同学来了看到桌子那么脏,椅子那么脏,他会说哎呀,怎么这么脏!他会生烦恼。我们替他设想,不要让他生烦恼,我就开始在学校里面跑来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块抹布,有没有找到?你相不相信那块抹布很可能是观世音菩萨?应以石头得度,应以树木花草得度,假如这棵树真的能让你开悟,观世音菩萨现树身。

  这个试验我做过很多,常常我们在捡垃圾,捡了几块以后一定会出现一个东西,叫什么?塑胶袋。这个塑胶袋是观世音菩萨随喜功德,这个学生不错,真干,马上给你送个塑胶袋来,信心。拿著抹布,我擦得很欢喜。人跟人的交流不是言语、行为而已,你的心念出去了,只要是真心的,所有的人都会收到,很奇怪,看到你就莫名的投缘。那一年下来,全班四十几个同学,跟我的感情都很好,包含男同学,因为同性相忌,但是依然大家都很互相照顾。我桌子擦好了,同学来了都欢欢喜喜坐下。

  后来又有一次,我的导师要选股长,全班同学先自我介绍,介绍完之后先选班长,选班长用提名的,有同学刚好认识他:来,我提名他。这位同学说别害我!很不甘愿,后来也选上。我们老师非常善巧,非常有智慧,我非常佩服我的老师。他看到这种情况马上调整:这位同学,你是会计系毕业的。你看多认真,多仔细听每个学生自我介绍,他说可不可以麻烦你来做总务?他熟悉,就做到了。有的用选的,有的是老师推荐。突然到了服务股长,我的老师说蔡礼旭同学,可不可以请你当服务股长?服务股长干什么的?跑腿的,地脏了扫地,黑板脏了擦黑板。

  那天我载了三个同学去学校,我从高雄开车,沿路冈山、路竹、左营都有同学上车,他们也不认识我,我自己打电话去给他们,因为同一个补习班,上面有他们的名字,我就打电话给他,我说我们是补习班同学,现在又一起考上南师,我就是那个坐在第一排中间头都凸出来的那个人。他们说那我知道你是谁。因为前面都是坐女的,只有一个男的,万绿丛中一点红。补习班都叫我「师兄」,所以有几个同学到南师以后跑过来问我说你是不是那个师兄?我说是。那几个同学很惊讶看著我,说老师怎么那么厉害,一看就知道这个同学有服务的特质。

  我跟我这个老师缘分很深,毕业典礼那天很多同学哭得唏里哗啦的,因为跟老师感情很好,但是哭了以后情绪没有缓和,「过犹待,百步余」就没做了。我送著我的老师出了礼堂的门,目送老师离去,老师要离开以前握著我的手,他说:礼旭,你有好消息一定要通知我。什么好消息?很有意思,老师对我很关爱。后来我打电话给我的老师报告我在大陆做的情况,我的老师也很感动,他说你有时间回来台南师范学院讲课,给这些学弟妹分享一些经验。当然这件事我一定会做,也很愿意做,回馈自己的母校。

  那年我很主动去服务一些事情,当我很早来,就把前一天的垃圾整理好,拿去扔掉。这样做了一段时间,有一天我正在整理垃圾,我的同学跑过来,他说你不要做了,让我们来做,我们也要做一点。确实「人之初,性本善」,那份良善的互动假如没有推动起来,不是他人的错,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做的真的够了,有感就有应。刚好上教育哲学,我也抽到了这个机会。我在讲这几年的整个经历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相,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当我们的心无法拓宽,当我们的心无法大公无私,私心所感来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因缘,当然会处处有障碍。当你大公无私的心,感来的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有了这个机会,隔天也很慎重穿著西装打著领带来上这节课。在上课当中我收集了四张照片,是我自己的照片,第一张是差不多一二个月的照片,黑白照片,看起来白白胖胖的,真的,脸也很圆,你们当然现在无法想像,看起来真的感觉天真无邪,你一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第二张照片是我五岁的时候到佛光山去旅游,佛光山一走进山门沿路都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像,我也不知道有几尊,都是一尊接一尊排上去。我站在这些佛像的前面照了一张像,我的手是这样比的,五岁的时候,还是满能体会人之初性本善。第三张照片是高中照的,高中的年代听说要很酷才交得到女朋友,所以照出来不大好看,已经慢慢不能感觉到人之初性本善。第四张照片是我出社会以后沾染了一些社会的习性照出来的,这时候你会感觉到人之初性本恶。

  这四张照片看完以后,我说人一直在变化,我把人的心比喻作一颗摩尼宝珠,这颗非常的光亮,它会透出光明,光明是什么?是一个人本有的智慧。诸位朋友,你今天心比较静下来,很多事情你会突然想通了,那就是你的光明照出一点。好,每个小孩就像这个清澈的摩尼宝珠,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突然一阵风吹过来,吹来了很多的尘埃。诸位朋友,这是什么?你们眼睛没事吧?这是什么?怎么跟上一届的同学讲的一样?你很适合做画家,你的想像力很好。这是橘色的黏土。诸位朋友,这是什么?你们不讲我没戏唱了。这是什么?橘色的黏土,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宝珠。宝珠在不在?宝珠永恒不变,会变的是什么?是黏在上面的尘土,随时在变。

  又吹来了一阵风,来不及了,又吹来了一阵风,诸位朋友,你看到什么?看到黄色的说黄色黏土,看到绿色的说绿色黏土,看到红色的说红色黏土,讲的是同一个人,十个人讲出来十个人都不一样,有没有这个现象?诸位朋友,这是什么?你看,没有答案是宝珠。而我们所看到唯一不变的是那颗宝珠,那颗真心。我们现在认识不了自己,认识不了别人,我们认识自己只有在外在的尘土,这个尘土表的就是我们成长过程所沾染的习气。我很胆小,我没恒心,我脾气很大,别人又贪心,别人很愚痴,别人点点点点点,一堆,都没看到真相,真的看成假的,假的看成真的。当我们不相信这颗本有的真心,看人都带著有色的眼镜,人之初,性本恶,当我们用这样的存心看学生,请问他的光明能透出来吗?透不出来。

  我带了一个学生,他本来的成绩跟行为比较偏颇,我引导孩子,老师今年刚教你们,都是新的开始,希望你们以最好的面貌给老师看,当然我还有很多的鼓励给他们。有一个孩子他的行为变化最快,是第一次被我带出去郊游,我用礼拜天开著我的车带几位表现好的孩子出去玩,他的表现特别好。有一天同学讲,老师,这个同学以前根本不是这样!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因为你相信他有真心,他有本善,你那颗真诚的心就好像一把慧剑,插入了这个球当中,这个球绽放了光明,只要你持续教诲这个孩子,慢慢他会把习性放下,谁愿意自甘堕落?慢慢就彰显起来了。诸位朋友,人类的理智有一个大根大本,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从这个信心出发,将可以成就别人,成就自己。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